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南通12月18日電(記者王繼亮)針對國務院辦公廳11月15日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江蘇南通市要求各部門、各行業,特別是涉及老年人基本生活服務的窗口單位、高頻活動場所要實現自查自糾全覆蓋,保證「保基本」的服務不受智能技術運用的影響。
隨著我國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智能化服務得到廣泛應用,深刻改變了生產生活方式,提高了社會治理和服務效能。但隨著老齡人口數量快速增長,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無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
南通市發改委主任尹建勇介紹,該市要求對解決老年人看病、出行、支付等高頻生活場景中的基本困難作出部署安排,加強檢查督導,同時在推進智慧養老、老年友好社會建設等方面加強長遠謀劃,做到硬體設施到位和軟體幫助服務到位,堅持保留傳統服務和加強宣傳普及相結合,堅持部門施策和協同整合相結合。據了解,該市近期將召開相關部門工作推進會,向社會公布一批重點任務清單,發動市域內重點窗口部門全面對照,自查自糾。同時組織各地針對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定向招募一批志願者,制定相關行動計劃。
尹建勇表示,南通市目前將率先啟動6項實事工程,探索破解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在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狀態下,完善「健康碼」管理,在機場、鐵路車站、長途客運站,專設「無健康碼」通道;建設改造21個社區便民消費服務中心、老年服務站等設施(每個縣市區3個試點社區),為居家老年人特別是高齡(80歲以上)、空巢、失能、留守等重點人群提供生活用品代購、餐飲外賣、家政預約、代收代繳、掛號取藥、上門巡診、精神慰藉等服務;引導網約車平臺優化約車軟體,增設「一鍵叫車」功能,對老年人訂單優先派車,每個縣市區的巡遊車和網約車至少組建一支愛心服務車隊,為老年人提供預約達成出行服務;實行多渠道掛號,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設置老年人「綠色通道」;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強化支付市場監管,在零售、餐飲、商場、公園等老年人高頻消費場所,水電氣費等基本公共服務費用、行政事業性費用繳納,支持現金和銀行卡支付;在老年大學、社區老年學習點開設老年人智能技術運用相關內容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