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國家通訊塔CN Tower,獨立式建築結構詳解

2020-12-23 易築土木在線

在至今將近50年的時間裡, CN Tower(加拿大國家通信塔)一直是加拿大多倫多城市天際線的統治者,是有史以來建造的最高的通訊塔之一,塔總高553m(包括天線高度),也是20世紀最偉大的結構工程成就之一。自1976年夏季向公眾開放以來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獨立式建築結構,並位居榜首三十多年,直到2007年才被哈利法塔(BurjKhalifa)所超越。

▼CN-Tower(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儘管其建成至今已近半個世紀,它仍然是目前西半球最高的獨立式建築結構,並且依舊是世界十大最高的獨立結構之一。毫無疑問,CNTower是現代結構工程史上的傑作,但是當您意識到它的設計是完成於半個世紀前的1960年代底和70年代初,是在計算機還沒有被應用於結構設計之前的手算設計時代所完成的,你一定會對它更加印象深刻,這簡直就是結構工程史上的奇蹟。

▼多倫多Downtown湖濱城市天際線(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CN Tower從設計開始至建造完畢正式投入使用總計耗時9年多近10年的時間,在結構設計和施工中應用了大量創新手段來解決這一項目中所遇到的史無前例的設計和施工等技術層面的挑戰。1995年,該塔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評為世界現代七大奇觀之一。這也是對設計和建造該塔的結構工程師,建築師和施工人員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的高度認可。

如今,CN Tower已經成為多倫多的城市名片、加拿大最著名的地標性建築,也是加拿大結構工程界的驕傲。那麼下面我們就從它的基礎結構一直到其頂部的天線結構對其結構設計和施工建造作一個全方位介紹。

CN Tower的設計背景

儘管今天的多倫多市和大多倫多地區已成為北美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區之一,位於安大略湖沿岸的多倫多市中心地區摩天大樓林立,但加拿大國家電視塔- CN Tower依然是多倫多市城市天際線的核心。然而,在1960年代開始規劃設計建造CNTower之前,這座城市的外觀看上去與現在完全不同。但正是在6、70年代那段時期,多倫多經歷了巨大的建築熱潮,並且第一批摩天大樓開始在城市周圍出現。

▼60年代末多倫多Downtown湖濱鳥瞰圖(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多倫多Downtown City Hall(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這些高大的建築物很快就成為當地廣播和電視廣播公司的問題,因為該地區當時現有的發射塔太矮了,無法通過它們進行廣播。解決此問題的方法是建造一個大型通訊塔,該塔能夠不受任何阻擋地在可預見的將來建造的任何新的摩天大樓上方傳輸信號。為此,政府對於擬建的新通訊塔的設計高度作了嚴格的要求,新塔必須要滿足用於轉播電視廣播的UHF發射機的最小高度為338m,而主要用於FM廣播的VHF發射機的高度為460m至540m之間。

因此,CN Tower的結構設計無論是從塔身的結構尺寸和幾何形狀的選型,還是到結構材料和施工方法的確定都必須要嚴格滿足以上政府所規定的最小結構高度要求。毫無疑問,這一要求決定了這座新的通訊塔將成為當時有史以來人類所建造的最高的獨立式建築。另外,這一項目的成功建成將既滿足政府對於多倫多廣播電視的通訊要求,也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向世界展示加拿大工業特別是結構工程的實力,因此當時的業主Canadian National(簡稱CN)決定將這座高塔命名為Canadian National Tower (即CN Tower), 並決定此塔的高度必須超過規定的540 m的最低高度要求。

CN Tower最初的設計概念是由平面呈現三角形分布的三個獨立的塔肢組成的類似於三肢空間組合格構柱的形式,但由於三肢空間組合格構柱方案的建築美學和實用效率及結構效率方面的限制,這一方案最終被體形更加優美的鋼筋混凝土三肢束筒方案所取代,塔總高度為553.3m。CN Tower的建造在當時耗資6300萬美元(按今天的價值計算,這筆費用約為3.5億美元)。為了幫助分擔這個巨型項目的一部分成本費用,該設計中還考慮整合了多個旅遊景觀功能使用空間,用以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其中包括360度旋轉餐廳,空中距離超過350m,還有幾個觀景臺,可欣賞多倫多和安大略湖的壯麗景色。

CN Tower的結構特點

CN Tower的主體結構由一個450m高的鋼筋混凝土三肢束筒體組成,該鋼筋混凝土筒體的平面橫截面為Y形的沿中心對稱的三個由底座至塔頂沿其高度方向逐漸減小的肢筒和匯交於中心的正六邊形的鋼筋混凝土核心通體構成;在鋼筋混凝土束筒的頂部由104m高的鋼製天線桅杆封頂。其中UHF發射器安裝在位於塔筒頂部7層吊艙結構(MainPod)的底部,該吊艙結構包含一個360度的旋轉餐廳,2個觀景臺和其他設施。在混凝土核心筒的頂部還有第二個較小的吊艙,稱為天艙(Sky Pod),它包含一個觀景臺,而VHF發射器則沿鋼桅杆高度方向均勻布設於位於天艙上方的頂部鋼天線桅杆上。

該塔是由加拿大基建公司(The Foundation Company of Canada)作為施工承建商,與建築師JohnAndrews & Roger Du Toit以及結構工程公司Nicolet Carrier Dressel&Associates通力合作設計建造而成建造。

CN Tower的基礎設計及施工

CN Tower的結構基礎採用5.5m厚的鋼筋混凝土筏板基礎直接支承於安大略湖邊水平頁巖層構成的堅固基巖地基上。筏板呈中心對稱Y形,Y形筏板的三個翼肢從中心至翼肢邊緣的長度為33.3m,寬為18.9m。筏板翼肢的中心線以及筏板整體的中心點與上部Y形的鋼筋混凝土肢筒的中心線及三肢束筒結構平面重心點完全對應重合。其主要目的是支撐塔的自重以及風引起的傾覆力矩和剪力,並將這些力均勻地分配到基礎下方的基巖。

包括基礎在內,整個結構的自重不到118,000公噸,因此由重力載荷作用於基礎下方基巖上的平均附加壓應力約為575kPa。

如果按傳統的矩形截面等厚筏板基礎設計,由於矩形橫截面混凝土基礎具有沿筏板平面等厚的垂直邊緣及剛度,在與上部結構的共同作用下,由於結構基礎體系的剛度與基巖的剛度不匹配將造成在基礎邊緣的地基反力集中,這將導致基礎底面基巖中的剪切應力在基礎邊緣高度集中。但對於CNTower這樣的項目來說,這種由基礎-地基剛度不匹配而導致的應力集中是不可接受的,因為在巨大的豎向載荷作用下,基礎底面以下的頁巖基巖很容易在基礎邊緣的應力集中處受壓和受剪破壞。而基礎下方基巖巖層沿基礎周邊破裂則可能導致整個塔基礎的逐步破壞和喪失穩定,這將成為整個結構體系的關鍵破壞方式之一。

為了最大限度地緩解這個應力集中問題,結構設計工程師將筏板基礎的邊緣從中部的5.5m厚度逐漸減薄至邊緣的1.2m。筏板厚度的減小也有效地降低了基礎邊緣區域筏板的平面外剛度,使得在上部荷載作用下,基礎的剛度和下部基巖的剛度在變形上更加協調,基礎邊緣區域筏板的剛度的減小也相應地減小了此區域下方基巖中的應力。這樣可確保基礎下方地頁巖基巖的應力水平小於其設計承載力,為結構基礎和上部塔身結構提供穩定的地基支撐條件。

儘管塔體的自重垂直作用在基礎上並產生壓應力,但上部鋼筋混凝土筒體的漸變三角由底部至上的漸變形狀會在每個肢筒中產生沿肢筒豎向軸線的非垂直與基礎平面的集中力,而這一集中力作用於基礎平面上的水平分量將會在基礎平面中產生由中心向每個基礎肢翼外邊緣方向的水平方向拉應力。

因此基礎筏板設計除了要考慮到其作為抵抗豎向荷載及平面外變形而產生的彎矩和剪力,同時還要抵抗由於上述原因而在基礎平面內產生的附加水平方向的拉力,而這種平面內水平拉力是作用於基礎全截面厚度方向的,因此對混凝土這種抗壓強度非常高但抗拉強度較弱的材料,儘管可以通過配設普通鋼筋以抵抗這種基礎平面內的水平拉力,但鋼筋的受拉應變會使得鋼筋混凝土筏板在長期平面內拉力的作用下裂縫開展過度,而不利於結構的承載力及鋼筋混凝土的耐久性,因為地下水會滲透進入裂縫並由於凍融循環和鋼筋腐蝕對筏板基礎造成損壞,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損害將變得日益嚴重且不可逆轉。

而CN Tower的基礎恰恰在地下水位以下,因此這種由筏板內水平力而可能造成的對筏板的不利影響也自然成為CN Tower在基礎設計時的主要被關注點。為解決這一問題,結構設計團隊採用了在基礎筏板平面內布設後張預應力鋼索的方法,通過預應力的效應抵消了這一拉力的不利影響從而降低基礎開裂的可能性。

因此設計要求在澆注混凝土後,將48根高強度預應力索以對稱的三角形的平面布置方式預安裝在筏板內部的預應力索套筒中。每條預應力索由許多單獨的鋼絞線組成,每根鋼絞線由7根抗拉強度為1,862MPa的高強鋼絲組成。在對預應力索進行施工張拉時使用液壓千斤頂將這48根高強度預應力索拉緊,然後錨固到筏板基礎的側邊,從而在鋼筋混凝土筏板平面內提供等效的預壓應力。設計施加在每根預應力索上的最終張拉載荷剛好低於1800 kN,在長期的預應力損失之前,在筏板翼肢截面內的平均預壓縮應力約為6.9kPa。由於混凝土的收縮和徐變以及鋼纜線的鬆弛,一部分初始預應力不可避免地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損失,但是在設計中已考慮到這一點,以確保基礎截面混凝土始終保持壓縮狀態。

另外,由於基礎的體量關係,在混凝土澆築及固化過程中發生的水化熱反應會在混凝土內部深處積聚大量熱量。為了防止筏板大體積混凝土在硬化及養護過程中由於水化熱不均而導致的開裂,在混凝土中還添加了適量的粉煤灰混凝土混合物以降低混凝土在固化過程中的收縮應變率和水化熱引起的溫度梯度。除此之外,另一個有助於減輕混凝土澆築時水化熱熱量積聚的設計措施是將上部束筒範圍內的基礎設計計為局部空腔的形式,因此在此範圍內,基礎並不是完全5.5m厚的實心筏板,而是內部帶有空腔的,腔體的範圍從基礎的中心延伸到每個翼肢。

這些腔體大約5.3 m寬乘2.3 m高,其中包含錨固點,這些錨固點用於後期在施工過程中對上部鋼筋混凝束筒進行預應力後張拉施工。這樣工人既能夠通過位於基礎頂部的四個直徑為1.8m的人孔進入基礎腔體從腔體內部對上部牆體進行後張預應力的張拉施工,同時也避免了其他仍在上方進行結構施工工作的影響。儘管CN Tower的筏板基礎是局部空心的,但仍然使用了超過7,000立方米的混凝土和450噸的鋼筋,並且花了大約3個月的時間才得以將筏板建造完成。

文章來源:胡正宇結構視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由土木在線旗下「易築教育網站」整理髮布,課程詳情諮詢了解請私信我們

相關焦點

  • 加拿大最著名的六座地標建築
    1加拿大國家電視塔cn tower(toronto, ontario)加拿大國家電視塔(多倫多 cn tower)是加拿大的著名象徵,曾經一度是世界最高的獨立式建築物。建於1978年的多倫多cn tower,塔高553.33米,總共146層。登上 cn tower,可以一覽最完整的多倫多都市風景。
  • 多倫多的地表性建築--加拿大國家電視塔
    加拿大國家電視塔(the CN Tower)又譯做加拿大國家塔、西恩塔,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
  • 楓葉之國加拿大的十大著名地標
    【環球網綜合報導】想要親臨世界上領土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嗎?想要感受「楓葉之國」的美麗風情嗎?想要行走在世界上最長的海岸線上嗎?近日,著名網站「toptenz」盤點了加拿大這個美麗國家的十大著名地標。聯邦大橋聯邦大橋橫跨諾森伯蘭海峽,連接愛德華王子島與新不倫瑞克省。
  • 自動伸縮膜結構建築——華沙國家體育場
    華沙國家體育場有58145個座位。華沙國家體育場於2008年開始動工興建,於2011年11月完成修建。在惡劣天氣和夜場比賽中,華沙國家體育場將變成一個封閉型的球場。球場的頂棚是一個240米乘以270米大的薄膜結構,其球場頂棚中央以四根鋼絲懸掛著一個錐塔成為特色,錐塔上掛有四個巨大的液晶電視,顯示出其高科技含量。
  • 加拿大六大著名建築
    已經七月底了想來有很多打算去楓葉國加拿大看楓葉的寶寶們已經開始在做旅遊計劃了吧!加拿大除了自然風光還有一些建築值得一看哦!愛德華王子島位於加拿大東海岸,是一個孤立的島嶼。在聯邦大橋建成之前,愛德華王子島只能依靠渡輪和飛機與外界溝通。跨海大橋建成後,交通更加便捷,促進了小島和外界的交流以及經濟的發展。在落日餘暉下的聯邦大橋格外的美麗,宛如一條從海底躍出的蛟龍浮在海面欣賞落日。聖安妮大教堂聖安妮大教堂位於加拿大魁北克城的市郊,是魁北克三大教堂之一。關於聖安妮大教堂,還有一則廣為流傳的故事。
  • 加拿大旅遊路線推薦,加拿大必去景點有哪些?
    加拿大的旅遊景點眾多,2019年要去加拿大旅遊的朋友,是不是做好攻略了呢?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下加拿大的旅遊路線。
  • 插畫人體結構如何學習?人體繪畫結構詳解
    插畫人體結構如何學習?人體繪畫結構詳解!很多朋友對於人體這一塊都是一臉懵的,人體結構、人體透視什麼的太難了,不回原創、一化就廢,在人體這一關卡得死死的,明明是想把人體結構搞明白,卻越搞越糊塗!算了算了打遊戲它不香嗎,學什麼畫畫費時又禿頭,畫畫從入門到放棄說的是不是你?
  • 詳細介紹:加拿大旅遊景點,以及特色美食
    在維多利亞行走,處處可見愛德華式和維多利亞式的傳統古典建築,十八世紀歐洲殖民者在踏入城市的時候,就把它按照歐洲的風格打造。維多利亞也被稱為加拿大的「花園城市」,城內的布查花園有著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展覽區,也是加拿大國家歷史古蹟之一,每年有100多萬名遊客慕名而來。花園中有55英畝的五彩鮮花、天鵝絨般的草坪和幽靜的公園小徑,各種玫瑰、芬芳茉莉和絢麗牡丹令人眼花繚亂。
  • ...通訊塔掛上了納粹旗,竟然還有兩面寫著「新冠病毒」的中國國旗...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據外媒近日報導,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北部地區,發生了中國國旗和納粹旗幟被一起掛上當地通訊塔的種族歧視事件,引發疫情期間邊遠地區種族主義勢力抬頭的擔憂。這是繼今年1月16日後,納粹旗幟第二次在維多利亞州的上空飄揚。
  • 澳大利亞通訊塔掛上了納粹旗,竟然還有兩面寫著「新冠病毒」的中國...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據外媒近日報導,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北部地區,發生了中國國旗和納粹旗幟被一起掛上當地通訊塔的種族歧視事件,引發疫情期間邊遠地區種族主義勢力抬頭的擔憂。這是繼今年1月16日後,納粹旗幟第二次在維多利亞州的上空飄揚。
  • 2019款加拿大版保時捷帕拉梅拉配置詳解
    保時捷Panamera4S車型,加拿大版 美版保時捷Panamera 4S車型,相對中規車型而言,加拿大版車型,整車的設計要求更加嚴格,安全性相對有一些 提升,整車的一系列監測系統,車身使用的材料都有區別,並且最主要的就是價格上的優勢
  • 多倫多CN Tower旁的標誌性建築或將被拆除
    根據《環球郵報》上周五消息,據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稱,多倫多市中心地標建築之一的Rogers Centre體育場將被拆除,以開發一項大型的項目。
  • 新玩法爆料第二彈 | 神秘通訊塔現身雨林,一通電話還能叫來三個兄弟?
    所以想把隊友召回的話,就要趕緊上去撿他的盒子了哦~當特種兵們拾取到被淘汰隊友的身份識別卡後,就可以跑去地圖上標記的通訊塔進行召回。地圖上分布著15座通訊塔,位置是固定的,大家可以先默背一下!一座通訊塔只能使用一次,但一次可以召回全部隊友。
  • 多倫多,加拿大的上海
    多倫多,加拿大首屈一指的大城市!多倫多的市政廳大廈極為雄偉,一對弧形的巨建,簡直比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大樓還要牛,它的市政廳如此奢華是有傳統的,與它毗鄰的是老市政廳,棕黃色的古色古香的老建築,也是相當的大氣,像教堂又像城堡,更像是動畫片裡的皇宮。新老市政廳以及它們前面的廣場成為多倫多重要的旅遊景點,新市政廳的一樓大廳可以隨意進出,而上面的辦公地點則要刷卡進入。
  • Opal Tower又發現500處缺陷,澳洲建築質量真的沒得救了嗎?
    很多人可能忽視了這一份報告的發布,我邀請到了我的兩位好朋友,建築設計師Tony TANG 和結構工程師Eric WU 一起來跟大家探討一下《建築質量》的話題,也順便解答各位心中很多對於房屋質量的疑問。- 成立建築結構審查委員會,其主要目的是建立並發布由設計和施工導致的建築物結構損壞問題,調查其原因,並在適當的情況下提出建議對準則和法規進行更改。說了那麼多關於Opal Tower調查報告的事情,作為從業者,我不太方便發表意見!
  • 復盤世界裝配式建築發展:我國PC結構建築佔主導地位 未來有望在...
    2020年08月28日,住建部等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加快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築,並推廣裝配式混凝土建築。可見我國PC結構已發展較為成熟,進入到推廣階段。我們認為伴隨國家政策的不斷加碼以及產業鏈的迅速崛起,在我國龐大的建築市場下,裝配式建築有望繼續加速發展。
  • 建築結構丨結構大師系列-Robertson
    當時年僅35歲的Robertson主持了世貿中心雙子塔的結構設計。由於篇幅有限,在此僅介紹幾個特點。1)框筒抗側力體系世貿中心雙塔採用密柱深梁的鋼框架筒體作為主要抗側力結構體系,在當時是一場高層建築結構設計的革命。
  • 加拿大多倫多旅遊景點有哪些?
    答|百度派 @現實才是事實多倫多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北美洲最富裕的城市,也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有100多個公園,曾多次被評為全球最適宜於居住的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那麼去加拿大多倫多旅遊可以去哪些地方呢?
  • 明日之後四級莊園設計圖大全 四級莊園建築房子設計圖詳解先睹為快
    明日之後四級莊園設計圖大全 四級莊園建築房子設計圖詳解先睹為快時間:2020-03-16 15:02   來源:7230手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明日之後四級莊園設計圖大全 四級莊園建築房子設計圖詳解先睹為快 相信許多小夥伴都已經到達了四級莊園的級別,那麼怎麼布置好自己的家園呢?
  • 世界著名鋼結構、膜結構建築
    後來,拱門上增添了一個運輸系統,讓人們可以登上拱門頂端的一個觀景臺放眼眺望。蓋特威拱門座落在密西西比河畔。蓋特威是大門的意思。聖路易斯被人們譽為通往西部的大門,這座拱門也就因此得名。主體鋼結構形成整體的巨型空間馬鞍形鋼桁架編織式 「 鳥巢 」 結構 , 鋼結構總用鋼量為 4.2 萬噸,混凝土看臺分為上、中、下三層,看臺混凝土結構為地下 1 層,地上 7 層的鋼筋混凝土框架 - 剪力牆結構體系。鋼結構與混凝土看臺上部完全脫開,互不相連,形式上呈相互圍合,基礎則坐在一個相連的基礎底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