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陳毅是我國開國十大元帥之一,一生經歷過無數波瀾起伏,在《「七七」五周年感懷》一詩中,陳毅寫道:「五年碧血翻滄海,一片丹心照漢旗。」陳毅不但能上陣帶兵打仗,在新中國建立後的外交工作中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蔣介石作為他的對手,也曾給予了陳毅極高的評價。
01
關於蔣介石對陳毅的評價,據說有這樣一件事。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退居於臺灣的蔣介石偶然在報紙上看到了新中國開國十大元帥的名單,他拿著這張報紙默默的沉思了很久。然後指著陳毅的名字,對自己的夫人宋美齡感嘆,他說陳毅實在是太厲害了,如果在解放戰爭中沒有陳毅的存在,也許這場戰爭將不會這麼快就結束。
四川省樂至縣張安井村是一個山丘環繞,優美安寧的小山村,1901年8月26日,陳毅就出生在這裡。因為在所有的叔伯兄弟中,陳毅排行第五,所以兒時的玩伴們都稱呼他為陳老五。陳毅剛剛滿五歲,父親便讓他與哥哥一起讀了私塾。陳毅從小聰穎好學,記憶力好,很快就將《大學》、《中庸》等古代典籍背了個滾瓜爛熟,儘管他對這些書的含義只能算得上一知半解,他的同學常常叫陳毅為「小神童」。
1916年,15歲的陳毅進入了成都工業學院學習,接受了當時較為先進的西式教育。少年成毅對於西方世界十分好奇,在1919年,陳毅前往法國勤工儉學。也正是在此期間,陳毅開始接觸到馬克思主義。1921年,當時的法國對中國留學生有著諸多歧視事件,在趙世炎等人的領導下,中國留學生爆發了遊行示威運動。有著強烈愛國心的陳毅,也參加了這次運動,但是法國當局出動武力強鎮壓。陳毅、陳公培等人被強行遣送回國。
02
回國後的陳毅決定投身革命運動,要以實際行動來拯救貧窮落後的祖國。陳毅通過蔡和森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陳毅到北京中法大學文學院學習,在此期間他加入了我黨,參加了一系列愛國救亡的活動。
直到陳毅參加南昌起義後,他身上的軍事才能開始漸漸凸顯。1927年,陳毅以團政治指導員的身份組織並參加了湘南起義。此後,在建設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等重要工作中,陳毅都發揮了不可取代的作用。特別是在與國軍10年對峙時期,陳毅積極組織和參與各種大小遊擊戰爭,不斷鞏固革命根據地,並隨時抓住機會進行發展。
全面抗戰爆發後,陳毅率領著新四軍深入敵後,由他所創立的蘇北、蘇中敵後抗日根據地是日本軍隊不可忽視的強大敵人,陳毅的軍事素養和指揮才能也得到了極大提高。在二戰結束後,中國又進入了解放戰爭時期,也正是在這一時期陳毅的各方面表現,讓蔣介石發出前文提到的這種感嘆。
1947年,40萬國軍軍隊氣勢洶洶地撲向山東解放區,陳毅和粟裕當時正駐守山東。在此次戰役中,陳毅的戰術大獲成功。國軍軍隊不但被逼得節節後退,在孟良崮戰役中,國軍第七十四師全軍覆沒。這一戰之後,山東地區的戰局已完全不同,山東解放區已經站穩了腳跟。
03
隨後在1949年的淮海戰役中,陳毅與劉國成、粟裕等人共同指揮,這場大戰殲滅了國軍軍隊55萬多人,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這也是陳毅的軍事生涯中,最為了不起的成就。隨後陳毅指揮了上海戰役,這是一場極其艱難的鬥爭,陳毅與湯伯恩整整斡旋了6個月,最終才逼得湯伯恩放棄抵抗。
1955年,因為陳毅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的巨大貢獻,所以被授予元帥軍銜。不過陳毅雖然在軍事領域卓有天賦,但他並不是個不懂風雅的人。陳毅不但喜歡下棋,而且水平相當高。此外陳毅和毛主席一樣也喜歡寫詩作賦,陳毅的詩歌最廣為人知的是《梅嶺三章》和《青松》,其中「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等詩句,更是陳毅高尚品格的寫照。
結語
但在建國後有段特殊時期裡,陳毅曾受到了極不公正的對待。雖然總理屢次堅決地保護陳毅,但依然被以「戰備」為名被送到了石家莊。1971年,陳毅被檢查出患上腸癌,1972年1月6日,這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與世長辭,享年71歲。
參考資料:
《「七七」五周年感懷》
《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