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當街趴在地上大哭,父母抱手旁觀!網友吵翻了

2020-12-26 騰訊網

前兩天,四川成都有網友拍下了這一幕,一個孩子臉朝地、賴在地上哭……

孩子父母呢?站在一邊,不為所動。光看背影都知道兩口子一定是滿臉寫著拒絕:「你儘管作,我們等著。」

雖然孩子哭得「撕心裂肺」,但這一幕把不少人都逗樂了:

有網友說,大家都一樣,新一代父母帶孩子就是不慣著:

有網友則覺得,對情緒崩潰的幼兒冷漠旁觀,不是明智之舉。

以上新聞來源:新快報

到底應該如何應對孩子耍賴「撒潑」的情況呢?如何在不傷害他們幼小心靈的同時,又能讓他們遵守規則和約定呢?

為什麼孩子愛發脾氣不聽話

在談論這個問題前,我們先從原理來看,為什麼孩子容易鬧情緒?我們常說左腦和右腦如何分工,其實還有上層大腦和下層大腦之分。上腦又叫理性腦(Thinking Brain),下腦又叫情緒腦(Feeling Brain)。假如把大腦比喻成一座房子,那上腦就是我們在地面能看到的房子部分,而下腦就是埋在地下的根基,看不到,卻十分重要:

上層大腦-理性腦

思考、想像、規劃、明智的決定、對身體情緒的控制、共情道德

下層大腦- 情緒腦

負責人體基本功能(如呼吸和眨眼)、與生俱來的反應和衝動(如打鬥和躲避)、強烈的情感(如憤怒和恐懼)

在孩子三歲以前,一般而言行為是由下腦,也就是情緒腦主導的。正因如此,我們要理解年幼的孩子在遇到一些衝突和未滿足的時候,沒法像大人一樣去思考和控制,而是很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隨著逐漸長大,孩子將會更好地用語言表達所想和所需。但如果一哭二鬧三打滾仍然奏效——能充分得到關注,甚至能滿足自己的願望後,孩子們就會很「聰明」地繼續用壞情緒、發脾氣來達到目的。

「簡單粗暴」

「息事寧人」

通常面對孩子發脾氣,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我要管好我的孩子。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覺得自己樹立了為人父母的權威、盡到了為人父母的義務。

管教孩子,有的家長信奉「簡單粗暴」:

「你要是再哭,就讓警察給你抓走!」

「我數到三,你要還不走,以後再也不帶你來玩了!」

有的家長更傾向於「息事寧人」:

「好好好,給你買!」

「行行行,你再玩一會兒!」

面對特別喜歡說「不」,特別擅長製造「戰爭」的熊孩子,如果我們只關注能否迅速「將其拿下」,這兩種常見的解決方式都沒有任何幫助。

沒有原則的妥協,只要有一次,就會有第二次,而且會愈演愈烈。

威脅式教育對孩子的打擊則更大:

孩子難以建立安全感

幼兒時期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年齡。這階段的孩子如果經常接受家長的威脅、恐嚇,尤其是「媽媽不要你了」、「把你送給別人」這樣的話語,會使孩子非常不安。

產生錯誤認知

很多家長會用「警察抓走」、「醫生打針」來嚇唬孩子。

公安局曾經給出了一條公告,告誡各位孩子的父母以及長輩們,不要總是拿警察叔叔來嚇唬、威脅孩子。要讓孩子明白警察和醫生是好人,是保護他們的安全、呵護他們健康的,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學會找警察叔叔幫忙。

一旦出現這種錯誤的認知,從安全角度上考慮,對孩子的危害很大。

信任感下降,說謊、脾氣變大

為了讓家長不再生氣,孩子會出現變相的討好、說謊等行為。同時,多次、長期的威脅還會讓孩子對長輩的信任感下降,總覺得只要我不聽話,家長就會拋棄我,反而不利於家庭關係的維護。

扼殺孩子天性,變得不合群、有攻擊行為

孩子的天性就是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不斷探索。當家長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指導、阻攔孩子時反而是抑制了孩子發展。

還會出現膽小、畏縮、不合群的現象,逐漸走向極端。

孩子發脾氣/不配合

父母應該怎麼辦

兒童精神科醫生強調,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首先要做的是管好自己的情緒,再來回應孩子。

首先,父母應該細心體察孩子的情緒,利用好孩子情緒化的瞬間,將其當作增強親子關係、對孩子指導的好機會。

通常我們看到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又來了」,「怎麼搞的」,「啊!真煩」......尤其在人多的地方,很多家長都會覺得沒面子,只想草草敷衍了事。

大人覺得孩子的行為和舉動無法理解,往往是因為我們在用成人的視覺去看待孩子的問題。只有放下成人的執著與權威,回歸到孩子的當下,用心去體會,去理解,去感受,才能促成與孩子情感上的共鳴,而不是急於給予評判和責備。

當父母面對孩子的問題行為時,可以設想自己就是孩子:「如果年幼的我,處在這樣的境地,會怎麼想呢,又會怎麼做呢?」當調動起同理心來理解孩子是遇到了困境,需要理解和幫助,而不是故意製造麻煩的時候,家長才能引導、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成為領路人而不是「對手」,孩子才會更容易回應理解,而不是叛逆和抗拒。

圖自:Bigstock

對孩子的情緒感同身受,聆聽孩子的心聲,認可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具體表達情緒,用語言為情緒貼上標籤。

每個人都有情緒,各種各樣的情緒,有讓人舒服的情緒體驗,同樣也會有讓人難受、痛苦的情緒。但是每一種情緒,都有存在的理由。作為父母,我們自己首先需要知道的是,有情緒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並且把這個事實告訴孩子,接納所有情緒,是管理好自己情緒的第一步。

同時,學會逐步教會孩子去識別和命名各種情緒。比如孩子回到家垂頭喪氣地告訴你今天考試成績不好的時候,我們不要急於批評孩子沒有認真聽講或者認真做題,而是對他說:「這次考得不太好,你一定很難過了。」我們需要做的是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經歷了什麼,感受了什麼樣的情緒,並且為情緒命名。

圖自:Bigstock

劃定界限,決定好獎懲方式(獎懲方式不是指打罵或罰站,它可以是增加/扣除今天的甜品、巧克力、玩具等),和孩子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為什麼強調和孩子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即使面臨相同的問題,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即使是同一個孩子,面對相同的問題,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會需要不同方法。

這就需要你做一個有心的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TA的興趣愛好、發育狀態。這樣你才會體察哪些問題是孩子處理不了的,才能發揮創造力和同理心,幫助TA學會理解和處理這些問題。

回到文章開頭,面對當街失控的寶寶,父母這樣做對嗎?

需要肯定的是,至少從視頻來看,孩子的爸爸媽媽沒有「威逼利誘」,以求儘快擺脫「尷尬」;而是平靜地保持一定距離,讓孩子的情緒自然表達(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樣「晾」著孩子的時候,父母一定不要做出厭惡、不理解、冷漠、甚至嘲笑的表情和舉動,因為這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很討厭TA。別看小傢伙們「作」起來似乎無法無天,其實他們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內心非常脆弱,很需要確認自己仍被接納,仍被深愛。如果這個時候最親愛的人表現出來的是對TA的厭惡,TA的心情其實會更糟糕。

所以,當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家長可以什麼都不說,平靜、耐心、不帶任何威脅成分,用TA能接受的方式陪伴TA就好,不要離開TA除非TA堅持想要一個人靜一靜,更不要訓斥甚至威脅TA。找到可以對話的機會時,平和地跟孩子談話,跟TA商量如何化解危機。當孩子冷靜下來之後,一定要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愛,讓孩子知道,無論遇到什麼問題,父母都是可以接納的,也會一同跟TA面對困難、解決問題,陪伴TA一起成長。

如何確保孩子

心理健康發育

兒童精神科醫生分享了以下重點:

幸福溫馨的家庭環境

多陪伴孩子,身教重於言教,父母做孩子的情商教練

抓住和孩子談心的好時機:晚飯,散步,開車,睡前

爸爸積極參與孩子的成長,孩子今後的人際關係會更好

運動有益於心理髮育

為人父母的責任不是憑藉孩子讓自己臉上有光,而是幫助他們逐步學會自主選擇,並為自己的決定和行為負責。在這個過程中,給予他們犯錯誤的權利,給予他們充分的尊重,更重要的是,給予他們真誠的愛。

簡煒穎

廣州和睦家醫院精神科醫生

簡煒穎醫生於2006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後於2013年從廣州醫科大學獲得精神病學碩士學位。簡醫生擁有超過10年的精神科臨床工作經驗。在加入和睦家醫院之前,簡醫生一直在廣州市惠愛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廣州市精神衛生中心)工作,2016年獲得精神科副主任醫師資格。

簡醫生對於常見精神心理疾病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廣泛性焦慮障礙、驚恐障礙、睡眠障礙、抑鬱障礙、雙相情感障礙以及兒童情緒障礙等的早期識別和早期幹預,以及藥物、心理、康復的整合治療。此外,簡醫生對於疑難精神疾病如難治性抑鬱等也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

濮正璋

兒童精神科醫生

濮醫生畢業於南京醫科大學,在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完成兒童精神病科住院醫師培訓。濮正璋醫生取得中國心理健康醫師執照,擅長發育精神病學。濮醫生在美國接受了特殊教育教師培訓,培訓項目涵蓋行為療法、心理評估,並且為有發育及行為障礙的兒童和家庭提供諮詢。

濮醫生曾在美國、香港、北京、廣州和上海工作超過28年,服務於患有發育障礙、自閉症、多動症、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抽動穢語症候群的兒童。2001年—2007年,他擔任香港彩虹項目主任,為有自閉症和發育障礙的兒童提供行為和教育服務。2003年起,濮醫生在中國內地對兒童精神科醫生和兒科醫生進行發育異常培訓。2009年,濮醫生在北京成立了彩虹諮詢服務,為有行為和情緒障礙的兒童提供幫助。

濮醫生是美國自閉症協會、美國抽動穢語症候群協會和英國國家自閉症協會的會員。他曾於1998年獲得美國德克薩斯州沃斯堡年度傑出特殊教育教師獎。

相關焦點

  • 寶寶「趴地上」耍賴大哭,爸媽在一旁圍觀,被稱最淡定的父母
    寶寶「趴地上」耍賴大哭,爸媽在一旁圍觀,被稱最淡定的父母在四川就有一對這樣年輕的父母,在帶孩子外出逛街的時候,孩子因為有一點地方不稱心如意,當街就哭了起來。而且,孩子越哭越傷心,最後將趴在地上臉對著地面哭泣,看著倔強的小身影,看著非常的可憐。
  • 孩子趴地上大哭,這對90後爸媽這樣做,網友吵翻了!
    >全程佛系在網上引發熱議↓↓↓12月19日,四川成都有網友拍下了這樣一幕一個孩子臉朝地、賴在地上哭……孩子的父母去哪兒了?只見鏡頭往旁邊移動孩子的父母就站在一邊冷眼看著仿佛在說:「撒嬌耍賴?我們等著。」
  • 年輕父母抱臂觀望孩子趴地上哭鬧,不扶也不哄:你哭你的,我們就看看
    12月19日,四川成都一位網友逛街時偶遇有趣的一幕。一個小朋友趴在地上放聲大哭,年輕的爸爸媽媽站在不遠的地方淡定地看著。夫妻倆抱著膀子,既不上去把孩子扶起來,也不著急哄:你哭你的,我們就看看。網友:「三觀正的90後爸媽,我只想說:幹得漂亮!」
  • 新聞八寶飯|萌娃趴地上大哭年輕爸媽淡定旁觀
    點擊播放 GIF 0.0M萌娃趴地上大哭年輕爸媽淡定旁觀一個小朋友趴在地上放聲大哭,年輕的爸爸媽媽站在不遠的地方淡定地看著。夫妻倆抱著膀子,既不上去把孩子扶起來,也不著急哄:你哭你的,我們就看看。12月19日,成都一位網友逛街時偶遇有趣一幕。一個小朋友趴在地上放聲大哭,年輕的爸爸媽媽站在不遠處淡定看著,既不上去把孩子扶起來,也不著急哄:你哭你的,我們就看看。網友:這大概是育兒觀一致的人才能體會的快樂吧!
  • 萌娃趴地上大哭,爸媽抱手淡定旁觀,網友:你這都是我們玩剩下的
    你以為90後還是孩子?不!第一批90後已經三十而立!不少人都當上爸媽了!要說90後父母是怎麼育兒的?最近,一則萌娃和90後父母的視頻在網絡上火了!把大家逗樂的同時,也引發了網友的討論。12月19日四川成都,有網友拍下了下面一幕,一個孩子臉朝地、賴在地上哭……孩子的父母去哪兒了?
  • 「孩子,我不會在你哭的時候抱起你」,聰明的父母,從不被孩子的情緒...
    來源:智慧父母V作者:智慧父母原創團如果孩子在地上撒潑打滾,威脅你就犯,你會怎樣?一對年輕父母的做法,讓無數網友「開了眼界」。冬天,冰涼的地面,只見一個看起來只有三四歲大的孩子,四面朝地,趴在地上放聲大哭。她的父母卻站在不遠處抱著臂「冷眼旁觀」。
  • 「我不會在你哭時抱起你」,聰明的父母,從不被孩子的情緒挾持
    如果孩子在地上撒潑打滾,威脅你就犯,你會怎樣?一對年輕父母的做法,讓無數網友「開了眼界」。大冷的冬天,冰涼的地面,只見一個看起來只有三四歲大的孩子,四面朝地,趴在地上放聲大哭。女兒不肯上幼兒園,大哭大鬧,馬雅舒心疼到崩潰,甚至想要自己親自去幼兒園照顧女兒。女兒想吃冰淇淋,發現冰箱裡已經沒有冰淇淋的時候,便央求媽媽去買。馬雅舒拒絕了她,她就躺在地上開始哭鬧。
  • 孩子忘記寫名字的0分大哭,父母:老師做得對,這樣才能長記性
    實際上,孩子得0分並不是因為自己不會答題,而是因為自己忘記在卷子上寫名字,所以得了0分。視頻中的小學生趴在課桌上掩面哭泣,桌面上有一張試卷,打著兩個分數,第一個是98分,後來被劃掉變成了0分。老師改分數的原因也很簡單,孩子忘記在試卷上寫自己的名字,想給孩子一個教訓。
  • 孩子撒潑打滾將成過去式?90後父母硬核育兒觀:這些我們都玩膩了
    一開始媽媽還好言好語的和孩子商量,沒想到怎麼說孩子都不聽,堅持要買玩具,甚至還有了威脅媽媽的舉動,大有你不買我就不走的架勢。這讓媽媽十分惱火,於是十分堅決地告訴孩子,這次的玩具絕不會買。孩子聽後便大哭起來,一邊哭還趴在地上不起來,撒潑打滾的招式十分熟練。
  • 孩子當街撒潑打滾時冷眼旁觀不理睬:這個方法過於簡單粗暴
    孩子的需求不被滿足時,便當街撒潑打滾,無理哭鬧,這時該怎麼辦呢?據說硬核父母的做法在網絡上受到一致肯定:冷眼旁觀,不予理睬,鬧夠了自然就好了,堅決不溺愛,不慣著。這種態度和方法不免過於簡單粗暴,面對父母的冷漠回應,孩子以後會不會同樣冷漠地對待這個世界呢?
  • 趴在地上對孫儷的字五體投地,網友問是不是穿秋褲了
    看看鄧超趴在地上五體投地的姿勢,也只有搞笑如他,才能如此古靈精怪吧。花式秀恩愛的同時,也因這個調皮性格,把日子過得開開心心的吧。照片中鄧超身穿咖色毛衣,黑色工裝褲,棉拖鞋,趴在地板上和孫儷寫的字比長短。
  • 爸爸家長會上嚎啕大哭,視頻衝上熱搜!他的崩潰,成年人都懂
    近日 一段爸爸在家長會崩潰大哭的視頻 引發網友熱議 一位爸爸在家長會上和老師溝通時 突然情緒崩潰大哭
  • 小宋佳在女兒面前崩潰大哭:「別跟孩子表露脆弱」害了多少父母
    文丨功夫媽咪前幾天,熱播劇《白色月光》迎來了大結局,劇中小宋佳扮演的女主張一在孩子面前崩潰大哭的一幕也引發了熱議。張一原本有著一個幸福的家庭,她和老公張鑫是人人豔羨的佳偶,還有一個5歲的女兒笑笑。「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這個話題迅速引起了討論,不少網友認為父母在孩子面前情緒崩潰,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響。「你要堅強,別讓孩子看到你的崩潰。」「不要在孩子面前哭,真的會留下心理陰影。」
  • 河北女子因買衣服被拒,情緒崩潰,當街嚎啕大哭,傷心不已
    這一幕不禁勾起了很多網友們最深處的記憶,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時候,像極了父母不給自己買糖,當街嚎哭的場景,即讓人無奈,又讓人辛酸。其實大家在看這名女子嚎哭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深層次原因呢?但凡是一名正常人,也不可能因為一件衣服就當街嚎哭、不顧形象的,個人猜測,這名女子也許是特殊人群,外表雖然已然成年,但心智依舊停留在孩童時期,就是一個長大了的「孩子」而已。這名女子能夠不顧形象地號啕大哭,也勾起了很多網友的感慨和羨慕,在快節奏的社會裡,咱們有多長時間沒有痛痛快快地哭一場了?好想像小時候一樣,無憂無慮的,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 90後夫妻佛系帶娃,寶寶撒潑趴地哭鬧,父母站一旁冷靜「圍觀」
    最近我在網上看到有一個孩子趴地上撒潑大哭的視頻火了,因為孩子趴在地上哭,父母則站在一旁冷靜的「圍觀」。對此,網上也有人說這就是90後父母「佛系」帶娃,其實之所以會有這種畫面,原理是這個小孩和父母出門逛街時看到了喜歡的玩具,但是父母並沒有答應給他買,走出商場後孩子耍賴就臉朝著冰冷的水泥地上開始打滾、哭鬧。
  • 爸爸突然嚎啕大哭,家長會上15秒視頻衝上熱搜!他的崩潰,成年人都懂
    近日,一段爸爸在家長會崩潰大哭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一位爸爸在家長會上和老師溝通時,突然情緒崩潰大哭……一個大老爺們,為啥哭成這樣呢?究竟怎麼回事?一起來看!也有網友認為:能讓一個成年男人,在公眾場合嚎啕大哭,應該不單單是老師在家長會上點名提醒。生活中各方面的壓力,才共同導致了崩潰的結果。很多網友都提到現在大部分的工作、家庭,基本上都被「手機控制」。
  • 天津再現媽寶男,25歲「男孩」街頭走失,母親當街大哭,情緒崩潰
    12月15日,天津街頭,一位大媽當街大哭了起來,哭著喊著找兒子,說自己的兒子走丟了,這一幕引來路人圍觀。現場視頻曝光之後,網友們也是大跌眼鏡,聽說過媽寶男,親眼見到還是頭一遭,你要說十三四歲走丟了,你著急也情有可原,都25歲了還能走丟?這哪是兒子丟了?分明是兒子把媽媽給弄丟了。不過對此也有持不同意見的,25歲的「孩子」還能被母親如此牽掛、擔憂,該不會是腦子或者精神方面有問題吧?
  • 4歲孩子趴地大哭,爸媽淡定旁觀。孩子大哭大鬧要不要阻止?
    最近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個小朋友趴在地上放聲大哭,年輕的爸爸媽媽就站在不遠處淡定旁觀,沒有上前把孩子拉起來,也沒急著哄。這段視頻引起了網友們的紛紛點讚:▼「孩子好可憐,我笑得好開心!」「90後都是同款父母,我只想說:幹得漂亮!」
  • 孩子依賴於動畫,看這些父母如何鬥智鬥勇,讓孩子主動關掉電視
    張姐見狀感覺沒有商量的可能了,沒有徵求孩子的同意,就果斷關掉了電視,開始了對孩子的說教。電視一關,孩子就趴在地上號啕大哭,怎麼也收不住,可謂是傷心欲絕,情緒久久不能平復。二.委婉式商量,再看五分鐘,讓電視和你的眼睛都休息一會一次家庭聚會,表姐家的小外甥在看電視。而且有人不停地從電視機前走過,影響了小外甥的觀看效果,他的情緒有了明顯變化。
  • 「我不買了,媽媽別打了」父母情緒失控孩子求饒,網友:惡魔在人間
    很快玲玲就因為疼痛大哭起來,可是媽媽還不願意撒手,而且越打越厲害。眼看著玲玲的媽媽情緒已經失控,周圍的人都看不下去,紛紛勸阻。躺在地上的玲玲更是不停的求饒:我不買了,媽媽別打了。邊說邊哭,還拉著媽媽的褲腿,掛滿淚水的臉上流露出驚恐的表情。看到孩子這樣,周圍的人都心疼了,可是媽媽卻絲毫沒有停手的意思。幸好商場的工作人員及時趕來制止,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