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滅亡後的德意志(2)協約國刺刀宰割,法國人佔了礦區,德國人只能打自己同胞洩憤

2021-02-25 巴山夜雨小涮鍋

正當德國內部,社民黨左中右派相互混戰得不亦樂乎的當兒,外國列強可已經把刀子給磨快了。以英、法、美、日、意為首的協約國戰勝國們,召開了「巴黎和會」,商量戰後問題。

這巴黎和會是個分贓大會,就連同為戰勝國的中國都被賣了,把山東省的權益分給日本。那麼德國一個戰敗國,難道還希望避免任人宰割的命運麼?

儘管做好了心理準備,等到協約國把《凡爾賽條約》的內容拿出來時,德國小夥伴們全都驚呆了:

首先從道義上,德國及其盟國要承擔全部戰爭責任,德皇被作為戰犯,一些德軍被起訴和處死。這個雖然委屈,不過既然打輸了,也是沒辦法的事兒。

其次從領土上,德國當年普法戰爭搶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還給法國,這倒也罷了。東邊波蘭恢復獨立,為此又把德國的西普魯士等大片領土劃給波蘭,使得東普魯士地區與德國本土隔斷。還有一些領土被割讓給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和立陶宛。這麼東零西碎的一割,德國領土減少了13%,人口減少了10%,尤其礦藏資源損失慘重,真正是大傷元氣。薩爾區由法國開採15年,然後公投決定歸屬。德國的海外殖民地大部分歸了英國,少部分歸了日本。

然後是軍事限制。德國軍隊被限制在陸軍10萬,海軍1.5萬,不得擁有重炮、重機槍、坦克、主力艦、潛艇和空軍。曾經威震歐洲的德軍,變成了一支治安部隊。

此外,為了進一步消除德國對法國可能的威脅,規定萊茵河西岸地區由協約國佔領15年,萊茵河東岸不得駐軍。德國承認奧地利的獨立,並且永遠不謀求和奧地利合併。

此外還要戰爭賠款。德國先支付200億金馬克(約相當於7噸多黃金),剩下的過兩年再說。

當然,人分三六九,各有各的算盤。巴黎和會上,如何對待德國的問題,各主要戰勝國態度也並不一致。法國是一心要把德國往死裡整,企圖在西邊吞併萊茵河西岸地區和薩爾區,在東邊建立一個強大的波蘭,儘可能多地佔領德國領土。英國擔心法國過於強大,因此反對過分削弱德國。美國則想保留一個比較強大的德國,一方面制約英法,另一方面也作為美國在歐洲的經濟夥伴和市場。

但整體來說,這個各方面妥協出來的條款,還是對德國相當嚴苛。

和約內容一拿出來,德國朝野虎軀巨震。總理謝德曼在群眾大會上大嚷:「誰敢籤這個條約,手會爛掉的!」他生怕擔這個責任,乾脆辭職了。

可是,協約國那邊總得要答覆。法國來了威脅:你們要麼接受,要麼咱繼續打,打到死為止!

德國總統艾伯特看這架勢,詢問陸軍元帥興登堡大爺:「刀架到脖子上了,咱德軍拼命一戰,能擋住協約國麼?」

興登堡老眼一翻:「拼你個頭。要能擋得住,你覺得老子還能容你坐在這位子上?」

末了,德國只得忍氣吞聲,籤訂了這個和約。

更讓德國人羞恥的是,巴黎和會召開的日子是1919年1月18日,恰好是48年前德意志第二帝國成立的日子。而最終籤署凡爾賽和約的地點是在鏡廳,也就是威廉一世加冕的地方。半個世紀,物是人非,真讓人唏噓不止。

凡爾賽和約不但成為套在德國人頭上的枷鎖,也成為刺在德國人心中的尖刀。德國人對這喪權辱國的條約充滿了刻骨的仇恨。這仇恨在二十年後終於爆發,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二戰。這是後話。

籤了和約割了地,還沒完。你還得賠錢。協約國在1921年獅子大張口,提出要德國賠償2260億金馬克的巨款,同時再抽走德國每年12%的出口貿易額度。德國本來已經在一戰中被打得筋疲力盡,又被割走了好多豐富的礦藏,再要砸鍋賣鐵地賠錢,實在支持不住。德國幾次向協約國告饒,說咱實在還不起啊,您給開恩優惠點吧。

厚著臉皮三叩九拜,終於把賠款總額打了個對摺,減少到1320億金馬克。可就這樣,每年連本帶利幾十億,也不是個小數字。德國咬著牙剛賠償了一期,立刻導致國內貨幣貶值,物價飛漲,經濟陷於崩潰。

眼看要垮臺,德國政府只好耍無賴:「對不起大哥,不是我不肯還,實在大雪封門十幾日,家裡都揭不開鍋了。」

法國佬眼睛一瞪:「還不起錢?拿肉來償啊!」

於是在1923年初,法國夥同比利時,出兵佔領了德國的魯爾礦區。既然你德國說沒錢,我就直接採你的礦,採到兩清為止!這就是史稱的「魯爾事件」。

德國政府面對法軍的刺刀,無力反抗,也不敢反抗。他們就採取「消極抵抗」,號召魯爾礦區的德國礦主、工人、職員統統不跟法國佬合作,不挖煤,不買賣,不運輸,不搞郵政,叫法國佬連口熱湯都喝不上!

法國佔領軍一看,戰敗國的兔崽子還敢翻天!他們大發威風, 用武力掠奪魯爾區的公私財物,並且強迫工人上班。罷工的德國人甚至遭到法軍開槍鎮壓。

德國政府看法國人的耳光打過來了,眼睛一閉:「我看不見你,你打不到我!」他們「無視」法國佔領軍,同時頒布法律,凡是敢和法國人做買賣的,判刑!他們又以「魯爾礦區被佔啦,我們要破產啦」為藉口,完全停止向各戰勝國支付賠款。

這種對峙持續了一年多,德法兩敗俱傷。

魯爾礦區生產完全陷於停頓,德國經濟更是從崩潰邊緣直接墮落到崩潰深淵。

法國呢,也沒討到便宜。雖然佔了魯爾這一大塊礦區,可是礦區的人都不幹活,這礦區也就成了能看不能吃的肥肉。法國為了維持掠奪,從國內派了大批礦工和工兵來挖煤開火車,但魯爾礦區這樣的大礦,哪裡是隨便從外國找幫人生地不熟的工人就能運作的?掠奪的那些財物,扣除佔領成本後,還趕不上之前德國實物償債的零頭。法國進兵魯爾區,經濟上實在是做了賠本買賣。

這會兒英國、美國可坐不住了。德國經濟一崩潰,就沒法繼續付賠款,法國佬倒是佔著魯爾礦區還能撈回點,咱可啥都撈不著!而且讓法國這麼橫霸下去,歐洲大陸的均勢可就全給打破了。此外,英國還擔心法國欺負德國太過分,會把德國進一步逼到蘇聯那邊去。

這麼著,英美等國就聯合給法國施加壓力,甚至在國際金融市場拋售法郎,迫使法國就範。這邊德國新總理斯特萊斯曼和總統艾伯特也適時地下矮樁,表示願意恢復合作,停止抵抗。於是法國就坡下驢,灰頭土臉地撤出魯爾區。魯爾事件宣告解決。

之後,在英美等國的斡旋下,德國逐漸與協約國改良外交關係。原本籠罩在歐洲上空的敵對陰雲總算是消散一些了。然而德國內部的種種矛盾,卻已經被激化到了爆發的邊緣。

帝國滅亡後的德意志(1)魏瑪共和國,一開始就是畸形

德意志第二帝國(36)第二帝國滅亡,工人當上宰相

德意志第二帝國(35)前有幾百萬美國大漢,後有工人士兵起義

相關焦點

  • 德意志帝國滅亡的原因
    它明確規定德意志帝國是聯邦制國家,由22個邦、3個利伯維爾和2個直轄區組成。各邦把軍事、外交、海關⽴法、銀⾏⽴法、間接稅、刑法等權⼒交給帝國政府,只保留教育、衛⽣和地⽅⾏政等權⼒,同時保留⾃⼰的君主政府和議會。帝國憲法規 定普魯⼠王國的國王就是德國的皇帝,集軍政⼤權於⼀⾝,擁有⾄⾼⽆上的權⼒,能任免帝國各級官吏。⾄此,結論⾮常明確,貌似君主⽴憲的德意志第⼆帝國,實際上仍然是⼀個封建帝國。
  • 帝國滅亡之後的德意志(18)兩個德國到底是誰造成的?
    帝國滅亡之後的德意志(17)慘無人道的納粹「新秩序」  帝國滅亡之後的德意志(16)第三帝國的末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輸得比第一次更慘。一戰停戰時德軍還在境外,二戰德國卻被全境佔領。這回,驕傲的德國人再沒有藉口說什麼「匕首神話」了。
  • 帝國滅亡後的德意志(9)希特勒兵不血刃統一日耳曼區,實現大德意志
    帝國滅亡後的德意志(8)希特勒一雪前恥,撕爛凡爾賽條約帝國滅亡後的德意志(7)希特勒挨了墨索裡尼狠狠一耳光帝國滅亡後的德意志
  • 德意志帝國滅亡100周年
    1871年普魯士王國統一了除奧地利帝國外德意志全境,德意志帝國建立。歷經三帝:威廉一世(1871年-1888年);腓特烈三世(1888年);威廉二世(1888年-1918年)。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意志帝國滅亡。
  • 進攻東海岸: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入侵美國方案
    第二帝國自覺海外勢力範圍的身價太低在當時的德國人看來,美國無疑是個大而不強的草包國度。雖然幅員遼闊、資源充沛,卻沒有配得上自己體量的龐大軍隊。加之德皇自己已下定決心要擴張海軍,也需要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上控制更多前進基地。結果,他突然下令總參謀部制定一份詳細的入侵美國方案。期望有朝一日能讓德意志的大炮瞄準紐約,使對方在索倫亨王朝的強權面前下跪。
  • 帝國的擴張,在希特勒的心中,德意志民族版圖有多大?
    希特勒認為德意志民族的強大離不開必需的生存空間,而現在的德國領土是無法滿足德意志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的,尤其是還有相當的德國人被置於其他敵視德國的民族統治之下,因此希特勒認為首先要構建一個能夠容納德意志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德意志帝國
  • 三個德意志帝國的簡介,為什麼納粹德國叫第三帝國?
    德意志第一帝國:即神聖羅馬帝國,全稱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其中的斷句在「民族」與「神聖」之間,實際上是兩個單詞「Heiliges Rmisches Reich」和「Deutscher Nation」,我以前上學的時候,歷史課上看到這個名詞,以為斷句在「神聖
  • 德意志帝國的雛形——德意志關稅同盟
    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德意志帝國。確實,德國的崛起過程相當令人驚異,在19世紀初期,普魯士王國還是個農業佔主導地位、農奴制仍未消除的落後封建國家,在拿破崙戰爭中,普魯士的表現是英、法、俄、奧、普這歐陸五強中最差的,其國力也是最為衰落的,遠沒有腓特烈大帝時期的威風。
  • 一戰後德國賠款,時間跨越92年,東德西德為何爭著賠錢?
    一戰結束以後,協約國隨即展開對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清算。雖然德皇威廉二世本人流亡荷蘭,但龐大的德國卻是威廉家族留給協約國砧板上的魚肉。戰後大家都同意對德國採取懲罰措施,只不過在具體實施手段上,英法兩國存在很大分歧。
  • 童話故事的幻滅:奧匈帝國的崛起與滅亡!
    奧匈帝國也在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加冕儀式下宣告成立了。奧匈帝國的建立,說實在其實完全是一個無奈之舉。奧地利作為一個曾經的強國,在接連丟失義大利與德國的領地後,已經變得不堪重負。若是,此時匈牙利再次爆發戰爭,那麼無疑就是將這個帝國推向覆滅的深淵。所以,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為了保住自己的國家,自己的王位,萬般無奈下,才與自己的殖民地匈牙利做出了妥協。
  • 一戰中的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到底有多強?
    ,將北德意志邦聯與巴伐利亞合併,建立了德意志帝國。由於德意志帝國位於歐洲中央,南邊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東邊是奧匈帝國,北邊是俄羅斯帝國,帝國的建立改變了歐洲勢力均衡的狀況。德、俄、奧結成同盟主要是對抗以前如日中天的拿破崙的法蘭西帝國。一戰結束後,德意志帝國沒有損失任何領土,所以才有了二戰的資本。
  • 帝國之殤:希特勒的奮鬥與德意志的衰亡
    也許他會成為世界政治史上最偉大的政治人物之一,足以超越德意志歷史上千古一帝腓特烈大帝和鐵血宰相俾斯麥。在那天,德意志第三帝國和奧地利同時就國家合併問題發起全民公投,最終以第三帝國99.08%和奧地利99.75%的贊成票宣布德奧兩國合併。自第一帝國神聖羅馬帝國之後,分裂百年的日耳曼民族在希特勒領導下再次獲得統一。
  • 德意志人與德意志帝國1
    「德意志」 一詞,古時德文寫作Teutsch。這一族稱正好在這一時期出現,說明德國人已開始有了共同的民族意識。但是,由於德國長期處於封建割據狀態,國內小邦多達300個,諸侯專權,經濟分散,地方觀念強烈,民族意識的發展受到阻礙。直到19世紀後半葉始完成民族統一。
  • 普魯士王國之統一德意志
    普魯士雖然失去了瓜分波立聯邦得到的大片領土,但獲得了許多德意志邦國領土,實力恢復,為以後統一德意志打下了基礎。1815年德意志各邦組成德意志邦聯,奧地利成為德意志邦聯主席,普魯士成為德意志邦聯副主席。1866年普魯士發動普奧戰爭,將奧地利趕出德意志,吞併了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德意志邦聯解散,普魯士與北德意志各邦成立北德意志邦聯。1870年拿破崙三世為了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主地位,阻止德意志統一,發動了普法戰爭。最後普魯士擊敗法國,完成了德意志統一。
  • 曾經影響世界的世界列強——德意志帝國簡史
    引1918年11月9日,德國十一月革命中,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德意志帝國滅亡。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意志帝國滅亡。德意志帝國是當時歐洲五大強國和世界列強之一,經濟總量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超過英國和法國。歷史19世紀以前德意志地區是一個民族分合無定的國家。
  • 巴格達-柏林鐵路:德意志帝國插向大英海權的利刃
    同時,也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對抗不列顛全球海權的利器。因此,直到一戰爆發,都沒有實現完全通車。沿途地區卻也不可避免的被拖入世界大戰。但其留下的卻地區內的各所在國都受惠至今。奧斯曼帝國的掙扎為了讓德國人安心工作,帝國只能加徵貿易關稅,專門用以補貼鐵路。最後發展到向歐洲各國銀行借貸維持。由於還有眾多之前的款項沒有償清,這個鐵路工程便進一步摧殘著帝國財政。事情發展到1898年,奧斯曼人的鐵路還沒有衝出小亞細亞半島,財政卻已經瀕臨崩潰。於是,看準這跳亞洲內陸交通線的列強開始紛紛出手。英國、俄羅斯和法國都向土耳其當局推銷起自己的鐵路方案。
  •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德國)1
    德意志第三帝國指納粹德國。納粹德國有兩個官方國名,分別為1933年至1939年使用的德意志第三帝國(德語:Drittes Reich)與1939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國(德語:Großdeutsches Reich)。「第三帝國」一詞指的是繼承了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第一帝國」與近代的德意志帝國(1871–1918)「第二帝國」的德國。納粹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之一。
  • 奧地利與德國同宗同源,為何會與匈牙利組成奧匈帝國
    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拿破崙打遍了歐洲無敵手,原本在德意志稱王稱霸的奧地利也被拿破崙打服。在拿破崙的威逼利誘下,德意志地區原本臣屬於奧地利的十六個成員邦一起籤訂了新的《萊茵邦聯條約》,脫離了奧地利主導的神聖羅馬帝國,成為了法國的附庸邦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