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教練這一行業發展也有一些年頭,但是能靠口碑做出名聲的好像不多。
去年微博上有一群技術性大V突然崛起,佔了微博健身的半邊天。
他們有些共同特點:關注體態、日常生活習慣、關注會員的審美需要而不是用自己的審美綁架會員、關注會員的反饋,以會員為中心思考會員的需要。以下是一些關於運動健身市場的思考,歡迎交流。
1、我能為群眾做些什麼,群眾需要我做什麼?
優秀的產品或服務,一般都是準確解決了用戶的需要。
2、哪些人健身的需求是健康?
心理學相關研究發現,人們偏好處理已經出現故障的問題,只要沒出問題,便懶得去處理。
所以一般情況,健康出現問題的人、或者健康即將遭受威脅的人,才會為了健康去健身。比如50歲以上的人、因先天因素或長期不良生活習慣健康出現問題的年輕人、長期不良體態肢體出現疼痛,還有一種可能是:疑病素質。
然而,這些人更傾向於找醫生,或者保健按摩院解決問題,或者太極拳廣場舞,或者走走路。這些都是年輕人不喜歡的
如果通過健康去吸引群眾的話,一般只能吸引這些群體。如果能用健康說服普通大眾健身的話,恐怕世上就沒人抽菸了。
3、廣大年輕群眾需要健身來解決什麼問題?
一般只是想解決肥胖問題。
4、什麼是肥胖和瘦?
這幾年主流健身屆對肥胖的定義是:脂肪多。這裡有個問題是:我們看一個人胖還是瘦,使用體重秤來看呢?還是用體脂儀來看?
我想大多數人都是用眼睛來看的,胖瘦是一種視覺結論。
如果肥胖=脂肪的話,那麼大多數服裝行業都該倒閉了。
1、如果你熱愛健身,可能無法從常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無法理解群眾需要。
發燒友對健身的需要是出於一個發燒友的需要。比如你可能熱愛力量舉,覺得沒有蹲拉推算哪門子健身,沒有大重量算哪門子健身。然而群眾可能並不需要。
2、發燒友可能理所當然地認為:群眾也應該像自己那樣熱愛健身,認真學習理論知識,甚至讀健身教科書。這顯然是不合理的,醫學也很重要,為什麼不每個人讀醫學教科書呢?
3、健身發燒友的生活方式可能與眾不同,他們思考的是:如何得到群眾的理解和尊重。很少會考慮:如何滿足群眾對健身的需要。
所以,在健身發燒友的世界裡,健身屬於高級項目,適合發燒友這個圈子。不適合為群眾小白服務。大眾健身的普及,可能和發燒友是矛盾的。
運動健身行業憂國憂民的,不改變格局,都是做不出實際貢獻的。
健身可以分兩個方向,一個注重體育成績和表現,屬於純運動科學系。
另外個方向是形體,形體也是一種視覺結論。主要目的是:如何對身體進行調整,揚長避短,讓身體比例更協調,看上去更高挑顯瘦。
這就需要設計美學方面的知識,所以形體派的健身更偏向於是:服裝、美容造型領域,而不是一種體育項目。
這些知識在健身教練行業幾乎是沒人研究的,而大眾對健身的需求主要是形體。在技術層面,這是很大的供求不對稱。
和形體派健身最相似的行業,大概是服裝,其次是美容、髮型設計、整形、減肥藥等。
有句話叫:身材是最好的衣服。很多健身的人都不喜歡穿衣服,似乎衣服是對身材的褻瀆。
如果世上沒有服裝可以掩蓋形體的話,應該很多人會跑去認真運動。說服裝是形體健身的競爭對手也不為過。既然是競爭對手,那麼分析下優勢和劣勢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改進。
1、體態 VS 服裝版型
體態,通俗點講就是骨架子的形態吧。人體的體態,如同服裝的版型
2、人體的圍度(如三圍) VS 服裝尺碼
人的圍度,相當於服裝的尺碼
3、體重 VS 服裝材質
同樣的體重,脂肪相對多的會更胖。如同羽絨服總是比同等重量的衣服更厚。
4、皮膚 VS 面料
服裝的優勢
一穿上就知道是否好看合身。
版型不好,可以馬上換衣服或者重新剪裁。
尺碼不合身,可以馬上換或重新裁剪。
更換成本低,更換過程很輕鬆。
服裝的劣勢
只能在視覺上改善形體,沒有實際改善。
人體的優勢
人體可塑性強
人體的劣勢
改變的成本高,需要很多時間精力和汗水
改變的過程痛苦
目前健身教練主流的減肥觀,主要局限在服裝材質(脂肪)這一點。
客戶拿來一件大棉襖,讓教練修地瘦一點,減脂主義的做法是減少裡面的棉花數量,通常不考慮棉襖的版型和尺碼。比如,改善脊柱骨盆腿型等人體版型可以很快地看上去瘦一圈,消除水腫也能讓人體尺碼小一點線條精緻些。
所以在當今減脂主義盛行的健身圈,人體的優勢沒有完全發揮,和服裝一比劣勢更明顯了。
你可能會說,這服裝不是自欺欺人麼,又沒有實際改變形體,怎麼和健身比?
與投入大量的時間汗水和痛苦相比,自欺欺人真是個相對捷徑。不然微博上的雞湯博主都得喝西北風了,美圖秀秀這些修圖軟體也該倒閉了。
在減脂主義的大環境下,因為減脂肪出效果的周期長,健身教練難以依靠學員反饋的口碑出名。
有些健身專家自認專業度超過大多數商業健身房教練。不過,這多半是孤芳自賞,在會員看來,可能只是肌肉殺馬特。
從會員的角度來思考:哪個教練靠譜?對教練成長和發展似乎更有意義
小白會員是用直覺來思考的,包括:
教練的外形怎麼樣、穿著打扮是否有品質、會員反饋案例如何、會員的口碑如何,甚至親和力等。
他們缺乏對教練實際技術水平的判斷能力。
一件衣服設計地好不好,穿上就知道了。一個教練或一套減脂方法好不好,至少也要個把月,大多數人還堅持不下來,積累案例更難。
所以,只要外形好,總是有人相信你懂怎麼練好。人們總是願意相信維秘天使的身材是科學練出來的,事實上,以她們的版型,練什麼東西都幾乎不會出問題。
也就是說,維秘天使的教練並不需要很牛逼,只要是個合格的教練,都能把維秘天使練成維秘天使。
在2015年以前,微博上粉絲多的「健身達人」幾乎都是版型好,但是不懂練的網紅妹子。偶爾有些勵志選手,通常也是本身版型好,面料厚了點。
減脂主義出效果慢,反饋案例積累難。所以健身行業只要有個好身材就夠忽悠了。
有些自稱是針對女性的訓練,其實對女生形體一無所知。
效果反饋周期長,就需要外部因素來激勵會員堅持。
比如勵志圖片,打雞血的話語(No Pain No Gain 沒有藉口 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配合一些激昂的音樂,還有各種雞湯。這些都是成功學、傳銷邪教慣用的伎倆
技術水平越差的越喜歡通過外部手段來激勵,反過來也可以說,雞湯發的越多說明技術越沒貨。
體態學派之所以發展快,原因主要有:1、從設計美學的角度思考人體 2、體態的訓練解決了健身反饋周期長的問題,有些訓練當場就能看到效果。
還有一點很重要:體態學派是真正從用戶需求出發考慮解決問題的。
健身普及的剛需就那麼幾個
一個是肥胖
健身教練如果能從多個角度全方位解決肥胖的,將能獲得更多成功機會:比如脂肪胖、肌肉胖、水腫胖、比例胖、體態胖。到時候也不要自稱是健身教練了,是體態設計,或者設計師減肥。
還有一個是明顯的身體、臉部變形和肢體疼痛
這方面一般需要更專業的技術,科班出身的會比較靠譜。
未來的運動健身同胞們朝這兩個方向走,可能獲得發展紅利,如果有幸有平臺和導師的支持,會發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