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告家人:顯脈莢蒾,見過嗎?治風溼麻木,筋骨疼痛,跌損瘀血

2021-03-04 一分鐘分享

顯脈莢蒾

來源產地

為忍冬科植物顯脈莢蒾的根。

秋、冬季採收,切片曬乾。

生於海拔2100-4500m的山頂工山坡林中,冷杉林下常見。

分布於湖南、廣西、四川及西藏。

【原形態】

顯脈莢蒾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5m。幼枝、葉下面呈脈和側脈上,葉柄及花序均被黃褐色簇毛狀鱗片;二年生小枝棕褐色,平滑,疏生皮孔。

葉對生;葉柄粗壯,長2-2.5cm;葉片紙質,葉卵形至寬卵形,稀長圓狀卵形,長7-15cm,寬4-11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心形或有時圓形,邊緣有不整齊鈍或圓的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側脈8-10對,伸出齒端,上面凹陷,下面凸起,小脈橫列。聚傘花序與葉同時開放,直徑5-15cm,第1級輻射枝5-7條;花生於第2-3級輻射枝上;萼筒長約1.5mm,無毛,萼簷5齒,卵形,被少數簇狀毛;

花冠白色或帶微紅,輻狀,直徑6-10mm,裂片長國筒的2倍;雄蕊5,長不及花冠之半。核果卵圓形,長約8mm,直徑6-7mm,先紅而後變黑色;核略扁,背具1淺溝,腹具1深溝。花期4-6月,果期9-10月。

                                                                                                                                                                                                                                   

性味功效

《中藥大辭典》

溼,溫。

入肝經。

治風溼麻木,筋骨疼痛,跌損瘀凝,腰脅氣脹。煎湯,5~7錢;或浸酒。

治風溼筋骨疼痛:心葉莢蒾配五加皮;淫羊藿、松節、秦艽,泡酒服。                                                                                                                                                                                                                                   

《中華本草》

味澀;性溫

祛風除溼;活血利氣。主風溼痺痛;跌打損傷;腰脅氣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20g;或浸酒。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相關焦點

  • 顯脈莢蒾,見過嗎?治風溼麻木,筋骨疼痛,跌損瘀血
    顯脈莢蒾來源產地為忍冬科植物顯脈莢蒾的根。秋、冬季採收,切片曬乾。
  • 轉告父母!蜈蚣草,見過嗎?祛風除溼,舒筋活絡.治風溼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癱瘓
    葉遠生;葉柄長25-90cm,棕褐色,無毛,基部具黑色鱗片;葉片草質或紙質,披針狀長橢圓形,長40-70cm,寬20-25cm,二回羽狀淺裂;裂片15-28對,線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無柄,長12-16cm,寬1-1.3cm,羽狀淺裂至中裂,基部羽片不縮短或稍縮短,全緣,稍捲曲;葉背面被長硬毛;脈8-10對,基部1對細脈聯結延伸至彎缺處;中脈背面被卵形鱗片;孢子囊群圓形,每裂片有
  • 蜈蚣草,見過嗎?祛風除溼,舒筋活絡.治風溼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癱瘓
    葉遠生;葉柄長25-90cm,棕褐色,無毛,基部具黑色鱗片;葉片草質或紙質,披針狀長橢圓形,長40-70cm,寬20-25cm,二回羽狀淺裂;裂片15-28對,線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無柄,長12-16cm,寬1-1.3cm,羽狀淺裂至中裂,基部羽片不縮短或稍縮短,全緣,稍捲曲;葉背面被長硬毛;脈8-10對,基部1對細脈聯結延伸至彎缺處;中脈背面被卵形鱗片;孢子囊群圓形,每裂片有2-
  • 轉告父母!鐵線草,見過嗎?走經絡,強筋骨,舒筋活絡.治半身不遂,手足筋攣
    穗狀花序長1.5~5釐米,3~6枚呈指狀簇生於莖頂,小穗灰綠色或帶紫色,長2~2.5毫米;穎具一中脈以形成背脊,兩側膜質,長1.5~2毫米;外稃草質,與小穗同長,具三脈,脊上有毛;內稃約與外稃等長,具二脊,花葯黃色或紫色,長1~1.5毫米。花期5~10月。
  • 八爪金龍——治咽喉痛、扁桃腺炎、風火牙痛,風溼筋骨疼痛
    主治:主腎虛腰痛、風溼痺痛、筋骨痿軟、新久咳嗽、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治風溼性關節炎,腰腿痛,外傷瘀痛。①《生草藥性備要》:祛風溼腳痛,酒頂,用葉七片擂酒服。敷跌打,消腫痛。其根浸酒更妙。②《本草求原》:治一切風溼酒風。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法風除溼,散瘀止痛。治風溼性關節炎,腰腿痛,外傷瘀痛,腳氣水腫。
  • 十八症,見過嗎?祛風散寒,消腫止痛.治風溼筋骨痛,跌打腫痛,胃寒疼痛
    葉互生;葉柄長5-7mm,少達1cm;託葉長達葉柄的1/2-l/3,與葉柄合生;葉片薄紙質,有透明細腺點,幹時常呈黑色,橢圓形、卵狀長圓形或近卵形,兩例甚不對稱,長10-16(-20)cm,寬4(-10)-6(-12)cm,先端漸尖,基部偏斜,兩側甚不等齊,一側尖,一側稍圓,兩面無毛,間或葉背脈上被疏毛,側脈每邊5-7條,寬的一側3-4條,狹的一側2-3條,有兩對脈離基發自中脈。
  • 豨薟草,你見過嗎?用於風溼痺證、骨節疼痛、四肢麻木及手足不遂
    補元氣,祛風溼,強筋骨,長眉發,烏須鬢,明耳目。得酒良。九月九日採者佳。豨薟功驗如上,宜職厥陰、少陰二經。高郵軍謂其性溫,當矣。《本草》言其性寒,與主用相違,不亦誤乎?久服大能補益,故張詠進御表云:金稜銀線,素根紫核,誰知至賤之中,乃伏殊常之品,臣服百劑,耳目聰明,漸服滿千,須髭再黑。羅寧一墜馬中風不語,十服即痊。僧知嚴七十,口眼喎斜,數服頓愈。若張益州者,可謂識其用矣。
  • 提醒大家;蜈蚣草,見過嗎?祛風除溼,舒筋活絡.治風溼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癱瘓
    葉遠生;葉柄長25-90cm,棕褐色,無毛,基部具黑色鱗片;葉片草質或紙質,披針狀長橢圓形,長40-70cm,寬20-25cm,二回羽狀淺裂;裂片15-28對,線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無柄,長12-16cm,寬1-1.3cm,羽狀淺裂至中裂,基部羽片不縮短或稍縮短,全緣,稍捲曲;葉背面被長硬毛;脈8-10對,基部1對細脈聯結延伸至彎缺處;中脈背面被卵形鱗片;孢子囊群圓形,每裂片有2-
  • 宜昌莢蒾,見過嗎?葉治口腔炎;根治風溼痺痛
    宜昌莢蒾來源產地為忍冬科植物宜昌莢蒾的根。
  • 告誡家人!祖師麻,見過嗎?祛風通絡,散瘀止痛,主風溼痺痛,四肢麻木
    用於頭痛、牙痛、類風溼關節痛、跌傷、胃痛、肝痛。中醫大詞典強溫小毒。祛風祛溼,止痛祛瘀。治風溼關節痛,四肢麻木,頭痛,胃痛,跌倒傷。中草藥苦;性溫;毒液。祛風通絡;祛瘀止痛。主要風溼關節痛;四肢麻木;頭痛;胃痛;跌傷
  • 石筋草,見過嗎?主風寒溼痺,筋骨疼痛,手足麻木
    主治風寒溼痺,筋骨疼痛,手足麻木,腎炎水腫,尿閉。《中藥大辭典》辛酸,微溫。治風寒溼痺,筋骨疼痛,痰火痿軟,手足麻木.舒筋活絡藥酒方中用之。主風寒溼痺;筋骨疼痛;手足麻木;跌打損傷;水腫;小便不利;癃閉;黃疽;痢疾;瘡瘍腫毒;燙傷【用法用量】內服:煎場,6~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 這味藥很奇妙,既可治流感,又可治風溼麻木,尿路感染!
    對風溼筋骨疼痛,腰痛,跌打損傷,感冒,乳癰,瘡毒,蛔蟲症,蛇蟲咬傷等,大包大攬。(《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治蛔蟲症:(蜈蚣草)根莖6-l2g。水煎服。三藥共治流感,當然行!2、 治風溼麻木:梳子草15g,小血藤9g,追風傘(一把傘)9g,泡酒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小血藤常用治風溼麻木,筋骨疼痛。追風傘,既可治風溼麻木,又可治風溼癱瘓,腳抽筋!加上小牛肋巴祛風除溼,三藥就像一個三角架,治風溼麻木穩穩的。
  • 一把傘,見過嗎?祛風除溼,消腫止痛.治風溼麻木、關節疼痛
    用於腰腿疼痛,跌打損傷。《中藥大辭典》性微溫,味辛,無毒。祛風除溼,解毒活血,消腫止痛。治風溼麻木,關節疼痛,癰疽瘡腫,跌打損傷。《中華本草》味辛;苦;性微溫;有毒祛風除溼;解毒活血;消腫止痛。孕婦忌服。
  • 青龍藤,見過嗎?主風寒溼痺、四肢麻木冷痛、牙痛
    青龍藤,見過嗎?
  • 小活絡丹,是治風溼類風溼的良方,特別適合怕冷、疼痛、麻木的人
    這個到處疼痛、麻木,按中醫來講就是氣血不通暢的表現,要通通經絡,讓氣血運行更順暢,而天氣變化容易,一般是寒性的,天氣一冷就加重。大部分人最早是受了寒溼之氣,留在經脈之內,這樣就會引起手腳的不利索,麻木等,這樣長期留在經脈,而經脈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就會導致氣血也沒法順暢通過,從而出現氣滯血瘀,引起疼痛,氣滯血瘀了,又加重經絡的不同,嚴重下去就是阻斷經脈,比如中風。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調理這方面的方子,小活絡丹。
  • 血風藤,見過嗎?祛血祛風,強壯筋骨.治貧血、風溼性關節炎、腰肌勞損
    治氣血虧損,風溼疼痛,跌打損傷。《廣西中草藥》:祛血祛風,強壯筋骨。治貧血,風溼性關節炎,腰肌勞損。《中華本草》甘;溫歸肺;脾經補氣血;強筋骨;舒經絡。主氣血虛弱;有經不調;血虛經閉;風溼疼痛;跌打損傷;腰肌勞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補氣補血,舒筋活絡。治氣血虧損,月經不調,風溼筋骨痛,四肢麻木,跌打損傷。
  • 須知:果上葉,見過嗎?用於氣管炎,咽炎,風溼筋骨疼痛,外用
    廣義上認為凡是引起骨關節,肌肉疼痛的疾病皆可歸屬為風溼病。延續下來,至今在風溼病分類上,廣義的已有100多種疾病,包括了感染性、免疫性、代謝性、內分泌性、遺傳性、退行性、腫瘤性、地方性、中毒性等多種原因引起的疾病。狹義上應該僅限於內科與免疫相關範疇的幾十種疾病。其中有些病還是跨學科的,如痛風,骨性關節病,感染性關節炎等。
  • 研究發現:果上葉,見過嗎?用於氣管炎,咽炎,風溼筋骨疼痛,
    廣義上認為凡是引起骨關節,肌肉疼痛的疾病皆可歸屬為風溼病。延續下來,至今在風溼病分類上,廣義的已有100多種疾病,包括了感染性、免疫性、代謝性、內分泌性、遺傳性、退行性、腫瘤性、地方性、中毒性等多種原因引起的疾病。狹義上應該僅限於內科與免疫相關範疇的幾十種疾病。其中有些病還是跨學科的,如痛風,骨性關節病,感染性關節炎等。
  • 接骨草,見過嗎?能強壯筋骨,治風溼骨痛,接骨
    風溼腰痛:全草0.5~1兩,水煎服,並取鮮葉搗爛,酒炒外敷。此外,尚可治精神病,狂犬咬傷。《中藥大辭典》苦,平。祛瘀生新,舒筋活絡。浸酒服,能強壯筋骨,治風溼骨痛。葉治跌打,接骨。孕婦忌用。小蘇打洗腳5天治好高血壓告誡家人!103歲癌症老人,分享長壽經驗,一生離不開3樣東西!勸告大家!男性睡覺時,身體若有4異常,很遺憾通知你:腎臟已「傷痕累累」勸告大家!飯前吃1物,不打胰島素,血糖很難再升高勸告大家!晚上當零食吃兩個,軟化血管,降血糖,排毒,你認識嗎告誡家人!
  • 鐵線透骨草,見過嗎?祛風溼,治風溼性關節炎、牛皮癬
    用於風溼筋骨疼痛,瘡癤腫毒。1~3錢;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爛敷患處。本品不宜久敷,敷6小時以後可能起水泡,局部腫脹。若已起水泡應在消毒後,用針刺破放水。《中藥大辭典》淡,溫,有小毒。治風溼性關節炎,痒疹,疥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