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末期,冷戰結束後,全球各個主要海軍強國基本不再建造噸位超過1.5萬噸的巡洋艦。尤其是以歐洲多個發達國家為主,主要建造大量的護衛艦,因此也形成了飛彈艦艇以護衛艦和驅逐艦為主的情況。
這次美「國家防務」的軍事專家就對全球護衛艦進行了排名,前三名中的最大噸位甚至已經超過了7000噸,而4K噸只能算是輕型護衛艦,甚至很多海警船都超過了這個噸位,難道4K噸就只能做海警船了嗎?
位於第10名的是南亞的P-17A護衛艦,該型艦長149米,寬17.8米,達6700噸,動力為2臺LM2500和2臺柴油機組成的柴燃交替系統。裝備依舊是萬國貨,8枚布拉莫斯反艦飛彈,加上以色列EL/M-2248 MF-STAR有源相控陣雷達和32單元的巴拉克8防空飛彈垂直發射系統。該艦除了噸位大,唯一的特點就是2017年開工,估計沒有個10年8年是造不好的。
第9名為挪威南森級護衛艦,5300噸,主要是作為北約的反潛艦,防禦俄羅斯潛艇走大西洋通道,妥妥的炮灰型艦艇。
第8名是西班牙巴贊級護衛艦,噸位6300噸,因為裝備美制SPY-1D宙斯盾,因此號稱防空能力極強,加上西班牙的造船工業較發達,還被選為澳大利亞海軍霍巴特級驅逐艦的設計原型。
第7名丹麥皇家SF-3500 AAW型護衛艦,噸位6600噸並不小,但是實際使用的是阿布薩隆級支援艦的技術,雖然通用性很強制造成本低,但是武器系統和雷達感知能力也很落後。反正作為北約一員,也只需要維持最低的武備就行了,基本上是樣子貨。
第6名荷蘭七省級護衛艦,標準排水量6000噸,最為出名的是裝備32枚標準-2 Block Ⅲ型防空飛彈,其中的一些可以換成「標準-3」飛彈, 其雷達可探測500公裡距離外的彈道飛彈目標,並實施跟蹤,早在2006年就具備了一定的反導能力。主要是作為美軍在歐洲海上區域反導能力的補充,也是屬於工具人。
第5名法國阿基坦級護衛艦,阿基坦是法國海軍的中堅力量,排水量6000噸強調的是多用途性能。目前採購的11艘中,有9艘反潛型,和2艘防空型,裝備有法國知名的「飛魚」反艦飛彈、阿斯特爾防空飛彈和MU90魚雷。實際阿基坦級就是FREMM歐洲多功能護衛艦的法國版,而該型號還有義大利版,甚至還被美國人買走有了美國版。
第4名義大利貝爾加米尼級護衛艦,該型也就是FREMM的義大利版,被視為義大利最先進的艦艇之一。該艦噸位6000噸也分為GP通用型,以及ASW反潛型兩種,反潛型基本犧牲了對地攻擊和反艦能力,還是那句話,甘願當美軍的反潛小跟班。不過這可能也是義大利的國防情況決定的,狹長的半島基本不具備縱深,因此也沒有什麼攻擊意圖,反潛也是純粹防禦性海上策略了。
第3名日本海自30FFM護衛艦,有一艘已經快下水了,總共計劃建造數量可能要達到22艘,全面更換目前日本的阿武隈級老舊護衛艦,不過噸位卻高達5500噸。尤其是日本並非和歐洲小國一樣缺乏主力驅逐艦,準航母都有,還造這麼大噸位的護衛艦非常值得懷疑。該艦還具備小型4面盾,反潛和反水雷能力出眾,即便在美軍一眾工具人艦艇中也算是拔尖的一個。
第2名德國F125型護衛艦,2019年下水,主要是由於2年前被發現重大缺陷回爐返工了。該艦單艘造價高達5.5億歐元,和055差不了太多,當然噸位在護衛艦中也算是相當大了,有7100噸,其定位是德國海軍的新旗艦。但是和歐洲其他國家一樣,因為強調度多用途導致所有性能都很一般,武器為8枚RGM-84「魚叉」反艦飛彈,防空武器是2套
RAM-HAS「海拉姆」近防系統,此外還安裝了2門27毫米MLG輕型機關炮和5門12.7毫米遙控炮塔,但卻沒有設計垂髮防空,作戰能力甚至不如054A,也沒有大型反潛武器,真不知道這些噸位被用在哪了。唯一可圈可點的是主雷達採用的是最新的TRS-4D/NR有源相控陣雷達,4面陣也基本達到了驅逐艦級別了,而且還有驅逐艦都難得一見的雙機庫。
第1名美軍新型護衛艦FFG(X),其實就是FREMM護衛艦的美國放大版,長度為150米,艦寬19.5,噸位達到了驚人的7600噸,而052D驅逐艦長度也才160米。關於這艘艦的介紹已經很多了,就不囉嗦,再走了瀕海戰鬥艦的彎路後,美軍又回歸到傳統護衛艦上來,其實這就是一艘縮小的阿利伯克級。甚至雷達T/R單元還可以隨時增加,供電提前設計好了20MW,因此隨時可以在緊急情況下當做驅逐艦用。感知系統上AN/SPY-6(V)3 EASR有源相控陣, ECC協同作戰能力,AN/SQS-62可變深度聲吶一個不差。
從這個排名情況來看,全球護衛艦以歐洲護衛艦為主,普遍設計在6000噸以上,個別超過7000噸。除了歐洲各國用護衛艦當主力艦用的原因外,不少國家建造大噸位護衛艦,其實就是低調擴充軍力,這些護衛艦已經具備準驅逐艦的實力,而054A這樣的純粹強調執行任務低成本,通用性強的護衛艦已經很難抗衡。畢竟4000噸的護衛艦雖然性能也不差,但是和這些6000噸的艦比起來只能算輕型,自持力較差,活動範圍只能在近海附近。
當然054A的噸位也是有我們自己的需求和特色,未來國產下一代驅逐艦是否會擴大噸位,也做到6000噸左右呢?畢竟真要這麼設計,那麼052D後續艦也要跟著擴大才行,你支持054A後續升級版擴大噸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