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時,為你講述6位歸國志願軍烈士的家國故事

2020-12-27 中國軍網

一別多年,歸來已是忠魂

——6位歸國志願軍烈士的家國故事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此刻,我們來追憶6位志願軍烈士,周少武,侯永信,冉緒碧,陳曾吉,許玉忠,方洪有。

去年,有關部門在599位歸國志願軍烈士的上千件遺物中,以24枚刻有個人名字的印章為線索,通過查找檔案,發動社會力量,進行DNA檢測等方式,最終確認了這6位烈士的身份,得以讓他們在闊別半個多世紀後,與家人「團聚」。

只是,時光,已經過去70年。他們犧牲時,沒有一個人留下後代,他們的生前事,已經知者寥寥,在家中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晚輩的講述中,那些模糊的記憶碎片,很難拼出一個個完整鮮活的人生。

所以,這裡記錄下的故事,不離奇,不曲折,或許,也不生動。但我們還是想如實地呈現給讀者,因為,這6位烈士的身後,還有那些即使回到祖國懷抱卻仍沒有找到家人的593位無名英烈,以及那些至今仍長眠在異國他鄉的烈骨忠魂。這些幾經轉述的「碎片」,不僅僅是一個個家族的記憶,更是一次穿越時光的回望,可以幫我們勾勒出那段烽火歲月在一代熱血青年身上烙下的時代印記,讓我們感悟他們在「舍與得」抉擇中映照出的家國情懷。

「煌煌烈士盡忠臣,不滅光輝不朽身」。謹以此文,致敬那些在異國他鄉為國捐軀的志願軍烈士。

——編 者

尋找,為了忠魂的安息

犧牲證明書、陣亡通知書,60多年前,6位烈士的家人,大都是在收到這樣的證明或通知時,才獲悉了他們的兒子或兄弟幾年前就犧牲在朝鮮戰場的消息。然而,對他們的家人而言,這樣的一紙證明,並不代表著與烈士的真正分別。

在河南省濟源市坡頭鎮店留村的周波家裡,存著一張已被歲月洇漬得發黃的證明書,上方是兩面軍旗,四周的邊框為深褐色,左右兩側是齒輪和麥穗圖案,上下兩邊印有坦克、飛機。

這是烈士周少武的「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周少武的弟弟周觀富已於2014年去世,周觀富的孫子周波說,從小他便經常聽爺爺講大爺爺的故事。爺爺告訴他,兩兄弟從小相依為命,後來一起逃荒到陝西,在那裡,年僅17歲的周少武參軍入伍。自此,周觀富就再也沒有哥哥的消息。後來,他回到老家河南濟源,一直四處打聽,卻始終杳無音信。直到他收到這張「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才知道哥哥已經犧牲在朝鮮戰場。周觀富一直把這張證明書視若珍寶,後來還專門到鎮上請人做了一個玻璃鏡框把它裝裱起來。

過去幾十年,周觀富從未放棄過尋找哥哥的遺骸,他一直惦記著把哥哥周少武接回家,但直到2014年他離世時也未能如願。

就在周觀富去世不久,長眠異國多年的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開始分批次回國,第一批回國的烈士遺骸中就有周少武。可惜,周觀富未能在生前得知這一消息。

烈士侯永信,1920年出生在遼寧省燈塔市柳河子鎮上柳河子村,參軍後便和家人失去了聯繫。1952年,家人在他犧牲1年後,收到了他的陣亡通知書。此後,他的家人在村子的墓園裡,為他壘起一處衣冠冢,立起一塊無字墓碑。每年清明,家人都會去祭掃。

去年9月,侯永信的侄子侯甫元和侄女侯甫蘭、侯甫坤作為受邀烈屬代表,趕到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參加烈士認親儀式。他們仰望著陵園裡的英名牆,看到了「侯永信」3個字,淚流滿面。

今年清明節前夕,「烈士侯永信之墓」7個大字,終於刻在那塊無字墓碑上。從看到那張陣亡通知書,到把他的名字刻在墓碑上,侯永信的家人,等了整整68年。

珍藏,為了思念的安放

烈士冉緒碧和陳曾吉的家人是幸運的,他們珍藏著烈士留下的遺物,可以睹物思人,寄託哀思。

一個木製算盤,一盞桐油燈,一個簡易木製書箱,3件由家人捐贈的冉緒碧烈士的遺物,如今靜靜地「躺」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紀念館的展櫃中。

家住湖北省利川市柏楊壩鎮龍興村的冉方章,是冉緒碧的侄子。「家裡老人都說,如果叔叔活著,一定是家裡最有文化的人。爺爺早就有交代,一定要保管好叔叔的這3件遺物。」冉方章說,聽父輩講,叔叔冉緒碧從小就展現出很高的天資和學習熱情。為支持他讀書,在那個節衣縮食的年代,爺爺冉啟基只好讓其他3個孩子輟學,全力供小兒子冉緒碧讀到了五年級,並為他購置了學算數用的算盤。為了讀書,冉緒碧早出晚歸,每天都要跋涉四五裡山路。為了讓冉緒碧好好學習,冉啟基還咬牙用12斤玉米換了一盞桐油燈,供冉緒碧晚上學習使用。

漸漸地,私塾教育已經滿足不了冉緒碧對知識的渴望。冉啟基又用60斤玉米當學費為冉緒碧請了一位教書先生。為了便於保存學習書籍和用品,冉啟基特意請木匠師傅為小兒子手工製作了一個書箱。

3件學習用品,濃縮了父親為支持冉緒碧讀書改變命運的希冀,也見證了這個鄉村少年的思想啟蒙。為了追尋革命理想,冉緒碧放下書箱,扛起鋼槍,並奉獻了自己的全部。1951年4月22日,志願軍第20軍60師180團戰士冉緒碧,光榮犧牲。

陳曾吉烈士留給家人的遺物,是他的一張黑白照片。照片裡的小戰士身著軍裝,手握鋼槍,英姿颯爽。

1930年5月,陳曾吉出生於吉林省延吉市長安鎮磨盤村,兄弟四人中,他排行老大。1947年,時年17歲的陳曾吉響應號召,主動報名參軍。1950年,陳曾吉隨部隊入朝作戰。那年7月,身為班長的陳曾吉在朝鮮江原道與敵作戰中壯烈犧牲,年僅20歲。家人得知這一消息、收到陳曾吉的烈士證時,已是1955年。和烈士證一起送來的,還有一張陳曾吉的軍裝照片,這也是他留下來的唯一影像。

陳曾吉的母親黃鳳金在臨終前把照片交給二兒子陳壽山保管。如今,在陳壽山家中,這張軍裝照依然擺在屋內。

「後來,陳曾吉的3個兄弟都曾報名參軍。」陳壽山的妻子金春今說,大哥犧牲後,丈夫和兩個小叔子也相繼報名參軍。鄉政府考慮到要給陳家留下一個勞動力,沒有批准陳壽山入伍。陳虎山、陳虎吉兩兄弟則如願成為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在父輩們踴躍參軍、保家衛國的感召下,陳家後代也不甘落後,陳壽山的兩個兒子和陳虎山的兩兒一女,也相繼參軍報國。

追憶,為了英名的留駐

更多的時候,這幾位烈士,「活」在家人和親友的回憶中。

去年9月,許玉忠烈士的兩個侄子許同海、許同橋從河北老家前往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參加烈士認親儀式。臨行前,村裡的鄉親來送行,他們交代許同海帶上家鄉的小棗、花生和蘋果,「讓『玉忠』嘗嘗老家的東西」。1948年,許玉忠就是吃著老家的小棗、花生參了軍。

今年65歲的許同海介紹,許玉忠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老三,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已去世。雖然沒見過三伯,但許同海覺得他並不陌生,知道他參加過哪些戰役,在戰鬥中如何英勇殺敵。

許玉忠的家中有一張留存了71年的立功喜報,雖然已有些殘缺,但上面的字跡依然清晰:青倉縣七區趙官村許玉忠同志在秦嶺戰役中建立了「英勇追敵不怕困難完成任務」三等功績。上世紀50年代,政府部門告知許玉忠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後來將烈士證、烈屬牌和撫恤金等送到家中。「之後有從抗美援朝前線回來的同鄉告訴家裡人,三伯犧牲在朝鮮,是他親眼所見。」那位同鄉回憶,當時部隊組成了一支突擊隊,向敵人的一個高地發起攻擊。戰鬥開始前,已是副班長的許玉忠向其他戰友高喊了一聲「來世再見吧」,就帶領全班戰士衝了上去。

1991年,許家重修家譜。雖然許玉忠沒有子嗣,當時也不知長眠何處,許同海依舊將三伯的家譜續上。他堅信,有一天三伯會回到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

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舉行的烈士認親儀式上,許同海和許同橋在英名牆前擺上了一抔黃土、一把小棗、一捧花生和6個蘋果。「三伯回國就等於回家了,也了卻了我們一家人的心願。」許同海的眼角泛著淚花。

提到叔叔方洪有,有「兩個春天」永遠留在方直文的記憶裡。

烈士方洪有,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人,志願軍第12軍34師101團警衛連戰士,1951年犧牲,年僅29歲。

「要不是因為疫情,今年本來打算再去趟瀋陽……」方洪有的哥哥方洪啟已過世,他的兒子方直文也年過六旬。方直文說,一個「春天」,是1949年的春天。那時他還沒出生,是父親方洪啟後來一遍遍地回憶講述,將那個春天刻在他的腦海裡。方洪啟兄弟倆自幼父母雙亡,相依為命,靠討飯和賣苦力長大。1949年4月,當塗縣解放,兄弟倆迎來了真正的「春天」。父親告訴方直文,當時弟弟方洪有要去參軍,他大力支持。

另一個「春天」,是去年春天。方直文的二女兒方娟在網上看到了「尋找英雄」活動中24位歸國志願軍烈士的名單,留言「方洪有就是我的小爺爺」。經過確認,他們尋親成功。回想起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英名牆上摸到叔叔「方洪有」的名字,方直文眼眶發紅:「多少年了,父親在清明時都不忘為叔叔燒一把紙」。

最美人間四月天。4月的中國,草長鶯飛,奼紫嫣紅,到處是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無數像周少武、侯永信、冉緒碧、陳曾吉、許玉忠、方洪有這樣的英烈,用他們的生命換來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才迎來一個又一個明媚的春天。

(譚長俊、丁宏旺、黃子嶽、趙程彰、張建平、李軍、黃韌、白亞東、解放軍報特約記者朱勇、屈雷宇採寫)

相關焦點

  • 11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 迎回儀式上這些細節令人動容
    今天,第七批11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及相關遺物由空軍運輸機運-20接運回國並在瀋陽桃仙機場舉行迎回儀式。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在這場持續2年零9個月的戰爭中,197685名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浴血奮戰,為戰爭的最終勝利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 烈士落葉歸根,祖國永記忠魂。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
    9月27日,第七批共11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離家還是熱血兒女,歸來已是報國之軀。這段僅幾百公裡的歸程,烈士們卻等了足足半個多世紀之久。70年前,這些最可愛的人留下「保家衛國」那句承諾,義無反顧地用血肉之軀把祖國護衛在身後,將炮火擋在了國門之外。
  • 獨家解密:第七批在韓志願軍烈士回家之路
    ▲9月27日,第七批11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曹舒昊 攝軍史專家、長篇報告文學《陸戰之魂》作者董保存分析說——這批烈士遺骸,都是打過「三八線」的勇士,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在三次戰役中犧牲的烈士。1950年冬至1951年6月發生了第三、四、五次戰役,越過「三八線」作戰時犧牲的志願軍烈士,部隊在後撤時就地進行了掩埋。這部分烈士的遺體已完全腐爛,只剩下一具骨骸。
  • 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棺槨覆蓋國旗,三位志願軍烈士親屬均已確認
    今天,運20接志願軍烈士回家。在這批移交的志願軍烈士遺物中發現三枚印章,分別是馬世賢、林水實、丁祖喜。據此前消息,烈士馬世賢、林水實的親人已分別找到。目前丁祖喜烈士家庭基本信息也已確定:安徽蕪湖無為市嚴橋鎮人,1944年入伍,志願軍某部排長,1953年7月11日在朝鮮戰場犧牲。
  • 117位英魂歸國 中韓交接第七批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
    人民網首爾9月27日電 (楊曉娜) 當地時間9月27日10時,中韓雙方在韓國仁川國際機場莊嚴舉行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中國退役軍人事務部副部長常正國、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韓國外交部第一次官(副部長)崔鍾建等出席儀式。
  • 她為數十名抗美援朝烈士找到了「家」!孟祥斌烈士妻子葉慶華:我願...
    路過通濟橋時,一名輕生女青年從10多米高的橋上跳下,孟祥斌衝向橋邊、脫掉身上的衣服,一頭扎入河中。女子得救了,他卻沉入冰冷的水底,生命永遠定格在28歲,三歲的女兒永遠失去了父親。 13年間,很少有人知道這位烈士的妻子是怎麼挺過來的。直到幾天前,一位志願者告訴錢報記者,葉慶華這些年一直在默默幫抗美援朝烈士尋親。11年間,她已為數十名抗美援朝烈士找到了家。
  • 志願軍烈士遺骸歸葬在這裡!
    志願軍烈士遺骸歸葬在這裡!,雙方交接117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及相關遺物。談到烈士,劉毅總忍不住流淚,他說:「不管是犧牲的,還是活著的,他們為國家付出了很多。」劉毅覺得,帶著這些東西來到陵園,可以讓那些沒有留下資料的老兵或者後代看看,多了解那段歷史。讓劉毅印象最深的,是一張寫著「抗美援朝勝利歸國紀念」的手絹。拿著那張手絹,他總能想起父親歷經烽火硝煙的日子。
  • 三位烈士親人都找到了!運20編號01、戰機伴飛、機場水門…最高禮遇...
    今天上午,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在韓國仁川舉行。儀式結束後,中國空軍運-20專機從仁川國際機場起飛,運送117位志願軍烈士遺骸返回中國。中國駐韓大使為志願軍烈士遺骸棺槨覆蓋國旗,我國禮兵託起棺槨登上專機。
  • 3位濬縣籍志願軍烈士親屬 你們在哪兒?
    「我們通過信息比對,發現有三位濬縣籍志願軍烈士的家屬,沒有到過朝鮮的志願軍烈士陵園,這些家人可能不知曉這件事,我們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了尋找,想要聯繫到這些烈士的家屬。」2015年朝鮮開城、安州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修繕工程完畢,2016年9月,志願軍烈士後代赴朝掃墓期間,在朝鮮開城和安州志願軍烈士陵園發現一些志願軍烈士陵墓和骨灰並沒有家人得知和認領,也沒有家人前往掃墓。
  • 第七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今在瀋陽安葬 林水實、馬世賢、丁祖喜三...
    本次迎回的第七批烈士遺骸,將與此前成功交接的599位烈士遺骸一同安葬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地宮,王春婕表示,園區目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迎接準備。她說:「為迎接第七批烈士遺骸回家,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制定《烈士遺骸接收、安葬活動流程》,確保每個點位專人負責。在烈士回來前,我們將臨時存放地點進行全面整理。保持存放場所整潔、安全。對烈士安葬地宮內進行檢查,確保溫度、溼度等符合安葬條件。
  • 無使忠骨羈他鄉:7年來716名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魂兮歸來
    韓國國防部介紹稱,此次向中國共移交了117位志願軍烈士遺骸及1368件遺物。遺骸與遺物為韓方2019年3月至12月在朝韓邊境地區的坡州、漣川、南揚州等地挖掘發現,其中有103位烈士遺骸挖掘自朝韓非軍事區內。這是自2014年韓方首次向中方移交437位烈士遺骸之後,近年來韓方單年挖掘以及向中方移交志願軍烈士遺骸最多的一次。
  • 11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三位烈士親屬均已確認
    三位志願軍烈士親屬均已確認 今天,運20接志願軍烈士回家。在這批移交的志願軍烈士遺物中發現三枚印章,分別是馬世賢、林水實、丁祖喜。據此前消息,烈士馬世賢、林水實的親人已分別找到。
  • 外媒關注:中國迎回117位志願軍烈士遺骸
    參考消息網9月28日報導據韓聯社9月27日報導,韓國和中國27日舉行交接儀式,移交在1950年至1953年韓戰中犧牲的117位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的遺骸。報導稱,這是第七批遺骸的交接儀式,儀式在首爾以西的仁川國際機場舉行。
  • 回顧歷次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
    半世紀前的抗美援朝戰鬥已經過去許久,但人民沒有忘懷那些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們。自2014年起,中韓雙方就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問題達成共識,每年將新近發掘到的抗美援朝中國人民志願軍犧牲戰士的遺骸及遺物分批運返中國,安葬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至今天第7批在韓志願軍遺骸移交之後,已有716位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到祖國的懷抱。
  • 清明追思,家國永念!上海市領導與各界群眾緬懷犧牲烈士、悼念逝世...
    清明追思,家國永念。今天,全國舉行哀悼活動,深切悼念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今晨,全市下半旗誌哀。上午10時,防空警報鳴響,市領導李強、龔正、蔣卓慶、董雲虎、廖國勳等肅立默哀3分鐘,與各界群眾一起緬懷犧牲烈士、悼念逝世同胞。
  • 文物故事 清明之思|重鋼烈士紀念碑銘記的工人罷工和護廠鬥爭
    人間四月,萬物清明。在緬懷與追思中,一起去踏青、賞春。本期,要給大家講述的是為銘記工人罷工和護廠鬥爭而建的重鋼烈士紀念碑的故事。烈士們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下來兩臺水管式鍋爐,在重鋼後來恢復生產時發揮了重要作用。
  • 三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親人,全找到了!
    26日,幫志願軍烈士尋親的消息,牽動著很多人的心。經過多方努力,目前,林水實、馬世賢、丁祖喜三名志願軍烈士的親人已經全部找到。 林水實烈士親人被找到   「謝謝黨和國家沒有忘記犧牲的烈士!」26日晚8點多,福建漳浦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找到了林水實的親人。
  • 東北空管局圓滿完成第七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運送保障任務
    非常榮幸今天能和你們共同執行運送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保障任務。感謝你們把英雄帶回家鄉,時隔七十載,山河已無恙,英雄回家鄉!」2020年9月27日上午11:18,隨著護航編隊的兩架殲-11B重型戰機低空飛越跑道上空向志願軍英雄致敬,接運志願軍烈士遺骸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運-20專機降落在瀋陽桃仙國際機場,停機坪紅毯上,在禮兵護衛下,由韓國仁川國際機場接回的117具志願軍烈士遺骸,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重回祖國懷抱。
  • 志願軍六位兵團司令員,歸國後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如何?
    就在中華兒女忙著戰後重建時,韓戰爆發,美軍執意越過三八線作戰,並轟炸我國丹東地區。迫於形勢,我國組建人民志願軍,發起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戰爭。據統計,當時入朝作戰的志願軍總共有兩百多萬人,分屬於六個兵團。在六位司令員的帶領下,這六個兵團的志願軍通過五次戰役,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回了老家。
  • ...此次向中國共移交117位志願軍烈士遺骸及1368件遺物。-FX168...
    【載有11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專機降落瀋陽桃仙機場】中國日報網9月27日消息,載有117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的飛機抵達瀋陽桃仙國際機場。從2014年至2019年,中韓已連續6年成功交接599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今年是按照中韓雙方達成的共識實施的第七次交接。此次向中國共移交117位志願軍烈士遺骸及1368件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