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位西藏烈士的後代,在尋找爺爺當年的戰友……
經過不斷的打聽、查找,有人說我爺爺是在去拉薩執行任務的過程中翻車而犧牲的……去年,我終於在拉薩烈士陵園找到我的爺爺的墓碑。我爺爺的墓碑我的父親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我希望在他有生之年能看看爺爺具體家鄉及以前的一些朋友,特此,我想借「雪域老兵吧」這個平臺,看能幫忙找找一名叫張愛民烈士的祖籍及以前的一些戰友,幫我們回憶一下我爺爺犧牲的過程,
-
她為數十名抗美援朝烈士找到了「家」!孟祥斌烈士妻子葉慶華:我願...
13年間,很少有人知道這位烈士的妻子是怎麼挺過來的。直到幾天前,一位志願者告訴錢報記者,葉慶華這些年一直在默默幫抗美援朝烈士尋親。11年間,她已為數十名抗美援朝烈士找到了家。 21日,金華家中,孟祥斌烈士的妻子葉慶華接受了錢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
...落實抗美援朝紀念章」報導有意外後續:引來半個世紀後的「戰友...
「幫助老兵落實抗美援朝紀念章」報導有意外後續:引來半個世紀後的「戰友重逢」 2020-12-10 2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半個世紀了!克利夫蘭終於有了冠軍!
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是一座對職業體育瘋狂的城市,但半個世紀以來這裡的球隊就像被詛咒了一樣,始終無法為克利夫蘭帶回一座王冠。。。這裡的粉絲們似乎早已習慣了支持著他們無冕的團隊! 克利夫蘭綽號「被詛咒的體育之城」,他們上一次獲得職業體育聯盟的冠軍需要追溯到半個世紀前,1964年的橄欖球NFL冠軍,那已經是
-
「戰友在這裡,我就在這裡」,老兵為犧牲戰友守陵37年
來源:中國新聞社(CNS1952)記者:楊陳在位於中越邊境的龍州烈士陵園,有一位忠誠的守陵人——鈕本同。
-
老將軍為犧牲45年的戰友三次上書,請求評烈士,墓前說了4個字
1986年,已逾古稀之年的開國少將蕭鋒,親自到了河北平山小覺村一座墓碑前,他深前凝望墓碑,淚流滿面,聲音哽咽默哀,對身邊的人說了4個字:了無遺憾!這座墓碑的主人是誰?和蕭將軍又有何關係呢?因為這位姑娘是地主家的女兒,組織上認為她身份特殊,極有可能是敵人的「特務」。上級領導苦口婆心要陳祖林為自己的前途著想,放棄這位地主家的女兒,可陳祖林聽不進去,他執意和這位女孩結了婚。組織上怕此事一開先河,後面還會有人跟著幹,到時不好打擊地主豪紳,於是上級領導決定將陳祖林調往延安,將此事交由延安的領導處理。
-
72年的思念 三代人的接力有了結果 因本報報導 烈士李賀華的親人...
4月20日晚,對家住唐山市的李愛華老人來說註定是個不眠夜,一家三代人苦苦找尋烈士親人的安葬地終於有消息了——法庫縣秀水河子。二哥19歲參軍,20歲犧牲,李愛華老人已經不記得二哥的模樣了,但這份思念卻持續72年,從未遺忘。4月22日,當記者幫他與法庫縣秀水河子烈士陵園取得聯繫後,電話那頭的老人哽咽地道謝:「謝謝《瀋陽晚報》的幫助,讓我有機會去看二哥一眼。」
-
孫子明烈士是《英雄兒女》「王成」原型之一
27日,117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啟程「回家」,棺槨上蓋著國旗。長眠他鄉半個多世紀的英烈「榮歸故裡」。面對戰友的歸來,志願軍老戰士李洪鳳昨天接受採訪時激動地說:「最讓我難忘的是一個叫『992高地』的地方,我們工兵團奉命去挖坑埋葬戰友遺體。大家邊挖邊流淚,希望戰友們能夠安息。」
-
戰友清理烈士遺物,發現2個寫了姓名的信封,一個父親,一個母親
雲南西疇縣城不遠的花果山烈士陵園,青松翠柏,昂然挺立,如同一個個鋼鐵戰士,守衛著祖國的西南邊疆。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走來一支隊伍。他們剛從戰場下來,個個徵塵未洗,領頭的人,是11軍31師師長廖錫龍。廖師長逐祭奠烈士,在立著「馬平烈士之墓」的墓碑前,他脫帽致哀,臉上淚水滾落。他在馬平烈士墓前,特意栽種了一顆從者陰山移來的青松,永遠懷念這位年輕的英雄。
-
他守候戰友陵墓34年,誓為長眠新疆的柳州籍烈士尋親!好消息傳來…
為紀念他們,1984年,當地在伊犁尼勒克縣喬爾瑪建起了一座烈士紀念碑,2006年經修繕,建成喬爾瑪革命烈士陵園。1985年,已復員回遼寧老家的陳俊貴辭去工作,帶著妻子和剛剛出生的兒子,回到終生難忘的天山腳下,在喬爾瑪烈士陵園守護犧牲的戰友。這些年,陳俊貴幫助喬爾瑪烈士陵園內的38位烈士找到了親人,但仍有130位戰友的親人不知在何方。最近,《今日頭條》尋找烈士後人公益項目與陳俊貴取得聯繫,他打算藉助媒體的力量,讓130位戰友都能「回家」。
-
又是一年清明時,為你講述6位歸國志願軍烈士的家國故事
此刻,我們來追憶6位志願軍烈士,周少武,侯永信,冉緒碧,陳曾吉,許玉忠,方洪有。去年,有關部門在599位歸國志願軍烈士的上千件遺物中,以24枚刻有個人名字的印章為線索,通過查找檔案,發動社會力量,進行DNA檢測等方式,最終確認了這6位烈士的身份,得以讓他們在闊別半個多世紀後,與家人「團聚」。只是,時光,已經過去70年。
-
抗美援朝戰場上,他的任務是親手安葬犧牲的志願軍烈士……
濃煙夾雜著火苗瞬時騰空而起,每燒十幾分鐘,戰士們就把上層的土挖開,再燒,再挖,再燒……第二天凌晨4點多,4個墓穴終於挖好了。 當護士們用爬犁拉著烈士遺體一步一步挪向墓穴的時候,所有人都哭了。 「他們是誰的兒子?又是誰的兄弟?」白布包裹下的戰友是那麼安靜,他們都只是十七八歲的小夥子呀!張書義如今回憶起來,依舊潸然淚下:「當時就一個念頭:報仇!為戰友們報仇!」
-
許昌三兄弟隔一段時間就來到臨潁烈士家中...
三兄弟延續著不是親緣勝似親緣的關係"燕軍他們兄弟三個就是我的三個兒子呀,他們仨要是隔一段時間不來我還怪想他們呢!" 這是全國一級"戰鬥英雄"李海欣烈士的母親、漯河市臨潁縣王孟鎮墳臺村的張俊峰老人的心裡話。說起三兄弟與英雄父母的情緣要追溯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
-
志願軍烈士遺骸歸葬在這裡!
志願軍烈士遺骸歸葬在這裡!,雙方交接117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及相關遺物。時至中午,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外面,現場已架起圍欄,管制交通。一位女士抱著外孫女專程趕來,想替父親迎接戰友回家。她的父親當年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遼瀋戰役,因戰爭落下不少病根,早年逝世。「這些志願軍犧牲時那麼年輕,埋在異國這麼多年,很不容易,也感謝祖國那麼多年都沒忘記他們,把他們接回家。」
-
追思舅父蘇仰平烈士
圖為烈士女兒女婿到烈士犧牲地緬懷、悼念舅母賢淑明理,孝敬公公,善待小姑。晚年外祖父癱瘓在床三年,都是舅母和幾個姨媽們輪流侍候,沒有讓外祖父因為沒有兒子受一丁點委屈。舅父離家時表姐蘇英芳還不到半歲,到了學齡期時,外祖父舅母遵從舅父的囑託,把表姐送入學堂,一直供到1959年鄭州醫專畢業,含辛茹苦把表姐養大成人,完成舅父的遺願。舅父在姊妹幾個中排行老大,下有四個妹妹,兄妹感情特別深厚。舅父在家時,對妹妹們照顧有加,是妹妹們的靠山、主心骨。舅父的犧牲,使妹妹們失去了靠山,沒有了主心骨。
-
「梁三喜」後人:烈士精神在傳承
8月24日,貴州省威寧縣海拉鄉新村村王發坤烈士紀念館,67歲的烈士遺孀李金花正在為小學生介紹王發坤的事跡。20世紀80年代,一部反映邊境作戰題材的小說《高山下的花環》享譽全國,小說中戰鬥英雄梁三喜感動了一代人。梁三喜的原型之一就是王發坤。
-
有一種兄弟,叫戰友;有一種情,叫戰友情
我的微信裡有一個群,叫炮兵團九連校友群。但是,那不是我的團我的連,因為我沒當過兵。父親身體不好,更不會擺弄智慧型手機,所以,我替父親進了群。那是去年八月份時候,村裡的一名幹部來到我家,說是我父親原來當兵時候的戰友通過各種聯繫方式聯繫到了我父親的下落,並且給留下了微信群號,一再囑咐一定在群裡聯繫。當我一進群的時候,有的喊哥哥,有的喊兄弟,有的喊老班長(父親那時候是班長)。
-
李家發烈士紀念館開館
9月30日,李家發烈士紀念館在南陵縣家發鎮開館。李家發烈士親屬、烈士生前戰友及社會各界人士百餘人共同出席了開館儀式。緬懷烈士功勳,弘揚紅色文化。李家發烈士紀念館佔地約1.2畝,建築面積約700平方米,共設前言、英雄成長、英雄壯舉、追尋英雄、紀念英雄、英雄部隊、頌揚英雄、家發群英等8個單元及1個多功能廳,通過圖片、文獻資料和歷史實物,詳細介紹了李家發烈士的生平事跡以及李家發精神的傳承。李家發於1934年出生於南陵縣家發鎮,1951年6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
-
走,帶你去祭奠犧牲在最高處的紅軍烈士
來源:老兵e家微信公眾號 作者:鄧玉平有一些壯舉已經舉世震驚,有一些沉默還沒有誰能說得清楚。父親鄧志雲曾叮囑我:「你要去看望當年過草地時用生命救我的戰友。」我拜訪過250多位老紅軍,得知我要重走長徵路時,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說:「我們無時無刻不惦記著倒在徵途中的戰友,請代我們去看一看他們。」
-
瓊瑤與平鑫濤半個世紀的愛與恨,而今終於親口承認不值!
後事一切從簡,瓊瑤用美而優雅的花葬方式,送別了這個她愛了半個世紀的男人,頗具瓊瑤式詩意。自此,瓊瑤、平鑫濤其及原配林婉珍三個人半個世紀的恩怨情仇,因為這個矛盾中心的生命落幕而煙飄雲散。只是瓊瑤那邊廂,卻有萬千委屈急於噴薄而出。瓊瑤在平鑫濤去世後,在社交媒體發布了悼念亡夫的長文,字字句句有悲、有淚、有痛、有愛、有辛酸。瓊瑤在悼文裡提到,跟他在一起這麼多年來,她一直在忍:」這個社會,對婚姻的兩方,看法是不公平的。我一直對於詆毀我的言論保持沉默。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