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早年金融資本非常不發達,很多初創企業的投資,都是找的國外的投資公司和投資銀行。比如騰訊早年找的是南非標準銀行,阿里找的是高盛和軟銀,百度的二股東是英國的基金公司,京東的三股東是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
張磊可以說是本土非常厲害的投資人,投資了很多企業都非常成功,但是高瓴資本的大股東是耶魯基金,而另一位中國第一女風投徐新的今日資本,大股東也是英國的銀行。
這些公司成長起來以後,又投資了很多新興企業,騰訊投資了京東拼多多美團都是巨無霸,阿里投資了華誼,光線傳媒,圓通快遞,蘇寧易購等,也都是大企業。所以說,外資間接享受了我們絕大多數新興企業的成長紅利,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我國早年金融資本太缺乏了,基本上沒有大型投資銀行和投資公司。、
阿里巴巴第一筆投資是高盛投的500萬美元。當年在蔡崇信的介紹下,馬雲認識了林夏如。林夏如是高盛亞洲區負責人,她接觸了馬雲之後,覺得馬雲非常可靠,於是決定投資500萬,佔股50%。這些股權如果放到現在,價值2500億美元,不過高盛4年之後就賣掉了所有的阿里股權,只賺了七倍就離場了。
阿里的第二筆投資,是蔡崇信主導的軟銀入股阿里,2000年左右,當時馬雲和孫正義見面之後,準備談一個小時,讓孫正義投更多的錢。但是馬雲只說了六分鐘,孫正義就決定投2000萬美元。四年之後,阿里巴巴推出淘寶平臺,進行了兩次融資,孫正義又追加投資6000萬美元。三次投資,一共8000萬美元,佔阿里股權的30%左右。
阿里後來又融資,加上軟銀也減持了一點,現在軟銀持有阿里股權約為26%左右,阿里總市值6400億美元,這部分股權相當於1600多億美元的市值。
阿里第二、三、四輪融資軟銀都參與了,這四次融資可以說是阿里最重要的融資,尤其是第一、二次,這中間的牽線人都是蔡崇信,第一次是蔡崇信介紹林夏如給馬雲,第二次介紹孫正義給馬雲,所以,馬雲後來設立合伙人制度,只有蔡崇信和馬雲是永久合伙人,這兩個人才是阿里真正的老闆。
第五輪融資也是比較重要的一輪融資,當時阿里巴巴和EBAY打價格戰,非常燒錢,雅虎老總特裡塞梅爾和聯合創始人楊致遠拿出十億美金,外加搭上雅虎中國,獲得了阿里40%的股權。阿里渡過難關之後,花了93億美金和8億美元的優先股才換回部分股權,因為如果不買些回來,雅虎一家佔40%股權,馬雲的控制權都會受到威脅。
雅虎發展了幾十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到頭來還是這筆投資收益最多。
阿里後來又進行過三輪融資,後面的都是戰略性融資,也不是太重要,就不細說了。2014年阿里到美國上市,一共融資250億美元,這屬於上市融資,不是機構投資了。
現在阿里最大的股東是軟銀和雅虎,其實他們當初也沒投多少錢,現在持有阿里市值都超過了千億美元,希望我們國家的金融資本也能健康快速的成長起來,讓外資少吃一點我們國家發展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