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還剩下不到一個月,這一年,是充滿悲傷的一年。在建築界、設計界,這一年也有16位大師相繼離我們而去。我們來看看誰最令人惋惜。
新冠肺炎拉響全世界防疫警報,一位位名人的猝然離世,讓我們感慨世事無常。
這一年,我們失去了很多陪伴我們長大的體育界、娛樂圈的明星,像是科比、馬拉度納、趙忠祥、謝園……
而在建築界、設計界,這一年也有16位大師相繼離我們而去。
01
Superstudio創始人
阿道夫·納塔利尼
享年78歲
義大利Superstudio聯合創始人阿道夫·納塔利尼(Adolfo Natalini)於2020年1月23日去世,享年78歲。
Superstudio是當代影響最為顯著的建築設計團體之一,他們的理念相當激進,旨在引發大家對於建築與自然、城市與哲學的討論,雖然他們沒有一件實際建成的作品,但他們的設計思想對扎哈·哈迪德、雷姆·庫哈斯、伯納德·屈米等建築大師的影響頗深。
他們最有名的概念設計包括「連續紀念碑」「超表面」,這些都是把地球想像成一個巨大的、無邊界的表面。
Superstudio解散之後,阿道夫·納塔利尼致力於自己的獨立建築實踐,設計了義大利科莫的Alzata Brianza銀行,並成功進行了烏菲茲美術館和佛羅倫斯大教堂博物館的改建。
02
「烏託邦建築師」
尤納·弗萊德曼,享年96歲
2020年2月22日,尤納·弗萊德曼(Yona Friedman)的Instagram帳戶宣布了他逝世的消息,建築師享年96歲。他是一位出生在匈牙利的法國建築師和理論家,提出了很多創新理論。
同時,他曾在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最負盛名的大學任教。他反對柯布西耶提出的「居住者適應建築」理論,提倡「玩樂建築」,「人性化建築」,堅信建築應該具有靈活性、可變性,隨著使用者的需求而不斷變化。
弗萊德曼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是,他在1958年,33歲時出版的《移動建築》,他在其中手繪了一座「空間城市」,這是一個利用已有的城市架構體系,由居住者來自由決定居住模式的烏託邦。這一理論影響了後來的新陳代謝派、建築電訊、藍天組等建築群體。
近年來,弗萊德曼成了無數建築設計展覽的常客,他所設計的裝置作品曾在威尼斯雙年展、上海雙年展等地展出,作品依然反映著他「移動建築」的理論。
03
義大利現代建築大師
維託裡奧·格雷戈蒂
享年93歲
義大利建築師維託裡奧·格雷戈蒂(Vittorio Gregotti)於2020年3月15日在米蘭醫院因新冠去世,享年93歲。
他是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主場館設計者、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首倡者和第一任策展人,並設計了裡斯本貝倫文化中心、米蘭阿辛博爾迪歌劇院、卡拉布裡亞大學校園等重要的建築。
近二十年來,他與中國關係密切,上海「一城九鎮」計劃浦江新鎮的規劃建設(2001年)、外灘源改造規劃設計(2002年)、外灘金融貿易區規劃設計(2003年)等項目讓格雷戈蒂在中國聲名鵲起。
04
我國著名建築學家
李道增院士,享年90歲
2020年3月19日,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首任院長、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顧問總建築師李道增同志,因病不幸逝世,享年90歲。
李道增院士師從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提出了「新制宜主義的建築學」理念,他主張建築師應該像裁縫一樣,「因地、因事、因時制宜」,量體裁衣,追求在歷史、人文和自然環境共同作用下,把人和房子的自然關係調整到最佳狀態。
李道增院士選擇劇場建築領域,作為自己一生的研究方向,在這個領域李道增堪稱「開山第一人」。
李道增院士曾為我國的國家大劇院項目提出了一個結合佛教壇城和九宮格構思的設計方案,為此幾乎付出了全部身心,期間曾多次重病,甚至危及性命,雖然這個方案最終沒有被採用,但為後來的建築提供了很好的設計參照。
李道增院士的代表作包括清華大學百年會堂、北京天橋劇場、中國兒童劇場等,他的著作《西方戲劇劇場史》是我國首部跨戲劇與建築兩個學科的學術專著,在建築領域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05
美國建築師麥可·索金
享年71歲
美國建築師、規劃師和評論家麥可·索金(Michael Sorkin)因感染新冠肺炎,於2020年3月26日去世,享年71歲。
麥可·索金曾在多所知名高校任教,並撰寫了許多當代建築、設計、城市規劃方面的書籍和文章。
1977年,他創立了麥可·索金事務所,一生積極倡導設計可持續發展的,和諧有機的城市,他堅信,規模合理的城市是國家的基礎,建築是形式與生活的有效統一。
麥可·索金也因為參與了我國的很多城市規劃項目而為我們所熟知,比如西安機場辦公大樓、西安森林公園、武漢清潭湖科技園區等。
06
波士頓市政廳建築師
麥可·姆金奈爾,享年84歲
麥可·姆金奈爾(Michael McKinnell)於2020年3月27日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享年84歲。
他是一位粗獷派建築師,奠定他在建築界聲譽的項目是波士頓市政廳。之後,他還為波士頓這座城市設計了很多公共建築。他的代表作還包括:波士頓海因斯會議中心、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總部(劍橋)、費城獨立遊客中心等,他還為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大學設計了教學樓。
07
愛馬仕櫥窗設計師
萊拉·門查裡,享年93歲
2020年4月4日,愛馬仕巴黎旗艦店櫥窗設計師萊拉·門查裡(Leila Menchari),因感染新冠肺炎在巴黎去世,享年93歲。她與愛馬仕合作了35年,為愛馬仕設計了136套讓人著迷的櫥窗,她設計的櫥窗就和她的人生經歷一樣豐富多彩。
萊拉·門查裡一生都在世界各地旅行,她將旅行所得帶進了櫥窗設計,將東西方的審美融合在一起,用獅鷲、大象、白孔雀、大理石、鍍金、絲綢、金屬製品營造出眼花繚亂而又神秘的環境,讓包包和配飾迷失在一堆古董裡。她說:「我的櫥窗不是用來賣產品的,是用來做夢的。」
08
伊拉克現代建築之父
裡法特·查第爾吉,享年93歲
有著「伊拉克現代建築之父」之稱的建築師裡法特·查第爾吉(Rifat Chadirji)因感染新冠肺炎於2020年4月10日在倫敦去世,享年93歲。伊拉克全國有100多座他設計的建築。
在超過半個世紀的職業生涯中,查第爾吉致力於將傳統建築形式、建造方式與現代材料、建造技術相融合,傳播阿拉伯地區的新的建築語言。
在2018年的一次採訪中,他提到:「我盡力從傳統建築中汲取養分,以融合傳統形式和現代技術。我的目標是建造這樣一座建築:它具有顯著的地域性,但現代技術無需為此讓步。」
他最具文化代表性的作品是巴格達費多斯廣場上的無名士兵拱形紀念碑,1982年被拆除。
09
義大利先鋒藝術頂梁柱
傑馬諾·切蘭特,享年80歲
義大利著名先鋒藝術家、策展人傑馬諾·切蘭特(Germano Celant)因新冠肺炎引起併發症,於2020年4月29日在義大利聖拉斐爾醫院逝世,享年80歲。
他曾用撿來的廢舊品和日常物品作為藝術創作的介質,被稱為「貧窮藝術之父」,從1999年擔任Prada藝術總監至今,策劃了超過40個藝術項目。他還主持完成了庫哈斯設計的Prada基金會總部的改建,展露了他在建築方面的才華。
對於中國藝術愛好者來說,我們與傑瑪諾·切蘭特最近距離的接觸是上海榮宅,在傑瑪諾·切蘭特的帶領下,Prada基金會修復了這座擁有百年歷史的老宅,把它變成了融合東西方審美的展覽空間。
10
「大地藝術家」
克裡斯託·弗拉基米羅夫·賈瓦契夫
享年84歲
著名的大地藝術家克裡斯託·弗拉基米羅夫·賈瓦契夫(Christo Vladimirov Javacheff),2020年5月31日,在紐約的家中安然離世,享年84歲。
山川湖海都是他的畫布,他和夫人,曾用粉色包裹小島,用金色包裹新橋,他們認為,物體被包裹,能帶來一種陌生化的、新鮮的視覺效果,能讓人重新審視物體的內涵。
原本,他計劃在今年進行「包裹凱旋門」的項目,卻因為疫情推遲,遺憾的是,他再也無法完成這個項目了。
當然,克裡斯託的藝術作品不僅僅只有「包裹」,夫婦兩人曾在紐約中央公園的走道上樹立起7503道由聚乙烯製成的門,一道道橙色的門,就像是橙色的河流,當時紐約市長布隆伯格稱讚這件作品能與羅馬梵蒂岡的西斯廷教堂、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以及《飄》相媲美。
11
安縵御用設計師
Edward B.Tuttle,享年75歲
2020年6月21日,建築師Edward B.Tuttle去世,享年75歲。1988年,Tuttle設計的安縵全球首家度假村泰國Amanpuri開業,讓他名聲大噪。將當地文化與自然融於建築的理念,奠定了安縵度假村之後的設計基調,更讓Tuttle成為6位安縵御用設計師之一。
而Tuttle的設計領域遠不止酒店行業,他還曾為時裝設計師高田賢三和當代藝術家Brice Marden設計過住宅,造過木艇,做過家具,一生作品頗豐。
12
「我愛紐約」標誌設計師
梅頓·戈拉瑟,享年91歲
2020年6月26日,設計大師梅頓·戈拉瑟(Milton Glaser)去世,享年91歲。他去世那天,正是他91歲的生日,去年90歲的生日,他還是在工作室度過的。
梅頓·戈拉瑟是美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平面設計師之一,有人稱他為世界設計之父,有人稱他為拯救紐約市的英雄,他一生設計了大量書籍、海報、印刷品,總能打破設計的界限,帶來生動有趣的創意,尤其是他設計的「INY」標誌,已經成為了紐約的一個標誌,紐約也從一個雜亂、面臨破產的城市搖身成為世界矚目的「大蘋果」。
梅頓·戈拉瑟認為,優秀的設計應該具實用性與藝術美感。——「大腦有兩套運作方式,它們是邏輯或本能和想像。真正好的設計懂得在大腦和心靈、理性與情感之間取得妥協和平衡。」
13
宜家的標杆habitat設計者
特倫斯·康蘭,享年88歲
2020年9月12日,特倫斯·康蘭(Terence Conran)的家人宣布他在家中平靜去世,享年88歲。這位英國先驅設計師主導了宜家的標杆habitat、倫敦設計博物館、家居買手店The Conran Shop、Conran 餐飲集團等的設計。
代表性作品就是宜家habitat,特倫斯·康蘭從一本18世紀的辭典裡找到了habitat這個詞,它的意思是居所、棲息地,於是有了簡潔、現代、親民的家具品牌設計理念。
在功成名就有了足夠的資本積累之後,特倫斯·康蘭創立了Conran基金會,支持英國的工業設計教育,希望設計能改變整個國家。
他還與英國設計師Paul Reilly、策展人Stephen Bayley兩位好友一同創立了坐落於泰晤士河畔的倫敦設計博物館,這是全球第一家完全以工業設計為主題的博物館,也是特倫斯·康蘭一生中的最高成就。
14
知名時尚品牌KENZO創始人
高田賢三,享年81歲
2020年10月4日,知名時尚品牌KENZO的創始人,日本著名設計師高田賢三因感染新冠肺炎在巴黎去世,享年81歲。他的設計理念是通過服裝表達一種自由的精神。
高田賢三除了創立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品牌KENZO,還在今年重新開始創業,創立了家居品牌「K三」,包括椅子、沙發、桌子、地毯、床單、家用紡織品和配件等。其首期系列圍繞著三個主題展開設計:櫻花、舞妓和將軍,反映出日本傳統韻味。
15
義大利最「叛逆」的設計大師
Enzo Mari,享年88歲
義大利設計大師Enzo Mari,2020年10月19日在米蘭聖拉菲爾醫院去世,享年88歲,在兩天前,他在米蘭的設計回顧展才剛剛開幕。
Enzo Mari是個「叛逆」的浪漫主義天才,他的作品幾乎沒有什麼標誌性的風格,他相信每一件有用的物品都有一種「理想」的形式存在,他所尋找的是理想的形式,而不是自我。
說到Enzo Mari,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他1974年的「Proposta 『Autoprogettazione」(建議自行設計),這是一組產品指南一樣的圖紙,允許大家根據圖紙自己設計製作家具,這是設計史上的一個裡程碑。
16
印度建築大師
Kuldip Singh,享年86歲
從左至右:Kuldip Singh,工程師Mahendra Raj和Ram Rahman在2017年的Kiran Nadar藝術博物館展覽(圖源:設計快訊)
印度著名建築師Kuldip Singh於2020年11月10日因新冠肺炎逝世,享年86歲。
Kuldip Singh以結構複雜的現代設計和混凝土的運用而聞名,是印度現代建築運動的代表人物,他為德裡設計了眾多標誌性的政府建築。
2020年,這麼多位設計大師隕落了,他們留下的經典作品,將永遠被我們銘記。
他們每一個人,都是閃耀群星中的一顆。就像是茨威格的傳記名作《人類群星閃耀時》中所說的:「在這個人類難以企及、不朽的時間黑夜裡,它們宛若星辰,刺破了黑暗,放射出永恆的光芒!」
以上就是建築界人物頻道為大家帶來的「2020年,16位離世的設計界大師隕落,讓人惋惜!」信息,建築界人物頻道也將持續關注相關建築大師的事跡,歡迎關注我們,關注建築界行業熱點~
來源建築界:https://www.jianzhuj.cn/news/52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