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相互寶,可能有很多60、70後都對這個不是很了解,而一些支付寶的「深度玩家」80、90後幾乎對這個都有聽說過。大部分年輕人最開始因為好奇好玩而紛紛加入了相互寶的群體裡,而目前面對相互寶激增的分攤費,讓已經加入的1億人開始猶豫要不要退出相互寶?最開始單個人只用分攤幾分錢,如今分攤費每月高達7、8塊,飆漲超100倍,讓很多人都十分不解,不少網友調侃說平臺開始「割韭菜了」,這樣的激增難道是相互寶背後有什麼貓膩?
首先一點,我們要明白相互寶到底是什麼?
單獨說相互寶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但是如果提到保險這個概念,估計不少人都比較能理解。在我國最常見的保險類別就是股份制保險,它是通過投保者繳納相應保費,出現大病情況對應的承包者就會進行賠償。而我國存在最多類型的保險公司都是屬於股份制保險,比如平安保險、安邦保險等。
而還有一種相互制的保險,就是相互寶所類似的類型。由於支付寶上擁有大量的用戶群體加入相互寶,籤訂完電子合同後的用戶就能獲得大病補償的機會,而相互寶擁有1億用戶,所以一般平攤下來,費用也不會太高,因為相比股份制保險來講,它所對應的運營費也要相對低一點。
以費用低吸引大量用戶的相互寶,為何分攤金不斷上漲?
相互寶上線的時間是從2018年的10月開始的,剛剛開始漸入的人數不多,而且大多都是些「湊熱鬧」的健康年輕人,所以分攤的金額都比較少。而且相互寶有90天的等待期,所以在審核的這段時間裡,相互寶分攤上漲的情況也不會太急促。
由於上半年疫情的情況原因,進出醫院的審核工作也變得十分困難,所以這個時間的分攤費用也是少之又少。而當過了審核的90天,現在全國各地的疫情也控制得不錯的情況下,之前所擠壓的審核的案件便開始一個個遞交,於是整個相互寶的管理分攤費就開始飆升。相當於費用上升的過程都是整個相互寶自我「消化」的過程,也提不上什麼「貓膩」可言。
按照相互寶現在分攤金額,算不算貴?
提到保險費用高不高這一點,我們可以計算一下各個年齡段的純保費,然後再來對比現在相互寶每月平攤的費用到底高不高。純保費一般指的是死亡率和患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而純保費=生病概率*賠償費用,比如生病概率為0.01%,而賠償費用為30萬,算下來的話,純保費就等於30元。
而根據相關機構所研究的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來看,一般8歲左右的孩子,所繳納的純保費為每期4元,合計24期,25周歲的成年人所要繳納的純保費為每期8元,共計24期,而45歲的中年人需要每期繳納18元,55周歲的需要每期繳納44元才算合理,這些都是以24期來計算。
對比相互寶目前每月8元左右的平攤費用,一年平攤12 期來講,相當於就是正常純保費裡8歲健康小孩的繳納標準,所以目前來看,繳納相互寶所平攤的費用並不貴,而是便宜得不可思議。
對於相互寶為何比市面上一般的股份制保險公司要便宜許多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整個相互寶目前大部分群體基本都是健康的年輕人,他們一般患病率低,大部分都不是因為容易生病才加入的相互寶,所以才會出現即使比最開始上漲很多倍,純保費也依舊處於8歲小孩的範圍。
關於到底要不要加入相互寶,我們不做定論。但是面對如今健康生活所面對的各種風險,還是建議人人都應該給自己增加一份除了醫保以外的保障計劃。那麼你們對相互寶這樣的大型網絡互助計劃看好嗎?
本文由新業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