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黨中央賦予貴州的特殊使命—— 2019年7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方案賦予貴州作為長徵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的使命任務。根據方案要求,貴州要在2021年底前完成建設任務,形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成果經驗,為全面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創造良好條件。 這是堅定文化自信、建設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的重大舉措—— 紅色文化,貴州「家底殷實」。紅軍長徵在貴州時間跨度長、重大事件多、活動範圍廣,作為中國革命轉折之地的特色突出,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具有極高知名度;全省長徵高等級文物數量居全國第一,類型豐富、保存良好、開放率高。建設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將有助於推動貴州革命文物和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極大促進文旅深度融合,助推貴州形成紅色文旅牽頭,全線自然資源、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資源整體聯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全面發展的新局面。 這是弘揚偉大長徵精神、推動貴州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長徵迸發出的激蕩人心的強大力量,跨越時空,跨越民族;長徵留下的長徵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就是要使之內化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續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奮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的精神力量。 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啟動以來,貴州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建設文化強國的戰略部署,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承擔起先行示範的使命任務,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特別是今年2月以來,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貴州按下「快進鍵」,建設保護成效明顯。
遵義市多個紅色景點人頭攢動。
高起點謀篇布局 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組建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省委宣傳部,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任辦公室主任,並抽調人員組成工作專班。省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工作進展情況匯報,研究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工作推進中的重大問題。 找準定位,規劃先行。2019年10月,貴州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制定印發《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工作方案》,根據貴州紅色文化資源分布情況,突出「生死攸關命運轉折之地」的鮮明特色,確立了「一核、一線、兩翼、多點」的總體架構(一核:以遵義會議會址及周邊文物為核心;一線:以中央紅軍長徵線路為主線;兩翼:以紅二、紅六軍團長徵遺蹟為兩翼;多點:其他具有代表性的節點),明確了「以線串點擴面」工作路徑。 在總體定位思路指導下,貴州用不到2個月的時間完成《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建設保護規劃(送審稿)》,規劃建設保護管控區、主題展示區、文旅融合區和傳統利用區400多個項目,並按省市縣三級進行分層,按「六大工程」(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人才提升)進行分類,按近中遠期進行分期,著力建設永久性工程、精品工程,讓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能代代相傳、長遠地發揮歷史作用。 省委主要領導表示,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刻認識抓好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建設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高質量完成建設任務。
高標準示範帶動 為了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示範性意義的重點工程,貴州結合工作實際進一步優化完善規劃,按照「輕資產、重內容、新方式」的建設思路,不搞貪大求全,注重差異化,避免同質化,提出「1+2+6」標誌性項目體系—— 「遵義會議會址周邊環境整治及展陳提升」是凸顯「偉大轉折之地」特色的核心項目,主要內容為加強遵義會議會址及周邊區域文物保護,整治周邊環境,提高展陳水平,優化觀展線路,增強紅色文化氛圍,提升遊覽體驗感; 選址遵義市婁山關的「長徵紀念小鎮」項目,擬整合婁山關戰鬥陳列館、詩詞館、烈士紀念碑、紅軍戰鬥遺址等已有紀念設施群,婁山關大捷實景演出、紅色拓展園、紅軍村等紅色旅遊項目,在建婁山關幹部學院以及籌建中國工農紅軍長徵紀念館、紅軍長徵時期小鎮場景復原等項目,打造既突出黨性教育和紀念功能,又兼顧研培體驗和紅色旅遊發展的文旅融合特色小鎮; 選址貴陽市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的「長徵數字科技藝術館」是以數字科技手段為展現形式的特色創新項目,將運用全息影像、虛擬實境、三維聲場、機械舞臺等最新科技手段,傾力打造具有高度震撼力和深度教育意義的長徵文化主題場館,力爭打造具備世界一流水準的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的數字再現精品工程; 選址銅仁市碧江區的「紅二、紅六軍團長徵貴州紀念園」項目,是展示紅二、紅六軍團在貴州轉戰歷程的綜合性紀念園,內容包括紅二、紅六軍團長徵貴州紀念館(籌建)、周逸群烈士故居及陳列館、賀龍舊居、團結廣場(籌建)、會師街(籌建)、會師客棧(籌建)、逸群小學等; 選址遵義會議會址南面老鴉山的「遵義戰役紀念園」項目,是遵義會議核心展示園的重點項目,內容包括遵義戰役老鴉山戰鬥遺址保護工程、長徵體驗步道、長徵文化雕塑園等; 「四渡赤水集中展示帶」項目包括四渡赤水各渡口以及四渡赤水線路聯接的各相關的戰鬥遺址、紀念設施、紅色旅遊景區,通過文物保護修繕、展陳提升、設施新建等,提升紅色文化氛圍,推動文旅融合; 「長徵文物保護修繕工程」項目立足保護優先,推進長徵文物集中連片整體保護,實施長徵文物保護修繕、展示利用、環境整治和景觀提升等工程,保護長徵遺址遺蹟和各類可移動文物; 「《偉大轉折》演藝綜合體」項目擬升級打造遵義演藝集團大型情景劇《偉大轉折》,改造遵義市原政務中心開展常態化駐場演出,形成以演藝為核心的長徵文化綜合體; 「『重走長徵路』研培體驗工程」項目擬通過對紅軍路、「紅軍村」進行保護修繕、串聯整合、增添服務設施,升級打造有關幹部學院,配套系列研培基地,與「重走長徵路」實地體驗線路相結合,打造研培體驗、紅色教育、紅色旅遊品牌。
遵義水車壩景區
高質量配套服務 12月3日,貴州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了省司法廳關於《貴州省長徵國家文化公園條例(草案)》的說明,並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標誌著貴州在全國率先啟動了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的立法工作。 保護優先,強化傳承。貴州嚴格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紮實開展革命長徵文物集中連片保護,提高保護區劃的管控力度,杜絕過度開發和過度商業化。在開發利用方面,注重整理髮掘貴州長徵沿線文物和文化資源所荷載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頭故事,結合新時代特點,深入推動長徵精神、遵義會議精神的傳承發展,打造點面集成、凸顯貴州長徵文化特點的長徵研培體系。 文旅融合,彰顯特色。注重特色旅遊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把紅色經典景區打造和精品線路培育融入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動紅色旅遊產品開發,推進紅色旅遊配套設施建設、長徵歷史步道、紅軍村和博物館紀念館展陳提升等工作,評選出「中國·習水北緯28.3最美森林山地徒步線路」「紅色丹霞自駕線路」「醉美遵義露營線路」「遵義親水康養線路」等紅色體育旅遊精品線路。 織密路網,做優服務。目前正加快推進遵義至仁懷、遵義至重慶等9條749公裡在建高速公路建設(「一核」路段376公裡、「兩翼」路段373公裡),力爭開工建設金沙經仁懷至桐梓、貴陽經金沙至古藺等5條518公裡高速公路。至2021年,基本形成「一核一線兩翼多點」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高速公路網絡。 強化保障,加大投入。向國家發展改革委上報172個打捆項目,申請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庫。獲得國家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9個項目共4.69億元資金支持,49個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項目納入2021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庫;探索在貴州省文化旅遊投資基金下設立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子基金,開展招商引資,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展望「十四五」,貴州正一步一個腳印,穩步推進各項任務落實,努力推動重點建設區建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確保高質量完成建設任務。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坤
編輯 何濤編審 楊儀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