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總結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顯著優勢,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經國序民,正其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我們說堅定製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究竟「優」在哪裡?要做到在守正中創新、在創新中守正,還應如何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百位專家談中國制度》,特邀百位專家縱論優勢、聚焦發展。今天(8日)推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偉大創造》,解讀專家:南京大學教授、中國社會學會原會長宋林飛。
開篇立論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為克服市場經濟的失靈和扭曲提供了有效解決途徑,為不斷探索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城鄉、區域均衡發展提供了基本制度保障,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在經濟學理論和實踐上,中國制度具有世界意義。
有問必答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說,「……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如何理解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這一判斷?
宋林飛:第一,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這屬於所有制問題。第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這屬於分配問題。第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基本經濟制度講了三塊:所有制、分配、市場體制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主要形式和成果奠定了我們經濟制度的基礎,現在叫它基本制度是完全正確的,就是基本的東西。這個基本有了之後,我們的經濟發展就有了良好的平臺,我覺得這個是富有強勁活力的一種平臺。基本制度是改革以來的創造,為什麼這種創造我認為有世界意義呢?把它放在世界範圍內比較,因為西方也想搞「混合經濟」。所謂混合就是多種經濟成分:國有的、集體的、民營企業的,還有外資的。西方經濟學家的觀點認為這個叫「混合經濟」,而他們現在是資本主義單一的私有制制度,他們搞「混合經濟」沒有我們路子寬,在我們中國做得很好,為西方單一的資本主義制度提供了另外一個發展的路徑。我們這三大制度確實是目前世界上最優秀的。
中國經濟過去30多年的年均增長率接近10%,這幾年的增長速度在7%上下,經濟增長速度在「換擋」,在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怎麼看待這種轉變?
宋林飛:從高速增長的階段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轉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常態」。「新常態」是很了不起的,在世界經濟史上比較,作為一個國家來說,一般來講兩位數的增長時間不會太長,我們中國算長的,那麼下來以後基本要落到5%左右。然後就要強調質量,現在講依靠創新,就用科技來推動,這樣科技含量高的產業和業態就會得到較快發展,它就成為新的引擎、新的動力。比如現在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這就是經濟的新動能。
區域經濟該如何發揮各自的特色,實現高質量發展?
宋林飛:最好是一個全產業鏈,但是不是一家公司,大家最好都集中到一起來,這樣它的運輸成本減少,而且互相激勵。所以南京江北新區搞中國晶片之都,杭州有一個數字之都,上海搞機器人製造,這些地方都有很好的探索。
當下,城市和鄉村,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仍然比較明顯。在充分發揮區域特色、走好城鎮化道路方面,先進地區有哪些經驗可以推廣?
宋林飛:在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蘇州地區有一個經驗是,農村的財產性收入比較多。蘇州農民的財產性收入比較高,在全國也是最高的,原因是什麼?蘇南鄉鎮企業改制的時候,集體建設用地不管變成什麼樣的性質,建設用地還是出租性的,它仍然要給集體交租金。另外,有的企業還給一些股份,所以農民有點分紅。蘇南的打工經濟比較發達,有很多外來務工人員,民房就拿來出租。
面向未來,還要採取哪些方面的制度創新,以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呢?
宋林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是目前我們在推進國家治理性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裡的一個重要內涵。民生保障、基本公共服務就要均衡,面向全民,而且都是一樣的,沒有排他性、競爭性,這個是完全的公共產品,這樣體現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政策取向和制度安排的要求。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帶動大家發展經濟,我們效益、成果給誰享受?要全民來分享,就人人參與、人人共享。講到基本公共服務,一定要強調這一點。
數說優勢
從1952年到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從679億元增長到90萬億元,不到70年,增長了約174倍,是首個實現聯合國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對全世界減貧的直接貢獻達到76.2%。脫貧成就亙古未有。自2006年以來,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穩居第一位。
科技實力顯著提升,一些領域從跟跑向領跑轉變,徹底改變了科技水平全面落後的局面。
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我國已經成為33個國家的最大出口目的地、65個國家的最大進口來源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推進共建「一帶一路」,自由貿易區不斷擴容,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貢獻中國智慧。(記者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