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演員3》開播,張頌文擔任節目的首席助教。
在第一集,張頌文用一段表演成為節目中最靚的仔。
有觀眾不吝讚美,說他是好演員更是好老師。
張頌文的演技毋庸置疑。
但演技不是恆定不變的存在。即便是影帝,也不能保證發揮穩定。
張頌文在《我就是演員3》的表演,能給尚未入門的李汶翰作為警醒,但還當不起範例。
坦白講,我覺得張頌文的表演造作了——如果你覺得張頌文演技沒毛病,那你說得對。
我分享一下個人之見。
張頌文為《試戲失敗後與家人視頻》這段戲給設定背景:北漂三年,家境一般。為演韋小寶,跟一個劇組兩三個月。
無論是家境一般,還是花三個月跟一個劇組,都能得到一個信息——窮。
他極可能面臨吃不起飯的困境。
張頌文也在表演中強調盒飯,就是對窮的呼應。
但是,張頌文的表演錯在把淚點放在與父母視頻當中。
在外漂泊,人會習慣向父母報喜不報憂。張頌文躲開手機彎腰灑淚,這個動作非常戲劇化。
我感覺張頌文的這個動作略顯造作。
因為他的情緒爆發點不太對。
我認為,張頌文的情緒爆發點應該在試戲失敗後。花大力氣跟劇組,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這種期望落空可以是灰心喪氣,也可以是歇斯底裡。
張頌文的處理是碼齊衣服,蹲下身繫鞋帶。
從這個動作中,我們可以看出張頌文塑造的這個演員,是個情緒掌控能力極強的狠角色。
試戲失敗,他能撐得住。
這種狠角色,在和父親視頻時勢必會調動他三年來報喜不報憂的全部能量,打起精神笑對父親。
張頌文在視頻過程中就讓自己的情緒塌掉。
這摧毀的是他在試戲失敗後表現出的心理素質。
或許有人說,父親的關懷,逐夢演藝圈的不如意成為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覺得這個可能性比較低。
因為張頌文設計的對話,只是一句「導演覺得我演得好」,不是一個具有強烈情感刺激的交流。
想想看,一個漂了三年的素人演員,沒演好卻在父母面前說自己演得好是常態。
我不是在質疑張頌文哭泣的可能,而是感覺他和父親視頻後,靜靜地繫鞋帶,拿著衣服,蹲下哭更合適。
這樣的哭泣,才能匹配他走出導演房間後,有條不紊整理衣服時的狀態。
唯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這個北漂三年演員身上的職業素養:心理素質好,能夠調動自己的情緒,在父親面前,也能呈現自己想要的情緒。
這就決定張頌文只有一個情緒爆發點:只有獨自一人的時候,他才會卸下所有防備。
寫這麼多,不是在否認張頌文的演技,只是感覺《我就是演員3》中的表演,遠遠不是他最好的表演,也沒有到演技教科書的地步。
當然,我也不希望有人看到這篇文章,對我說「你行你上」。
我在上學時排過話劇,因為略(chou)有(bu)姿(yao)色(lian),被拉過去充數。這次表演在彩排中就成為我人生中最大的災難現場,發誓以後再也不會演戲。
張頌文是好演員,他值得好的作品。
只是在沒有像葛優遇見《活著》,鞏俐接到《秋菊打官司》這種一戰封神的好作品前,張頌文還是要繼續保持低調。切莫被明星教父,無冕之王之類的帽子唬住了。
頭銜不過是唬人的把戲,擁有實實在在的作品才是王道。
《我就是演員》中就有很多不知自己斤兩的小鮮肉,頭腦清楚的才會聽不同的聲音,檢測自己是不是捧殺。而更多的鮮肉則在捧殺的溫柔鄉中享受演技不錯的幻夢。
真心不希望在《我就是演員》中擔任首席助教的張頌文在節目中只是導師,不是演員,只收到鮮花,卻聽不到批評。
最後用魯迅的話結個尾吧。
「以學者或詩人的招牌,來批評或介紹一個作者,開初是很能夠矇混旁人的,但待到旁人看清了這作者的真相的時候,卻只剩了他自己的不誠懇,或學識的不夠了。然而如果沒有旁人來指明真相呢,這作家就從此被捧殺,不知道要多少年後才翻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