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送的,是跟香港有關的一份書單。
我們身處大地這一隅,
怎樣說香港的故事呢?
而在這一隅之外的人們,
怎樣讀香港的故事呢?
我們希望為理解香港的過去、讀懂香港的現在、想像香港的未來
提供一份更深入與嚴肅的思考。
一位從不願辜負讀者期望和社會責任的記者,如何努力寫出紮實真實的報導,重新吸引讀者回歸,深信有價值的特寫新聞文章即使放了五年、十年,重讀起來依然讓人歷歷在目,觸動人心。
相關推送:我們與惡的距離?傳媒應如何報道精神病人
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香港新聞審查日常
區家麟
2017/07
「中立」、「客觀」等專業光環,往往暗藏殺機——它們加強了機械化的新聞生產模式及妙用機構行政權力,能化審查於無形,把新聞內容淡化、扭曲和轉移焦點,不利於呈現事實真相。《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提出新概念「結構性審查」,以檢視香港新聞審查的背後邏輯,揭露新聞日常運作隱密的一面。
資深傳媒人區家麟訪談數十位同業,結合經驗與理論,循微觀與宏觀層面,謹慎而冷靜地探尋香港廣播新聞媒體自我約束行為的來龍去脈,闡述操控的二十道陰影。
一群西方有識之士卻人棄我取,以耶教信仰、騎士精神和紳士文化探索孔孟之道。由於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認識甚深,所以被稱為「洋儒」或「中國通」。作者搜集了大量有關個案,把儒家士人和英國紳士的文化涵養解剖清楚,找出為官所需品德和知行合一的方法,重現幾代洋儒的心路歷程,解釋中國通「積極不幹預」的原意,描繪他們治理社會的各種基本招數。
相關推送:新書 | 積極不幹預:港英政府的中國通
政治的道德:從自由主義的觀點看(增訂版)
周保松
2015/07
「我們活著的世界,由我們組成。我們在道德上較真,在政治上執著,我們的世界就有變得更加公正更加美好的可能。我們沒理由悲觀。我們非如此不可。」
甚麼是自由主義?它為何值得我們追求?「自由個體以平等尊重的方式彼此相待,共同建立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
本書收錄作者對當代自由 主義的研究,尤其是羅爾斯的政治哲學。而作者近年主張的「自由主義左翼」觀點,亦在書中逐步展開,包括對社會正義的看法,對資本主義與自由兩者關係的剖 析,對文化保守主義的回應,以及對道德與幸福能否及應否契合的討論等。這些問題看似抽象,但都是現代社會需要處理的大問題。
本書橫跨香港過去四十年歷史,以流行音樂為脈絡,嘗試書寫關於身份、記憶、語言和政治的紀錄;以本土特殊性為起點,探討華語流行音樂領域究竟正在發 生甚麼。作者之一周耀輝是從事流行音樂20多年的學者。兩位作者從歌詞書寫、視像製造到粉絲文化、唱片公司、表演場所等流行音樂產業的場域切入,逐步展現 和分析香港流行音樂生產、消費和流通各環節。
相關推送: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時代其實是個歷史異數──專訪周耀輝
黃昏未晚:後九七香港電影(增訂版)
彭麗君
2018/07
邊城對話:香港・中國・邊緣・邊界
彭麗君編
2013/01
「本書由彭麗君發起,邀約一群中青年學者,嚴肅地思考中港關係而成論文結集,探討中國邊界論述,重塑香港的邊緣性,以跨境的文化思考,反省香港身份和中港關係的各種可能,實在是非常有價值的一個起點。我衷心推薦,並樂意在日後從不同角度回應本書提出的問題,延續這場對話。」
──也斯
延續與變革:香港社區建醮傳統的民族誌
蔡志祥、韋錦新編
2014/07
鄉土香港:新界的政治、性別及禮儀
華琛 (James L. Watson)、華若璧 (Rubie S. Watson) 著‧張婉麗、盛思維 譯‧廖迪生 編輯顧問
2011/07
本書是一部對中國人類學華南研究具有啟發性意義的經典著作。兩位來自美國的人類學學者,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來到香港元朗新田及廈村居住,近距離觀察文氏及鄧氏兩個宗族的文化傳統,從人類學角度探討當時兩個鄉村的社會結構、性別差異及宗教禮儀。本書是本地歷史的獨特紀錄,其中理論更啟發了不少後學。
相關推送:淘書記 | 《鄉土香港:新界的政治、性別及禮儀》
香港道教與扶乩信仰:歷史與認同
志賀市子
2013/09
在香港市區林立的唐樓中,分布著一批俗稱「道堂」或「道壇」的宗教組織,從事「扶乩」這一中國古老的降神術以及誦經活動。這類屬於道教系統的宗教團體,由於並沒有十分明顯的外部特徵,歷來不太為人所知。本書作者前往道堂實地參與觀察、訪談調查,結合道堂發行的刊物以及在香港、廣東、日本所收集的地方志、文史資料、筆記、善書等文獻資料,從信仰、功能、歷史背景與展開過程四個層面描述道堂的全貌。
Conjecturing Hong Kong’s Future:
Lam Hang-chi’s Editorials from the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1975–1984
Lam Hang-chi
2018/02
Poverty in a Rich Society
The Case of Hong Kong
Maggie K. W. Lau & David Gordon, eds.
Hong Kong’s Colonial Legacy
A Hong Kong Chinese’s View of the British Heritage
C. K. Lau
1997/12
Hong Kong Soft Power
Art Practices in the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2005–2014
Frank Vigneron
2018/07
The Invisible Citizens of Hong Kong
Art and Stories of Vietnamese Boatpeople
Sophia Suk-mun Law
2014/06
香港書展期間
中大展位現場特設「這一隅,是香港」專櫃
專櫃圖書以七折特價出售
➤ 港中大出版社 · 2019書展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