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小左 視覺志
文中圖片來源於 網絡
作者|小左
01
年末,在《我就是演員》的舞臺上又看到了演員張頌文。
他被叫上舞臺,為選手示範一段即興表演,題目是《面試失敗》。
演得好啊,擔得起「教科書式的表演」這樣的極高評價。
與張頌文形成慘烈比較的,是另一位選手李汶翰的表演。
他和陳楚生搭檔,在舞臺上演出「鹿鼎記」。
差,全方位的差。差到評審於正翻白眼,章子怡沉默。郝蕾、劉天池思考人生。
但這樣的表演,卻贏得了他粉絲的「稱讚」……此情此景,實在讓人唏噓。
張頌文這樣默默演戲的好演員,無人關注。
李汶翰們,卻有無數人誇讚。
於李汶翰來說,做演員只是為了「更出名」,賺更多的錢,是一條「捷徑」。
他們永遠不懂,對於真正的演員來說,演戲不是一條捷徑,是理想;他們更不明白,不是賣弄臉蛋,做誇張表情就是演戲,演戲其實是個天賦與技術並重的事情。
02
李汶翰們以為,談情說愛,裝扮亮麗,拿到片酬就是演員。
他們不知道,演員是個苦差事。
成龍從前拍電影,次次都要拼命的。
拍攝時,兩次跳下15米的高樓,為了效果,防護措施只有幾層篷布。
一次次躍起,一次次親身上陣,拳拳到肉,即使是受傷,也要完美完成那一場戲。
這是當時成龍的信念。
吳京,也是一樣。
拍攝《殺破狼》他演一個小配角。
片中吳京和甄子丹的動作戲全部真打,棍子在他身上打斷了4次,那場戲才過。
都是血肉之軀怎麼可能不疼,但他沒有叫停。
拍攝《戰狼2》一個跳海鏡頭,他在外海中連續跳了26次才滿意。
別人用腳踢他的頭,力道不夠,速度不夠,他堅決不同意,必須實實在在的來一腳。
作為打星,吳京受過很多傷,膝蓋做過幾次手術。
一度讓妻子謝楠心疼到,勸他別拍了。
但是下一次,該上,吳京還是要上。
演員從來不只是光鮮亮麗的職業,它是很多人拿命去拼的。
03
演員,也不是李汶翰們認為的:輕鬆賺錢的職業。
為了做演員,張頌文一度讓自己過得很不好。
他一度拿著1800的工資,下了班,只能去買夜場不新鮮的打折的菜,或者大清早趕早市買便宜的菜吃。
「我的記錄很不堪,曾經三年沒戲可拍。有一年我全年收入就3萬多,後來變成7萬多、30多萬,直到今天,我的所有收入,勉強夠我支撐全年的正常開銷。沒了,真的。」
這是張頌文的演員生涯,沒賺到什麼錢,沒什麼名氣,甚至買不起房。
他這樣描述自己20年的演員生涯:
其實,像張頌文這樣追逐這夢想的人還有很多,他們少數人出了頭,而大多數就默默無聞那麼一生。
周星馳跑過好幾年龍套。
劉青雲最初被嫌棄長得醜,角色只能演屍體。
在鏡頭之後,還有大把不具姓名的演員在默默守著一個夢想,等一個機會,一個李汶翰們唾手可得的機會。
04
李汶翰還很年輕,甚至還不算上紅,卻已經能把職場老油條的招數玩得十足熟練。
他在微博上「抱怨」頭套太緊,似乎自己的糟糕演技全都是這個頭套的問題。然後輕巧地表示要再接再厲,但是同時參加多個綜藝。
這樣的亂象,在如今的娛樂圈並不少見。
有人覺得,背個臺詞就是努力了。
有人不背臺詞,也有戲可拍。
有人演得不好,也會被鼓勵「你很棒了。」
這樣的論調,就像是公司的關係戶理直氣壯地說:我不用好好工作,也可以賺比你更多的錢。
多扎心啊。這樣的現象,這樣的人越多,多到許多人對這種亂象習以為常。
就像工作裡見慣了糟糕的甲方,被pua後,反而覺得這才是正常。
其實認真的好演員從來都不少。
《鬥牛》中,黃渤飾演髒兮兮土到爆的牛二,為了和牛溝通感情,他住了一個多月的牛棚,每天和牛待在一起,甚至冒著頭皮被舔傷的危險,將地瓜弄成果汁抹到頭髮上,「幾乎後來變成真的養牛了。」
2000年,正在拍戲的李雪健被查出患上鼻咽癌。
導演勸李雪健:治病要緊,戲以後再拍。
但李雪健不願意。
「我說你要是這個戲下馬了,錢也花了,部隊也動員了,花了那麼多錢,拍了一小半了,你要是因為我下馬了,不拍了,流產了,這個比我死還痛苦。我說不行,我必須得拍。」
他一邊接受保守治療,一邊繼續拍戲。
拍到最後,他幾乎無法發聲。
「拍最後一場戲時,他說話已經非常困難,但他仍聲情並茂、一氣呵成地說完大段臺詞,在場的劇組人員都聽得熱淚盈眶。」
這才本該是演員的初心,演員的骨氣。
05
是誰在製造亂象,是誰讓對這份職業有敬畏之心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呢?
是劣幣逐良幣的一次次選擇。
有一位年輕演員說,「我只要上熱搜,片酬就會提高。」
有的好演員得不到肯定,但為了節目效果,為了導演的審美偏好,爛演技的年輕男孩可以獲得直通晉級的S卡和鼓勵。
有人拍的戲不如替身多,有人說不了臺詞全部用配音……
有被法院判定為抄襲的導演、編劇,坐在評委席,名利雙收。
但幸好,還有人在守住初心,還有演員去用心對待職業,真誠地面對觀眾。
最後,只希望被稱為演員的人,少一些「李汶翰」,多一些「張頌文」。
原標題:《演藝圈請多一些「張頌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