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蓼,見過嗎?能行滯化溼,散瘀止血,祛風止癢

2021-03-04 太極本草

水蓼

來源產地

為蓼科植物水蓼的地上部分。

在播種當年7~8月花期,割起地上部分,鋪地曬乾或鮮用。

生於水邊、路旁溼地。

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別名蓼、薔、薔虞、虞蓼、澤蓼、辣蓼草、柳蓼、川寥、藥蓼子草、紅蓼乾草、白辣蓼、胡辣蓼、辣蓼、辣柳草、撮胡、辣子草、水紅花、紅辣蓼、水辣蓼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20-60cm。莖直立或斜升,不分枝或基部分枝,無毛,基部節上有不定根。單葉互生;有短葉柄;託葉鞘筒形,長約1cm,褐色,膜質,疏生短伏毛,先端截形,有短睫毛;

葉片披針形,長4-8cm,寬0.8-2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有黑色腺點,葉緣具緣毛。

總狀花序穗狀,頂生或腋生,細長,上部彎曲,下垂,長4-10cm,苞片漏鬥狀,有褐色腺點,先端具短睫毛或近無毛;

花被4-5深裂,裂片淡綠色或淡紅色,密被褐色腺點;雄蕊6,稀8,比花被短;花柱2-3,基部合生,柱頭頭狀。瘦果卵形,側扁,暗褐色,具粗點。花、果期6-10月。

性味功效

《中藥大辭典》

"苦溼,平。"

化溼,行滯,祛風,消腫。治痧穢腹痛,吐瀉轉筋,洩瀉,痢疾,風溼,腳氣,癰腫,疥癬,跌打損傷。

《中華本草》

辛;苦;性平

歸脾;胃;大腸經

行滯化溼;散瘀止血;祛風止癢;解毒。主溼滯內阻;脘悶腹痛;洩瀉;痢疾;小兒疳積;崩漏;血滯經閉痛經;跌打損傷;風溼痺痛;便血;外傷出血;皮膚瘙癢;溼疹;風疹;足癬;癰腫;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或搗汁外用:適量,煎水浸洗;或搗敷。

【注意】

蓼食過多有毒,發心痛。和生魚食之,令人脫氣,陰核疼痛。婦人月事來,不用食蓼及蒜,喜為血淋帶下。

相關焦點

  • 水蓼又名蓼,薔,虞蓼,澤蓼,柳蓼,川蓼,水紅花,藥蓼子草,紅蓼子草,白辣蓼,胡辣蓼,痛骨消,紅辣蓼,假辣蓼《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斑蕉萆,水辣蓼,小葉辣蓼,薔虞,辣蓼草,川寥,紅蓼乾草,辣蓼,辣柳草,撮胡,辣子草,蓼葉,水蓼葉化溼,行滯,祛風,消腫,行滯化溼,散瘀止血
  • 白龍鬚,見過嗎?能祛風溼,化痰止咳,散瘀止痛
    祛風化痰,解毒散瘀。治小兒驚風,中暑腹痛,哮喘痰咳,咽喉腫痛,胃痛,牙痛,風溼疼痛,跌打損傷。《中藥大辭典》辛,溫,有小毒。行氣,散瘀,止痛,化痰,止咳。治跌打,刀傷,喘咳,風溼痛。《中華本草》辛;溫;有小毒。祛風溼;化痰止咳;散瘀止痛;解蛇毒。
  • 一味祛風溼中藥既能祛風溼又能通經脈,號稱「大能通十二經穴」
    我今天主要給大家介紹這樣一味號稱能通十二經脈的中藥,它的名字叫路路通。那觀其名字我們也可以記住它的主要功效,路路通,大致可以理解為全身各路都能通。在祛風寒溼藥裡有好多常見常用的藥,如獨活,威靈仙,川烏,蘄蛇,烏梢蛇,伸筋草等等。臨床中這些常用藥效果也不錯。
  • 投票|「璀璨杯」第四屆三行醫書作品
    將離:即芍藥,用於月經不調、用於肝氣不和、用於頭痛、美容養血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王不留行:行血通經、通經下乳、活血消腫、消腫斂瘡冰臺:即艾草,治療月經不調經期延長、針灸、平喘作用六曲:消食,健胃木筆:即辛夷花,祛風寒,通鼻竅故紙:即中藥補骨脂,溫腎助陽,止瀉,用於陽痿遺精、腰膝冷痛、腎虛遺尿
  • 水晶花,見過嗎?能祛風除溼,散瘀消腫,止痛
    驅風理氣,活血散瘀。治風溼痺痛,痢疾,腹瀉,胃痛,咳嗽,幹血癆,跌打損傷,瘡癤腫毒。《廣西中草藥》:驅風鎮痛,活血散瘀,消腫解毒。治風溼性關節炎,急性腸胃炎,菌痢,咳嗽,跌打腫痛,瘡癤腫毒。《中華本草》微苦;澀;性溫祛風除溼;散瘀消腫;止痛。主風溼痺痛;風寒感冒;跌打損傷;瘰癧;瘡癤腫痛肝;肺經內服:煎湯,6-9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 水蓼又稱虞蓼、澤蓼、水蓼、辣蓼、薔、薔蓼、薔虞、辛菜、蓼芽菜《本草綱目大全-草篇》
    「釋名」 虞蓼、澤蓼、水蓼、辣蓼、薔、薔蓼、薔虞、辛菜、蓼芽菜。「入藥部位」 全草。「氣味」(莖、葉)辛、無毒。用水蓼莖、葉搗敷。2、腳氣腫痛成瘡。用水蓼汁搽洗。「功效」化溼,行滯,祛風,消腫。治痧穢腹痛,吐瀉轉筋,洩瀉,痢疾,風溼,腳氣,癰腫,疥癬,跌打損傷。①《別錄):"寥葉,歸舌,除大小腸邪氣,利中益志。"
  • 香艾,見過嗎?祛風除溼,止癢。主關節疼痛、風疹、皮膚瘙癢
    祛風消腫,活血止癢。 風溼性關節痛:用量3~5錢,浸酒或水煎衝酒服。 溼疹,皮膚瘙癢:用全草水煎燻洗,或用鮮葉搗爛塗敷。 外傷出血:取葉研粉撒布傷處。
  • 天香爐,見過嗎?祛風化溼,止血消瘀.治咳嗽,哮喘、風溼骨痛
    祛風化溼,止血消瘀。治咳嗽,哮喘,痢疾,洩瀉;吐血,咯血,便血,經閉,疳積,風溼骨痛,跌打損傷。《生草藥性備要》:"治痢去痰;牙痛煲水含;通經捶汁開酒服。《中華本草》味辛;淡;性平化痰利溼;祛瘀止血;解毒消腫。
  • 羽葉三七,見過嗎?能滋補強壯,散瘀止痛,止血
    滋補強壯,散瘀止痛,止血。用於病後虛弱,肺結核咯血,衄血,閉經,產後血瘀腹痛,寒溼痺痛,跌打損傷。《中藥大辭典》止血,散瘀。治吐血,衄血,跌打損傷,勞傷腰痛。《中華本草》味微苦;苦;性微溫化瘀止血;消腫定痛。
  • 毛蓮蒿,見過嗎?能清虛熱,健胃,祛風止癢
    清虛熱,健胃,祛風止癢。主治瘟疫內熱,四肢酸痛,骨蒸發熱。《中藥大辭典》苦,寒。清虛熱,健胃,驅風止癢。治瘟疫內熱,四肢酸痛,骨蒸發燒。《中華本草》味苦;性寒。清熱;解毒;除蒸。主瘟疫發熱;勞熱骨蒸。【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
  • 脆骨風,見過嗎?能祛風除溼,散瘀止痛
    散瘀,消腫止痛。主治急性風溼性關節炎,跌打腫痛。《中華本草》甘;微澀;性平。祛風除溼;散瘀止痛。主風溼痺痛;腰痛;產後腹痛;跌打損傷【歸經】肝;腎;經
  • 臭梧桐,又叫海州常山,花美,作用也美,祛風溼、通經活絡、止癢
    都能治能祛風溼,通經活絡。寒熱偏向不會太強,藥效沒有說非常強,適合慢慢調。無論寒涼或者溫熱引起的關節疼痛拘攣,肢體麻木,都可以用。可以單獨使用,也經常和豨薟草合在一起用。如果寒熱偏向比較明顯,可以根據情況配上祛風溼散寒的川烏、威靈仙、獨活或者配上祛風溼清熱的防己、秦艽、絡石藤。第二就是用於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
  • 菊葉三七,見過嗎?能散瘀止血,解毒消腫
    散瘀止血,解毒消腫。用於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後瘀血腹痛,大骨節病;外用治跌打損傷,癰癤瘡瘍,蛇咬傷,外傷出血。《中藥大辭典》溫,淡。活血,消腫。治跌打損傷,瘀積腫痛,癰瘡腫瘍,乳癰。《中華本草》味甘;微苦;性溫。止血;散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
  • 地澀澀,見過嗎?活血散瘀,止血.治跌打內傷、外傷出血、燒燙傷
    生於海拔3500的山坡、草地及溼草甸上。分布於東北、西北、西南及湖北、湖南。別名蕎皮草、仙桃草、小對經草。活血散瘀,止血,解毒。主治月經不調,跌打內傷;外用治外傷出血,燒燙傷,蛇咬傷。《中藥大辭典》味酸澀,性平。"活血止血,清熱解毒。治跌打損傷,月經不調,創傷出血,口瘡,湯火傷。
  • 牛筋草能作飼料和保持水土,還能散瘀止血,看到不要全部清除了
    牛筋草能作飼料和保持水土,還能散瘀止血,看到不要全部清除了牛筋是指牛肌腱或骨頭上的韌帶。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牛筋的東西,像牛筋皮帶,牛筋皮沙發,牛筋底鞋子等等。帶有牛筋的東西一般是指它比較牢固,耐穿耐用等。
  • 竹節參,見過嗎?能滋補強壯,散瘀止痛,止血祛痰
    滋補強壯,散瘀止痛,止血祛痰。用於病後虛弱,勞嗽咯血,咳嗽痰多,跌扑損傷。《中華本草》味甘;微苦;性微溫歸肺;脾;肝經補虛強壯;止咳祛痰;散瘀止血;消腫止痛。
  • ​地澀澀,見過嗎?活血散瘀,止血.治跌打內傷、外傷出血、燒燙傷
    生於海拔3500的山坡、草地及溼草甸上。分布於東北、西北、西南及湖北、湖南。別名蕎皮草、仙桃草、小對經草。活血散瘀,止血,解毒。主治月經不調,跌打內傷;外用治外傷出血,燒燙傷,蛇咬傷。《中藥大辭典》味酸澀,性平。"活血止血,清熱解毒。治跌打損傷,月經不調,創傷出血,口瘡,湯火傷。
  • 軟蒺藜,見過嗎?清肝明目;祛風止癢.主目赤腫痛;頭暈,瘙癢
    祛風,活血,清肝,明目。治結合膜炎,頭痛,皮膚瘙癢,腫毒,乳汁不通。《中藥學》辛、苦,微溫。入肝經。平肝,疏肝,祛風,明目。1.用於肝陽上亢、頭暈眼花等症。白蒺藜具有平降肝陽的作用,臨床常與櫓豆衣、苦丁茶、菊花、生白芍等配伍治療肝陽上亢、頭目眩暈等症。2.用於肝沏鬱結等症。
  • 羊蹄大黃,見過嗎?能清熱通便,涼血止血,殺蟲止癢
    清熱解毒,止血,通便,殺蟲。用於鼻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慢性肝炎,肛門周圍炎,大便秘結;外用治外痔,急性乳腺炎,黃水瘡,癤腫,皮癬。清熱,通便,利水,止血,殺蟲。治大便燥結,淋濁,黃疸,吐血,腸風,功能性子宮出血,禿瘡,疥癬,癰腫,跌打損傷。清熱解毒,殺蟲止癢,通便。用於皮膚病、疥癬、各種出血、肝炎及各種炎症。
  • 透骨草,見過嗎?中醫記載:能祛風除溼,舒筋活血,散瘀消腫
    祛風除溼,解毒止痛。風溼關節疼痛;用於治療外部疼痛、腫脹和中毒。韓醫師大辭典味道很甜,沒有毒。辛,溫。祛風除溼,具有肌單,止痛。可以治風溼痛,頭攣縮寒保溼,腳癬,瘡時尚無名。祛風除溼;快;散瘀消腫;解毒目痛。主風溼疼痛;頭拘縮;冷溼腳氣;腰傷;麻痺;閉經;溼疹;瘡癰疽[用法用量]好的是,煎汁,9 - 15g。外用:適量,燒水燻洗;和覆蓋了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