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同
前不久,歐洲才剛剛經歷一陣不正常的高溫天氣。
才一周而已就讓整個歐洲都亂了陣腳:整個歐洲熱到40度!德國人裸奔,法國熱死3人,西班牙起火,瑞士人卻在滑雪
這時人類才深切地感受到「氣候變暖」的後果有多麼的嚴重。
最近關於全球氣溫變暖又有了新的研究結果:除了壞消息,還是壞消息。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研究者在研究了全球520個國家的氣候之後,並根據19個可變指數的數據得出研究結論:到2050年,全球77%城市的氣候將發生重大變化。
那時北半球城市的氣候將會與相距1000公裡,更加偏南的城市如今的氣候相似。
也就是說,2050年巴黎的氣候就如同現在澳大利亞坎培拉的氣候;夏季的氣溫增長5.5攝氏度,冬季氣溫增長4.7攝氏度。
沒準以後就能在法國的各大平原看到坎培拉的袋鼠了……
倫敦的氣溫也將如同如今馬德裡的氣候,
沒準英國人被溫暖的天氣滋潤以後也變得向西班牙人那麼熱情了……
斯德哥爾摩的氣溫會向布達佩斯靠攏,
沒準瑞典人也要琢磨著在家裡裝一臺空調了……
吉隆坡、雅加達和新加坡等處於熱帶地區的城市,氣溫雖然不會再繼續上升但是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極端氣候現象——乾旱或者洪水。
這些壞消息看起來令人驚恐無比,但是更令人驚恐的是這些結論居然建立在「主觀積極」的模型上。
所謂「主觀積極」就是研究者假定從現在開始,地球的碳排放量在未來的31年始終保持穩定不會再上升,
全球氣溫上漲的速度研究者也「樂觀」地給了個最低值——1攝氏度。
原來在自己做的孽面前,人類再怎樣的樂觀都會以悲劇收場。
或許只有在炎炎烈日下,汗流浹背中人類才能切身體會到氣候變暖的形勢有多麼的嚴重吧。
可能只要吹吹電風扇,開一下空調讓全身「冷靜」下來之後,氣候變暖的事情也就被順手被拋之腦後了吧。
但是對於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氣候變暖帶給他們的不僅只是「出出汗」,降降溫就可以解決的……
它們聽見的是災難、種族滅絕站在門口徘徊的聲音。
生活在北極的北極熊它們是離「災難」最近的一個種族。
因為氣溫的飆升,北極的無冰季越來越長,北極熊想要獲得食物變得越來越困難。
有的北極熊餓得瘦骨嶙峋,只能拖著孱弱的身體在貧瘠的陸地上一邊「哭泣」,一邊緩慢地爬行,
爬了那麼久,北極熊終於看到了一線希望——灘涂上的這個容器裡可能有些什麼吃的可以果腹呢!
它不知道那是人類丟棄的空油桶,裡面除了絕望什麼也沒有……
還有的北極熊,它們「餓昏了頭」,為了生存,它們滿眼的獸性,把利爪伸向了自己的夥伴。
除了北極熊,南極的小天使——帶帽企鵝也被氣候變暖折騰得「家破人亡」。
融化的浮冰讓他們再無家園,腳踩薄冰的他們一個不小心就會掉進「冰窟窿」裡,那些剛剛才孵化出來的小企鵝還未體會生命的燦爛就葬身在冰冷的海水中。
即便如履薄冰的小企鵝們生存了下來,但是等待它們的仍然是氣候變暖帶來的饑荒。
2018年年末,一些群落中帶帽企鵝的數量已經減少了30%-66%。
氣候變暖,只有這些極地的動物們受到了威脅嗎?
不,地球上全部的生物都被不斷上升的氣溫緩緩推向災難的深淵,當然包括後知後覺的人類。
斯裡蘭卡的「活化石」海龜數量大幅減少,這和氣候變暖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因為決定小海龜性別的是氣溫,當沙灘中的氣溫超過30攝氏度時,生出來的就是雌性小海龜。
如果氣溫再這樣上漲,雄性海龜的數量將驟減。
這些動物都是地球食物鏈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一旦脆弱崩斷,後果不堪設想。
除了動物,人類生存的環境也被氣候變暖不斷蠶食著。
由於大氣溫度升高,蒸發量上升,少雨的地方將面臨更多的乾旱情況,沙塵暴等極端天氣也將越來越頻繁。
其實,東亞和中亞的眾多國家已經被沙漠化的問題所困擾,尤其在撒哈拉邊界地區情況更加嚴重。
沙漠面積一百年之內擴大了16%。
森林火災發生的頻率也將越來越高。
與乾旱相對的洪災也是氣候變暖的惡果。
因為海洋溫度增加,海水蒸發速度加快,大量水氣被輸送進入大氣,會導致局部地區短時間內降雨量驟增。
這樣特大暴雨的天氣很容易會引發水災、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兩極的冰川融化,帶來的還有令人絕望的海嘯。
還有世界範圍內更頻繁的特大地震,火山噴發。
突然想起了前不久,世界各地突然頻發的地震……
原來人類口中的天災,追根溯源是人禍。
氣候變暖對於人類的這些間接威脅已經足夠有殺傷力,更不用提它對人類更直接的威脅了。
深層冰川消融可能釋放出未知的遠古傳染病毒;
氣溫升高加快各種傳染病的蔓延速度;
城市熱島效應,夜晚溫度過高讓人類的睡眠質量急劇下降。
這些「災難」已經悄然而至,並且已經抬起的手準備破門而入了。
人類的時間已經在「無知」中消耗殆盡,幸運的是我們還有科技這把鑰匙。
我們必須要進一步限制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並且改用更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同時利用最新科技提升能源的功效。
其實每一個人都能夠為控制氣候變暖出一份力:少駕車,少吃肉,少買衣。
相比走路、騎自行車或搭乘公共運輸工具,駕車出行無疑是汙染最大的交通方式,汽車排放出的各種溫室氣體是全球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之一。
少吃肉也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嗎?
是的。事實上,畜牧業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量幾乎佔到全球排放總量的15%。
如果全球人民可以減少肉類的消費,選擇健康的飲食方式,到2050年之前將能實現所需減排量的四分之一。
沒想到少買衣服也能幫助控制地球溫室效應吧。
在現實世界裡,服裝在生產、加工和運輸過程中要消耗大量能源。
在保證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只要每人每年少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相應減排二氧化碳6.4千克。
一起行動起來吧,為了自己,更為了孩子們。
希望2050年,巴黎還是現在這個美好舒適的巴黎!
ref:
http://www.leparisien.fr/societe/d-ici-2050-le-climat-a-paris-sera-equivalent-a-celui-de-canberra-aujourd-hui-10-07-2019-8114313.php
http://www.sohu.com/a/259155025_234470
新歐洲專稿,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