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善對華關係莫裡森拼了,出言不遜的貿易部長被換掉

2020-12-23 火星方陣

作者:刺客

曾幾何時,澳大利亞在追隨美國反華的道路上就像脫韁的野馬,一路狂奔旁若無人。然而,面對中國在貿易問題上出手懲罰,澳大利亞國內業界哀鴻遍野。而在這關鍵時刻,澳洲的西方盟友,非但沒有伸手拉一把,反而落井下石,出手搶奪它在中國市場上所留下的空缺。

不過,在澳大利亞,仍然執迷不悟的人卻還不在少數。日前,澳貿易部長伯明罕威脅要上世貿組織「討個說法」,因為曠日持久的中澳貿易爭端,正在導致澳洲經濟損失慘重。伯明罕還宣稱他「有足夠的證據,中國針對澳洲產品的反傾銷措施就是錯誤指控」。

對於伯明罕的這一表態,中國外交部日前表示,近期我們屢屢聽到澳方以「受害者」自居,不斷對中方進行影射、指責,這完全是混淆視聽倒打一耙。中方對此絕不接受!

顯而易見,在當敏感時刻,伯明罕的這一表態,等於就是在中澳關係問題上火上澆油,只能加劇中方對澳方的不滿情緒。我外交部的回應就是在給坎培拉發送信號:按照伯明罕的這種態度,中澳就沒有對話的必要。

澳大利亞求生欲爆棚,這是國內媒體對莫裡森政府努力改善對華關係方面的評述。據澳天空新聞臺最新報導,處於改善對華關係的需要,莫裡森將對其內閣進行改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任命原教育部長特翰擔任貿易部長,原貿易部長伯明罕擔任財政部長。

儘管伯明罕近期多次向中方釋放和解「善意」,但很少有人相信他的態度有幾分真誠。有分析認為,伯明罕此次威脅上世貿組織「狀告中國」,並在一些公開場合發表過很多對華「強硬」的言論,因而在中國人的眼裡就「不是個東西」。

所以,莫裡森在這關鍵時刻走馬換將,換上比較溫和的特翰接替伯明罕,路透社立馬敏銳地捕捉到某種強烈的信號,稱「坎培拉對貿易部長一職的走馬換將,正是為了改善中澳關係,緩和兩國的貿易爭端」。

果然,莫裡森日前對媒體表示,由特翰擔任貿易部長,他將致力於改善與中國的關係,「這一角色將帶來令人難以置信的強大信譽」。對於莫裡森此次的內閣調整,澳媒似乎也充滿希望,稱「特翰這位新貿易部長正站在修復中澳關係的最前沿,也肩負著修復中澳經貿往來的艱巨任務」。

中澳關係急劇下滑,兩國之間的貿易關係也遭受重創。如果中國將反制清單上的所要舉措都付諸實施,單單是煤炭一項,就足以讓澳洲每年損失數十億美元的外貿出口。顯而易見,澳大利亞正在為之前極端的反華行徑付出慘重代價。

誠然,伯明罕的「強硬」沒有給自己換來平步青雲,反而丟掉了貿易部長這一重要職務。莫裡森此舉,似乎存在很強烈「殺雞儆猴」的意味,目的就是在給其他內閣官員給予告誡:在當下這種敏感時期,最好都不要給我添亂。

坎培拉害怕了!這是外媒對於當下中澳兩國所存在的貿易爭端做出的評價。澳大利亞如果被中國這個全球經濟引擎所拋棄,將會是一次致命的打擊。

所以,剛剛揚言上世貿「狀告中國」的伯明罕被澳貿易部掃地出門。澳大利亞和美國的某些政客慫恿莫裡森,將鐵礦石出口當成反制中國的「核武器」,加徵關稅對中國進行「懲罰」。不過,澳大利亞能源部長和農業部長先後做出駁斥,並向中方承諾「澳大利亞不會這麼幹」。

所有的種種跡象,都在顯示澳大利亞急於改善與中國關係的迫切心理。不過,莫裡森這種「友善」的信號是發出去了,中國願不願意接收則又是另一回事。畢竟,澳大利亞此次傷中國太深,中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莫裡森政府想要憑藉上述的這些舉措來修復中澳貿易關係,還遠遠不夠。

相關焦點

  • 遭中方強硬反制,莫裡森緊急換掉貿易部長,澳反華策略會如何調整
    貿易部長換人,同時挑選「著名」反華分子海思蒂擔任助理國防部長。據路透社報導,在這輪內閣「微調」中,此前擔任教育部長的丹·特翰改任貿易部長,而一直在中澳貿易摩擦中擔任「大將」的現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罕則改任財政部長。雖然伯明罕的財政部長任命早在10月份就已經做出,此輪調動因此也談不上是在為澳大利亞在貿易摩擦中的失敗而承擔責任。
  • 中澳關係緊張之際,澳洲貿易部長被辭退,民眾:最該走的是莫裡森
    據環球時報報導,在中澳關係緊張之際,澳洲重要高官被辭退,原本擔任貿易部部長的伯明罕已經離職,莫裡森任命了另外一位貿易部部長。中澳貿易關係正在面臨考驗,而伯明罕的表現顯然讓莫裡森政府失望,在他任上,多種澳洲商品被我國退貨,出口貿易遭遇了嚴重打擊。
  • 調走伯明罕,莫裡森任命澳新外貿部長,公開向華表示最大誠意
    而且,更是屢次以「受害者」的身份自居,試圖抹黑中方,混淆視聽,而貿易部長伯明罕更是叫囂要向世界貿易組織申訴我方對澳大利亞大麥徵收關稅的行為。不過,近日莫裡森似乎是承受不住國內的壓力了。12月18日,有消息表示,為了改善和我方的關係,莫裡森任命丹·特翰為新任外貿部長,前任貿易部長伯明罕則被任命為了財務部長。
  • 澳大利亞換掉鷹派貿易部長,想跟我們緩和關係,事關近7千億商品
    有專家表示,隨著貿易問題的激化,未來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的價值1039億美元的商品,都可能會面臨著被替代的風險。據外國媒體12月21日報導,為了緩解局勢,澳大利亞方面宣布了一則緊急消息,表示要對內閣進行重組,換掉鷹派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罕,讓教育部長丹·特漢接替他的位置,而西蒙·伯明罕則將會從貿易部長變成金融部長。
  • 澳大利亞移民、貿易及教育部長換人!對華「鷹派」議員出任國防部副...
    ▲(圖片來自華輿)華輿訊 據澳洲網報導,《雪梨晨鋒報》近日報導稱,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在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了新的內閣名單。原教育部長Dan Tehan將出任貿易部長,他將承擔起修復澳中貿易關係的重擔。
  • 中澳關係緊張之際,莫裡森任命對華鷹派為助理防長,曾被禁止入華
    與此同時,這些壓力也引起了澳政壇地震,總理莫裡森被迫在本周五進行內閣改組,將此前一直持有強硬立場的貿易部長伯明罕換下,改由較為溫和的教育部長丹·特翰出任。據悉,此舉被澳媒解讀為澳政府正在對華釋放善意,試圖修復與中國的關係,但是莫裡森轉頭就打了這些澳媒的臉,並將自己的真實意圖徹底暴露。
  • 澳貿易部長被火線解職!莫裡森開始對華服軟,西方感嘆50年來首次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19日的報導稱,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日前對內閣進行了改組,丹·特翰接替西蒙·伯明罕擔任澳洲貿易部長一職。被火線解職的伯明罕則成為了金融投資部長。莫裡森對內閣的改組,被外界視為其對華服軟的表現,西方一些國家則感慨這是50年來盎格魯撒克遜國家的首次屈服。
  • 莫裡森第四4次對華說軟話,丟失中國市場這個責任,他確實背不起
    今年以來,澳大利亞多次挑釁中國,在涉及我國關鍵利益問題上發表錯誤言論,這也嚴重破壞了中澳多年來的良好雙邊貿易關係。最近,有中國媒體稱,為穩定國內煤價,中國將戰略性地減少高價煤炭的購買。這也是莫裡森在一個月內,第四次對華說軟話了,看來「丟失中國市場」這個責任,他確實背不起。畢竟自中澳關係惡化以來,中國已經背向澳洲,轉身尋找其他出口供應商填補澳大利亞這個缺口。而在後疫情時代,中國市場無疑是不可替代的,失去中國市場將是澳大利亞無法承受的代價。在此前七大類商品對華出口受阻後,莫裡森已經嘗到苦果,所以對華態度一直在調整,有時甚至是180度。
  • 澳大利亞兩位州長懇求莫裡森:對華關係要冷靜處理,依靠對方太多
    據澳大利亞《新日報》12月2日消息,在中澳關係持續走冷,澳洲經濟疲軟萎靡之際,其國內兩位州長出面向總理莫裡森懇求:希望其冷靜處理好對華關係,因為澳大利亞高度依賴中國市場。 敢拿國計民生當賭注?
  • 澳商對華貿易受阻接連向政府施壓:莫裡森把話說清楚
    一位名為達米恩·懷特的葡萄酒經銷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澳兩國關係的惡化導致他的商品很可能無法通關,他不得不推遲一筆價值六十多萬的訂單,這已經導致了其他客戶取消訂單,對於自家的葡萄酒生意懷特十分擔憂。懷特表示,澳大利亞政府需要對中澳關係做出官方回應,政府不給"答案",他們無法搞清楚對華貿易的方向。
  • 莫裡森鬆了一口氣,澳大利亞的「背鍋人」找到了,能力不夠就換人
    澳大利亞的火不滅,一處是在明處的澳大利亞山火,還有一處是和中國關係的火,而莫裡森的動作甚至還有煽風點火的意思。在12月18號,澳大利亞內閣改組的過程中,兩名對華鷹派即將上任,處理對華關係。其中有一人還曾經被中國外交部點名,禁止訪華。
  • 澳大利亞工黨領袖「割席」:莫裡森政府要為中澳關係破裂負責
    【文/觀察者網 王愷雯】澳大利亞工黨領袖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12月2日把「炮火」對準莫裡森,抨擊這屆澳大利亞政府要為中澳關係「破裂」負責。 而就在兩天前,他還宣稱澳大利亞對諷刺漫畫的譴責「超越政治」,頗有種「一致對外」的樣子。
  • 莫裡森求紐西蘭替澳洲講情 中國只強調七個字
    年初以來,中澳關係持續惡化,究其原因是澳洲在疫情上極力抹黑中國,在5G技術上封殺華為,甚至還派出艦船跟隨美軍進入西沙海域對華發起挑釁。可以說,正是澳洲不顧自身利益的行為導致了中澳兩國關係的「斷崖式」下滑,雙方的貿易關係自然也會受到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 澳算盤落空,印度市場愛莫能助,莫裡森10天內4次對華求和
    隨著趙立堅漫畫事件的發酵,中澳關係再一次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原本中國與澳大利亞有著良好的貿易合作,然而伴隨著疫情檢測上的認知差別,澳方對中國越發不滿,最終這種貿易上的矛盾演變為外交上的分歧。
  • 澳大利亞工黨領袖猛批:莫裡森政府要為中澳關係破裂負責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邊子豪】據《澳大利亞人報》報導,澳大利亞工黨領袖、眾議院反對黨領袖安東尼•阿爾巴內塞在12月2日猛攻莫裡森政府,稱其要為中澳關係「破裂」負責。《澳大利亞人報》報導截圖報導稱,儘管阿爾巴內塞曾在「漫畫事件」中支持莫裡森,但他更多的是對莫裡森政府持批評態度。
  • 國際關係|澳大利亞貿易部長被替換,莫裡森政府正在改善對華關係
    美關係未來常態不可知,美國大選結果仍撲朔迷離放眼美國外部局勢,其中美俄糾葛是冷戰時期留下的問題,從最近一任美國總統歐巴馬來看,這位相對"溫和"的美國前總統對俄羅斯的態度實際上是制裁與打壓,而到川普政府則是把這種對立明面化、針對化,而即將繼位的拜登,是否能如普京所希望去協力解決美俄關係、改變美對俄策略,在目前看來極有可能是延續美國的政治正確
  • 澳議員斥責莫裡森:破壞中澳關係,搞「狗哨政治」收割選票
    更多的人認為這是莫裡森「借題發揮」,藉助漫畫為由以此為中國禁止澳商品進口一事「找臺階」然而,恬不知恥的澳總理卻在四處指責中方的不是,還要求中方為此道歉。此時,澳大利亞政黨內部有人看不下去了,公開譴責莫裡森為「收割選票」,搞迎合特定群體的「狗哨政治」。
  • 莫裡森求助紐西蘭,希望該國為澳說情,中國一直強調7個字
    而正當許多國家紛紛與中國建立更加親密的合作關係,持續加大對華出口力度以推動該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之際,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貿易關係卻是「鬧掰」了。澳大利亞盼中國回心轉意長期以來,澳大利亞仗著身後有美國「撐腰」,總以盛氣凌人的姿態打壓中國。
  • 【中國網評】中澳關係如何改善,坎培拉比誰都清楚
    對此,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認為這是中國對澳大利亞軍隊的冒犯並要求中國道歉。該事件引發了中國網友對澳政府的強烈反感,由「烏合麒麟」所作的另一幅漫畫《致莫裡森》,12小時內便獲得了超百萬點讚。該事件持續發酵,引起了國際關注。俄羅斯外交部稱,澳大利亞的信譽已然粉碎;英美法等國對澳表達了支持態度,紐西蘭則表示「退出中澳爭執,不選擇任何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