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徐思佳
視頻/劉博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是「體育賽場上你見過什麼『大將之風』」。一位網友的回答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接連戰勝三位韓國射箭選手,並且在決賽第二箭因現場閃光燈影響失誤僅射出7環的情況下絕殺奪冠的張娟娟。
「(失誤的)那一刻電視機前的我已經呼吸停頓,手心冒汗,但賽場上的張娟娟,沒有緊張、沒有失落、沒有嘆氣、沒有發飆,更沒有崩潰,只是朝向觀眾席微微一皺眉頭。那一刻,我終於明白,武俠小說裡描寫絕世高手對決時的詞語,什麼不動如山,什麼淵渟嶽峙,都是真的。」這段回答得到了7650 人的贊同。
B站上,張娟娟12年前在北京奧運會的比賽集錦在12年後的今天獲得了近八千條的彈幕,並且每天都有新的觀眾「打卡」,「2020.7.16打卡」,「看了超新星運動會,又來回顧教練的風姿。」,「第四次看了,還是很激動。」
這大概就是體育的魅力,那些帶給人帶來的感動、刺激可以超越時間的限制歷久彌新,更可以打破圈層的束縛…
【01.1挑3射落韓國神話,她是讓張怡寧都心服的大魔王】
時間轉回到2008年8月14日,北京奧運會女子射箭個人項目。從1/4決賽開始,以排位賽第27名驚險晉級的張娟娟連勝三位韓國女將,名將朱賢貞、世界紀錄保持者尹玉姬、雅典奧運會衛冕冠軍樸成賢,為中國射箭隊奪得奧運會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就此打破「韓國不敗」的神話。
自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韓國女子射箭隊曾在所參加的7屆奧運會的13個項目中,拿到了全部13枚女子射箭金牌,堪稱無敵之師。輝煌的成績,堪比美國男籃夢之隊和強大的中國桌球隊。
「實事求是地講,張娟娟是一個人打敗了整個韓國女隊。」時任中國奧運體育代表團副秘書長的張洪濤當時這樣評價道。
那年的CCTV體壇風雲人物評選中,張娟娟和國乒一代大魔王張怡寧共同入圍最佳女運動員提名,張怡寧最終獲選。但在事後接受採訪時,張怡寧卻直言不諱稱:「如果我要是評委,我會選張娟娟,在韓國她們的射箭相當於咱們的桌球的水平,她贏了三個韓國人拿的冠軍,就跟有個韓國人連贏我、郭躍、王楠拿到冠軍一樣,特別地有價值、振奮人心,可以說是最完美的一場教科書似的勝利。」
這場經典戰在12年過去的今天仍讓不少體育迷津津樂道,「新生代」粉絲也戲稱,「特意找比賽錄像,來看張氏冷漠臉!」在第三屆《超新星運動會》的錄製現場,我問起身為射箭教練的張娟娟,如何用三個詞評價自己,她的回答是——冷靜、耐心、堅持。
這是她的自我評價,也是她在賽場上冷漠的底氣。
北京奧運會女子射箭個人淘汰賽,中國隊的郭丹、陳玲相繼被淘汰出局,八強選手中只有張娟娟孤軍奮戰,而韓國三名選手樸成賢、尹玉姬和朱賢貞全部闖進了八強。面對已經稱霸世界射壇長達24年的韓國人,張娟娟開始了她的徵服之旅。106-101,張娟娟在1/4決賽中以5環的優勢力斬朱賢貞,打破了韓國射箭隊在北京奧運會上不敗的魔咒。朱賢貞在失利後匆匆離場,甚至都忘記了將自己的箭拿走。顯然,她賽前壓根兒就沒有料到自己會輸給張娟娟。
那天風雨交加,看臺上的觀眾齊刷刷地披著雨衣,而張娟娟卻把風雨當成自己的機會。「能戰勝她們,我覺得還是天公作美。」張娟娟說,「比賽的時候,風雨一直沒有停過。這對韓國選手來說可能有些不適應,而我們平時訓練可都是風雨無阻。」
決賽中,張娟娟射出的第二支箭,僅打出7環的低環值,讓人驚出一身冷汗。後來,張娟娟解釋是在拉弓時的右前方受到看臺閃光燈的影響,「閃光燈一閃,我突然懵了一下,箭就打出去了。」處變不驚的張娟娟最終用自己的冷靜和耐心等來了對手的失誤,以1環的優勢逆轉奪金。
創造了中國射箭歷史的張娟娟心裡卻一直有個遺憾,2010年張娟娟結婚生子,為了再續奧運夢她加緊復出,卻在倫敦奧運會第二階段選拔賽中未能達標,失去了倫敦奧運的衛冕機會。
「如果當時2008年結束,再堅持一下,或者更早一點恢復狀態,堅持到12年、16年,讓我的運動生涯更長一些就好了!」張娟娟感慨道。
【02.射箭比的就是心理,兩年黃心病她「虎口逃生」】
執教《超新星運動會》時,張娟娟跟選手重複最多的就是心理二字,「射箭這個項目,不比視力。戴眼鏡也可以比賽訓練,從專業角度上講,在最後關鍵時刻70%考驗的是心理,技術只佔30%。」
張娟娟也曾被「黃心病」困擾,這是很多射箭運動員都會得的心理病。由於射箭運動員常年瞄準箭靶中央的黃心,致使運動員對此產生視覺疲勞,在潛意識裡拒絕它,進而使動作變形,導致射出的箭偏離靶心。
「那個時候娟娟有一段時間總是射不中靶心的黃色區域,她自己也非常沮喪,打電話回家說自己累了,不想練了。」張娟娟的媽媽孫榮珍曾在採訪中介紹。
整整兩年多的時間,張娟娟沒參加比賽。在那段日子裡,張娟娟總是一個人咬牙訓練,別人收工了,她還是一個人在練。每天都是單調的搭箭、拉弓、瞄準、發射等一系列連貫的機械動作,那種苦澀的感覺是非常讓人難以忍受的。張媽媽說,「娟娟最嚴重的時候經常在晚上被噩夢驚醒。」
有了這段經歷,張娟娟也更能體會運動的心情,「現在看運動員比賽包括超新星的比賽,我都會身臨其境地想他們在思考什麼、心理波動是什麼。」她說,「很多選手在試射,正式比賽的過程當中很難轉化,訓練可能很好,但是一比賽就一塌糊塗。大家在面對比賽和訓練這種態度上,包括心理的承受能力,都是需要他們不斷磨練的。」
第一屆時楊超越閉眼射九環的名場面也讓張娟娟記憶猶新, 「楊超越閉眼射九環其實是運氣成分非常高,有時候比賽種的這些插曲和戲劇性,可能會讓運動員更投入,更喜歡這個項目。」
【03. 從北京奧運會到超新星運動會,換一個身份代表中國射箭】
從第一屆比賽開始,張娟娟陪伴《超新星運動會》走過了三屆,一路見證著射箭項目報名的人越來越多,水平越來越高,節目組也把難度從10米提高到了15米。
張娟娟說,「大家一開始只是感覺射箭項目比較簡單,真正體會了以後感覺到了其中的難度,並且在其中感受到挑戰自己、挑戰別人、挑戰紀錄的興奮感,這種感覺促使越來越多的人來參與這個項目,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射箭。」
《超新星運動會》讓曾經小眾的射箭項目破了圈,「這三屆超新星運動會對射箭的發展和普及起到了一個推動作用。因為有這些明星的參與,然後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到這個項目。」備戰比賽的期間,不少明星專門報名射箭俱樂部,自己購置弓箭練習,「私下裡,他們遇到問題也會跟我聯繫,包括一些技術上動作,都會有一些溝通。」
「像于小彤、許夢圓、呂釗、劉迦,這些取得好成績的選手,真的能看出他們在整個過程的一直在不斷攀升,不斷挑戰自我的過程。他們對待射箭這個事情,從態度上就非常的認真,然後認真地準備,下了功夫才能取得好的成績。我想這就是運動精神。」張娟娟說。
退役後的張娟娟雖然離開賽場,但是並沒有遠離射箭項目,此前曾帶省隊訓練,現在也在青島訓練中心工作。從北京奧運會的賽場到《超新星運動會》的節目,從隊長到明星教練,換了一種身份的張娟娟依舊是中國射箭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