1925年5月30日,上海學生兩千餘人在租界內散發傳單,發表演說,抗議日本紗廠資本家鎮壓工人大罷工、打死工人顧正紅,聲援工人,並號召收回租界,被英國巡捕逮捕一百餘人。下午萬餘群眾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閘巡捕房門首,要求釋放被捕學生,高呼"打倒帝國主義"等口號。英國巡捕竟開槍射擊,當場打死十三人,重傷數十人,逮捕一百五十餘人,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它是反帝國主義愛國運動五卅運動的導火線。
「五卅」慘案發生後,吳江各界開展了大規模的反帝愛國運動。
6月2日,《新盛澤報》發表了致上海《民國日報》轉全國父老電:「上海租界英巡兩次槍殺同胞,人道何存,國體有損。惡耗傳來,民情悲憤,務乞一致聲援,嚴重對外,以雪奇恥大辱,而保國權人道,同人等誓為後盾。」《新黎裡》報發表了社論《對於上海大慘劇的感想》和時論,《新盛澤》報發表了言論《慘劇》:「這次五月三十日上海的慘劇,不是上海一部份人民的恥辱,直是全國人民的恥辱。所以慘劇發生後,全國震動,稍有知識的人和稍有良知的人,沒有一個不悲哀的。……這次慘劇不但是我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的事,也是全世界從來沒有的事。我們中國算是一個獨立的民主國,在自己國裡遊行演講便要流血,在全世界只有中國,只有這第一次。所以大家要把這次慘劇,當作當前未有的教訓,每一個人從此日此刻起,一致覺悟,一致團結起來,集合在一個戰線上,要打倒帝國主義,以求最後的勝利,以求我們中華民族的自由。」
《新盛澤報》五卅報導
接著,《新黎裡》報康洪、章須愷、周長憲、許豪士等發表了《滬案同仇宣言》,提出:「當事國應向中國政府謝罪,撤換駐滬領事,優恤傷亡華人,收復當事國租借地,抵制英貨,組織全國各地滬案後援會」等。《新盛澤》報記者發表了專刊「五卅慘案」,唐昌熾發表了「救國開篇」.蔚南發表了言論「民眾之覺醒」,丹人發表了「國民團結歌」。
「五卅」慘案發生後,國民黨吳江縣黨部和吳江縣教育會等十三團體、震屬七區教育會和震屬初級中學等五單位、吳江中學全體老師職員和學生會、吳江第五區黨部一、二、三分部、吳江縣第四區教育會,以及金松岑、汪光祖等人分别致電各報刊轉全國同胞電進行聲援。吳江第四區教育會、吳江中學學生會、省立第一師範分校等發表公函,開展演講、遊行、募捐等活動。
嚴墓各界人士共伸公憤,首由中國國民黨吳江第七區黨部及各公團領袖等38人,齊集市公所,籌備「上海慘案嚴墓後援會」,由第七區第二分部常務委員俞善誠任臨時主席,並於6月5日召開嚴墓全體市民大會宣告成立,訂立簡章,印發宣言傳單,組織宣講隊,抵制日貨英貨。後又成立了「嚴墓南塘港壇坵滬案後援會」「黎裡區國民外交後援會」「盛澤外交後援會」等。其中黎裡區國民外交後援會以取消不平等條約、收還全國租界及租地為宗旨,由柳亞子、毛嘯岑、金勝青、丘禮生、汝景星、馮含粹、沈劍雙、周孚先和趙龍蓀等九人組成執行委員會,執行會務。後援會成立後,都開展了對全國同胞的致電聲援、印發宣傳單、集會演講、罷工罷課進行遊行活動,遊行口號為「打倒帝國主義」、「取消不平等條約」、「中華民國萬歲」等。商界也開展了大量活動,黎裡商會、盛澤市董事會、盛澤商會等一方面部分開展罷工罷市,另一方面募捐救濟款匯至上海總商會進行援助。鄉鎮各地也開展了聲援活動。
吳江人民同仇敵愾,不屈不撓,在「五卅」慘案發生後,以實際行動給上海工人階級有力支援,極大地鼓舞了人民群眾的反帝激情,在吳江歷史上書寫了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