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深圳北站西側B出口,一輛機器人車正在緩緩行駛,它左顧右盼,還在不停「說」著話,這輛看似有些「呆萌」的流動宣傳車集監測、宣傳、巡視等多個防控功能於一體,是疫情防控期間北站新晉的「巡邏兵」。
巡邏兵當然不止這位「機器人」,高科技、立體化的巡防、監控手段背後,是深圳市龍華區上千位工作人員用40餘天來的堅守構築的疫情防控之網。
深圳北站建築面積超過70萬平方米,日常進出高鐵班次超過700趟,是進出深圳的重要門戶。在這樣一個戰疫主戰場上,離不開各個「兵種」聯合作戰。「網在心中」的總指揮部、衝鋒「疫」線的「保衛兵」、堅實高效的「科技兵」、守護「大後方」的後勤兵……細化舉措,責任到人,聯合協作,戰疫非常時期以及「復工潮」下的防疫防控,深圳北站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自1月20日深圳北站凝聚衛健、應急、公安等22家單位資源和力量,組成深圳北站疫情防控工作小組,截至2月28日,深圳北站區域(含高鐵、地鐵、地面等)總客流量為418.2萬人次,其中北站高鐵累計到達旅客160.1萬人次,累計發送旅客122.6萬人次。
「智能測溫」「卡點測溫」……織密北站「體溫檢測網」「1月21日,接到大型交通樞紐設置測溫卡點通知後,工作小組當天進行了一線調研。隨後當場緊急部署,連夜裝了15臺紅外線測溫儀。」龍華區深圳北站疫情防控小組辦公室主任周勇介紹道。為強化疫情防控,除了原先設置在深圳北站東西4個出站口、2個中轉站、東西進站口的15臺柱式紅外測溫儀,深圳北站疫情防控小組將柱式紅外測溫儀增至28臺,分別添加在地鐵進站口、長途客運站、計程車場站、公交場站入口等,成為北站防控戰疫的中堅力量。
「9個閘口、22個測溫點,光是北站的體溫檢測工作人員就有約200人。」周勇繼續介紹道。疫情防控期間,周勇每日的工作狀態就是「在路上」。作為北站協調辦的「活地圖」,大到深圳北車站、區保安公司、區疾控中心等部門協作,小到測溫卡點工作人員的佩戴規範、每日消殺時間,他都要做到隨時掌握、瞭然於心。
3月5日下午,在深圳北站出站通道處監控屏幕上,隨著出站旅客由遠及近走過來,其影像上即時顯示出體溫,「大概15-20米開外,我們就可以追蹤到每個人的體溫,超出正常體溫,屏幕上會立刻警示。」深圳市龍華保安服務有限公司隊長莫福武在向深晚記者介紹北站紅外測溫系統時介紹道。
與此同時,龍華區應急局在深圳北站各關鍵卡點上安裝了9套無線視頻傳輸布控球。不同於普通的監控設備,布控球還連通著各級防控指揮部。「從這個布控球,工作小組可以隨時隨地查看客流即時信息,做到信息交流零壁壘、零時差。這也為我們科學研判防控形勢、精確做好應急準備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龍華區應急局副局長黃彬良說道。
「全面大消殺」「同心大後方」……織密北站「消殺防疫網」「每周北站會進行兩次全面大消殺,每天還有專人對北站區域進行兩輪點位消殺。」周勇提及深圳北站目前消殺工作情況時說道。據了解,深圳北站防疫消毒作業工作由龍華區預備役防化團技術指導和支援。每周兩次的全面大消殺,防化團出動人員22人次,攜帶背負式動力噴霧器16部,推車式動力噴霧器4臺等裝備對候車大廳、商業層、站臺、進出通道及進站安檢口等進行防疫消毒。
此外,民治街道聘請30名專職消殺人員每日對深圳北站東、西廣場地面、電梯、圍欄、座椅、售票機、人行通道、北站發熱門診、應急帳篷和深圳北站垃圾中轉站進行全面消毒。在深圳北站垃圾中轉站安排值守人員對來往垃圾運輸車輛及垃圾桶進行消毒。
聯防聯控,才能打贏戰疫。
北站協調辦每天還負責收集深圳北車站、公交派出所等北站疫情防控小組成員對口罩、消毒液、隔離衣、護目屏等防疫防控物資的需求,由龍華區應急局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積極與「大後方」物資保障組溝通協調。截至目前,龍華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共為北站疫情防控小組各成員單位配發口罩14.5萬個、手持體溫槍180把、手套2000雙、護目屏900個、手洗消毒液1400瓶等一大批疫情防控物資,為深圳北站疫情防控構築「同心大後方」,織密北站「消殺防疫網」。
「24小時醫護輪值」「一站式服務」…… 織密北站「醫療救護網」1處發熱隔離區、2處臨時醫療點、2臺120救護車、8頂醫療隔離帳篷、18名醫護人員隨時待命,龍華區應急局協同區衛健局、區疾控中心、區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為北站築牢「醫療防護」防線。18 名醫護人員實行「3班倒」,24小時應對疫情防控。
「紅外線篩查出體溫異常的乘客會送過來,我們會用體溫計腋下複測體溫,一般至少要複測2-3次。這個過程中,除了給待觀察人員進行雙手消毒、發放防疫用品,我們還會詢問他們的『流行病學史』」,北站醫療點值班醫師蔡海彬向記者介紹北站「醫學篩查」流程。
「我們對北站高鐵發現的體溫異常旅客提供「一站式」服務,旅客從發現體溫異常後的護送、檢查、隔離、移送發熱門診等一系列服務工作,均由安保人員和醫療工作人員提供無縫連結的「一站式」服務,確保體溫異常人員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置。」黃彬良介紹道。
「多兵種聯合作戰」…… 織密北站「一體化安全網」「昨日北站卡點測溫在崗人數158人;處突應急衝鋒隊100人,其中南側疫情應急處置點10人……」3月2日上午10時,北站疫情防控指揮領導小組成員召開每日防控聯席會議,協調解決防控工作中包括體溫檢測、人員增配、客流疏導等多個實際問題,周勇報出一組數字,數字背後,正是北站疫情防控的日常。
「我們在北站建立了聯勤指揮部,建立了聯勤指揮平臺,鐵路公安、公交所、轄區派出所、交警中隊和衝鋒隊多警種各司其職、協同作戰,公安民警和100人的處突應急衝鋒隊每天在北站樞紐進行值守,共同守護北站樞紐的平安」。黃彬良介紹道。
「針對北站樞紐客流量大、安全形勢複雜,民治街道協調轄區預備役防化團,在春運高峰前組建了10人的北站危化應急小分隊,主要負責北站區域的危化品等易燃易爆品的排查管控,疫情防控期間,預備役防化團組織防化專家對危化應急小分隊和北站應急衝鋒隊進行了多場防化知識培訓,對酒精和消毒液不能混放、防疫消殺等要點進行了重點講解。」周勇介紹道。
在深圳北站「疫」線,每天均有1500餘人戰鬥。他們由深圳北車站、公安民警、龍華區保安公司、北站樞紐管理中心、龍華區疾控中心、應急局、北站協調辦等成員單位基層工作人員組成,負責每天的治安維護、交通疏導、防疫消殺等工作。
「保衛兵」「脈衝式出站」…… 織密北站「秩序維護網」「16時40分,4號月臺列車到站,請相關隊員提前做好出站引導準備。」北站協調辦李志平隊長正拿著對講機與「北站處突應急衝鋒隊」進行任務部署。近期,隨著返程客流增大,深圳北站各月臺扶手梯口前地面上出現了一串串相隔1米的黃線,這些「神秘的」黃線,其用途是北站 「處突隊」安防人員琢磨出的「脈衝式出站」。
「針對瞬間較大客流情況,組建40人的有序出站引導組;在站臺劃定1.2米安全間隔線,引導旅客嚴格按1.2米間隔要求保持安全距離;在列車車廂出口站臺、手扶梯口、出站口利用音頻廣播等形式引導旅客有序通行;在車站出口推行0.3米排隊等候、間隔1米脈衝通行,引導旅客保持安全距離,有序通過紅外線檢測體溫出站。」
自復工潮以來,為加強北站疫情防控的應急保障工作,「脈衝式出站」被應用至深圳北站各月臺,一米的距離保障了每位出站乘客的安全,也使出站客流多而不亂,有效提升了出站效率。
此外,為加強疫情防控宣傳力度,營造更好的防疫防控氛圍,深圳北車站、北站協調辦還在北站各出、入站口等醒目位置設立了體溫檢測和疫情宣傳標識牌,並通過站內廣播和LED大屏進行輪流播放。龍華區應急局則印製了40萬份《來(返)深人員告知書》和《便民服務卡》,在各出站口分發給抵達的旅客,告知旅客體溫檢測、個人居家等疫情防控常識。「宣傳到位,旅客們都有疫情防控的意識與自覺,也讓我們的戰疫之『網』真正做到全覆蓋、無遺漏。」周勇這樣說道。
(來源:龍華區應急管理局、通訊員:黃彬良、桂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