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講解】祛風溼藥:防己

2020-12-12 騰訊網

為行散清利之品,均能祛風溼、止痺痛,治風溼痺痛。防己性寒,清熱力強,尤宜熱痺。防己又善清利下焦溼熱而利水消腫,治水腫、小便不利、痰飲及腳氣浮腫。

防己

【來源】

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乾燥根。習稱漢防己。

【性味歸經】

苦、辛,寒。歸膀胱、腎、脾經。

【性能特點】

本品苦洩降,辛行散,寒能清,入膀胱、腎、脾經。祛風溼止痛力強,並能清熱,治溼熱痺痛尤佳。又清熱利水,除下焦溼熱,治溼熱瘡疹、腳氣浮腫、水腫兼熱可投。

【功效】

祛風溼,止痛,利水。

【主治病證】

(1)風溼痺痛,尤以熱痺為佳。

(2)水腫,腹水,腳氣浮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傷胃,故內服不宜量大,脾胃虛寒、食欲不振、陰虛及無溼熱者忌服。

【附註】

既往所用的防己還有木防己。木防己至少包括三個品種,即防己科的木防己、馬兜鈴科的漢中防己和廣防己。傳統認為,漢防己長於利水消腫,治水腫尿少宜用;木防己長於祛風止痛,治風溼痺痛宜用。廣防己因可引起腎臟損害,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於2004年發布通知,取消廣防己的藥用標準。

相關焦點

  • 防己,是治療痛風、四肢水腫的要藥,能祛風溼、止痛、利水消腫
    防己長於祛風除溼,其苦寒之性較甚,既祛風溼,又止痺痛,尤能祛除經絡、肌肉、關節之風熱邪氣,所以適合用於溼熱痺痛的證候,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一般會配上其他祛風溼熱藥一起,比如秦艽、薏苡仁、蠶沙。防己的祛風溼和止痛效果都比較強,為了取它的這兩個效果,有時候也用於防寒溼痺,只是,這個時候要加上溫經散寒等溫性的藥,不然受不了,比如加上烏頭、肉桂等。第二是用於利水消腫。
  • 祛風溼藥中的利水消腫藥 —— 防己
    隨著一代代的口口相傳,方吉也逐漸被讀作防己,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用的中藥材防己。
  • 豨薟草,別名肥豬草,常吃身體好,能祛風溼、通經絡,改善血循環
    能治療全身體表肌肉、韌帶、關節紅、腫、熱、痛的祛風溼藥,我們講了幾個。分別有防己、秦艽、絡石藤、雷公藤,以及今天要講的豨薟草。其中絡石藤、雷公藤、豨薟草能祛風溼、通經絡、清熱解毒。防己不止是祛風溼熱這麼簡單,它還有很強的利水消腫的作用,所以非常適合那種有腫脹、水腫的情況。止痛效果也很不錯。如果合併風溼熱就更加對症了。
  • 沿著神農氏的足跡之防己
    防己,味辛、苦,氣寒,陰也,無毒。能入腎以逐溼,腰以下至足溼熱、足痛香港腳皆除,利大小二便,退膀胱積熱,消癰散腫,除中風攣急,風寒溼瘧熱邪。似乎防己乃祛溼熱行經之聖藥也,然其性只能下行,不能上達。凡溼熱在上焦者,斷不可用,用之則真氣大耗,必至危亡。說者謂防己乃下焦血分之藥,可行於血分,而不可行於氣分也。不知即是下焦溼熱之病,只可一用,而亦不可再用。
  • (香林草堂學習)中藥學17:祛風溼藥
    另外薟桐丸除了有祛風溼的作用還可以降血壓,因為大家看豨薟草有降血壓的作用,臭梧桐也有降血壓的作用,那麼這兩個藥做成丸藥,即能祛風溼又能降血壓。     大家在學了中藥學以後,有一些非常簡單的配方,比如說薟桐丸,比如威靈仙和獨活做成的簡單的祛風溼藥,大家可以嘗試的去做一點,去用一下。一些小的配方,小的經驗方,可以為自己為家人或者為身邊人解除痛苦,是很不錯的事情。    下面講木瓜。
  • 【今日講解】祛風溼藥:昆明山海棠
    【歸經】肝;脾;腎經【功能主治】祛風除溼;活血止血;舒筋接骨;解毒殺蟲。
  • 一味祛風溼中藥既能祛風溼又能通經脈,號稱「大能通十二經穴」
    在祛風寒溼藥裡有好多常見常用的藥,如獨活,威靈仙,川烏,蘄蛇,烏梢蛇,伸筋草等等。臨床中這些常用藥效果也不錯。但是路路通呢,比較有特點,有個主要的特點,大通十二經脈穴位,作用更廣一些,我個人叫它路路暢通,哪裡不通暢用它通哪裡。路路通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的乾燥成熟果實。別名又叫楓球子,楓樹球,狼眼等等。冬季果實成熟後採收,除去雜質,乾燥。路路通藥性:苦,平。
  • 這藥材,葉可做神仙豆腐,根可調經壯陽祛風溼!
    其次,它還帶苦味兒,可祛風除溼與降洩。又吸收了天地之寒氣,可清熱解毒。加之活躍於膀胱、腎、脾經。於是,一個補脾腎壯陽,行氣活血調經,祛風除溼利水等的藥材斑鳩佔便誕生了。根和葉的功效有區別:葉:清溼熱,解毒。治水腫,毒瘡。
  • 葉可做神仙豆腐,根可調經壯陽祛風溼!這藥材必須了解
    其次,它還帶苦味兒,可祛風除溼與降洩。又吸收了天地之寒氣,可清熱解毒。加之活躍於膀胱、腎、脾經。於是,一個補脾腎壯陽,行氣活血調經,祛風除溼利水等的藥材斑鳩佔便誕生了。根和葉的功效有區別:葉:清溼熱,解毒。治水腫,毒瘡。
  • 絡石藤,是治療風溼、類風溼日久化熱的要藥,泡酒飲用,寒熱均可
    對於直接受熱邪侵襲的,就要用清熱祛風溼藥了。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適合由寒化熱,或者邪熱侵襲的祛風溼藥,絡石藤。絡石藤出自《神農本草經》,味辛、苦,性微寒,歸肝、心二經。為夾竹桃科攀援木質藤本植物絡石的帶葉莖。主產於江蘇、湖北、山東等地。冬季至次年春季採集入藥。生用。
  • 臭梧桐,又叫海州常山,花美,作用也美,祛風溼、通經活絡、止癢
    都能治能祛風溼,通經活絡。寒熱偏向不會太強,藥效沒有說非常強,適合慢慢調。無論寒涼或者溫熱引起的關節疼痛拘攣,肢體麻木,都可以用。可以單獨使用,也經常和豨薟草合在一起用。如果寒熱偏向比較明顯,可以根據情況配上祛風溼散寒的川烏、威靈仙、獨活或者配上祛風溼清熱的防己、秦艽、絡石藤。第二就是用於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
  • 第三十八講 祛風溼散寒藥:獨活、威靈仙、川烏、蘄蛇、金錢白花蛇、烏梢蛇、木瓜
    頁,祛風溼散寒藥(中)的一些常用的、大綱要求的一些藥物,第一味藥,獨活。其實可能為了讓人們關注這個藥故意讓它顯得有些神奇,好象無風自動,但這個可能沒有什麼意思。這個藥作為一個祛風溼藥,它的基本功效就是祛風溼。
  • 防己黃芪湯《中醫治法與方劑》
    防己黃芪湯(《金匱要略》)【組成】防己10g 黃芪30g 白朮10g 甘草5g 生薑10g 大棗15g 【用法】水煎,溫服。服後當如蟲行皮中,自腰下如冰,令病人坐於被上,又以一被繞其腰下,溫令微汗瘥。 【主治】風水、風溼,脈浮身重,汗出惡風。亦治溼痺麻木。
  • 粵東山行之木防己
    果實可入藥,性溫、味辛、苦,祛風解表、止咳平喘、理氣消食止痛。主治:傷風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吞酸、消化不良、食積瀉痢、膽囊炎、膽結石、疝氣等。牡荊是黃荊的變種,兩者最明顯的區別在於:牡荊的葉片邊緣有粗鋸齒,黃荊的葉片全緣或每邊有少數粗鋸齒。
  • 海風藤,是可以治療類風溼的好藥,適合四肢關節疼痛、屈伸不利
    具有祛風混,通經絡的功效。祛風溼不代表能祛類風溼,上面講的幾種藤類藥,只有海風藤、雷公藤有明確治療類風溼的作用。怎麼用?首先是海風藤用於治療四肢關節的疼痛、麻木。一般可以配上獨活、威靈仙、尋骨風等祛風寒溼藥加強療效。海風藤的溫不是那種大溫大熱,所以配上寒性的中藥,可以用於治療溼熱引起的痺痛,也就是痛風一類,比如配上秦艽、防己。其次就是通經絡的作用。
  • 五加皮,既祛風溼、強筋骨,又利尿消腫,用於小便不利等男科問題
    祛風溼的藥我們講了挺多的了,有祛寒溼的,有祛溼熱的,還有性偏平兩者都可以的。那對於那種風溼日久,用實證轉為虛證的;或者本身就肝腎虧虛,感受風溼邪氣的情況,我們可以用什麼中藥材呢?不用擔心,有臨床需求就會促進藥物的發展與發現,先人已經給我總結了一類祛風溼強筋骨的中藥。
  • 【一歷一藥】2021.1.17 粉萆薢
    病人手捧著方子,急急忙忙便去藥房抓藥熬湯,只服了幾劑藥,小便就開始不渾濁了,病人便攜重禮來楊倓家登門拜謝,此事傳揚開來,楊倓醫術高超、藥到病除的名聲更加為世人所稱道。觀察此方配伍特點就不難發現,楊倓對萆薢的了解非常深,如萆薢配伍懷牛膝,萆薢祛風溼、止痺痛,懷牛膝補肝腎、強筋骨,二者合用扶正祛邪並施,用於治療著痺之肢體重痛、腰膝酸軟等症。
  • 能行滯化溼,散瘀止血,祛風止癢
    別名蓼、薔、薔虞、虞蓼、澤蓼、辣蓼草、柳蓼、川寥、藥蓼子草、紅蓼乾草、白辣蓼、胡辣蓼、辣蓼、辣柳草、撮胡、辣子草、水紅花、紅辣蓼、水辣蓼化溼,行滯,祛風,消腫。治痧穢腹痛,吐瀉轉筋,洩瀉,痢疾,風溼,腳氣,癰腫,疥癬,跌打損傷。
  • 能補脾腎,祛風溼
    別名水楊梅、地椒、頭暈藥、藍布正、路邊香、卜地香、鳳凰窩、換骨丹、南布正、毛通經、虎掌葉、小益母、香雞歸、老蛇騷、路邊黃、烏骨雞、草水楊梅、中華水楊梅、五氣朝陽草、大仙鶴草、大路邊黃、頭暈草、大瘡藥、龍鬚草、瘦狗還陽、蘿蔔解、蝴蝶菜、水白菜、水兒驚風草、草本水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