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現場| 掃塵、祭灶、貼門神,來看看江南「大戶人家」怎麼過年的
這邊,書法家潑墨揮毫,市民們排著長隊等著領取春聯,孩子們心無旁騖地學寫「福」字。那邊,鑼鼓喧天,獅舞繡球、頂缸、柔術看得眾人連聲喝彩。剪紙、糖畫、面人、草編、豬年漫畫等民間手工藝攤前熙熙攘攘。1月26日,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喜氣洋洋,臨近春節,「知『住』常樂」——第十三屆海上年俗風情展又如約而至。展廳布置成了江南地區傳統民居式樣,圍繞衣食住行中的「住」,將過年掃塵、祭灶、貼春聯、剪窗花、守歲等傳統習俗娓娓道來。
開門見「福」
江南民居中的「年」
「住」與「家」總是息息相關。西漢許慎編撰的《說文解字》中提到,「宀為屋也」「豕為豬也」,兩字合寫就成了「家」。圍繞「住」的主題,市群藝館一樓主展廳共分成七個空間,從住宅空間的視角展示發生於其中的年俗事件。二樓白相展廳則是豬年生肖展,內中有「家」字的演化、豬年生肖知識、郵票、成語、繪本以及相關衍生品等。
走進一樓的「江南民居」,門廳上貼著門神、春聯;推開「家門」,屋內江南民居窗格上貼著剪紙窗花;再往前走,「廚房」的灶臺上擺放著除塵用的雞毛撣子,牆上貼著灶畫,寓意闢邪除災、迎祥納福;「中堂」的八仙桌已擺上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齊聚一堂,共度除夕,寄寓來年。出「門」後的兩側展廳裡,還擺放著財神爺,人們在正月初四祭拜財神,用震耳的鞭炮聲迎接財運的到來。到了「屋外的院落」裡,已是鬧元宵的時節,花燈已亮,只等人約黃昏後。
走進「江南民居」,灶臺牆上貼著灶畫,闢邪除災、迎祥納福。
新春納福,「福」字的歷史約有三千年,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中國民間習俗中,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大大小小的「福」字。宋代《夢梁錄》有「貼春牌」的記載,指的便是把福字寫在紅紙上,貼在大門前,可見貼「福」字歷史悠久。展廳灰牆上,有一處貼了九個福字,並且均是「御筆」,分別由唐太宗、康熙、乾隆等歷代帝王所書,賺足了眼球。
「看到這個復原的場景,就想起了小時候,貼春聯、窗花,吃年夜飯、守歲、放鞭炮,都是年的味道。」展廳人來人往,75歲的徐阿姨忙著和廳堂裡的老物件合影,「過年最是熱鬧,永遠是大家最盼望的團圓時節。」
44幅年畫說年俗
年畫,作為傳統年俗的載體,承載著特殊的文化意義。同濟大學博士李文墨為展覽提供了44幅年畫藏品或複印件,他是一位城市規劃師,在歷史村鎮的田野調查中,對民間年畫產生了濃厚興趣,現收藏了四千餘張。此番展出的年畫藏品,產地以蘇州、南通、上海為主,是上海觀眾熟悉的年畫類型。
根據空間和年俗內容,這些年畫被分別懸掛在「家」裡的不同位置。大門上的門神、祭灶的灶君、中堂守歲、迎財神、鬧元宵年畫,各有講究。一幅粉紅底的「小紅灶」灶神年畫,又稱「小灶王」,非常稀有,是清代道光年間的蘇州年畫。灶王爺頭頂華蓋上書「東廚司命」,衣服上有「福壽」二字,華蓋左右流蘇下垂各串兩枚「錢(全)幣」,取「福壽雙全」之意,長袍下方有五子,寓意「五子登科」。另外一幅「定福宮」年畫,清末民初流行於上海地區,定福宮是上海灶神的名稱。1894年的中堂石印彩繪年畫《麻姑》更是吸引了不少目光,這是以「麻姑獻壽」為內容的「獻酒圖」,麻姑是民間信仰的女神,為女性祝壽多獻麻姑像。畫上,她坐在一頭鹿上,手捧酒壺、酒杯和壽桃,作者張志瀛是活躍於上海的知名畫家。「傳統上,根據不同的家宅空間會選擇不同的年畫。比如狀元遊街圖,通常貼在書房,取望子成龍之意;『張仙射狗』門對是為了驅邪,保佑小孩健康成長;『金雞報曉』年畫則寄託了六畜興旺的企盼。」李文墨說。
民間收藏家收藏的紅包、年畫、酒具等與年俗相關的老物件,將過年習俗普及給廣大市民。
展廳中,還有不少民間收藏家的藏品,酒具、文房四寶、微型家具,都與年俗有關。現場還展出了由民間收藏家張文祥收藏的民國初年的紅包。紅包大小不一,略微有點褪色,其上印著「新春愉快」「恭賀新禧」等字樣,且每個紅包上都有一幅精心印製的圖案。「民國初年,造紙業不發達,都是虧本在造紙;後來慢慢隨著造紙業興盛,加上紙幣的發行,用紅包的習俗才慢慢普及開來。」張文祥說。
牆上的展板圖文則將過年習俗、年慶典故、年慶活動、祭灶禮儀、剪紙文化、年畫文化等融入江南傳統民居建築的介紹之中,讓傳統的記憶永不消逝。
「點鞭炮」、「掛燈籠」,文明過年的儀式感傳承下一代。
文化活動春節不停歇
海上年俗風情展已連續舉辦至第十三屆,每年從小年前後延續至元宵節,幾乎跨越了中國人過年習俗的每一個時間節點。
過年期間,市民們除了觀展,還可以參加一系列的活動。1月27日,「海派年俗講座:趣說對聯」「木逢春——雕版印刷技藝」兩場講座帶領觀眾提前熟悉年俗。28日,一樓展廳地面上將別出心裁地印上以年俗展主題命名的中式「大富翁」遊戲,邀請青少年邊遊戲邊學知識。從農曆年初二到初五,新春音樂會、「樂侃迎新春輝煥迎新年」九樂堂新春專場曲藝演出、歡樂皮影戲、富貴嫂談談滑稽戲源等系列節目輪番上陣,陪伴市民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到2月16日,一場元宵主題市集將成為春節系列活動的重頭戲。
許久不見的手工翻花是一代人的記憶。
本屆海上年俗風情展另設分會場,1月29日至2月24日,「絲路壁畫藝術展」將在上海三山會館展出。壁畫藝術作為中國最古老的繪畫承載形式,其發展演變貫穿歷史長河。而壁畫中有很多形象與年畫具有相似性。展覽選取與年俗有關的壁畫,如四大天王門神形象壁畫、關公像等,與此次年俗展遙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