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刺
來源產地為茜草科植物虎刺的全草或根。全草及根全年可採,洗淨,切碎,曬乾。生於陰山坡竹林下和溪谷兩旁灌叢中。喜較肥沃的砂質或粘質土壤。分布浙江、江西、廣東、湖南等地。
別名繡花針、伏牛花、千口針、針上葉、老鼠刺、鳥不踏、黃雞腳。
常綠小灌木,高30~70釐米。根粗大分枝,或縊縮呈念珠狀,根皮淡黃色。枝條細,灰白色,分枝多,有直刺,長1~2釐米,常對生於葉柄間,黃綠色,小枝有灰黑色細毛。葉對生,卵形或闊橢圓形,長1~2.5釐米,先端凸尖,基部圓形,表面有光澤,革質,全緣;幾無柄。花小,白色,1~2朵生於葉腋;萼筒倒卵形,窯存;花冠漏鬥狀,裂片4;雄蕊4;雌蕊1。核果球形,熟時紅色。花期4~5月。果期11~12月。
《全國中草藥彙編》
甘、苦,平。
祛風利溼,活血止痛。用於肝炎,風溼筋骨痛,跌打損傷,齲齒痛。
《中藥大辭典》
性平,味苦甘,無毒。"
祛風利溼,活血消腫。治痛風,風溼痺痛。痰飲咳嗽,肺癰,水腫,痞塊,黃疸,婦女經閉,小兒疳積,蕁麻疹,跌打損傷。
內服:煎湯,3~5錢(鮮用1~2兩);或入散劑。外用:搗敷、搗汁潦或研末撒。
伏牛花
為茜草科植物虎刺的花
《中藥大辭典》
苦甘,無毒。"
祛風除溼,舒筋止痛。治風溼痺痛,頭痛,四肢拘攣。
治痛風:伏牛花一兩,煎汁,用酒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