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中國》第五集《天下》播出 漢武帝劉徹構建中國政治思想新...

2020-12-27 中國西藏網

 

  如果說秦王朝為中國的國家制度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底盤,那麼漢朝則鑄就了一個恆久的框架。漢,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平民創立的國家,在漢武帝劉徹改革治理下,帶著青春朝氣,奏響了千古不絕的強音。大一統的國家制度和以儒家為核心的意識形態得以確立,如同兩根堅實的支柱,令中國在世界東方長久屹立。

  12月14日晚19:30,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五集《天下》,即將在芒果TV、湖南衛視播出。

  居安思危,改革受阻

  雖內有諸侯之憂,外有匈奴之患,但劉徹登基時的漢帝國,確實算得上是個安穩之世。本來可以當個「太平天子」的少年劉徹,卻隱約看到了並不遙遠的危機。賈誼的遺作《治安策》,指出了國家治理存在的亂象,也燃起了劉徹進行改革的熊熊鬥志。

  劉徹命令各級官員舉薦賢良,喚來隱匿深山的儒士聚集身邊,幾乎是公開舉起了儒學大旗。然而這卻遭到了太皇太后竇太后的強烈反對。竇太后推崇黃老之學,認為遵守漢帝國歷代傳下來的祖制,無為而治地管理好這個國家才是正道。她痛恨儒家學說,遣返劉徹身邊的儒生,罷免劉徹任命的官員,劉徹親自任命的兩個高官趙綰和王臧甚至在獄中自殺。初出茅廬的劉徹一敗塗地,轟轟烈烈的新政就這樣迅疾而慘烈地落幕了。

  「天人三策」,「罷黜百家」

  四年後竇太后去世,失去鉗制的劉徹迫不及待地想要大施拳腳。然而竇太后的化身似乎如影隨形——劉徹的叔叔淮南王劉安,不僅和竇太后一樣推崇黃老之學,同時,他實力強大、野心昭昭。這使得劉徹意識到:分封國的權力必須終結,國家的思想意志必須重構。

  儒家學者董仲舒,在此時聽到了他的召喚。在給漢武帝劉徹的策論中,董仲舒提出「更化」:清除秦朝弊制,實行改革;提出「大一統」,繼續推行「強幹弱枝,消除諸侯」的政策,實現國家領土和權力的完整。這樣的建議直擊劉徹的內心。就這樣,君臣之間數次問答,被後世統稱為「天人三策」。「大一統」三字,更被董仲舒煉為古今共通的道理:統一將不再單純是政治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觀念上的認同,是社會思想的統一。

  劉徹接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表章六經」。他隨即以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作為人才遴選標準,設立察舉制度,同時興建官辦學校,以儒家經典教授學生、選拔官員,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士人文治政府。讀書人找到了實現自我價值的路徑,儒家迎來了自誕生以來最飛揚的時刻,後世沿用了兩千多年的文官體制也由此肇始。

  徵伐匈奴,盛世太平

  在解決國內的思想統一問題後,劉徹把目光轉向了邊境。他決定徵伐匈奴,解決邊患。經過多番激戰,河西走廊及河套平原納入漢帝國的版圖。不久,劉徹又將閩越納入統治體系。經過數十年開拓,漢朝的疆域幾乎增加了一倍。

  向外延伸不僅僅是版圖,還有經濟血脈。劉徹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最終開啟了連通中西方商貿和文化往來的絲綢之路。絡繹不絕的駝隊從此在這條長達數千裡的通道上不斷往返,綿亙千年,留下了漢帝國開放、包容的氣度,以及與世界交流的長久熱望。

  曾經那個受竇太后鉗制、沉默不語的少年劉徹,用三十年的時間,成就了登峰造極的偉業。漢武帝劉徹的時代,留在了司馬遷的《史記》中,而《史記》所言的「中國」,涵蓋了漢帝國所管理的各個民族地區。大一統的政治制度和以儒家為核心的意識形態,在這一代完全確立。此後,中國是一個大一統、多民族的政權概念,更是一個文化概念,直至今天。

  紀錄片《中國》第六集《視野》將於12月15日在芒果TV、湖南衛視播出,講述忠勇智慧的中國人一次又一次心懷大夢的西行,敬請期待。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紀錄片《中國》第五集《天下》講述奏響千古不絕強音的漢王朝
    紅網時刻12月14日訊(通訊員 羅亞琪)如果說秦王朝為中國的國家制度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底盤,那麼漢朝則鑄就了一個恆久的框架。漢,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平民創立的國家,在漢武帝劉徹改革治理下,帶著青春朝氣,奏響了千古不絕的強音。
  • 紀錄片《中國》中演漢武帝劉徹 於朦朧:在歷史長河中見證中國
    生活報訊(記者 王雪瑩)最近,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讓不少觀眾拍案叫絕,直呼「拍出了電影質感」。其中,14日晚芒果TV及湖南衛視播出的第五集《天下》,講述的奏響千古不絕強音的漢王朝,更是獲得一致好評。
  • 影視|紀錄片《中國》播出《天下》,講述奏響千古不絕強音的漢王朝
    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導 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正在芒果 TV、湖南衛視熱播,今晚將播出第五集《天下》,講述漢王朝的故事。漢,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平民創立的國家,在漢武帝劉徹改革治理下,帶著青春朝氣,奏響了千古不絕的強音。
  • 湖南衛視熱播紀錄片《中國》,司馬遷是萬能作文素材 登微博實時熱...
    >》昨日,紀錄片《中國》之第五集《天下》在湖南衛視播出,講述了奏響千古不絕強音的大漢王朝。《中國》漢,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平民創立的國家,在漢武帝劉徹改革治理下,帶著青春朝氣,奏響了千古不絕的強音。大一統的國家制度和以儒家為核心的意識形態得以確立,如同兩根堅實的支柱,令中國在世界東方長久屹立。
  • 漢武帝劉徹
    點天下劉氏一家親關注漢武帝劉徹,西漢第五個皇帝,在位54年,是我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多有建樹的封建帝王
  • 紀錄片《中國》第三集播出,思想在洪流中匯集,國家在洪流中誕生
    紅網時刻12月9日訊(通訊員 羅亞琪)戰國晚期,數百年的戰亂即將結束,政治走向統一,百家思想也走向系統和兼容。無數背負各自使命、承載先輩理想的個人,把自己的命運匯入歷史的滾滾洪流。他們有的順勢而為,頗得賞識;有的命途多舛,壯志難酬。
  • 紀錄片《中國》第四集《一統》播出,秦始皇統一中國,影響深遠的...
    《中國》的前三集,講述了春秋戰國時代,思想的萌芽和碰撞。而第四集《一統》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篇章:幅員遼闊的秦朝建立,政治、經濟、文化上的統一,塑造了中國國家形態與精神內核的根基,「統一」從此成為中國人內心不變的追求。
  • 漢武帝劉徹簡介 漢武帝劉徹之後的皇帝是誰?——劉氏文化之劉姓名人故事
    漢朝的第七位皇帝:漢武帝劉徹簡介:中國古代的第二個封建王朝漢的皇帝,他的雄才偉略是真正的使中華民族世代光榮的。《諡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之一。他就是漢武帝劉徹。
  • 中國皇帝之七:漢武帝劉徹
    思想上,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儒學在古中國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當然,漢武帝時期,漢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劉徹幼名彘和字通的說法漢武帝曾以彘(彘即豬)為名的說法出於志怪小說《漢武故事》。《史記·孝景本紀》和《漢書·孝景紀第五》已經明確寫明劉徹被立為膠東王前,名字已經是徹了,根本沒有使過彘字。即使是後世的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鑑·卷第十六·漢紀八》,也沒有採信《漢武故事》的說法,由此,幼名彘是以訛傳訛。
  • 漢武帝劉徹的一生事跡簡介
    漢武帝時期開疆拓土,擊潰匈奴、東並朝鮮、南誅百越、西愈蔥嶺,徵服大宛,奠定了中華疆域版圖,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劉徹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漢武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徵和四年(公元前89年),劉徹下罪己詔,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劉徹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 紀錄片《中國》多次登上熱搜,歷史有多迷人
    娃看完以後,強烈要求改天看其他集。自12月7日起,記錄片《中國》每周一至周四19:30在湖南衛視、芒果TV播出,截至目前,已播出8集。第一集《春秋》,主要講述了兩個故事,呈現了孔子坎坷的一生。第一個是孔子化身「小迷弟」不遠萬裡來到洛陽,拜會思想界泰鬥老子的故事,勾勒出中華文化最偉大的思想圖景。
  • 漢武帝為何不喜歡黃老之學?其獨尊儒術的決定,有何深遠影響?
    在湖南衛視播出紀錄片《中國》的第五集《天下》片尾部分,用極短的篇幅介紹了史學大家司馬遷的故事,而這個故事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引申出了"中國"這一概念。在漢武帝時期,中國一詞已經被拿來形容漢朝的廣闊疆域,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具有開創意義的。
  • 紀錄片《中國》第四集《一統》:秦始皇統一中國,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的前三集,講述了春秋戰國時代,思想的萌芽和碰撞,而12月10日晚播出的第四集《一統》,則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篇章。幅員遼闊的秦朝建立,政治、經濟、文化上的統一,塑造了中國國家形態與精神內核的根基,「統一」從此成為中國人不變的追求。兼併六國之後的嬴政,需要一個新的稱謂,由他而始,千秋萬代。自認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的嬴政,把「皇帝」作為自己的稱謂。「皇帝」——這個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就此誕生。
  • 《中國》第四集播出:秦始皇統一中國 影響深遠的中央集權制度就此...
    紅網時刻12月10日訊(通訊員 羅亞琪)《中國》的前三集,講述了春秋戰國時代,思想的萌芽和碰撞。而第四集《一統》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篇章:幅員遼闊的秦朝建立,政治、經濟、文化上的統一,塑造了中國國家形態與精神內核的根基,「統一」從此成為中國人內心不變的追求。
  • 漢武帝劉徹:一半天使一半魔鬼
    慄姬的拒絕給了王娡機會,一個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能做皇帝,一個希望自己的女兒將來能做皇后,就這些在一個雷雨交加的黑夜,交易達成了。第二、建立絲綢之路驗證一個國家如何強大,就我們自己說是沒人信的,只有走出去,和其他國家比劃比劃,才能體現中原到底有多強。而絲綢之路,本來的作用只是將中國的絲綢,賣到西域的國家去。
  • 衛子夫死後,漢武帝劉徹一點後悔也沒有嗎?
    漢武帝劉徹雖非無情之人,但絕對算得上薄情寡義,尤其是他晚年的時候,各種濫殺無辜,衛子夫死後,他一點心理負擔也沒有。縱觀整個中國古代,漢武帝劉徹算得上第一梯隊的有為皇帝。政治上他推行推恩令以及酎金奪爵,加強了中央集權;經濟上他實行鹽鐵官營,打壓投機取巧的商人,振興農業;文化上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促進人們思想的大一統;軍事上他三徵匈奴,徹底洗刷了漢高祖劉邦白登之圍的恥辱。然而即便是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晚年時期也會腦袋糊塗,因巫蠱之禍,他逼死了太子劉據,曾與之恩愛多年的皇后衛子夫也是選擇上吊自盡,給後世留下太多的嘆息。
  • 紀錄片《中國》今日起播出,展現中國思想制度史
    反映中國上下五千年思想制度史——紀錄片《中國》以獨特的切入角度,將實現中國歷史類紀錄片的多重突破。該片以思想與制度為主線,挖掘從春秋時期開始,對今日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和故事,並通過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向大眾展現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 六集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大儒朱熹》今晚將在央視播出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廣電局、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共同策劃,東南衛視團隊承制的六集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大儒朱熹》,將於8月6日至8月11日每晚20點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播出。朱熹是繼孔子之後中華文明的標誌性人物。
  • 周濤何炅配音,這部豆瓣8.5分紀錄片,名叫《中國》|聽主創說
    「當時我和他打電話,說了兩件事,一是《河西走廊》要在央視播出,二是我想拍一部紀錄片叫《中國》。」李東珅回憶,《河西走廊》播後,網友評價它是「半部中國史」,他這才有了「能不能做一部中國史」的想法。當年5月21日,主創團隊寫下第一個《中國》文稿。但直至5年後的歲月,這部12集的紀錄片才得以與觀眾見面。
  • 紀錄片《中國》第七集《南渡》,司馬睿移治江南,王導推動門閥政治...
    長江孕育了中國南方的廣袤豐美,在《中國》第七集《南渡》中,琅琊王司馬睿與摯友王導,歷經國家顛簸,南下建立新政權,使得中原的政治和文化根脈得以延展,南方迎來了一次新的大開發,南北方的文明深度融合,中國歷史由此調整了書寫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