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刺客
曾幾何時,澳大利亞在追隨美國反華的道路上就像脫韁的野馬,一路狂奔旁若無人。然而,面對中國在貿易問題上出手懲罰,澳大利亞國內業界哀鴻遍野。而在這關鍵時刻,澳洲的西方盟友,非但沒有伸手拉一把,反而落井下石,出手搶奪它在中國市場上所留下的空缺。
不過,在澳大利亞,仍然執迷不悟的人卻還不在少數。日前,澳貿易部長伯明罕威脅要上世貿組織「討個說法」,因為曠日持久的中澳貿易爭端,正在導致澳洲經濟損失慘重。伯明罕還宣稱他「有足夠的證據,中國針對澳洲產品的反傾銷措施就是錯誤指控」。
對於伯明罕的這一表態,中國外交部日前表示,近期我們屢屢聽到澳方以「受害者」自居,不斷對中方進行影射、指責,這完全是混淆視聽倒打一耙。中方對此絕不接受!
顯而易見,在當敏感時刻,伯明罕的這一表態,等於就是在中澳關係問題上火上澆油,只能加劇中方對澳方的不滿情緒。我外交部的回應就是在給坎培拉發送信號:按照伯明罕的這種態度,中澳就沒有對話的必要。
澳大利亞求生欲爆棚,這是國內媒體對莫裡森政府努力改善對華關係方面的評述。據澳天空新聞臺最新報導,處於改善對華關係的需要,莫裡森將對其內閣進行改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任命原教育部長特翰擔任貿易部長,原貿易部長伯明罕擔任財政部長。
儘管伯明罕近期多次向中方釋放和解「善意」,但很少有人相信他的態度有幾分真誠。有分析認為,伯明罕此次威脅上世貿組織「狀告中國」,並在一些公開場合發表過很多對華「強硬」的言論,因而在中國人的眼裡就「不是個東西」。
所以,莫裡森在這關鍵時刻走馬換將,換上比較溫和的特翰接替伯明罕,路透社立馬敏銳地捕捉到某種強烈的信號,稱「坎培拉對貿易部長一職的走馬換將,正是為了改善中澳關係,緩和兩國的貿易爭端」。
果然,莫裡森日前對媒體表示,由特翰擔任貿易部長,他將致力於改善與中國的關係,「這一角色將帶來令人難以置信的強大信譽」。對於莫裡森此次的內閣調整,澳媒似乎也充滿希望,稱「特翰這位新貿易部長正站在修復中澳關係的最前沿,也肩負著修復中澳經貿往來的艱巨任務」。
中澳關係急劇下滑,兩國之間的貿易關係也遭受重創。如果中國將反制清單上的所要舉措都付諸實施,單單是煤炭一項,就足以讓澳洲每年損失數十億美元的外貿出口。顯而易見,澳大利亞正在為之前極端的反華行徑付出慘重代價。
誠然,伯明罕的「強硬」沒有給自己換來平步青雲,反而丟掉了貿易部長這一重要職務。莫裡森此舉,似乎存在很強烈「殺雞儆猴」的意味,目的就是在給其他內閣官員給予告誡:在當下這種敏感時期,最好都不要給我添亂。
坎培拉害怕了!這是外媒對於當下中澳兩國所存在的貿易爭端做出的評價。澳大利亞如果被中國這個全球經濟引擎所拋棄,將會是一次致命的打擊。
所以,剛剛揚言上世貿「狀告中國」的伯明罕被澳貿易部掃地出門。澳大利亞和美國的某些政客慫恿莫裡森,將鐵礦石出口當成反制中國的「核武器」,加徵關稅對中國進行「懲罰」。不過,澳大利亞能源部長和農業部長先後做出駁斥,並向中方承諾「澳大利亞不會這麼幹」。
所有的種種跡象,都在顯示澳大利亞急於改善與中國關係的迫切心理。不過,莫裡森這種「友善」的信號是發出去了,中國願不願意接收則又是另一回事。畢竟,澳大利亞此次傷中國太深,中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莫裡森政府想要憑藉上述的這些舉措來修復中澳貿易關係,還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