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汽車品牌重要的是打造好產品,同時還要讓用戶日常使用好的同時控制好輿論,是一款成功的車型所必備的。東風裕隆納智捷這個品牌在輿論風波中走向衰退走向谷底深處,不得不破產清算退出中國市場。
據納智進入中國共有8款車型,分別為URX、U5 EV、U5 SUV、全新優6、銳3、全新納5、優6 SUV和新大7 MPV。但實際可銷售車型只有U5 SUV、優6 SUV和URX車型,其餘車型都處於停售狀態。
東風裕隆由東風汽車與臺灣裕隆集團於2010年組建,雙方各佔股50%,主要生產銷售自有品牌「納智捷」汽車產品,納智捷在中國市場整整拼殺了10年。
隨後幾年裡迎來了納智捷的最巔峰時刻,2013年至2015抓住suv熱潮銷量分別為3.12萬、5.22萬、6.03萬輛的發展速度並不慢。但好景不長,由於品牌質量和油耗兩方面問題遭到吐槽。 「憑一己之力養活無數汽修廠」、「為什麼納智捷有很大的前保險槓?為了方便拖車」、「納智捷大7,加滿一箱油,可以繞加油站一圈」等輿論,中石化也回應輿論。
2015年最高銷量後開始快速下滑,納智捷真正的噩夢從2017年正式開始, 2018年進入噩夢的巔峰,當年銷量9362輛和2019年的1947輛,2020年前9個月銷售77輛。
2017年,東風汽車對越來越落魄的納智捷,做出「撤人不撤資」的舉措。按照竺延風的打算,有意將東風裕隆打造成東風自主板塊的高端品牌,不知道有沒有考慮過人員和資金是打造品牌的基礎。
從納智捷進入國內發展歷程來看,裕隆集團前董事長嚴凱泰的戰略戰略布局是正確的,遺憾的是2018年嚴凱泰因病去世,納智捷失去了最終的靈魂,失去了最後的機會。
即便在納智捷退出國內市場之前,就有不少車型無車可售了。新車沒車賣,二手車沒人買,跟著退出中國市場二手市場更可想而知了。
近年來,退出中國市場的汽車品牌不止納智捷一個,像鈴木、歐寶、菲亞特等品牌雖然退出了中國市場,但退出時消費者是會有惋惜的。但是,對於納智捷退出中國市場來說,給消費者帶來的是結束了它的那些梗。
寫在最後:
拿納智捷大7來說,不是輿論壓迫導致的銷量差到倒閉的,輿論調侃的車型有很多。就拿納智捷大7來說,體形與漢蘭達尺寸與工信部綜合油耗相似,漢蘭達的輿論不會比納智捷大7少,但拿銷量來說兩者是兩個極端。納智捷的主要問題還是品牌質量上,用戶日常使用不滿意,那麼所有的問題都是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