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永春概覽(閩南地區):
泉州市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北承省會福州,南接廈門,東望臺灣省,西毗漳州、龍巖、三明。
泉州最早開發於周秦兩漢,公元260年始置東安縣治,唐朝時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宋元時期為東方第一大港,曾有「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之盛景。
泉州是僑鄉和臺灣同胞主要祖籍地,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落戶泉州。
泉州市現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個區,晉江、石獅、南安3個縣級市,惠安、永春、德化、安溪、金門(待統一)5個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全市土地面積11015平方公裡(含金門),2017年末常住人口865萬人(不含金門縣)。方言以閩南話為主,通用語言為普通話。是全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是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泉州是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是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榮膺
國際花園城市、
最佳中國魅力城市、
中國優秀創新型城市、
中國品牌經濟城市、
中國十大和諧城市、
中國人居環境獎、
市民最滿意城市、
國際花園城市、
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國家環保模範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
國家生態市、
全國綠化模範城市、
全國文化模範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水環境治理優秀範例城市、
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
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等稱號和榮譽。
獲得聯合國杜拜國際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
2019年1月,泉州入選「2018年WFBA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榜單。
永春縣,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縣級行政區,永春古稱「桃源」,永春置縣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素有「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序春」的美譽。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晉江東溪上遊,東鄰仙遊縣,南接南安市、安溪縣,西連漳平市,北與德化、大田交界。永春全域綠化程度達到95%,入選全國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創建單位,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
榮獲國務院首批開放縣之一、
全國衛生縣城、
全國生態縣城、
國家綠化縣城、
中國佛手茶之鄉、
中國蘆柑之鄉等稱號。
全國文明縣城國家園林縣城、
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
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永春柑桔)標準化生產基地縣。2018年12月,榮獲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擁有閩南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中國香都-永春達埔、輕紡工業基地、佛手茶產業基地、中國四大名醋-永春老醋等集優產業集群,以及得天獨厚天然的旅遊資源助益旅遊產業開發蓬勃發展,還有聞名海內外的永春拳。
永春遊資源:
全縣擁有1個國家4A級旅遊區牛姆林,
6個國家3A級風景旅遊區百丈巖、魁星巖、烏髻巖、仙洞普濟寺、雪山風景旅遊區、北溪文苑風景旅遊區,雲河谷旅遊風景區、2個國家2A級景區老醋文創園、余光中文學館,3個省級觀光工廠永春老醋有限公司、中國香都永春達埔香城,
永春天沐溫泉度假區、
魁星巖旅遊風景區、
同時擁有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永春紙織畫、永春白鶴拳(永春拳),6項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永春蘆柑、永春佛手茶、永春篾香、永春老醋、永春漆籃、永春紙織畫。
旅遊路線路況俱佳,域內有星級酒店、旅行社及餐飲業、服務業等,服務設施齊全,服務設施大幅提高和進一步完善中。
有一種生活叫永春!
永春拳(別稱:詠春、永春拳、詠春拳、泳春拳)是一門中國傳統武術,是一門制止侵襲的技術,是一個積極、精簡的正當防衛系統、合法使用武力的拳術。較其它中國傳統武術、更專注於儘快制服對手、以此將當事人的損害降至最低。
永春拳是以「中線理論」等理論基礎為內容、而頗具特色的南拳拳術,強調使用正確的觀念、意識及思維方式,來導出肢體的靈活應用;其內容主要包括「小念頭」「尋橋」和「標指」等,主要練習方式為雙人對練的「黐手」「黐腳」等;輔助器材有貼牆沙包、三星樁等;訓練器械有木人樁、刀、棍等。
據《永春白鶴拳譜》記載,永春白鶴拳是清朝順治年間(1644~1662年)由福建泉州南少林舉師方鐘的獨生女方七娘所創。
方七娘—日在白練(蓮)寺內織布時,見一隻白鶴飛落在梁間,昂首振翅,舞足弄翼,引喙銜毛,做伸頸覓食之狀,後又纏膀歇息,姿態奇妙。方七娘感到非常有趣,即以手中梭盒投之,被白鶴閃跳避過;又以緯尺擊之,復被白鶴展翼彈出。俄而白鶴展翅凌空,衝人霄漢。於是七娘感悟之餘,精研不輟,乃揉合白鶴種種舞姿於少林拳法中,經數年揣摩衍化,創出別具一格的拳法。
後永春等地學習白鶴拳的人數最多,範鬧最廣,影響最大,使白鶴拳在理論和練功方法上形成了具有永春人文地理特點的技術體系,因為這些人的籍貫都在永春,故將此拳稱為「永春拳(又名:詠春拳)「、」永春白鶴拳」。
圖文內容來源整理於網絡,不足之處望見諒!歡迎指正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