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的生平簡介 趙武靈王是怎麼死的?

2021-02-13 決一死戰1

嬴姓,趙氏,名雍,趙雍,這個人就是趙武靈王,是趙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王,在他的統治下,趙國發展到了巔峰,十分強大。但是,也是因為趙武靈王的原因,導致了後來趙國的內亂,不僅有自己的兩個兒子,再加上自己這個「太上皇」,都來爭奪王位和王權。

趙武靈王生於公元前340年,在公元前326的時候,他的父親趙肅侯死了,趙國的王位就落到了他的頭上。可是,趙王卻並不是如此好坐的一個位置,他初初繼位,便面臨了一個足以覆滅趙國的危機。各國君王打算趁著到趙國參加趙肅侯葬禮的機會,將自己國家的精銳部隊派往趙國,圖謀合縱攻打趙國。

趙武靈王決定聯合韓國和宋國,在版圖上形成品字形的陣型,如果其餘五國攻打趙國,那麼,韓、趙、宋的聯軍,就會從各自的國家出發攻打臨近的國家,這樣一來就天下大亂了。那些強國一看趙國的氣勢如此足,還對他們的國家造成了威脅,來參加葬禮的時候,就不敢和趙國真正的打起來。參加完葬禮的他們很快就離開了趙國,恨不得插個翅膀飛回自己國家,因為趙國實在是太危險了。趙國的危機在趙武靈王強硬的態度下,沒有耗費一兵一卒就得到了解決。

  魏國聯合其餘四國也沒能得到趙國的土地,滅趙國的時機已過,如今的魏國只能盡力修補魏趙兩國的關係。

韓國和趙國是多年的盟國,在這次危機中,韓國也和趙國站成一線,幫助趙國抵禦了五國合縱。

魏國和韓國都想要和趙國交好,在趙武靈王繼位的時候都帶著自家太子前來祝賀。

也許,你會覺得帶著兒子來參加繼位大典沒什麼,可是這其中的彎彎繞繞那可是不一般的。

若是只有兩國的王獨自去,就說明他們不信任趙國,害怕趙國趁機截殺他們。

但是,若他們不但自己來了,還帶來了自己國家身份和地位都很尊貴的太子出席,就表明了他們要和趙國修好的決心和誠意。

到了趙國的領土範圍內,趙國想要留住兩個外國人還不是一件動動手指頭的事情嗎?

兩位王都將自己和兒子的性命交付於趙國,就是信任趙武靈王的意思。

而趙武靈王剛剛繼位,所有根基並不穩固,也就接受了魏國和韓國的示好之意。

少年繼位的趙武靈王並不是一個軟弱的君王,相反的是,他很出色,特別是在軍事方面,他的天分很高,能夠發現很多人都發現不了的地方,然後提出來,並加以改進。他在位期間,做的最為轟動、影響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胡服騎射」,即讓趙國人學習胡人穿胡服和學習胡人的騎射功夫。這一套針對軍事方向的改革,讓趙國訓練出了一批勇猛靈活的軍隊,戰鬥力十分強悍。

在政治和軍事上,趙武靈王的成就很高,但是他很重情感,後來也因此而造成了趙國的大亂。在位第六年的時候,趙武靈王迎娶了韓國公主做妻子,韓國公主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後來這個孩子被趙武靈王立為太子,稱太子章。韓國公主很賢惠,趙武靈王很喜歡她,也很喜歡韓國公主教導的十分出色的太子章。但是,韓國公主早早就因病去世了,趙武靈王十分傷心。在他在位的第十六年裡,他總是做一個夢,夢中有一個女子,好像是他的妻子,但那個人不是韓國公主。一日,趙武靈王宴請群臣,喝酒喝得多了,就說起了這件事。趙武靈王的一位臣子聽了他的描述,覺得那個女子的長相身材就跟自己家中的女兒一樣,於是就跟趙武靈王說了。趙武靈王一聽,覺得很驚訝,那大臣就希望將女兒獻給趙武靈王。見到那個傳說中跟他夢中人長得一樣的女子時,趙武靈王真的很高興,還給這個女子賜名吳娃。

吳娃給趙武靈王生了趙王何,趙武靈王太喜歡吳娃了,就依著吳娃廢了太子章而立趙王何。後來,他們三個都放不開王位和權力,互相爭奪。趙王何最終勝利,為了趙國的穩定,他只能將趙武靈王關押起來,活活餓死。

相關焦點

  • 趙武靈王與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對趙國的貢獻可以概括為四個字:胡服騎射。什麼叫「胡服騎射」呢?簡單來說就是改穿胡服,招募騎兵。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共進行過兩次:第一次是趙武靈王十九年(前307),初步推行胡服騎射;第二次是趙武靈王二十四年(前302),進一步深化胡服騎射。
  • 趙武靈王與代郡
    趙武靈王是趙國的第六任國君,為趙肅侯趙語之子,名雍。他在位的時間為趙武靈王元年(前325年)至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前299年)。趙國的疆域,包括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陝西省東北部以及山東、河南一角,今張家口市蔚縣一帶也為趙國所屬。趙國北部與東胡、林胡、樓煩和匈奴接壤。
  • 趙武靈王:牛人也會作死
    穿胡服,學騎射,以適應戰爭形式從兵車對陣到騎射野戰的轉變;通過軍事改革讓趙國強大起來,趙武靈王可謂是遠見卓識。在趙國的歷史上,簡襄二子有開國之功,趙武靈王有強國之名。可讓人想不到的是,這樣一位牛人,竟然最後被餓死在沙丘宮。而原因竟然是他自己的失誤,而這個失誤用現代話說,叫不作不死。這是為什麼呢?攀哥就從趙武靈王的「夢中情人」——吳娃說起。
  • 趙武靈王墓
    主父之死  趙武靈王墓  在肥義的教導扶助下,天賦聰敏的何很快就進入了王的角色。經過三年的聽政,趙王何已經很懂得治國的道理了。在想起賢惠的韓夫人的時候,趙武靈王就會更加的愧疚。他想找一個填補自己愧疚之情的辦法。   公子章比趙王何年長十歲,性格強悍,體魄健壯,大有趙武靈王之型,本來最為趙武靈王喜愛。趙武靈王二十一年攻伐中山時,不到十五歲的公子章就被委以統率中軍的重任,在趙武靈王的親自指揮下,取得了攻打中山的大勝利。此後,公子章多次隨從趙武靈王出徵,屢立戰功,為國人所稱頌。   趙武靈王封公子章為安陽君,派田不禮相公子章。
  • 趙武靈王之沙丘宮變
    趙武靈王的第一位夫人是韓王的女兒,為趙武靈王生了公子章。公子章本來是太子。後來,韓夫人去世,趙武靈王在得到美女吳娃後,就把吳娃立為自己新的夫人。吳娃生的兒子就是趙惠文王。吳娃在短暫的一生裡為趙武靈王帶來了無限的快樂,但從來沒有求過趙武靈王一件事,這讓趙武靈王對吳娃感到很愧疚。吳娃最愛趙王何,死前求趙武靈王立何為太子。於是,趙武靈王廢掉公子章,而立何為太子。
  • 《趙武靈王》創作札記
    梁啓超對提倡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推崇備至,稱其為「黃帝以後第一偉人」。可是一深入了解,我就發現這一偉人,竟是中國歷史上三位(另外兩位是齊桓公與梁武帝)被餓死的帝王之一。這讓我驚詫不已。齊桓公、梁武帝死時一個已年過七旬、一個已八十六了,都可算是年老智昏。
  • 英雄遲暮——趙武靈王
    就像鯊魚聞到了血腥味,魏,楚,齊,秦,燕五國趁著趙肅王剛死,新君尚幼,陰惻惻的打算來趙國打探虛實,看看能不能撕一塊肉下來。年少的趙武靈王在託孤重臣肥義的幫助下在內加緊軍事準備,在外遊說盟國,終於化解了禍事。趙國一直以來有一個心腹之患,中山國。
  • 趙惠文王的父親趙武靈王為什麼會被餓死?
    《史記》記載,趙武靈王晚年,兩個兒子為了爭奪王位兵戎相見,在這場動亂中,武靈王被困沙丘宮長達三個月,沒有食物,只能依靠捕捉鳥雀、吃樹皮維生,最終,被活活餓死。趙武靈王遭遇如此結局,有一個很長的鋪墊過程,絕不只是一次意外。在我看來,他的死有直接原因和深層原因兩個方面。直接原因:權力的喪失就事論事的說,趙武靈王在兩個兒子的鬥爭中表現得無能為力,一點也不符合他本人的身份地位。
  • 趙武靈王之死:一代雄主,竟死得如此窩囊
    ——他,是趙雍,曾經雄霸一方的趙武靈王。一代君王又怎落得如此下場?這一切都要從26年前說起。126年前,趙武靈王在位的第五年(前321),他剛過20歲,正是風華正茂、雄心壯志的年紀。他的老爹是趙肅侯,戎馬一生,幾乎連年對外徵戰,為的是保住弱小趙國的基業。兒子像老爸,趙武靈王繼承了老爸趙肅侯勇猛精進的作風。
  • 趙武靈王除了胡服騎射,還有什麼
    但是趙武靈王又不想做出頭鳥開罪勢頭正盛的齊國,各種方寸很難拿捏,需要在漫長的現實鬥爭中感悟提升。對於燕國,趙武靈王則簡單直接的多——強硬外交。趙武靈王初繼位時,燕人就曾出兵進攻趙國的代地,趙武靈王力排眾議,親徵燕國,大敗燕軍,迫使燕國割地求和,為燕趙邊境贏得了幾十年的和平時光。
  • 戰國時期傑出的君主——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趙國的第六代君主,其知名度明顯不及同時代的其他君主,但近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梁啓超評價他為「黃帝之後第一偉人」,現代的「非主流歷史學家」甚至認為他是戰國時期唯一能阻擋秦滅六國之人。那麼趙武靈王是一位怎樣的戰國君主?年少成名趙肅侯死後,趙國新君繼位,魏惠王立即聯合楚、秦、燕、齊四國以會葬為名,各派精兵,趁趙國新君年幼之際,俟機圖趙。年僅十五歲的他,就能在大臣肥義的幫助下,鎮定地退走五國之兵。
  • 邯鄲歷史名人丨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的叔叔公子成是趙國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思想保守,觀念陳舊。聽說趙武靈王要實行胡服騎射的改革,他非常生氣,假稱有病不上朝,一些反對者也站在公子成的大旗下,形成了一股較強的反對勢力。趙武靈王心想,要順利推行改革,必須首先說服公子成。
  • 趙武靈王被困沙丘行宮活活餓死,是趙惠文王的弒父,還是另有陰謀
    雖然沙丘宮變最初是公子章預先謀劃想殺死自己弟弟公子何的陰謀,但是起因卻是趙武靈王權力分配不均造成的,公子章在趙國的勢力原本就不強,再加上輔佐公子何的大臣肥義勇猛赴死,為公子何爭取時間,最終公子何得以發兵殺死公子章,保住了自己的國君之位。
  • 軍事天才與政治兒童,說說趙武靈王
    這一點,如果您熟悉戰國歷史,就會發現,從公元前326年趙武靈王繼位到他逝世的前295年這三十年間,天下的合縱連橫玩的熱鬧異常,但是,您發現過趙武靈王真正摻和過其中麼?又比如前298年齊魏韓「二次合縱伐秦」,即使是主導成立「秦趙宋」聯盟的趙武靈王可曾派出一兵一卒救援秦國?原因很簡單,趙武靈王從來就不相信所謂「政治」和「外交縱橫」的力量,他只相信「軍事」的力量。這一點,當然是趙武靈王的幼稚所在,但正是因此,恰恰反證他對「軍事」的迷信。
  • 趙武靈王造成晚年悲劇的4個因素!
    就其內因而言,是趙武靈王自己犯了錯誤。趙武靈王雖然果敢地推行「胡服騎射」,為趙國的興盛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他在君位繼承上犯了不少錯誤。一 廢長立幼。公子章是趙武靈王的太子,只是因為趙武靈王后來得到了吳娃,非常寵愛吳娃,竟然幾年不出吳娃之宮《史記·趙世家》),在吳娃生了趙何之後,趙武靈王居然廢了公子章而立趙何(生子何,乃廢太子章而立何為王。
  • 沙丘宮變,趙武靈王之外還有一關鍵人,兩人之死使趙國失去理想
    期間,他的兒子、趙惠文王對其不聞不問,麾下令人聞風喪膽的勇士也無一人前來搭救。大家都在等著趙武靈王謝幕,他殘喘的性命,已被趙國的政治集團拋棄。 後世的人們惋惜趙武靈王之死, 可即使他活下來,也無法再給趙國帶來輝煌。因為,在趙武靈王光環的陰影中,肥義已先他而去。
  • 趙武靈王:忍辱負重,胡服騎射(上)
    說完張儀連橫,今天說說同時代的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可謂是趙國的一代雄主,通過與民休息、胡服騎射實現富國強兵,將趙國的國力推向了巔峰,成為戰國中後期唯一可以和秦國抗衡的國家。
  • 《讀懂資治通鑑》啟示:權利不可輕易交出—趙武靈王之死!
    【翻譯】趙主父(趙武靈王)與齊國、燕國聯合滅掉中山國,把中山王遷移到膚施。趙主父回來後,論功行賞,大赦罪人,設酒慶祝五天。趙主父把他的長子趙章封到代地,號稱安陽君。【解析】【這兩段隱含的信息很多】這是趙武靈王把王位讓給趙惠文王之後的事情了。
  • 年僅十四歲的趙惠文王,真的餓死了父親趙武靈王嗎?這算不算弒父
    正如題主所述,年僅14歲的趙惠文王真的是餓死了自己的父親趙武靈王,這算不算弒夫?應該算,算是間接的弒父吧,而且他的動機就是要他的父親死。趙武靈王名趙雍(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趙氏。公子何的母親吳娃臨死的時候,希望趙武靈王能立自己的兒子公子何為太子。看著愛妃逝去,趙武靈王痛心不已,於是答應了她的請求。這樣就為趙武靈王后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立嫡立長被認為是歷朝歷代,在繼承皇位上最好的法則。但是趙武靈王卻打破了這個規則,只是因為自己內心有一個偏愛。
  • 趙武靈王被圍沙丘行宮三個月,為什麼竟然沒有一個親信前來救駕?
    趙武靈王被圍困在沙丘宮三個月,最後被活活餓死。沒有人知道他是一個死了的人,做了一個新的水平的教學書。趙武靈王是誰?他是趙國最有成就的國王之一。公元前322年,15歲的趙武靈王繼位趙王。繼位時,趙國很虛弱。從這張地圖可以看出,趙國被中山國一分為二,國力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