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執意發動世界大戰,只因條約太過苛刻,軍隊士兵服役長達12年

2020-12-23 懶人歷史視頻

德國作為曾經的歐洲強國,挑起兩次世界大戰,最終均以失敗而告終。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德國被迫籤署相關條約,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受到打擊最大的便是德國軍隊。除了不允許徵召義務兵之外,同時還需要延長官兵服兵役的時間,甚至德軍裝備的武器都有明確規定,因此德國不得不再次發動戰爭,撕毀此前籤署的條約。

根據記載,1919年6月28日在法國巴黎的凡爾賽宮籤署了一份條約,也就是《凡爾賽和約》。據該合約的內容規定,德國要賠償9.6萬噸黃金,而且要廢除義務士兵制度,導致士兵服役時間延長至12年,軍官為25年。此外德國還損失大約13.5%的國土面積,割讓大量的礦產資源。其中軍隊損失最為嚴重,按照規定德國軍隊總人數不能超過10萬名,不允許擁有重型武器,還取消了德軍總參謀部,不得組建空軍部隊,甚至還不能研發化學武器。

可以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德國幾乎「一夜回到解放前」,不僅割地賠款還讓軍隊受到損失,可謂是真正的「喪權辱國」。因此也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伏筆,直到過去92年之後德國才償還完所有的賠償款。然而條約籤署之後,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德國逐漸發展壯大,最終在英國的默許下向波蘭發動戰爭。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服役長達12年的數十萬官兵終於能退役,而德國也開始徵召新兵,據悉二戰期間德軍部隊擴充至大約1000萬左右。

事實上,德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在英國默許之下,畢竟當時英國想要稱霸歐洲,而法國卻扮演了一個「攔路虎」的角色。畢竟在法國眼中,英國不配成為歐洲第一強國,雖然英國是全球最先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之一,但同為歐洲國家的法國,是絕對不允許英國順利登上霸主寶座。因此英國才為德國進攻波蘭創造機會,隨後德軍裝甲師以「閃電戰」襲擊波蘭,正式拉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

當然也有人認為,德國發動二戰並非因為條約太過苛刻,完全是為了一統歐洲,也就是說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雖然以失敗告終,但野心並沒有覆滅。因此很多人對於納粹德國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當年的德國無比強大,敢以一國之力硬撼歐洲多個國家,這份勇氣值得敬佩。

相關焦點

  • 《凡爾賽條約》到底有多苛刻,它是德國發動二戰的原因嗎?
    德國在一戰戰敗後,籤署了《凡爾賽條約》,這份條約可以說是十分苛刻,為的就是懲罰並削弱德國。當時的戰爭國們肯定沒想到這不僅沒有削弱德國,反而加深了德國的仇恨,後面居然捲土重來。讓我們來看看這份條約到底有苛刻。
  • 二戰的起因是《凡爾賽條約》,條款太苛刻,協約國自己都看不下去
    20世紀是「流血的世紀」,兩次世界大戰都發生在這個世紀,其罪魁禍首也都是德國。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影響範圍最廣的全球性戰爭。二戰其實是一戰的延續,期間20年的「和平」只不過是戰後的超長停戰,早在德國一戰戰敗,就埋下了這個種子,這個種子就是《凡爾賽條約》。
  • 《凡爾賽條約》註定是失敗的和約?終於明白德國為何會發動二戰了
    然而在德國的授意和援助下,奧地利仍於7月28日出兵塞爾維亞——巴爾幹半島的塞拉耶佛事件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交戰雙方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之一,7000萬人參戰,1500萬人喪生。
  •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遭到的懲罰多嚴厲?難怪二戰會打起來
    1918年11月11日,世界各國宣布停戰,隨後在巴黎籤署《凡爾賽條約》,德國以戰敗者的身份,接受世界各國的制裁《凡爾賽條約》正式生效於1919年6月28日,它代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徹底結束,也意味著德國苦難的開始。德國身為戰敗者,在談判桌上只能被迫接受各種條款。德國有一個高層對此評價說:誰要是籤署這樣的條約,他的手就會爛掉!
  • 凡爾賽條約?各國互相猜忌?究竟是什麼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費迪蘭大公被暗殺後的第五年之後,德國以及各個戰勝國的代表聚集在凡爾賽宮的鏡子大廳中簽署了最後的條約——《凡爾賽條約》。在條約中協約國通過繁重的經濟制裁和在歐洲製造越來越不穩定的小國來將戰爭的罪惡感全部推給德國。但是該條約無法徹底解決在1914年爆發的世界大戰的根本問題,並且該條約也為二十年之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提供了契機。
  • 試分析德國為何有能力連續兩次發動世界大戰!
    兩次世界大戰一直是戰爭史愛好者,談論的焦點問題,本次筆者將試著,從當時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以及德國國內情況兩條主線,簡要分析德國為何有能力連續兩次發動世界大戰,歡迎廣大讀者一起探討!首先,準確來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奧匈帝國在德國支持下發動的,並不是由德國直接引起的,充分數據證明奧匈帝國才是一戰的主要責任國,其目的是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塞爾維亞。在高中歷史課上,相信廣大讀者都背過,奧匈皇儲裴迪南大公夫婦在塞拉耶佛遇刺身亡,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 世界上服役時間最長的槍械,最長的一個已經服役過120年
    M3衝鋒鎗 M3衝鋒鎗是美國在1942年12月12日開始服役的一款衝鋒鎗,其主要目的是在於取代造價昂貴的湯普森衝鋒鎗,當時一把經過幾次改進降低成本的湯普森衝鋒鎗也要
  • 1939年,為什麼二戰德國和蘇聯會籤訂互不侵犯條約?
    1939年8月23日,二戰德國和蘇聯的代表會晤並籤署了《德國蘇聯互不侵犯條約》,保證兩國不會互相攻擊。通過籤署這項條約,德國將得到保障,不會在即將開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進行兩場戰爭。1939年,希特勒正準備開戰,希望以武力獲得波蘭。希特勒想要避免兩面作戰的被動局面。希特勒意識到,當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進行兩面戰爭時,分裂了德國的軍隊,削弱了德國的戰鬥能力。兩面戰爭是德國輸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個主要因素,希特勒決心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於是希特勒提前做出計劃,與蘇聯籤訂互不侵犯條約。二、雙方接觸
  •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領土越打越少,還不如不打,那麼德國當時...
    在英法開啟海外殖民之路的時候,德國還處於分裂狀態。而德國統一的時候,英法等國已經把世界上的好地方瓜分的差不多了。這是同樣出身日耳曼民族的德國受不了的。他們和同屬古德意志的奧地利人結盟,希望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秩序。但是德國人盟友實在太少,拿的出手的也不多,一戰最終戰敗。戰勝國英法逼迫德國籤訂近乎苛刻的《凡爾賽條約》成為德國人發動二戰的導火索。
  • 凡爾賽條約的籤訂使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可能
    當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籤署停戰協議時,德國人認為他們接受的是一個不平等條約,是一個恥辱。從戰勝國的領導人抵達法國參加會議的那一刻起,戰後的現實就開始與威爾遜的理想主義觀點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 1919年6月28日,德國與協約國籤訂《凡爾賽條約》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會在凡爾賽宮鏡廳召開(圖)。來自38個國家的70名代表參與了談判。戰敗國德國、奧地利、匈牙利被排除在談判之外。俄國因於1917年和德國單獨媾和且布爾什維克取得國家政權,也被排除在談判之外。
  • 《凡爾賽條約》到底讓德國多憤怒?
    德國承受了自認為無法承受的屈辱,被一群和他一樣的國家肢解不說,還得背負巨額賠款。那麼,這份被德國人恨了二十年的條約,到底是怎麼樣的呢?一、割地又賠款首先來說,《凡爾賽條約裡》的第一大要務,就是讓德國割地賠款。可以想像啊,德意志第二帝國自建立以來,一直是開疆拓土,什麼時候割地賠款過?但是英法認為,這麼做是必須的,目的就是肢解德國,讓德國再也不能對他們造成威脅。
  • 為什麼德國很厲害?為什麼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都能在廢墟中崛起
    德國為什麼能發動兩次世界大戰,雖然兩次都失敗了。卻從廢墟中頑強站了起來。重新屹立於世界之林。至今德國依然是世界強國,最發達的經濟體。按說一般作為戰敗國,割地賠款,經濟衰退,是普遍的現象。對於普通國家來說,往往就會陷於崩潰,或長久的衰落之中。
  •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怎麼發生的?希特勒的野心,英法的縱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各大國都損失慘重,在此情形下沒有人想再次發動戰爭。但是,當德國於1939年9月1日攻擊波蘭時,其他歐洲國家卻再次被席捲到戰爭中來。這次戰爭最終持續六年並向世界各地蔓延開來。一戰剛過去不久,二戰就接踵而來,那麼導致二戰爆發的原因有哪些呢?
  • 當了12年德國元首的希特勒,為何到死軍銜還是下士?答案出乎意料!
    當了12年德國元首的希特勒,為何到死軍銜還是下士?答案出乎意料! 眾所周知,希特勒是納粹德國元首,然而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的希特勒曾經作為步兵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
  • 二戰前,蘇聯與德國為何要籤訂互不侵犯條約
    條約的籤署作為回報,蘇聯將獲得土地,包括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的部分地區。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在不到兩年後的1941年6月22日進攻蘇聯時,該條約被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破壞。1.希特勒為什麼與蘇聯籤訂條約?1939年,希特勒為戰爭做準備,希望以武力佔領波蘭。希特勒希望避免雙方交戰的被動局面。希特勒意識到,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進行了雙面戰爭,分裂了德國軍隊,削弱了德國的作戰能力。兩國戰爭是德國戰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個主要因素。希特勒決心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因此希特勒提前制定了計劃,與蘇聯籤署一項不侵略條約。
  • 《凡爾賽條約》是個怎樣的條約?為啥有人說它幫助希特勒上了臺?
    《凡爾賽條約》又叫《凡爾賽和約》,全稱是《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國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就是協約國對戰敗國就是同盟國的和約,其主要目的是消弱德國的勢力。那麼,《凡爾賽條約》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條約?為什麼有人說《凡爾賽條約》幫助希特勒上的臺呢?
  • 一戰結束後,德國已經傷痕累累,為何希特勒還敢發動二戰呢?
    前言: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因為以德國為首的新興勢力,想要挑戰英法老牌帝國主義,以達到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而引發的。但是德國一戰失敗了,失敗後的德國已經傷痕累累,一片廢墟,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何希特勒還敢野心勃勃地繼續發動二戰呢?
  • 德國歷史起源(4)戰爭中的德國
    作為被協約國戰勝的同盟國的成員,德意志帝國遭受了巨大的損失。1918年11月,德國革命爆發,威廉二世被迫退位,魏瑪共和國成立。‍‍1918年11月,起義的德國水手。‍‍11月11日,德意志帝國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9年6月,德意志帝國被迫籤署《凡爾賽和約》。
  •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籤訂的《凡爾賽和約》為什麼成了二戰的導火線?
    戰爭結束後,接下來就是戰勝國開始磋商召開會議怎麼處罰德國的問題,會議的地點定在法國巴黎。1919年1月18日,會議在巴黎凡爾賽宮鏡廳正式開幕,即為巴黎和會。 插一句題外話,會議為什麼會選在凡爾賽宮,是因為之前的普法戰爭中,普魯士軍隊包圍了巴黎,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就在凡爾賽宮鏡廳舉行了加冕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