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臺劇在植劇場「溫柔」革命下爆款不斷,出現了如《想見你》、《我們與惡的距離》、《茶靡》等一眾受人好評的電視劇。這也讓人不禁想起臺灣的爆款綜藝。
說起臺綜大家第一反應肯定是由小S(徐熙娣)和蔡康永主持的《康熙來了》,自2016年停播後其熱度依然不減。然而2018年蔡康永和小S一起主持的「變形」版《康熙來了》,卻受到大眾的一致差評與吐槽。
這個「變形」版的《康熙來了》就是《花花萬物》。自2018年開播以來,其一共推出三季。第一季開播豆瓣評分僅有4.3分,且不斷受到吐槽。反觀一下《康熙來了》豆瓣評分9.3分,且停播後熱議不斷。
觀眾看到這兒不禁想要問,是什麼導致了它們這樣的差距?
先讓我們來看看《康熙來了》,其憑藉獨特的風格、前衛的形式、真實的臺本輔以重口味的猛料,獲得大批忠實觀眾。
雖然《花花萬物》與其有著相同的主持人,但是受限於大陸的影視要求、製作班底的改變,自然不可能有像《康熙來了》的大尺度。同時也不可能像其一樣涉及到像變性人、LGBT等群體,節目風格自然就變淡了。
同時節目的受邀明星的變化,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花花萬物》的質量。
在《花花萬物》第一季中,每一期都會邀請一位明星大咖和幾位小明星,但是沒有太多大陸主持經驗的小S和蔡康永,並沒有很好的適應大陸的主持環境。
在節目中有時他倆有點控不住場子,同時大陸明星與臺灣明星也是存在一定的風格差異,他們與邀請的明星難以產生共鳴。
而《康熙來了》卻不同,大多數時候節目邀請的雖不是特別出名的明星,但卻能產生良好的共鳴與節目效果,使得受邀的明星能得到觀眾的認可與喜愛。
就比如第一季第一期邀請的謝娜,節目雖然搞笑但氣氛卻無比尷尬,節目效果雖然炸到現場一度失去控制,但呈現一種混亂、無序的局面,使節目呈現一種不穩定的狀態。
其次是主題的附和,《花花萬物》每季的主題都是一樣的,每期在主題上都按照流程最後總結附和一下,完全的以明星為中心的節目形式,環節重複、缺乏心意。
然而《康熙來了》每集的主題不定且十分前衛,同時不以明星為中心。
《康熙來了》每集以討論的主題為重設置節目環節,明星圍繞話題討論,奇葩的經歷、辛辣的對話都顯得自然,不去牽強的非要迎合主題。這也是《花花萬物》與《康熙來了》差距產生的主要原因。
其中最關鍵的是《康熙來了》其存在於特定的臺灣文化環境,還承擔著一定大陸與臺灣信息交流的作用。如果《康熙來了》還在,那麼今年臺劇《想見你》的熱播,「寶藏男孩」許光漢的爆紅就不會這麼突然。
《花花萬物》沒有了臺灣的特定環境,自然就會失去其在特定環境下產生的功能,可看性理所當然的有所降低。
雖然《花花萬物》第一季受到觀眾大量吐槽,但隨著小S與蔡康永對大陸主持的不斷適應、與大陸製作班底的不斷磨合、不過度追求流量、同時對節目控制力的加強,其後推出的《花花萬物》的第二季、第三季風格定位正在逐步明確,口碑也正在慢慢攀升。
《花花萬物》現在最重要的是要在大陸影視的特定環境下找準自己的風格定位(畢竟臺灣的綜藝風格是無法在大陸玩轉的)、重塑其綜藝功能,那麼《花花萬物》也許能再續《康熙來了》的輝煌。
一千多集的《康熙來了》、三季的《花花萬物》適合你趕快刷起來,消除無聊,趕走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