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是一個百家爭鳴,諸侯混戰的時期。這種局勢隨著秦國開始商鞅變法才逐漸瓦解,取而代之的則是秦國和山東六國合縱聯盟的對抗。
然而,雖說在戰國中後期,秦國儼然已經成為了七國中國力最強的國家,但還是有一個國家能夠勉強跟隨其後的,那個國家就是齊國。
秦國秦昭襄王和齊國齊湣王並稱為東西二帝,秦昭襄王稱西帝,齊湣王稱東帝,強盛一時。
如果說秦昭襄王是繼承了祖輩的萌蔭,才能將秦國發展壯大,那麼齊國齊湣王也差不多。齊威王和齊宣王同樣給齊湣王留下了大量寶貴的財富。
齊湣王繼承的好牌
戰國初期的霸主,想必大家應該都有印象,那就是魏國。魏國是最新開始變法的國家,魏國的魏武卒更是名震天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而魏武卒的兩次失敗皆是在齊國齊威王手下。桂陵之戰,齊威王破了魏國魏武卒不滅的神話,馬陵之戰,齊威王更是直接將魏國的霸主之位推下了神壇。
齊威王的這兩次戰略打擊,雖然並無實質上的獎勵,但是卻將齊國的威望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為桂陵之戰齊國援助的是趙國,而馬陵之戰齊國援助的則是韓國。
這只是齊威王在位期間在軍事方面的成果,其內政上的成就更是了得。
相信大家都學過鄒忌諷齊王納諫的課文。這裡的齊王指的就是齊威王。齊威王在位期間,重用鄒忌,在齊國開展變法,並大力發展稷下學宮,為齊國的人才引起提供了不小的助力。百家爭鳴亦是起源於此。
到了齊宣王時期,也就是齊威王之子,齊湣王之父,齊國更是不得了。當時,燕國發生子之之亂,齊宣王趁機侵略燕國國土,將齊國的疆域開拓了不少。
當然了,齊宣王此舉還是為之後的齊湣王被燕國針對埋下了伏筆,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因此,齊國到了齊湣王這一代,齊國無論是威望還是疆域,都達到了頂峰,齊湣王當之無愧地接受了一副好牌。
齊湣王將好牌打爛
可惜,齊湣王不是秦昭襄王,他不僅沒有守住齊國的優勢,反而差點將齊國斷送了。
齊湣王還是威風過一陣子的。
一方面,齊湣王在位期間,曾經率領過魏、韓聯軍,擊敗了強大的秦國,甚至攻破了秦國的函谷關。
要知道,秦國的函谷關可是秦國統一最大的依仗之一,之前六國聯軍攻打,都沒有攻破函谷關。而這一次,在齊湣王的帶領下,秦國的依仗函谷關卻失守了。
這可是齊湣王十分值得誇耀的事情。
另一方面,齊湣王在位期間,還攻破了宋國。宋國在當時,只能算中等諸侯國,國力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最重要的是,宋國有錢。
當時的宋國,是天下商業的中心,十分繁榮和發達。但是,在戰國之時,有錢卻沒有守護它的能力,自然也會引起別人的忌憚。齊湣王在他人的勸說下,就對宋國起了貪念。這一貪念,就引起了趙國,魏國等國的不滿。
因為宋國不僅只是一個商業中心,更是中原各國之間的緩衝地帶。齊國強大, 趙國、魏國弱小。齊國一旦將宋國消滅,那麼魏國和趙國就完全暴露在了齊國面前。要說這兩個國家不恐慌,才是不正常的。
於是,在燕國的慫恿下,五國伐齊就此打響。
最後的結果是,齊國被燕國樂毅差點滅國,而齊湣王本人死得也十分慘。
結束語
齊湣王,一個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