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被蔣介石槍斃的抗日名將,後被我黨追認為革命烈士

2020-12-16 騰訊網

黃埔軍校是蔣介石起家的地方,國民黨高級將領中,許多人均來自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一期的學員中,有三個來自山東的名將,他們分別是李玉堂、李仙洲和李延年,因為都姓李,人稱「山東三李」。

他們三人都曾在抗日戰爭中立下大功,其中以李玉堂功勳最為卓著。

李玉堂,山東廣饒縣人,懷揣救國救民之抱負,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畢業後李玉堂參加了兩次東徵和北伐。

由於在作戰中勇猛無敵,指揮有方,孫中山授予李玉堂「智仁勇」銀盾一枚,不到七年時間,李玉堂就榮升為第3師師長。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李玉堂參加了淞滬抗戰和臺兒莊戰役,1939年他又率領部隊在江西武寧阻擊日寇,數次阻截日軍進攻,使敵人不能前進半步,激戰結束後,蔣介石授予李玉堂及其部下「泰山軍」的榮譽稱號。

1939年9月,日軍在司令官岡村寧次的指揮下,採取奔襲突擊的方針,對湖南長沙大肆進攻,震驚中外的長沙會戰正式爆發。

當時李玉堂作為第8軍軍長,率領部隊保衛長沙,他親臨戰爭前線,在槍林彈雨中指揮部下抗敵,最終取得長沙會戰的三次大捷。

因在長沙會戰中的輝煌戰績,李玉堂獲得蔣介石高度評價,1943年1月又被榮升為第27集團軍副總司,並獲得授予青天白日勳章,成為了該勳章的第95位獲得者。

李玉堂在抗日戰爭中的功勳卓著,抗日名將之稱謂實至名歸!

解放戰爭中,李玉堂的第十綏靖區全軍覆沒,他孤身一人逃回徐州,卻被蔣介石頒下「永不敘用」的命令,無奈之下他只好避居於上海。

1949年2月蔣介石下野後李玉堂又獲復出,在海南戰役中又遭到重創,他只好帶領幾名親信逃亡臺灣。

到臺灣後,李玉堂立馬被國民黨特工秘密逮捕,蔣介石懷疑他有「通共」嫌疑,加上剛剛丟了大陸,心情鬱悶之下,決定將李玉堂處死。

1951年2月5日,李玉堂及其夫人陳伯蘭同被押赴臺北碧潭刑場執行死刑。

李在臨死前留有遺書一封,內言「我命已矣!但事與我無關。總統命令,已無申訴餘地,我死後望有公論。我無對不起國家之事,國家如此對我,於國家何益?我不足惜,不過一生為國,如此下場,心有不甘耳!……和平後,葬我於徐州雲龍山……。」

60年代老蔣有一次到金門巡視,用望眼鏡遠眺大陸河山,忽然發了瘋地大喊:「反攻大陸,你們快反攻啊!」空軍與海軍司令都不敢說話。

李玉堂的山東同鄉、黃埔學弟的前陸軍總司令劉安祺就坦然報告:「校長,我們還沒準備好。」老蔣氣得拿手杖揮打劉安祺,打了幾下又放聲大哭:「玉堂啊!玉堂你在哪裡?你在我就不用受這些人欺負了?

1983年7月20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經過國務院批准,追認李玉堂為革命烈士。

追認書說:「1949年,李玉堂任海南防衛副總司令期間,中共通過關係策反李玉堂,李接受中共的條件舉行起義。因交通中斷,李玉堂未及時接到中共關於起義的指示,即隨國民黨軍隊撤往臺灣。後因叛徒出賣,1951年2月5日,李玉堂被國民黨當局殺害於臺北碧潭。」

相關焦點

  • 一位抗日名將被淪為漢奸,日本投降後,他向蔣介石請求戴罪立功
    抗日戰爭時期,有多少中國革命戰士因貪生怕死,而背叛了祖國,成了人民的公敵,走上了投敵賣國的道路。想必大家都了解到不少的中國漢奸,接下來給大家說一位曾經的「抗日名將」,戰敗後被日軍活捉當了漢奸,他就是龐炳勳。龐炳勳本來是一位聲名非常顯赫抗日名將,其名字都被外國媒體報導讚揚。不幸的是這樣一位優秀的抗日名將,卻因為貪生怕死最終淪為漢奸,不由得讓眾人感到惋惜。
  • 抗日名將張炎簡介
    張炎(右)與張世德合影1933年元旦張炎將軍在廈門大學與畢業於中山大學的鄭坤廉女士結為伉儷。同年春,張炎參加「十九路軍援熱先遣隊」由福建出發北上抗日,但到耒陽時被逼停止,又返福建。後任國民黨獨立第四十九師師長,授中將銜。
  • 抗日名將張靈甫:在孟良崮陣亡後,他的子女過得怎樣?
    一個優秀的軍隊必然有著優秀的指揮官,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抗日將領。像著名的左權將軍,孫立人將軍等等,正是有著他們的英明指揮,我們的軍隊才能夠在與日本人的戰爭中取得勝利。張靈甫作為國軍名將,在抗日戰場上做出了巨大貢獻。面對外來侵略者,他從不後退,憑藉著自己出色的指揮,一次又一次地將日本人的軍隊擊退。
  • 抗日名將為國捐軀,間接促成臺兒莊大捷,陣亡後蔣介石親筆題詞
    在整個抗戰過程中,川軍這支部隊很特殊,因為當年軍閥之間的派系鬥爭,川軍出川之後就被蔣介石打散,分派到全國各地參加抗日戰鬥。 不可否認的是,抗日戰爭中,整個川軍為中國的抗日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位川軍名將的故事,他也是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的高級將領之一,他的名字叫王銘章。
  • 抗日名將王凌雲,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內戰過後,很多國民黨將領都跟著蔣介石去了臺灣,但是也有一些人沒有去,其中有個叫王凌雲的,在抗日時期還是個名將,如果不去臺灣,他可能要被關進戰犯管理所,所以為了防止被別人發現,他改名換姓後留在了大陸生活。誰知道最後他還是沒躲過制裁,而告發者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的老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跟我一起來看看吧。
  • 蔣介石身邊的傳奇人物,國民黨的高級將領,怎麼成了我黨隱形將軍
    他是蔣介石身邊的傳奇人物,是國民黨高級將領,更是我黨「隱形將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很多中華優秀的兒女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他們心中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相信我黨定會領導人民走向光明。他雖然自己可能看不到人們翻身解放的那一天,但是他們相信那樣的日子在不久之後就會到來,後人肯定能看到。
  • 江山浮碧血,日月照丹心——記河北遵化籍的革命烈士陳寶倉
    陳寶倉從主持日軍投降儀式的顯赫將軍,到被國民黨當局殺害,再到被追認為革命烈士,陳寶倉將軍一生戎馬 ,寫下了他的人生傳奇。他思想進步,不滿意蔣介石在抗日戰爭中不集中兵力打擊敵寇而以大軍圍困延安,共產黨地下工作者也與他有接觸,政治上大有「轉變」。陳寶倉在雲南邊境與越南共產黨領袖胡志明、黃文歡等合作抗日,並與他們結下友誼。1944年,胡志明在柳州獲釋後,國民黨軍統特務發出「擒胡(胡志明)」的指示,陳寶倉不顧個人的安危,多方掩護營救,護送胡志明等六人安全返回越南。
  • 第二次長沙會戰:黃埔名將思妻心切提前跑路,被蔣介石槍斃
    1942年10月22日,第二次長沙會戰結束還沒多久,在戰場中表現並不是太差的黃埔四期名將,74軍58師少將師長廖齡奇卻被蔣介石以「臨陣脫逃」罪名槍決。消息傳出後,廖齡奇麾下的四名團長蔡仁傑、鄧竹修、何瀾、王伯雄集體辭職以示抗議,一時之間,舉國震動。廖齡奇為何會被槍決?四名團長為何敢於辭職表示抗議?這中間到底有何隱情?
  • 全國公認的十位抗日名將,為何只有三位黃埔生,有資格入選
    全國公認的十大抗日名將,有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第5軍軍長杜聿明,新38師師長孫立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第74軍軍長王耀武,西北軍將領趙登禹。
  • 他是國民黨元老,抗日名將,解放期間飛往美國,他的後代如何
    李宗仁作為國民黨中的元老,資歷較深,有著很高的威望,可他和蔣介石之間的交往卻並不和睦。當年,李宗仁也是抗日戰爭中的一員猛將,他所指揮的臺兒莊戰役,大破日軍,殲滅敵軍萬餘人,極大的鼓舞了我軍將士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和決心。可就這麼一位國民黨元老,抗日名將,卻在解放戰爭後期飛往美國,而不是前往臺灣,那麼他的後代如何?
  • 他是國民黨元老,因一壯舉轟動全國,臨終前仍在痛罵蔣介石
    他是國民黨元老,因一壯舉轟動全國,臨終前仍在痛罵蔣介石 1935年,國民政府與日軍籤訂《何梅協定》,完全放棄了華北主權,為後來日本全面侵華打開了華北大門。此舉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巨大憤慨,社會各界都義憤填膺。當時中國婦女革命的領袖何香凝女士就曾送給蔣介石一條舊裙子,羞辱他並表達自己的憤慨。
  • 蔣介石製作最高勳章 一枚獎給他自己 一枚獎給這位抗日名將
    蔣介石總共製作了24枚國光勳章。不過,在有意的嚴格控制下,從1937年至1949年,這種中華民國最高等級的國光勳章總共只頒給了兩個人。一個自然是蔣介石本人,一個則是抗日名將傅作義。蔣委員長把第一枚國光勳章獎給了自己,這可以理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別說一個國光勳章,他就是給自己定製一個「天壇一樣大的獎章」,都沒啥問題。
  • 湖南解放後,一農婦到政府上交20兩黃金,調查後:她是英雄遺孀
    塗正坤在北伐軍攻破攻克平江城後,組織群眾慰問了北伐軍將士,後又回到嘉義區發展農民協會,並被選舉為農民協會副會長。1927年4月11日,蔣介石率先背叛革命,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我黨黨員以及革命群眾,在全國範圍內製造白色恐怖,無數的革命烈士就這樣倒在了反動派政府的屠刀之下。
  • 這六位將領,是國共雙方公認的抗戰名將,後來他們都怎麼樣了
    在八年抗戰中,走出許多抗戰英雄級名將,如我黨的「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等抗日英雄,除此之外,還有國軍許多抗戰名將,那麼在國共雙方,公認的抗戰名將都有誰?後來他們都怎麼樣了?
  • 劉老莊抗日風雲起 八十二烈士築忠魂
    淮海區人民早在抗日戰爭初期就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抗日救亡團體,成立了抗日武裝力量,與敵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遊擊戰爭。1940年8月,八路軍五縱隊一支隊一大隊在我黨安排下進入淮海區,以發展壯大和鞏固這塊抗日根據地,並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淮海區人民行政公署。根據地因此得到了更好更快的發展,面貌煥然一新。
  • 淮南籍的陳方安生,爺爺方振武不服蔣介石誓死抗日,命運如何?
    辛亥革命爆發,方振武積極響應,參加了光復南京之戰,後來,又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反對袁世凱獨裁專制的二次革命,等許多革命活動。1925年孫中山去世後,方振武在馮玉祥麾下,擔任國民軍第五軍軍長。 很多人不知道,馮玉祥的國民軍表面上歸蔣介石領導,但實際上接受蘇聯的資助,不聽命於蔣介石,蔣介石心中惱怒,卻無可奈何。
  • 通海抗日名將茅珵
    被俘後,茅珵被關押在蘇州監獄,期間,他與獄中黨組織取得聯繫,發動了震撼大江南北的「蘇州監獄大暴動」。事後,國民黨以「聚眾鬧監,參加暴動」的罪名將茅珵等30餘人移送鎮江軍法處嚴加審訊,將茅珵加刑5年。後在黨組織營救下,於1935年底保外就醫出獄。 2 回通海從事抗日 茅珵出獄以後,來到上海千方百計尋找黨組織。
  • 淮南籍的陳方安生,爺爺方振武不服從蔣介石,誓死抗日,命運如何
    辛亥革命爆發,方振武積極響應,參加了光復南京之戰,後來,又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反對袁世凱獨裁專制的二次革命,等許多革命活動。1925年孫中山去世後,方振武在馮玉祥麾下,擔任國民軍第五軍軍長。很多人不知道,馮玉祥的國民軍表面上歸蔣介石領導,但實際上接受蘇聯的資助,不聽命於蔣介石,蔣介石心中惱怒,卻無可奈何。
  • 1938年,豫西地區成為河南抗日前沿,我黨設立洛八辦宣傳黨的政策...
    至此,豫西地區成為河南抗日前沿。為做好在豫西地區開展抗日遊擊戰爭的準備,我黨作出一系列部署,包括設立洛八辦、召開澠池會議、成立中共豫西省委等。至此,豫西地區成為河南抗日前沿。為做好在豫西地區開展抗日遊擊戰爭的準備,我黨作出一系列部署,包括設立洛八辦、召開澠池會議、成立中共豫西省委等。這一時期,豫西地區黨員的數量大幅增加,質量大幅提高,使得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得到有效貫徹。
  • 1935年,我黨張漢民以及全旅官兵被徐海東紅25軍錯殺
    1935年初,徐海東率領著紅25軍率先完成了長徵抵達陝南,蔣介石十分恐慌,命令部隊圍追堵截,徐海東不斷取勝,紅25軍越戰越強,並在在陝西九間房殲滅了楊虎城的警備三旅,將其旅長抓捕之後槍斃。但十年後才知道,楊虎城的警備三旅基本上都是自己人,很多骨幹成員都是我黨黨員,其旅長更是我黨苦心栽培的忠誠戰士和優秀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