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23日消息(記者 方婧)2019年,是京劇大師楊寶森先生110周年誕辰。為紀念這位傑出的藝術大師,由國家大劇院主辦、天津京劇院協辦的京劇大師楊寶森誕辰110周年系列紀念演出,將於5月16日至19日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舉行。
4月22日,國家大劇院舉辦新聞發布會,會議介紹了本次演出的相關看點及紀念楊寶森大師的現實意義。
京劇大師楊寶森,是京劇「楊派」老生藝術的創始人。他以畢生心血精磨譚鑫培、餘叔巖的表演藝術,並根據自身嗓音條件,結合多年的藝術實踐、逐漸脫出「餘派」範圍,形式了自己的演唱風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楊寶森在其堂兄、著名琴師楊寶忠和著名鼓師杭子和的輔佐幫助下,形成了沉雄蒼勁、清雅醇厚的「楊派」老生藝術,並與馬連良、譚富英、奚嘯伯並稱為後「四大鬚生」。
1958年,楊寶森49歲英年早逝,給京劇界及後學者留下了巨大的藝術財富。楊派藝術在其身後幾十年逐漸紅遍大江南北,藝術影響遍及海內外,形成「十生九楊」之勢。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朱敬表示,此次舉辦紀念京劇大師楊寶森110周年誕辰系列演出,是國家大劇院繼2009年楊大師百年誕辰之後,再一次以系列紀念活動的形式,旨在表達對於楊寶森大師的懷念與敬仰。這是大劇院戲曲演出品牌的成功延續,希望通過楊派傳人的精彩演出,集中向廣大戲迷、觀眾展現楊派藝術的深厚魅力。
在5月16日至19日的四場紀念演出中,「一輪明月」京劇名家演唱會無疑是一場楊派經典唱段的盛宴。紀念活動以「一輪明月」為題語義雙關,既代指了楊寶森先生代表劇目《文昭關》《清官冊》《捉放曹》中三個「一輪明月」的各具特色且膾炙人口的經典唱段,又隱喻了楊寶森被觀眾們津津樂道的「雲遮月」功夫嗓。據悉,在演唱會上,老中青三代老生藝術家葉蓬、楊乃彭、張克、杜鎮傑、李軍、王平、王珮瑜、凌珂、劉建傑、萬琳等將共同登臺演繹楊、餘經典唱段。此外,津門三大花臉名家孟廣祿、鄧沐瑋、康萬生和旦角名家王豔、陳嬡也將齊聚大劇院舞臺為觀眾奉獻精彩唱段。
全部《伍子胥》是楊派藝術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楊寶森本人的招牌劇目,1943年元旦在上海首演後引起轟動。後來由於楊寶森的身體原因,全部伍子胥被精簡演出,經常從《文昭關》起《刺王僚》止。本次為紀念演出專門復排的「全部《伍子胥》」,將邀請八十歲高齡的孫元喜先生執排,由《戰樊城》《長亭會》《文昭關》《蘆中人》《浣紗記》《訪專諸》《遇姬光》《魚藏劍》《刺王僚》《打五將》十折組成,最大程度地恢復到首演風貌,這樣的內容安排已有幾十年不見於京劇舞臺,加之當紅京劇名家楊少彭、張克、鄧沐瑋、李軍、杜鎮傑、張慧芳、萬琳、盧松、楊乃彭、孟廣祿聯合主演,難得一見的演員陣容更顯出全部《伍子胥》的名貴不凡。
楊寶森曾在京劇舞臺上演出劇目百餘出,但最為戲迷喜愛的則是《楊家將》《失·空·斬》和《伍子胥》這三出楊派代表劇目,楊寶森也因此得了「楊失伍」的雅號。本次紀念演出除全部《伍子胥》外,《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楊家將》堪稱眾星雲集,不僅由楊乃彭、張克、杜鎮傑、李軍、楊少彭、萬琳等分飾主要角色,配演陣容依然豪華,王平、鄧沐瑋、盧松、楊赤、楊光、王嘉慶、竇騫等藝術家甘當綠葉,這樣主演與配角整齊的陣容被戲曲界稱為「全梁上壩」,體現了京劇人「一棵菜」的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5月18日《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前,又安排加演了經典劇目《擊鼓罵曹》,這樣的強大陣容安排無疑是對觀眾的又一福利,使大家更多地體味楊派藝術的精髓。
據介紹,除紀念演出外,國家大劇院還在藝術沙龍舉辦「楊寶森紀念展覽」、召開楊派藝術座談會、楊派藝術普及講座並出品《楊寶森紀念冊》,全方位展現楊寶森大師風採以及其傳人、再傳弟子對大師的深情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