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全球平均氣溫或升高1℃

2020-12-14 中國氣象局

本報綜合訊7月上旬,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最新氣候預測稱,未來5年(2020-2024年),每年全球年均氣溫有可能比工業化前(1850-1900年)水平至少高出1℃,並且,其中至少一年的氣溫高出1.5℃的可能性達到20%。這意味著,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經濟活動放緩,但遏制氣候變化所面臨的局面仍不樂觀,甚至《巴黎協定》所設計的目標可能提前瀕臨「破產」。

WMO秘書長佩特裡·塔拉斯表示:「這項研究表明,要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即把本世紀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遠低於工業化前水平2℃,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進一步限制在1.5℃以內,已面臨巨大挑戰。」

根據這項研究,在未來5年內,全球有一個或多個月份比工業化前平均氣溫至少高出1.5℃的可能性約為70%;其中至少一年的年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至少高出1.5℃的可能性約為20%,而這種可能性正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加。

同時,科學家預計,受氣候變化影響,海平面氣壓異常會導致西歐出現更多風暴;北極升溫幅度將達到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熱帶和南半球中緯度地區的氣溫變化幅度則是最小的。

該預測綜合考慮了自然變化、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但該預報模型並未納入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所導致的溫室氣體和氣溶膠排放變化。

「WMO已多次強調,新冠肺炎疫情所引發的工業和經濟活動放緩,無助於持續和協調的氣候行動。這是因為,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存活壽命非常長。今年短時期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下降,並不會推動全球二氧化碳大氣濃度的下降。」塔拉斯說。

也有不少科學家擔心,疫情過後,為儘快恢復經濟,人類生產活動將更不加節制,溫室氣體排放可能迎來「報復性增長」。塔拉斯呼籲:「氣候變化對人類未來幾個世紀的威脅,可能比新冠肺炎疫情更為深遠。各國政府應抓住經濟重啟的機會,將氣候行動納入復甦計劃。」

這項研究由WMO發起的世界氣候研究計劃(WCRP)所推動, 由英國氣象局牽頭,來自中國、西班牙、德國、加拿大、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瑞典、挪威和丹麥的氣候預測團隊共同參與。

當前,地球平均氣溫已比工業化前高出1℃以上。過去5年,也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

(來源:世界氣象組織 編譯:劉淑喬)

(來源:《中國氣象報》2020年7月16日三版 責任編輯:王美麗)

相關焦點

  • 世界氣象組織:未來五年全球平均氣溫將持續上升 實現《巴黎氣候...
    瑞士當地時間7月9日,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最新氣候預測指出,未來五年(2020—2024年),全球年平均氣溫或將比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年)升高至少1°C,並且很可能在0.91°C~1.59°C範圍內。
  • 巴黎氣候大會通過全球氣候新協定:平均氣溫升高控制在2度內
    《巴黎協定》指出,各方將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並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
  • 2050年世界城市「天氣預報」:倫敦夏天平均氣溫27度
    氣溫升高會導致英國夏日最熱月份的平均氣溫升高6攝氏度,達到27攝氏度。Scientists hope pairing up cities will help people visualise the impact climate change could have within their own lifetimes.
  • 全球氣溫升高不只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還有兩頭隱藏的巨獸
    說起全球變暖可能各位感同身受,畢竟每年夏天的高溫屢創新高,不過這並不能表示氣候變暖了,只能說明極端氣候有增加,不過氣候變暖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為從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平均氣溫大概升高了約1.5°C,儘管這看起來並不高,但它導致的骨牌效應會逐漸使地球臨近生態系統臨界點,屆時可能會出現生態崩潰的嚴重後果
  • 夏天提前到來 西班牙全國未來兩天氣溫持續升高 創30年來最高值
  • 珠峰地區平均氣溫上升顯著
    根據珠峰地區聶拉木和定日氣象站1971年~2019年的觀測資料分析,我們發現珠峰地區氣候呈微弱的暖幹趨勢。在氣溫方面,珠峰地區年平均氣溫為3.2~3.8攝氏度,遠低於同緯度平原地區。1971年以來,珠峰地區年平均氣溫呈明顯上升趨勢,升溫率為0.28攝氏度/10年,其中位於珠峰北坡的定日站(海拔4300米)增幅最高,達到0.34攝氏度/10年;而海拔較低(3810米)的聶拉木站增溫幅度相對較小,為0.22攝氏度/10年。
  • 未來氣溫上升幅度終有定論:影響不可估量
    8月23日,據外媒報導,由多國氣候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一項最新研究,對為未來氣候變暖的程度進行了說明。近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濃度的上升是氣候變暖的主要因素。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數據顯示,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直到最近10年,氣溫已經升高了約0.8℃。由於氣候變暖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因此未來氣候變暖的程度目前並無法得知,其中最大的未知因素是未來幾十年的碳排放量,而這受到政策和經濟體系的影響。
  • 臺灣2020年平均氣溫創74年新高
    中新社臺北12月29日電 臺灣氣象部門29日表示,截至12月27日統計,臺灣2020年平均氣溫為24.62℃,創74年新高。氣溫升高的同時,2020年臺灣降雨較往年大幅減少,中部地區降水僅有往年的五至七成,旱情嚴重。
  • 全球平均氣溫再創新高:法國最高45.9℃,臨近北極地區20℃!
    《全球平均氣溫再創新高:臨近北極地區20℃,法國最高45.9℃!》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自然氣象#系列徵文。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街上行人的衣著越來越簡陋,越來越暴露,不是因為潮流和時尚,而是因為天氣變熱了!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氣溫2100年恐升高3℃
    【環球時報記者 汪品植】據英國《獨立報》9日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9日發布報告稱,儘管新冠疫情使得今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7%,但這種減排並不具持久性,如當前趨勢無法扭轉,預計到2100年,全球溫度仍將上升3.2℃左右。
  • 全球6月平均氣溫達140年來最高,法國最高氣溫甚至為46℃
    新華社資料圖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18日發布全球氣候報告,顯示今年6月全球平均氣溫達到140年來同月最高,今年會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之一。這份報告說,20世紀全球6月份平均氣溫為15.5攝氏度;今年6月全球平均氣溫比這一數字高0.9攝氏度,同時也是連續第414個比20世紀同月平均氣溫高的月份。過去140年間,6月氣溫最高的10個年頭中,9年出現在2010年以後。今年6月,法國、德國和西班牙北部氣溫比正常範圍高10攝氏度,法國最高氣溫甚至達到46攝氏度。
  • 我們有機會將全球氣溫增幅控制在2℃以內嗎?
    在全球範圍內,2019年的平均氣溫僅次於2016年,延續了地球長期變暖的趨勢:過去的5年是140年裡最熱的5年。 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空間研究所(GISS)主任加文·施密特稱,自19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平均氣溫一直處於上升狀態,現在的平均溫度比19世紀末的平均溫度略高1℃。
  • 讀中國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尋找中國全年平均氣溫最高和最低的地方
    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地形、氣候、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要素,一個地區的氣候又是由氣溫、降水、光照等要素來組成的。在分析一個地區的氣溫特徵時,我們主要從年均溫和氣溫年較差兩個角度來入手,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緯度、地形(海拔)、海陸位置、洋流、天氣狀況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
  • 新知| 南極2月氣溫破20℃——全球變暖,人類何去何從?
    監測數據顯示,2019-2020年這個冬季,江蘇全省平均氣溫為6.1℃,經歷了有氣象紀錄以來的最暖冬季。  地球 真的越來越熱?  不知不覺中,我們共同感受著全球變暖。3月12日聯合國和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的《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顯示,剛剛過去的2019年,是有歷史記錄(約140年)以來溫度第二高的年份。
  • 新加坡去年氣溫並列90年來最熱!
    新加坡2019年的平均溫度達28.4攝氏度,跟2016年同列最熱年份。
  • 科學家預測:50年後全球氣溫將大幅上升,華北平原不再適合定居
    據衛星網近日援引《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撰文報導稱,在未來的幾十年裡,許多國家的氣溫上升可能要比以前六千年來的氣溫上升都要多。美國專家們推測認為,到2050年的時候,這樣的氣候會威脅到那些無力購買空調的窮人生命。按照他們的推測,50年後,大多數年平均氣溫零上13攝氏度的地區將升高到20攝氏度。而現在,中國南方地區、北非、地中海的人們就生活在這樣的氣候下。
  • 上海去年平均氣溫和12月降水量排史上第三!未來十天又陰雨
    來自上海市氣象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上海(徐家匯站)的年降水量為1271.9毫米,與常年平均接近略偏多。但從2018年12月的統計情況來看,12月的降水異常偏多,月降水量為137.9毫米,是常年平均(39.8毫米)的3倍多,為歷史12月降水量第三高位。「這個冬季的前期顯得特別陰冷多雨,而接下去的10天,上海也都以陰雨天氣為主,預計1月份降水也會比常年偏多。」
  • 2020年到底怎麼了?全球高溫氣候多變,霍金預言或要提前?
    尤其是在2020年的1月份,全球平均氣溫已經打破了自1880年以來的記錄,是最近100多年以來最熱的1月。除此之外在北極NASA通過衛星進行監測,發現了200多萬個甲烷熱點,這就意味著北極因為高溫的影響,一些凍結在冰川中的甲烷被釋放出來。
  • 99%的可能性,未來10年氣溫將更熱,最近3個月海洋溫度就高0.78度
    我們知道全球的氣溫一直在升高,但是會不會一年比一年高,這仍是個未知的答案。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海洋全球表面的觀測結果以及溫度分析數據集表明,2018年是自1880年以來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也是2014-2018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而全球變暖也在不斷刷新每年的平均溫度 ,那麼未來的十年裡,會不會一年比一年高,年年刷新記錄呢?
  • 氣溫上升已超1.1度閾值,會給人類帶來什麼影響?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權威報告指出,溫室氣體的濃度持續上升,在過去五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時期,同時從澳大利亞持續的乾旱和近期的森林大火等全球性重大氣候事件,都給給我們證明了氣候極端化的事實,同時在2019年的時候,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的水平高1.1攝氏度,而如今只有2016年的氣溫還沒有被超越,所以2019年是有史以來第二高溫年,但是對於我們來說,2016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因為存在了極端性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