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莢蒾,見過嗎?葉治口腔炎;根治風溼痺痛

2021-02-07 太極本草

宜昌莢蒾

來源產地

為忍冬科植物宜昌莢蒾的根。

全年均可採挖,鮮用或切段、切片曬乾。

生於海拔300-1800m的山坡林下或灌叢中。

分布於華東、華中、西南及陝西、廣東、廣西。


【原形態】

宜昌莢蒾 落葉灌木,高達3m。幼枝密被星狀毛和柔毛,冬芽小而有毛,具2對外鱗片。葉對生;葉柄長3-5mm,有鑽形託葉;葉紙質,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5-7cm,寬1.5-3.5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牙齒,葉面粗糙,上面疏生有疣基的叉毛,下面密生星狀氈毛,近基部兩側有少數腺體,側脈6-9對,伸達齒端,與葉主脈在葉上面凹陷,在下面突起。百般傘形聚傘花序生於具1對葉的側生短枝之頂,直徑2-4cm,有毛;有總梗,第一級輻射枝5條;苞片和小苞片線形,長4-5mm;


花生於第2至第3級輻射枝上;萼筒長約1.5mm,5萼齒微小,卵狀三角形;花冠白,輻狀,直徑約6mm,裂片圓卵形,稍長於花冠筒;雄蕊5,稍短至等長於花冠。核果卵圓形,長約7mm,紅色;核扁,具3條淺腹溝和2條淺背溝。花期4-5月,果期6-9月。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澀,平。

清熱,祛風,除溼,止癢。

口腔炎:鮮葉適量,加淘米水,搗爛取汁,洗口腔,一日3~4次。另以金銀花、茵陳各等量,焙乾研粉,吹入口腔,一日2~4次。

風溼痺痛:根2錢,豨薟草5錢,木防己8錢,水煎服。

腳溼癢:鮮葉搗汁,搽患處。


《中華本草》

味澀;性平

祛風;除溼。主風溼痺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


相關焦點

  • 顯脈莢蒾,見過嗎?治風溼麻木,筋骨疼痛,跌損瘀血
    顯脈莢蒾來源產地為忍冬科植物顯脈莢蒾的根。秋、冬季採收,切片曬乾。
  • 陽桃,見過嗎?果實用於風熱咳嗽、咽喉痛;根治風溼痺痛、骨節風
    陽桃,見過嗎?
  • 轉告家人:顯脈莢蒾,見過嗎?治風溼麻木,筋骨疼痛,跌損瘀血
    顯脈莢蒾來源產地為忍冬科植物顯脈莢蒾的根。秋、冬季採收,切片曬乾。
  • 虎刺,見過嗎?祛風利溼,活血消腫.治痛風,風溼痺痛
    【原形態】常綠小灌木,高30~70釐米。枝條細,灰白色,分枝多,有直刺,長1~2釐米,常對生於葉柄間,黃綠色,小枝有灰黑色細毛。葉對生,卵形或闊橢圓形,長1~2.5釐米,先端凸尖,基部圓形,表面有光澤,革質,全緣;幾無柄。花小,白色,1~2朵生於葉腋;萼筒倒卵形,窯存;花冠漏鬥狀,裂片4;雄蕊4;雌蕊1。核果球形,熟時紅色。花期4~5月。果期11~12月。
  • 金葉子,見過嗎?大毒!外用治風溼痺痛、半身下遂、跌打損傷
    常綠小喬木,高3-7m。小枝粗,無毛,灰褐色。單葉互生;葉柄短;葉片革質,長橢圓狀披針形,長6-9cm,寬2-4cm,先端漸尖,頂端近鈍頭,基部寬楔形,全緣,表面亮綠色,背面淡綠色並疏生黑褐色腺點,中脈在表面下陷,背面隆起,側脈、網脈在兩面均可見。
  • 搜山虎,見過嗎?祛風解表,消腫止痛.主風寒感冒、風溼痺痛
    奇數羽狀複葉互生,連葉柄長15-30cm;葉軸及葉柄渾圓,疏生下彎的刺;葉柄長2-6cm;頂端小葉柄長約1.5cm,其他小葉無柄;小葉片7-11,卵形或披針形,長6-8cm,寬2-2.5cm,由上而下逐漸細小,先端漸尖而凹入,基部圓形有時略呈心形稍偏斜,邊緣具明顯的鋸齒,齒縫及葉片各處有粗大腺點,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帶灰白,中脈在下面著生極短的刺,紙質。
  • 羊耳菊,見過嗎?祛風利溼,解毒消腫.治風溼痺痛、痔瘡、溼疹
    下部葉在花期脫落後留有被白色或汙白色綿毛的腋芽。葉互生;中部葉有長約0.5cm的柄,上產葉無柄;葉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中部葉長10-16c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圓形或近楔形,邊有小尖頭細齒或淺齒,上面被基部疣狀的密糙毛,中脈毛較密,下面被白色或汙白色絹狀厚茸毛。
  • 血人參,見過嗎?舒筋活絡,滋陰補腎.主治風溼痺痛、跌打損傷
    葉互生;託葉線狀披針形;葉柄極短;奇數羽狀複葉長10-20cm,小葉41-51片,葉片長圓狀針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1.5-2.5cm,寬約0.5cm,先端圓,有針狀小尖,基部近圓形,全緣,兩面密被長柔毛。總狀花序腋生或項生,具長梗,花多數,長約1cm;花萼杯狀,斜形,外面密被長柔毛;蝶形花冠紫紅色;雄蕊10,二體;子房無柄,花柱內彎,柱頭小。
  • 蘆子藤,見過嗎?祛風除溼,除溼通絡.主感冒,風溼痺痛,胃痛
    薴葉蒟直立亞灌木。枝常無毛,幹時有縱樓和疣狀凸起。葉薄紙質,有密細腺點,形狀多變,長橢圓形、長圓形或長四狀披針形,長12-23cm。,寬2.5-8cm,先瑞漸尖至長漸尖,基部偏斜不等,上面無毛,下面沿脈上或在脈的基部被疏毛,間有兩面無毛者,側脈在寬的一側3-4條,在狹的一側2-3條,常有2對離基從中脈發出;葉柄長5-8mm,無毛或有時被疏毛;葉鞘長約為葉柄的一半。
  • 三角咪,見過嗎?主風溼痺痛,肢體麻木,勞傷腰痛
    別名山板凳、毛葉板凳果、鐵螃蟹、板凳果。性味功效《全國中草藥彙編》苦、微辛,平。祛風止咳,舒筋活絡,調經止帶。用於慢性氣管炎,風溼性關節炎,小腿轉筋,白帶,閉經,精神病煩燥不安。《中藥大辭典》苦辛,溫。祛風溼,活血,止痛。治風溼痺痛,勞傷腰痛,跌打損傷。《中華本草》苦;辛;溫。祛風除溼;活血止痛。
  • 鐵螃蟹,見過嗎?主風溼痺痛,肢體麻木,勞傷腰痛
    別名山板凳、毛葉板凳果、鐵螃蟹、三角咪。【原形態】多毛板凳果 常綠亞灌木,高25-90cm。下部匍匐,生須狀不定根,上部直立,上半部生葉,下半部僅有稀疏、脫落性小鱗片;莖無毛或有細柔毛,枝被極勻細短柔毛。
  • 天王七,見過嗎?根治風溼腰腿痛;葉治刀傷出血;果調經止帶
    葉3-4對,近無柄;葉輪廓倒卵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長8-20cm,寬6-18cm,葉羽狀深裂,基部楔形至寬楔形,裂片1-3對,先端漸尖,無鋸齒;莖基部的初生葉有時不分裂。用於風溼腰腿痛,跌打損傷,消化不良,月經不調,白帶。《中藥大辭典》苦澀,平。祛風溼,理氣活血,健脾胃,消炎鎮痛,生肌。治勞傷,風溼腰腿痛,跌打損傷,消化不良,月經不調,白帶。《中華本草》味苦;性平祛風除溼;行氣活血;消食。
  • 勾兒茶,見過嗎?祛風溼,活血通絡,治風溼關節痛、腰痛
    葉互生;葉柄長0.6-1.5cm,無毛;託葉2,披針形,基部合生;葉片卵狀橢圓形至卵狀長圓形,長2.5-5cm,寬1.2-3.5cm,先端尖銳有小尖頭,基部圓形或近心形,全緣或上半部有波狀齒,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兩面無毛;側脈7-10對,背脈顯著。
  • 小柿子,見過嗎?葉治溼疹、皮炎、皮膚瘙癢;根治感冒發熱,扁桃體炎,咽喉炎
    為大戟科植物鈍葉黑面神的根。全年均可採挖,洗淨,曬乾。生於向陽山坡、路坎及灌木叢中。分布於福建、貴州、雲南、西藏等地。鈍葉黑面神 落葉灌木,高1-2m。全株平滑無毛。莖皮灰褐色。小枝四稜,帶綠色。《全國中草藥彙編》苦、澀,涼。清熱解毒,止血止痛。
  • 不瞞你說:血人參,見過嗎?舒筋活絡,滋陰補腎.主治風溼痺痛、跌打損傷
    葉互生;託葉線狀披針形;葉柄極短;奇數羽狀複葉長10-20cm,小葉41-51片,葉片長圓狀針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1.5-2.5cm,寬約0.5cm,先端圓,有針狀小尖,基部近圓形,全緣,兩面密被長柔毛。總狀花序腋生或項生,具長梗,花多數,長約1cm;花萼杯狀,斜形,外面密被長柔毛;蝶形花冠紫紅色;雄蕊10,二體;子房無柄,花柱內彎,柱頭小。
  • 羌活,見過嗎?用於風寒感冒頭痛,風溼痺痛,肩背酸痛
    葉互生,莖下部的葉為2~3回單數羽狀複葉;葉柄長10~20釐米,基部抱莖,兩側成鞘狀;小葉3~4對,卵狀披針形,小葉片2回羽狀分裂,最後裂片具不等的鈍鋸齒,最下一對小葉具柄,最上一對個葉近無柄;莖上部葉近無柄。基部擴大呈長卵形的鞘而抱莖;葉片薄,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無毛。復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總傘梗10~15枚,長短不等,表面粗糙;無總苞。
  • 烏口樹,見過嗎?治風溼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蜂窩組織炎
    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烏口樹的葉及根。夏、秋季採收。根洗淨,切碎,鮮花用或曬乾;葉鮮用。
  • 爬巖香,見過嗎?祛風溼,強腰膝.治風溼痛,腰膝無力
    山蒟(爬巖香)來源產地為胡椒科植物山蒟的莖葉或根。秋季採收,切段,曬乾。
  • 老鼠吹簫,見過嗎?祛風溼,止痛.治風溼腰痛、肢體癱瘓
    老鼠吹簫,見過嗎?祛風溼,止痛。治風溼腰痛、肢體癱瘓為清風藤科植物雲南清風藤的莖葉或根。
  • 儀花,見過嗎?散瘀止痛,止血。治跌打損傷、風溼骨痛、創傷出血
    鐵羅傘(儀花) 來源產地 豆科儀花屬植物儀花,以根、葉入藥。 根:用於風溼痺痛,跌打損傷。 根、葉:外用治外傷出血。 根3~5錢,水煎服,或浸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