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和富人自古就有,但是並沒有一個區分的標準,六七十年代由於大家都吃大鍋飯,收入水平基本一致,並沒有多少富人,絕大多數人都是一樣「窮」。從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膽子大的人開始下海經商,國內的富人才開始變得越來越多,貧富差距也開始顯現,但是對於窮人和富人,還是沒有一個辨別的標準。
當前大家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靠工資,但是由於中國人對於收入隱私是比較看中的,很少會有人拿出來互相比較。因為收入太低怕別人瞧不起,收入太高又怕別人借錢,所以對於自己的收入是什麼水平,算不算窮人,很少有人能知道答案。對於收入水平的區別,國家統計局也曾發布過標準。
2018年國家統計局對於收入高低標準給出了劃分,月收入低於2000元(年收入2.4萬)的人屬於是低收入群體,月收入2000-5000元(年收入2.4萬-6萬)的人則屬於是中等收入人群,月收入5000-10000元(年收入6萬-12萬)則屬於較高收入群體,月收入1萬(年收入12萬)以上則屬於是高收入群體。如果單純從收入水平標準來判斷的話,那麼月收入低於2000元的人就算是「窮人」了。
當然這只是很籠統的辨別方法,畢竟中國地大物博,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不一樣,月收入2000元在一線城市可能連生存都困難,但是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可能算是小康水平,能生活得不錯,所以月收入低於2000元,算不算窮人也要看在什麼地方。
其次現在出來體驗生活的人也不少,月收入低不代表家裡就不富裕,很多富二代到公司上班主要是混日子,體驗一下生活,收入多少對他來講根本就不在意,比如最近很火的電視劇《二十不惑》裡面的員工不就是比老闆還有錢,每個月就只拿幾千塊的工資,你能說她窮嗎?所以單純從收入水平來看,並不能完全辨別對方是不是窮人。
現在很多年輕人收入看起來很高,生活得光鮮亮麗,但是身上卻背負著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債務,負債纍纍,從外表上來看好像是富人,但實際上卻是窮人。如今的社會,大家都越來越注重隱私,特別是收入和資產,所以從外表上很難辨別誰是真正的窮人,不信的話可以去廣東看看,那些包租公包租婆沒有幾個穿得光鮮亮麗的,但是卻不影響他成為富人。
對於窮人和富人的區分,其實銀行最有話語權。對於存款超過600萬以上的人,銀行都認為是富人,因為已經達到私人銀行的標準,能夠享受到銀行最頂級最高端的服務,存款利率可以給到最高,理財產品可以專門開發等各種各樣的服務體驗。
綜上所述,月收入高低雖然可以辨別是不是「窮人」,但並不是唯一的標準,其實在小編看來,只要身上沒有負債,每個月的收入能夠維持家裡的生活所需,還能剩下點存款就夠了,管他是窮人還是富人,只要感覺過得幸福就可以了,富人雖然有錢,但不一定快樂,窮人雖然沒錢,但也不一定不快樂,你說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