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紀念這對「解放牌」CP,長三角戲曲名家一起「回娘家」

2020-12-14 新民晚報

圖說:「2020年大世界藝術名家『回娘家』暨戚雅仙、畢春芳藝術合作七十周年紀念專場」現場

上海大世界素有「上海戲碼頭」之美譽,百餘年來,一批又一批名家大家先後登上大世界的舞臺,名揚全國。「2020年大世界藝術名家『回娘家』暨戚雅仙、畢春芳藝術合作七十周年紀念專場」今天在舉行,來自長三角地區的戚雅仙、畢春芳兩位大師的弟子及各劇種名家的表演精彩紛呈,臺下的觀眾也情不自禁地哼唱起那些熟悉的經典旋律。

2017年,大世界在百年誕辰之際開啟了「藝術名家回娘家」活動,至今已成功舉辦4屆。今年的回娘家以「戚雅仙、畢春芳藝術合作七十周年」為主題,戚派傳人、戚雅仙之女傅幸文,畢派傳人丁小蛙與戚畢數代傳人,又一次攜手回到兩位大師演出過的大世界。她們帶來了戚畢合作各時期的代表劇目《龍鳳花燭》《血手印》《白蛇傳》《梁祝》《賣油郎》《相思樹》《玉蜻蜓》選段。

1950年,23歲的戚雅仙與畢春芳攜手創建了合作越劇團。因為恰好在新中國成立次年,合作越劇團也被稱為「解放牌」,在戚畢後人看來,她們更是「上海牌」。雖然戚畢祖籍在浙江,但都是在上海出生、並在申城將越劇藝術發揚光大的。戚畢藝術的嶄露頭角、成熟發展、名揚四方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新中國的舞臺藝術發展歷程。

圖說:表演者合影

提起戚畢流派與大世界的淵源,兩位藝術家的傳人傅幸文、丁小蛙如數家珍。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戚雅仙、畢春芳兩位老師就曾經在大世界演出她們的代表作。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傅幸文、丁小蛙等又接過母親、恩師的衣缽,成為大世界的常客。丁小蛙說:「當年我們曾在這裡駐場演出好幾個月,表演《血手印》等戚畢經典,這裡也是我們的藝術起步之地。」

江南文化同根同源,戚畢代表劇目《龍鳳花燭》曾被滬劇表演藝術家楊飛飛改編成為同名滬劇,《賣油郎》則和淮劇一樣,都曾受到崑劇的影響。今天,京劇名家李軍、青年歌唱家夢葦、崑劇名家沈昳麗、越劇名家錢惠麗、韓婷婷、王柔桑、裘丹莉、滬劇名家陳甦萍、朱儉、淮劇名家梁偉平等也紛紛帶來各自劇種的經典唱段,並講述與戚畢的情誼。

上海市劇協副主席沈偉民介紹,歷史上,大世界不僅是上海的演藝中心,也是長三角地區的演藝中心,為全國輸送了源源不斷的戲劇人才。此次活動,不僅是戚畢流派「回娘家」,也是長三角地區戚畢傳人「回娘家」。

現場同時舉行了大世界與上海雅歌春韻越劇藝術傳承中心的籤約儀式、大世界藝術名家「回娘家」頒獎儀式。據傅幸文、丁小蛙透露,2020年是合作越劇團成立70周年,也是戚雅仙、畢春芳藝術合作70周年,從年末起,各地戚畢傳人及越劇愛好者將舉行一系列紀念活動。今天上午,「全國戚畢票友『回娘家』」活動已拉開序幕。此後,戚畢流派演唱會還將帶著兩位藝術家的經典劇目在寧波、吳江、啟東、嵊州等地巡演,並最終回到上海。(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

相關焦點

  • 大世界藝術名家「回娘家」暨戚雅仙畢春芳藝術合作七十周年紀念...
    「有了金、有了銀,你安心勤讀過光陰」「來時除歲正嚴冬」「為妻是千年白蛇蛾眉修」……本周末,上海大世界中心舞臺上傳來一段段悠揚的越劇旋律——「2020年大世界藝術名家『回娘家』暨戚雅仙、畢春芳藝術合作七十周年紀念專場」正在這裡演出。
  • 從「回娘家」到「雲相約」,弘揚戲曲文化,這樣「圈粉」受歡迎
    在東方社區信息苑半淞園苑,今年76多歲的陳阿姨在觀看了「紀念戚畢藝術珠聯璧合七十載-百年上海、精彩人文」直播之後,難掩激動的心情,與好姐妹分享著她的「追星」故事。看直播、聽故事、玩彈幕,「藝術名家回娘家」系列活動以新穎、互動的方式呈現,「圈粉」了各個年齡段的戲迷。
  • 用國潮打開一扇長三角文化之門
    古戲臺上,越劇、崑曲、滬劇、淮劇、黃梅戲、評彈……長三角代表劇種的戲曲名家薈聚;大觀樓前,二十多家老字號與非遺輪番展現時尚國潮魅力,滬蘇浙皖文化交匯,傳承與創新交融,在青浦這塊有著七千年歷史的土地上共同推開了一扇文化之門。「看江山在望中,一團簫管香風送。」在江南國潮節戲曲名家薈一開場,隨著崑曲《浣紗記》的響起,讓身處江南園林實景的每一位觀眾沉醉於戲韻之中。
  • 「東方名家名劇月」劇目發布,海派戲曲成今年最大亮點
    東藝副總羅學勤給史依弘送小禮物。「東方名家名劇月」是國內第一個以民族戲曲為核心的成規模定期舉辦的民族藝術展演盛事。今年參與演出的劇團大多來自上海本土和長三角地區,將有上海京劇院、上海崑劇團、上海滬劇院、上海越劇院、上海獨腳戲文化傳承中心、上海張軍崑曲藝術中心、江蘇省演藝集團錫劇團、杭州越劇團攜帶劇目亮相,本土劇種和戲曲創作成為今年最大亮點。
  • 百餘非遺戲曲名家名作與海內外觀眾見面,部分資料系首次「上網」
    華輿訊 由梅蘭芳領銜主演的京劇電影《洛神》,紀錄蕭長華、程硯秋等老一輩戲曲藝術家、教育家教學活動的紀錄片,四平調、淮海小戲、瑤劇等地方非遺劇種……9月22日起,140餘部非遺戲曲名家名作影像資料、17場線下展演將陸續與海內外觀眾見面。其中,多部影像資料是第一次「上網」。
  • 百花劇院精彩不停 戲曲名家欒勝利工作室暨全省戲曲作曲講習班呂劇...
    14日晚,山東省戲曲名家欒勝利工作室暨全省戲曲作曲講習班呂劇師生音樂會於百花劇院隆重上演!16場劇目依次上演,精彩紛呈,引得現場掌聲雷動。據了解,為充分發揮老一輩戲曲藝術家藝術智慧和傳幫帶作用,引領青年人才加快成長,促進戲曲藝術傳承,推動山東戲曲繁榮發展,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在全省資助設立一批「山東省戲曲名家工作室」。
  • 「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在滬舉辦
    2020年12月15日,「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開幕。展覽作品除丁立人、謝春彥、陳九、季平、朱剛、顧村言、徐旭峰等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戲曲人物畫作品外,還特別邀請藝術顧問、國家一級演員、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與崑曲名家計鎮華同時展出作品。
  • 美國城市新聞網:「全球華人戲曲名家雲展演」落幕
    中國僑網5月10日電 據美國城市新聞網報導,由美國梅拉諾文化演藝公司與手美國鷹龍傳媒聯袂打造的「文藝抗疫·音愛而暖」《戲聚》大舞臺—-全球華人戲曲名家雲展演直播於美國洛杉磯時間5月9日(周六)下午3點圓滿結束。
  • 引入長三角文化資源 嘉善傾力打造「好戲在嘉善」品牌
    在「十一」長假期間,由嘉善縣文化旅遊體育局主辦,嘉善縣文化館、嘉善縣文化活動服務中心(嘉善影劇院)承辦的』2020嘉善縣全民文化藝術節「好戲在嘉善」國慶系列活動之長三角地方戲曲展演周舉行,活動以免費贈票形式,給市民送上一道家門口的公益文化大餐。
  • 國家大劇院紀念京劇大師楊寶森110周年誕辰 名家齊聚唱響「一輪...
    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朱敬表示,此次舉辦紀念京劇大師楊寶森110周年誕辰系列演出,是國家大劇院繼2009年楊大師百年誕辰之後,再一次以系列紀念活動的形式,旨在表達對於楊寶森大師的懷念與敬仰。這是大劇院戲曲演出品牌的成功延續,希望通過楊派傳人的精彩演出,集中向廣大戲迷、觀眾展現楊派藝術的深厚魅力。在5月16日至19日的四場紀念演出中,「一輪明月」京劇名家演唱會無疑是一場楊派經典唱段的盛宴。
  • 浙江戲曲音樂人的盛會,越劇名家名段演唱會圓滿落幕
    8月15日晚,杭州市蕭山區瓜瀝鎮航民劇院內掌聲雷動,一曲喜慶、祥和的歡慶鑼鼓,拉開了當晚《"昶樂之聲·越音飄香"浙江越劇名家名段演唱會》的序幕。本次演唱會由浙江省戲劇家協會、浙江省音樂家協會、蕭山區瓜瀝鎮人民政府主辦。由浙江昶樂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浙江省戲曲音樂學會、浙江省戲曲音樂演奏家學會、蕭山區瓜瀝鎮文化廣播站共同承辦。
  • 大咖攜手大眾 上海文藝嘉年華走進長三角「年」味濃
    (莊毅/攝) 人民網上海1月13日電(王文娟)這幾日,上海金山文化館洋溢著歡樂喜慶的濃濃「年」味。 本次系列活動以一場匯集了喬榛、王汝剛、茅善玉、趙志剛、高博文、周進華、楊學進等著名藝術家的長三角文藝名家金山巡演拉開帷幕。短短兩天內,文藝嘉年華為金山市民送上2臺長三角文藝名家演出、4場文藝講座、14場藝術課堂和1場以春聯文化為主題、滬上百位書法名家同臺齊書的春聯大會,以及展現金山民俗風情的非遺文創集市和新春花市等。
  • 「戲碼頭——全國戲曲名家名團武漢行」活動拉開大幕 于魁智...
    12月13號晚,伴著瑞雪,戲迷期盼已久的「戲碼頭——全國戲曲名家名團武漢行」活動終於在武漢再次拉開大幕。而疫後首場演出就迎來重磅名角——著名老生于魁智與梅派青衣李勝素。這兩位京劇界的「黃金搭檔」也十分應景地在京韻大舞臺帶來了一出大團圓的戲《大登殿》。
  • 他讓中國戲曲氣韻永駐——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發言摘登
    我們要懷著一顆虔誠、敬仰的心,去尊重、學習、傳承,這是我們這一代京劇人的責任和使命。在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一百周年之際,回顧張先生的藝術道路,我深刻感受到,張君秋先生以卓越的實踐,為我們樹立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典範。
  • 于魁智李勝素等領銜「名家經典劇目展演」
    國家京劇院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28日電 (記者 應妮)國家京劇院聯合全國共19家戲曲院團、院校,將於9月30日至10月31日舉辦為期32天的「致祖國——名家經典劇目展演」活動。此次展演採用「線上+線下」演出模式,依託現代科技和多媒體傳媒手段,推動戲曲藝術演出傳播方式升級。
  • 全國各地戲曲曲藝名家創作抗擊疫情文藝新作品
    小香玉帶領戲曲名家共同演唱《花木蘭》著名戲曲藝術家小香玉提議戲曲同仁共同錄製為中國武漢加油的歌曲《花木蘭》,得到何賽飛、趙志剛、武凌雲、王洪玲、曾昭娟、楊俊等藝術家的積極響應。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何賽飛第一時間錄製好唱段,還熱心教其他老師如何用手機錄製;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楊俊身在武漢疫情重災區,用心、用情傳遞出武漢人民的堅強和感謝;天津評劇院院長曾昭娟專門到錄音棚錄音;河北梆子表演藝術家王洪玲讓兒子幫著用手機錄音,用河北梆子為武漢打氣加油;晉劇表演藝術家武凌云為唱好戲曲裡的一句戲詞「不分晝夜為生命搶時間」,發動全家四個國家一級演員用心琢磨;來自杭州的「越劇王子」趙志剛聲情並茂演繹
  • 獻禮母親節:「戚畢派」越劇名家做客老小孩尊長家園首場直播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的廣泛普及,越來越多的老年朋友轉向線上社交。在這裡,老人可以通過網站、手機參與、發布或者發現屬於老年人的社交圈,跟著老小孩一起學、一起玩、一起旅行、一起圓夢、一起發揮作用。為了更好地服務老年朋友,滿足老小孩們的需求,近日,老小孩全新推出尊長家園平臺,致力於在安全、生活、文化和健康等方面全方位滿足中老年人需求。
  • 「庚子鑼鼓」:尚長榮與書畫名家同臺寫戲畫戲
    在「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現場,中國戲曲人物畫研究會會長、知名畫家謝春彥說。2020年12月15日,「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開幕,展覽的作品除丁立人、謝春彥、陳九等數十位知名藝術家的戲曲人物畫作品外,還特別邀請知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與崑曲名家計鎮華參展。
  • 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張漫子)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政協京昆室、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19日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同時,他積極投身戲曲教育事業,培養了大批優秀京劇藝術人才,並在古稀之年擔任「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工程藝術總顧問,身體力行地進行傳、幫、帶,為京劇藝術的搶救、記錄、傳承、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宣部常務副部長、國家電影局局長王曉暉在講話中說,戲曲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文化強國,戲曲人肩負重要責任。
  • 2020年度戲曲專項扶持開始申報 中國戲曲像音像工程不在其列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0日訊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發通知,開展2020年度戲曲專項扶持工作,通知指出,2020年繼續實施「中華優秀傳統藝術傳承發展計劃」,開展「名家傳戲——當代戲曲名家收徒傳藝」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