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的起因是《凡爾賽條約》,條款太苛刻,協約國自己都看不下去

2021-01-10 風亭一敘

20世紀是「流血的世紀」,兩次世界大戰都發生在這個世紀,其罪魁禍首也都是德國。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影響範圍最廣的全球性戰爭。二戰其實是一戰的延續,期間20年的「和平」只不過是戰後的超長停戰,早在德國一戰戰敗,就埋下了這個種子,這個種子就是《凡爾賽條約》。

一戰時期,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和英法為首的協約國各有勝負,直到美國向德國宣戰,戰爭的僵局被打破,德國開始敗退。德國一戰戰敗,作為世仇的法國希望嚴懲德國,儘可能的削弱德國作為報復。

1919年和平會議在巴黎凡爾賽宮開幕,而法國選址凡爾賽宮是有一定淵源的。在1871年普法戰爭,普魯士就曾包圍巴黎,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就在凡爾賽宮舉行加冕典禮,即位德意志皇帝。所以,法國特意選址凡爾賽宮也是為了報復和洩多年之憤。不過,這些報復還遠不止如此。

法國主張制定的《凡爾賽條約》對於德國十分苛刻,儼然是一紙報復條款,但僅部分遭到英美反對,其餘的都通過了。《凡爾賽條約》演變為帝國主義分贓的鬧劇。

和約規定重新劃分德國疆界,為此德國失去了重要的工業區,喪失了1/8的領土,1/10的人口,65%的鐵礦以及45%的煤礦,還有大部分海外投資、商船等。並且解散德國總參謀部,嚴格限制軍隊發展,陸軍不得超過10萬人,海軍不得超過1.5萬人;不許有潛艇、主力艦;不許建立空軍;禁止擁有飛機、坦克等武器。

除了政治與軍事限制,合約還規定德國要向協約國賠付113億英鎊的黃金。而這個天價賠償金額出來後,連協約國自己都看不下去了,甚至懷疑德國是否有能力賠償。中國山東的德國租借地和太平洋部分島嶼也被要求劃給日本,引起了中國人民的憤怒,「五四」運動由此爆發,中國最終也沒在和約上簽字。和約國經濟學家也聲討和約的苛刻,並不利於真正的和平。列寧也曾稱這是「強盜和掠奪者的條約」。

和約條款讓德國及民眾倍感憤怒和屈辱,紛紛發起集會強烈反對。德國政府起初想拒絕條約,海軍甚至自沉軍艦抗議。當然,此舉激怒了英、法、美、意等戰勝國,威脅如果德國不籤署,將重新開戰。迫於無奈,作為戰敗國德國只得籤署了和約。

戰勝國對戰敗國的報復心懲罰,埋下了復仇的種子,驕傲的德國人不會甘心長期屈服於條約之下。所以,從籤署條約的那一刻起,二戰的潘多拉盒已然準備就緒,直到一個叫希特勒的戰爭魔頭打開了它。

相關焦點

  • 《凡爾賽條約》到底有多苛刻,它是德國發動二戰的原因嗎?
    德國在一戰戰敗後,籤署了《凡爾賽條約》,這份條約可以說是十分苛刻,為的就是懲罰並削弱德國。當時的戰爭國們肯定沒想到這不僅沒有削弱德國,反而加深了德國的仇恨,後面居然捲土重來。讓我們來看看這份條約到底有苛刻。
  • 換個角度看凡爾賽合約(一)為何說「條約對德國是相當仁慈的」?
    「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國、奧地利、匈牙利、土耳其和保加利亞相繼籤署條約,以對德合約為主形成所謂的凡爾賽體系,這就是「史上最長一場重大國際會議」的豐碩成果。時至今日,巴黎和會仍被抨擊為「帝國主義的分贓大會」,而過於苛刻的凡爾賽條約則被認為在德國人心中種下仇恨的種子。
  • 《凡爾賽條約》:終結了一場戰爭,開啟了另一場戰爭
    雖然1919年6月與德國籤署的凡爾賽條約是巴黎和平會議上最有名的成果,但協約國還與奧地利、保加利亞、匈牙利和土耳其籤訂了單獨的條約,正式的締造和平進程直到1923年7月籤署的《洛桑條約》才結束。這個時間距離二戰歐洲戰場的戰爭爆發僅僅只有短短16年時間。
  • 《凡爾賽條約》是個怎樣的條約?為啥有人說它幫助希特勒上了臺?
    《凡爾賽條約》又叫《凡爾賽和約》,全稱是《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國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就是協約國對戰敗國就是同盟國的和約,其主要目的是消弱德國的勢力。那麼,《凡爾賽條約》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條約?為什麼有人說《凡爾賽條約》幫助希特勒上的臺呢?
  • 《凡爾賽條約》註定是失敗的和約?終於明白德國為何會發動二戰了
    《凡爾賽條約》直接剝奪了德國65000平方公裡的土地和700萬人口,交還了法國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這直接讓德國損失14%的領土和13%的人口。德國一直期盼的海外殖民地,全部被協約國瓜分。【和平的和約,戰爭的種子】當協約國各國嚴酷的制裁德國,痛打落水狗的時候,德國民眾卻是怒火中燒。凡爾賽的談判戰敗國甚至沒有權利參與條約的討論,整個談判完全被英法美把持。每個國家都提出了極度有利於自己的條件,在彼此爭奪利益並最終相互妥協之後,帶給德國的卻是無盡的痛苦與壓迫——德國代表甚至是咬著牙籤的字。
  • 趣解二戰:為什麼停戰變休戰?《凡爾賽條約》到底讓德國多憤怒?
    如果追溯二戰的爆發原點,那麼應該是巴黎和會上,那份要命的《凡爾賽條約》。在這場和會實際要讀作分贓的會議上。
  • 凡爾賽條約?各國互相猜忌?究竟是什麼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為了削弱德國的勢力重新對於世界進行分割,協約國在巴黎的凡爾賽宮籤訂了《凡爾賽條約》。在條約的制定敲定的過程也被成為巴黎和會,我國在巴黎和會的失敗最終導致了我國的五四運動。在費迪蘭大公被暗殺後的第五年之後,德國以及各個戰勝國的代表聚集在凡爾賽宮的鏡子大廳中簽署了最後的條約——《凡爾賽條約》。在條約中協約國通過繁重的經濟制裁和在歐洲製造越來越不穩定的小國來將戰爭的罪惡感全部推給德國。但是該條約無法徹底解決在1914年爆發的世界大戰的根本問題,並且該條約也為二十年之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提供了契機。
  • 《凡爾賽和約》對德國意味著什麼?堪稱德國發起二戰的導火索之一
    1918年1月18日,巴黎和會開始,共有二十七個國家參加,蘇維埃俄國沒有被邀請,參加會議的全權代表有七十人,但眾所周知,實際操控者是「三巨頭」這些我們都知道,所以不說這個。我們來看看其中的一些條款。簡直苛刻至極。第一例:德國的殖民地由主要帝國主義國家以「委任統治」的形式加以瓜分。什麼叫做「委任統治」呢?
  • 1919年6月28日,德國與協約國籤訂《凡爾賽條約》
    1919年6月,協約國宣稱若德國不籤署條約,戰爭將繼續進行。菲利普謝德曼領導的政府無法在內部達成一致,而其本人亦不願接受條約,故宣布辭職。新政府領袖古斯塔夫鮑爾發出電報,表示願意籤署,但希望去除第227、230和231條。協約國方回應德國必須接受條約,否則其軍隊將於24小時內自萊茵河發動入侵。6月23日,鮑爾最終讓步,發出第二封電報表示德國將很快派出代表團籤署條約。
  •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籤訂的《凡爾賽和約》為什麼成了二戰的導火線?
    所以英國首相認為法國的主張太過嚴厲,這不符合英國的長期利益。 另外,德國是英國第二貿易夥伴,如果過分的削弱德國的經濟也會損害到本國的經濟,而且也擔心太過苛刻的處罰會激起德國的復仇心理。
  • 【片段教學】《凡爾賽條約》
    協約國的賠償要求更是對德國極盡搜刮之能事,大大超出了德國的國力,為保障支付賠款的種種措施還使德國喪失了大量主權。如此苛刻的條款,德國人在無奈之下試圖提出一點點所謂光榮保留條款,也算是留點面子,協約國當即表示不接受德國任何保留條件,並發出最後通碟,要求德國在24小時內接受和約,否則協約國軍隊將開進德國。在協約國的威脅下,德國被迫無保留地接受和約。
  • 為什麼說《凡爾賽和約》是史上最失敗的和約?
    為期4年零3個月又2周的一戰結束後,留給德國的只有慘痛和悲傷,還有一紙《凡爾賽和約》。但是,《凡爾賽和約》根本就沒有做到其所宣稱的「和」,相反這則和約還埋下了戰爭的種子,和德國在20餘年後再次發動戰爭脫不了干係,《凡爾賽和約》也被評為「史上最失敗的和約」。那麼,協約國到底對德國做了什麼?《凡爾賽和約》內究竟記載著什麼讓德國全國上下無法接受的條款呢?
  • 德國有多慘,一戰賠款交到2010年,二戰賠款現在還被人追著要?
    一戰結束後,最著名的《凡爾賽條約》就是在這裡籤訂的。 德國一戰賠款苛刻,人民生活極其窘迫 《凡爾賽條約》,全稱為《協約國和參戰國各國對德國和約》,由15部分組成,共有432條。
  • 凡爾賽條約的籤訂使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可能
    雖然1919年6月與德國籤署的凡爾賽條約是巴黎和平會議的成果,但盟國也分別與奧地利、保加利亞、匈牙利和土耳其籤訂了條約,正式的和平進程直到1923年7月洛桑條約籤署後才結束。該條約很長,但沒有讓任何國家滿意凡爾賽條約迫使德國將領土割讓給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將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給法國,並將其在中國、太平洋和非洲的所有海外殖民地割讓給盟國。
  • 一戰時期的協約國擁有絕對優勢,為什麼沒有佔領德國全境呢?
    協約國之所以沒有瓜分德國,主要是因為協約國內部不夠團結,英法美三國各懷鬼胎,都想要利用德國來完成自己的目的。正是因為協約國內部相互算計,才會給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在德國投降後,法國力主將德國一棒子打死,不讓德國有翻身的機會。畢竟在一戰結束的時候,蘇聯已經成為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公敵,只要德國不能東山再起,法國就是歐洲大陸的老大了。然而法國的建議遭到了英國和美國的反對,而且法國在一戰中已經損失慘重,一旦激怒德國再次開戰,法國肯定會付出更慘痛的代價,最終法國只能接受了限制德國的《凡爾賽條約》。
  • 二戰爆發前17年,德國如何做到違背凡爾賽和約卻不受任何懲罰
    然而,熱那亞會議一開始,德國代表團便遭到協約國冷遇和壓制。亞爾培別墅秘密會談,又把德國撇在一邊,使德國代表團惶惶不安。倫敦專家會議備忘錄第6款,依照《凡爾賽和約》第116條規定,俄國對德國有索取賠償的權利。協約國不待見德國,向德國索要賠款避免不了,如果蘇俄也參與到索賠行列,德國要繳納的賠款將會更多。德國決定搶先緩和與蘇俄的關係,避免蘇俄與英法等國聯合起來向德國索賠。
  • 帝國滅亡後的德意志(2)協約國刺刀宰割,法國人佔了礦區,德國人只能打自己同胞洩憤
    這巴黎和會是個分贓大會,就連同為戰勝國的中國都被賣了,把山東省的權益分給日本。那麼德國一個戰敗國,難道還希望避免任人宰割的命運麼?儘管做好了心理準備,等到協約國把《凡爾賽條約》的內容拿出來時,德國小夥伴們全都驚呆了:首先從道義上,德國及其盟國要承擔全部戰爭責任,德皇被作為戰犯,一些德軍被起訴和處死。
  • 第10課 《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勝的協約國為了處置戰敗國德國,在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召開了巴黎和會。
  • 凡爾賽條約一百年:不穩固的和平與希特勒崛起
    由於認為和平條約不公平,德國只是有保留地在協定上簽了字。謝德曼(Philipp Scheidemann)關於條件不應過分苛刻的願望未能滿足。這位由革命產生的德意志帝國總理認為,在巴黎和會上達成的停戰協議不能接受。1918年11月9日在柏林宣布了共和國誕生的謝德曼由此集中表達了德國國內的普遍情緒。事實證明,這一和平協定使新生的德國民主制政體舉步維艱。
  • 中國是戰勝國,為什麼《凡爾賽條約》要坑我們?
    《凡爾賽條約》本質上是戰勝國對德國的懲罰條款,中國作為戰勝國理應得到自己的權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