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是治療痛風、四肢水腫的要藥,能祛風溼、止痛、利水消腫

2020-12-12 古今醫案研讀

溼氣本身沒有寒熱之分,只是和熱混在一起就成了溼熱,和寒混在一起就成了寒溼。

在風溼關節炎、頸肩腰腿痛這些表層肌肉腠理的溼氣多以寒溼為主,所以常表現為天氣轉涼,症狀加重的情況。那溼熱引起的有嗎?

溼熱引起的風溼表現為紅腫熱痛,局部的皮膚溫度比對側的手腳更高,而且從疼痛來看也比較厲害,那種寒性的痛可以通過保暖,熱敷改善,熱的怎麼辦?冷敷?沒試過,不過估計效果不大,因為一般紅腫熱痛,說明裡面有炎症發炎,這個時候其實是要促進炎症吸收。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疾病就是痛風性關節炎。

今天我們就來講個治療風溼熱痺的中藥,防己。

防己出自《神農本草經》,為防己科木質藤本植物粉防己或馬兜鈴科纏繞草本植物廣防己的根。粉防己又稱漢防己,主產於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廣防己又稱木防己,主產於廣東、廣西等地。秋季採挖入藥。生用。

其味苦、辛性寒,能入歸肝、腎、膀胱經,具有祛風溼,止痛,利水消腫的功效。

首先就是用於風溼痺痛。

防己長於祛風除溼,其苦寒之性較甚,既祛風溼,又止痺痛,尤能祛除經絡、肌肉、關節之風熱邪氣,所以適合用於溼熱痺痛的證候,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一般會配上其他祛風溼熱藥一起,比如秦艽、薏苡仁、蠶沙

防己的祛風溼和止痛效果都比較強,為了取它的這兩個效果,有時候也用於防寒溼痺,只是,這個時候要加上溫經散寒等溫性的藥,不然受不了,比如加上烏頭、肉桂等。

第二是用於利水消腫。

這個在《金匱要略》中很有記載運用,比如:風溼,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皮水為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己茯苓湯主之。

防己的性味苦寒,能利小便而入膀胱以清瀉溼熱。用於下焦溼熱所引起的水腫脹滿,小便不利。

但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很多都是陽虛導致陽虛水泛而出現水腫的情況。這個時候其實也可以用防己,只是這時的運用是治標,要加上溫陽散寒,補脾益氣的藥來治本。比如上說的防己黃芪湯、防己茯苓湯就是。

第三,防己有止痛的作用。

可以用於牙痛、頭痛已經跌打損傷的疼痛。

治胃火牙齦腫痛,可以配上清胃熱的中藥,比如升麻、石膏

治肝火頭痛,可以配上清肝、平肝、潛陽的中藥,比如夏枯草、菊花、桑葉、龍骨、決明子等。

治外傷疼痛,可以配上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藥,比如紅花、乳香、沒藥等。

我們最近學習的祛風溼藥中有兩個也是有止痛作用的,也是用於牙痛、頭痛、跌打損傷的疼,它們分別是尋骨風、松節。這樣總結一下,就清晰多了。

需要注意的是,防己的苦寒之性較強,容易損傷脾胃,脾胃虛寒的要注意了,必要時要配上溫陽散寒的中藥,比如乾薑、小茴香、桂枝甚至附子等。

看下古代對防己是怎麼認識的。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主風寒溫瘧,熱氣諸癇。除邪、利大小便。《名醫別錄》中記載:療水風腫,去膀胱熱。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攣急,止洩,散癰腫惡結,諸疥癬蟲瘡,通腠理,利九竅。《藥性論》中記載:漢防己治風溼口面斜,手足疼,散留痰,主肺氣咳喘。木防己治男子肢節中風毒風不語,主散結氣癰腫,溫瘧,風水腫,治膀胱。

現代的藥理研究表明:

粉防己含粉防己甲素、粉防己乙素、粉防己丙素、粉防己丁素,粉防己鹼、防己諾林鹼、輪環藤酚鹼等生物鹼類成分及黃酮苷、揮髮油、酚類、有機酸等;廣防己含木蘭鹼、馬兜鈴酸、馬兜鈴內醯、尿囊素及β-谷甾醇等。粉防己及所含生物鹼有擴張冠狀動脈、保護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鬆弛血管平滑肌、降血壓、抑制血小板凝集、抑菌、抗阿米巴原蟲、消炎、鎮靜、鎮痛、抗過敏、抗癌、鬆弛橫紋肌等作用。

這邊把文章中碰到的中藥,並且我們曾經講過的文章連結放在下面,可以點擊藍字具體學習。

松節:松樹全身都是寶,松葉、松子、松皮、松節都是藥,松節泡酒祛風溼

尋骨風: 尋骨風,身邊的傷藥,治風溼痛、手腳麻,外用、泡酒、煎水都可以

蠶沙:蠶沙,需要用紗布包著煎,主要用於風溼、偏癱以及面癱等,可外用

桑葉:桑葉:藥用歷史悠久,擅長清肺潤肺治乾咳,清肝明目治眼疾

菊花:菊花:和桑葉的功效很像,也是治療乾咳、養肝清肝明目

好了,今天的中醫藥科普就到這了,科普文章,不易傳播,期待大家轉發、關注、讚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每日一起打卡學習。

相關焦點

  • 【今日講解】祛風溼藥:防己
    為行散清利之品,均能祛風溼、止痺痛,治風溼痺痛。防己性寒,清熱力強,尤宜熱痺。防己又善清利下焦溼熱而利水消腫,治水腫、小便不利、痰飲及腳氣浮腫。 防己
  • 豨薟草,別名肥豬草,常吃身體好,能祛風溼、通經絡,改善血循環
    能治療全身體表肌肉、韌帶、關節紅、腫、熱、痛的祛風溼藥,我們講了幾個。分別有防己、秦艽、絡石藤、雷公藤,以及今天要講的豨薟草。其中絡石藤、雷公藤、豨薟草能祛風溼、通經絡、清熱解毒。防己不止是祛風溼熱這麼簡單,它還有很強的利水消腫的作用,所以非常適合那種有腫脹、水腫的情況。止痛效果也很不錯。如果合併風溼熱就更加對症了。
  • 絡石藤,是治療風溼、類風溼日久化熱的要藥,泡酒飲用,寒熱均可
    時間一久,寒溼長期積在體內,就會化熱,這時候疾病就變的複雜了,有時候熱的時候痛,有時候冷也痛,從治療上來看,就變得不太好把握。還有一種是直接就是被熱邪侵襲的,一開始就表現為紅腫熱痛。治病的時候既要清楚現在的情況,也要了解它的病史,如果先寒後熱的是屬於寒熱錯雜的,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寒熱調整。
  • 祛風溼藥中的利水消腫藥 —— 防己
    那年春夏之交,嶺南地區陰雨連綿數月,加之氣候炎熱,不少百姓都患上了全身浮腫,小便少,四肢疼痛等症狀,百姓皆恐慌,認為是老天在懲罰他們,農田都荒廢了。看到這些,方吉想到他前不久用山上採的一種樹藤治好過這種病症,於是,便決定為百姓解除痛苦。                  隨著治好的病人越來越多,人們紛紛奔走相告,於是患有這個病的人都知道要來找方吉看。
  • 一味祛風溼中藥既能祛風溼又能通經脈,號稱「大能通十二經穴」
    我今天主要給大家介紹這樣一味號稱能通十二經脈的中藥,它的名字叫路路通。那觀其名字我們也可以記住它的主要功效,路路通,大致可以理解為全身各路都能通。在祛風寒溼藥裡有好多常見常用的藥,如獨活,威靈仙,川烏,蘄蛇,烏梢蛇,伸筋草等等。臨床中這些常用藥效果也不錯。
  • 小便不利,水腫?4種利水消腫祛溼藥你了解嗎?一文詳解
    溼與水同類異名,人體中腎主水,脾制水,肺調水。脾虛則生溼,腎虛則水泛,肺失宣降則水津不布,故水溼為病與上述三者關係密切,治療溼邪要密切聯繫各臟腑。前人有言:「治溼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指的是某類祛溼藥具有通利小便,消除水腫的功效,針對水溼內停引起的水腫脹滿、小便不利等病證,常稱為利水消腫藥,一起看看你都認識哪些實用的祛溼藥?
  • 海風藤,是可以治療類風溼的好藥,適合四肢關節疼痛、屈伸不利
    中醫講究取類比象,人的四肢就這個藤一樣,從身體中生長出來,逐漸變長,而這個關節就像藤中的一個一個結。那樹藤能不能治療四肢關節疼痛、麻木一類的疾病呢?能入肝經。具有祛風混,通經絡的功效。祛風溼不代表能祛類風溼,上面講的幾種藤類藥,只有海風藤、雷公藤有明確治療類風溼的作用。怎麼用?首先是海風藤用於治療四肢關節的疼痛、麻木。
  • (香林草堂學習)中藥學17:祛風溼藥
    另外薟桐丸除了有祛風溼的作用還可以降血壓,因為大家看豨薟草有降血壓的作用,臭梧桐也有降血壓的作用,那麼這兩個藥做成丸藥,即能祛風溼又能降血壓。     性味歸經,酸,溫,歸肝,脾經,功效舒經活絡,化溼和胃,主要用於風溼痺痛,筋脈拘攣,腳氣腫痛,木瓜有非常好的舒筋活絡作用,且能化溼,為治療風溼痺痛的常用藥,尤其是筋脈拘攣者,尤為要藥,比如我們落枕了,筋脈拘攣或者是我們腿受涼,腿抽筋,筋脈拘攣,這個時候我們用甘草芍藥散加木瓜來治療,也可以用桂枝湯加木瓜來治療頸椎,效果非常不錯的。
  • 豨薟~~治療痛風的主角或配角
    筆者就其中的士茯苓、豨薟草、車前子3味藥的不同提取物對黃嘌呤氧化酶的影響作用進行探討,以期為痛風和高尿酸血症的治療提供實驗參考。    《素問·痺論》曰『「風寒溼三邪雜至,合而為痺』、『痺在骨則重,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在於肉則不仁,在於皮則寒。」治療以祛風除溼、溫經散寒、活血通絡止痛為法。 葛根湯出自,《傷寒論》,原方用治無汗而項背痛…。筆者加味而移用於本病。
  • 這藥材,葉可做神仙豆腐,根可調經壯陽祛風溼!
    其次,它還帶苦味兒,可祛風除溼與降洩。又吸收了天地之寒氣,可清熱解毒。加之活躍於膀胱、腎、脾經。於是,一個補脾腎壯陽,行氣活血調經,祛風除溼利水等的藥材斑鳩佔便誕生了。根和葉的功效有區別:葉:清溼熱,解毒。治水腫,毒瘡。
  • 葉可做神仙豆腐,根可調經壯陽祛風溼!這藥材必須了解
    其次,它還帶苦味兒,可祛風除溼與降洩。又吸收了天地之寒氣,可清熱解毒。加之活躍於膀胱、腎、脾經。於是,一個補脾腎壯陽,行氣活血調經,祛風除溼利水等的藥材斑鳩佔便誕生了。根和葉的功效有區別:葉:清溼熱,解毒。治水腫,毒瘡。
  • 【中藥傳奇】方吉救人,乃有防己
    那年春夏之交,嶺南地區陰雨連綿數月,加之氣候炎熱,不少百姓都患上了全身浮腫,小便少,四肢疼痛等症狀,百姓皆恐慌,認為是老天在懲罰他們,農田都荒廢了。看到這些,方吉想到他前不久用山上採的一種樹藤治好過這種病症,於是,便決定為百姓解除痛苦。隨著治好的病人越來越多,人們紛紛奔走相告,於是患有這個病的人都知道要來找方吉看。
  • 防己黃芪湯《中醫治法與方劑》
    防己黃芪湯(《金匱要略》)【組成】防己10g 黃芪30g 白朮10g 甘草5g 生薑10g 大棗15g 【用法】水煎,溫服。服後當如蟲行皮中,自腰下如冰,令病人坐於被上,又以一被繞其腰下,溫令微汗瘥。 【主治】風水、風溼,脈浮身重,汗出惡風。亦治溼痺麻木。
  • 祛風利溼,活血消腫.治痛風,風溼痺痛
    祛風利溼,活血止痛。用於肝炎,風溼筋骨痛,跌打損傷,齲齒痛。《中藥大辭典》性平,味苦甘,無毒。"祛風利溼,活血消腫。治痛風,風溼痺痛。痰飲咳嗽,肺癰,水腫,痞塊,黃疸,婦女經閉,小兒疳積,蕁麻疹,跌打損傷。
  • 粵東山行之木防己
    黃荊(Vitex negundo L.)根皮、樹皮、葉均可入藥,性寒、味苦,瀉下逐水、散瘀消腫。主治: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通等。葉,外用主治:跌打腫痛、毒蛇咬傷、過敏性皮炎、溼疹、帶狀皰疹等。
  • 識藥丨四塊瓦祛風除溼、散瘀止痛、解毒消腫
    分布於湖南、湖北、四川、浙江等地,夏、秋季採收全草和根,分別曬乾祛風除溼、散瘀止痛、解毒消腫。屬祛風溼藥下屬分類的祛風溼散寒藥性溫,味辛、苦。有毒。歸肺經、肝經四塊瓦的根莖呈不規則結節狀,有的具分枝,長3.5~10釐米,直徑0.2~0.6釐米;表面淺棕色或灰褐色,上端有莖痕或殘留莖基,周圍著生多數根。
  • 五加皮,既祛風溼、強筋骨,又利尿消腫,用於小便不利等男科問題
    祛風溼的藥我們講了挺多的了,有祛寒溼的,有祛溼熱的,還有性偏平兩者都可以的。那對於那種風溼日久,用實證轉為虛證的;或者本身就肝腎虧虛,感受風溼邪氣的情況,我們可以用什麼中藥材呢?不用擔心,有臨床需求就會促進藥物的發展與發現,先人已經給我總結了一類祛風溼強筋骨的中藥。
  • 中醫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臨床驗案
    【方解】  當歸甘辛苦溫,補血養血兼能柔筋;熟地甘微溫,補血益腎又能壯骨;龜板鹹寒益腎滋陰,通任脈補腎陰;鹿角鹹溫,壯骨溫陽,通督脈補腎陽;蜈蚣辛溫入肝,祛風散結;全蠍甘辛平,為血分之藥,入肝化瘀活血能透達經絡,以治手足麻木而止痛;蘄蛇甘鹹溫,透骨搜風善治風溼癱瘓;蜂房甘平,消腫止痛,治歷節腫痛;山甲鹹寒,性善走竄功專通絡;皂刺辛溫,能除痰溼消腫毒,引藥直達病所;乳香辛苦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