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松是方法,沉是目的

2020-07-31 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

沉是太極拳的本質

松是方法,沉是目的。至於氣和腰檔勁、圈、圓、球等等,都是在沉的基礎上的附加品。

人生除了腦袋以外,所以肢體和部位都應練出沉勁來。

簡單的說,就是手臂沉,並作用到肩,肩往後撐,從而完成脊椎到手臂的撐勁,也就完成了手臂力由脊發。

如若沒有手臂的沉,手臂就不會有撐勁。通過松腰,使得腰以上的體重作用到胯上下沉,作用到腿上,從而完成腰襠勁下沉。

通過松腿腳,把腳以上的體重作用到腳底下,從而能完成力發於根而下沉。

太極拳松是方法,沉是目的

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拳照

小沉要服從大沉,小沉要輔助大沉

身體各個部位是有重量的,通過松,要體現出這種重量來,就自身的重量來說,手臂就屬於小沉,軀體屬於大沉。

舉例說,右轉體抱球,右手臂是小沉。當右轉體下沉時,就會把小沉的右手臂通過胯被翹起來,右手臂屬於服從地位。

而左手臂會隨著身體下沉也朝下向右下沉,完成輔助身體下沉的作用。

練太極拳就要把身體練沉

如同死物與活物的結合體一樣,從有力的下沉,練出無力的沉,蓄力時,全身沉造成身體的壓縮,並作用到地面上。

造成腳的下蹬力非常大,這種下蹬,通過大地的反作用力,把下沉的身體給摧蕩出去。

腳的沉就是要不斷的增強身體的肌肉力,來彌補下蹬力量的不足。太極拳論云:其根在腳。

足是全身之下部,為全身是之根源。腿足動則全身動,腿足停則全身停。練太極拳者,務必認真刻苦從腿腳練起。

太極拳松是方法,沉是目的

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教學拳照

總之,「沉」體現在上,手臂始終要有沉的撐勁;在中,腰胯有下沉的腰襠勁;在下,要有發於腳跟的蹬勁。

「提綱契領」,是指楊澄甫先生的「太極拳說十要」,故稱為綱。這個綱特別突出強調這個「沉」字。

太極拳沉的要求

1.掌

前面講過手型,主要是掌,對掌的要求,一般是側面掌,掌宜微伸。

2.拳

對拳的要求,拇指放在四指外沿,虛虛擾住握實,不要死握,又僵又硬,拳面要平。

3.吊手

要求五指下垂,虛虛擾住就行了。

4.手腕

要坐腕,不能僵硬,手腕上下不能有勁的感覺,勁是貫輸到全身的,肩、肘、腕、指都要連接到上肢,不能出現僵硬。

太極拳松是方法,沉是目的

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拳照

上肢放鬆必須通過沉肩墜時,坐腕舒指,放展它,鬆開它,越松越有勁,慢功夫,功夫就是時間,按照要領練,練到一定時間,自然就會有勁,勁的形成,只要按要領做,不用練勁就有勁。

相關焦點

  • 練好太極拳松沉15個方法
    1、實的部分身體從上往下放鬆而沉到腳底,如松而不沉,不是真松;虛的部分身體從下往上放鬆而飄或提起來,如松而不飄或不提,亦不是真松。太極拳下盤的沉提勁,就是這種練法之一。2、如在練拳架或練推手時覺得膝蓋過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膝。不要把膝關節承載過多的身勢重量,而是靠松胯把身勢重量下沉至腳底。如能松胯,則膝蓋鬆開自然受力。
  • 好文共賞 | 太極拳松透身心的六大步驟
    太極拳松透身心的功夫,共有依次遞進的六個步驟和境界。這說明,松透身心的第一層功夫就是鬆開全身的各個主要關節,其目的,就是把身軀、四肢,這些人身體的五根棍子變成「柔若無骨」的狀態。這套松身法可作為抻筋拔骨的養生方法,亦可作為熱身操,在練太極拳架前練一練、熱熱身。這套松身法,由鬆手指、肘、肩部開始,先讓上肢實現「大關節蛇形,小關節蛹動」,然後再松其他關節。
  • 太極拳松肩、沉肘和裹襠修心秘訣
    沉肘:沉肘指肘關節要常保有下沉墜落之意,不可上抬。肘為上肢的中節,亦是五俞穴、中合穴的會集點。手三陰經與手三陽經的合穴都在肘部的內外側分布,其中手陽明大腸經的曲池穴最為重要。曲池,又名陽澤。武派太極拳起勢時,保持合谷穴與曲池穴遙遙相對,則肘自然下沉。
  • 太極拳松沉之道,「自重落,內壓漲」,一起來看看
    有人愛耍大刀,刀性沉猛,善走滾勁。刀不是唬人的,太重了不行,手裡五斤刀,掄起來可不是五斤。手裡十斤槍,耍起來並非十斤,各種力一摻和,慣性翻倍,用起來合適,順遂才是真的,要量力而行。風過沙洲,海立雲垂。打拳自有一股威儀,氣勢要出來,鼓蕩出澎湃。心不猴急,意不散亂。可以委婉曲折,但不能不飽滿。比如三換掌沉肘,臂彎就是臂彎,飽滿有張力,掤勁一直在,這沒得說。
  • 東道爾水技術:二沉池常用計算方法詳解
    二沉池是以沉澱、去除生物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汙泥獲得澄清的處理水為其主要目的。二沉池有別於其它沉澱池,其作用一是泥水分離(沉澱)、二是汙泥濃縮,並因水量、水質的時常變化還要暫時貯存活性汙泥。2目前國內二沉池常用計算方法2.1 二沉池表面積計算方法計算二沉池沉澱部分水面常用方法有表面負荷法和固體通量法,固體通量法在理論上與汙泥濃縮過程更為貼切,更是用於濃縮池的計算。
  • 氣沉丹田!3步學會氣沉丹田
    「氣沉丹田」來源中國武術中內家拳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武術分支!太極拳有「氣沉丹田」,形意拳說「聚氣於丹田」,少林拳也有「氣貫丹田」等等,以氣入丹田的說法,最早可見於漢代。 科學解釋「氣沉丹田」我們練習武術的目的,無非是強身健體、克敵制勝
  • 蠶絲被為什麼那麼沉 蠶絲被清洗方法有哪些
    被子是大家到了晚上才會去用到的物品,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為大家的生活提供保暖,當然被子方面的各類材料也是有的,不同材料上面,在於一些情況上也都相差較大,羽絨被當然是這些被子之中性價比最高的,但有些人因為較遵照傳統,所以還是喜歡使用蠶絲被,那麼蠶絲被為什麼那麼沉?
  • 把結果當成方法來練,「氣沉丹田」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
    文/戚海軍很多練內家拳的人,會把「氣沉丹田」真當一回事。原因很簡單,你看哪個拳論著述或者武俠秘笈中沒有「氣沉丹田」這四個字。所以,「氣沉丹田」差不多成了眾者練習內家拳的內功方法論。於是乎,練功的時候總是想如何去呼吸,如何把氣沉到丹田裡。如此這般,不少學者因為沒有明師的指導、自己便做成了刻意故意的「鼓氣」或「憋氣」。
  • 太極拳松胯、開胯,鬆開胯
    松胯的感覺:人的自重已扎在膝部以下小腿及腳跟部;在膝部不前傾的前提下,胯部能上下起伏;人上身的自重往下松沉時,胯部有一種釋放能量的感覺,從上往下釋放;當你收縮會陰部時,開胯的目的是盤開胯根至膝彎的大筋太極拳將鬆開胯的目的與意義
  • 太極推手中的綿沉與輕靈
    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嘗試:沉肩墜肘,氣沉丹田,務令沉著,靜如山嶽;兩脅微斂,取下收前合之勢,內中感覺鬆快,謂之護肫;如身在水中,兩足踏地,動作如有水之阻力;體整如鑄,身如灌鉛;體會自身整、沉、穩、實感覺與空氣的共振;體會空氣阻力,用與阻力相等的力量與之迎合;意念活動不加入適當的力量,是近乎無效的意念活動等等。
  • 氣沉丹田的詳細講解
    修練傳統拳術攻防之道誰都知道:「氣沉丹田德潤身」的口訣。也都知道「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的道理。即氣沉丹田的煉精化氣,是積累內氣,以成內勁功夫。然後鍊氣化神,以使內勁具備「神以知來,智以藏往」的功能。這樣,內氣、外形匹配合一,可有柔化剛發,以柔用剛的技術方法,實施於較技攻防中。這是一般的修練常識。
  • 太極拳松沉勁獨門練法
    我們背負一袋米,可能剛開始時感到不是很「沉」或「重」,但隨著路途的增加,就會感到米袋也愈重。米袋本身並沒有往下使勁,可是它靠自身的重力而產生的這種壓力,就叫「沉重」。這就是一種自然的力。在實戰中,能把自己的輕微之力自然地作用於他人,動用的就是這種沾粘「沉勁」。太極拳的沉勁就是如此,就是要把這種自然而然的力運用於太極拳的具體實戰當中。
  • 如何做到氣沉丹田?
    歡迎點擊+關注我的頭條帳號:檢驗與催交2020「氣沉丹田」為拳家術語。在近世出版的武術刊物和古代流傳下來的拳經、拳論上,經常可見。老拳師們教拳時,也常把「沉氣」二字掛在口邊。王宗嶽在其《太極拳論》中寫道:「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可見「氣沉丹田」之重要。
  • 詳解太極拳之「抽靠貼沉」
    二水也只是將一個勁路,分作抽靠貼沉四個字來講,之所以講抽靠貼沉,而不用起承開合,二水以為抽靠貼沉更接近訓練方法,而起承開合則是理論上的一個模式,其一適合訓練,其一適合說明道理,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實質。只要是拳,不是操,就得有這個意思。「抽靠貼沉」只是勁路「分過程」的訓練。意思是,原本只是一個開合的勁路,我將他拉長來,解剖開來了。原本是一個漢字,我將這個字分解成比畫了,如此而已。
  • 馬權友談太極:氣沉丹田
    馬權友淡太極:氣沉丹田:練太極拳講究意守田丹,是說時刻想著以丹田為中心練拳並氣沉丹田。通過氣沉丹田能使身形上輕下實,從而讓拳架穩當,打出的拳才漂亮,才能達到練太極拳養生的目的。同時,氣沉丹田,還能讓腳下生根,對實用防身有作用。說氣沉丹田,先明丹田。丹田的概念是一個理論上的一個概念,原是道教內丹派修煉精氣神的術語,現在對丹田的說法也不一,我練太極拳有自己的丹田說法和用法,下面結合自己30多年練拳的實踐,談談體會,是自己練拳的總結,也為指導弟子練拳。
  • 皮膚暗沉、乾燥、起皮,遲遲得不到解決,方法變通即可
    肌膚出現暗沉、乾燥、起皮,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問題,但是準確說,這是兩個問題。首先肌膚乾燥起皮第一步肯定是補水,然後再用面霜保溼,而肌膚暗沉,乾燥並不能成為最為主要的原因,雖然肌膚暗沉的處理上,會有些許雷同,但是其中細節截然不同乾性肌膚的特點:乾燥、起皮乾性皮膚的特點:膚質細膩,毛孔細小,不容易長痘,而且彩妝能持久。
  • 「松」從「緊」中得,「輕」從「沉」中來
    黃老師在談太極拳的習練方法中提到:第二階段主要容易出現的問題,是以立身不正,橫氣填胸,挑肩架肘等現象為主。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有兩個:一是對「放鬆」這個詞含義理解不夠,無法朝著「放鬆」這個目標去努力,去爭取;二是腿部的支撐力不足,使身體難以放鬆。我認為練拳講「松」,達到周身放鬆是結果,而這個結果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從「緊」中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