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藻的光合作用

2021-02-08 硅藻

太陽為地球生態圈和人類提供一切所需的能量。太陽能以光的形式將能量傳輸到地球表面,用以驅動光合作用反應的進行。光作為自然界最神奇的現象,一直以來是科學家研究的熱點。牛頓基於反射等現象,首先提出光的本質是一束粒子,但卻不能解釋光的衍射等現象。19世紀上半葉,麥克斯韋提出光的本質是一種波,可以用麥克斯韋方程組描述,並理論推導出了光速,與實驗測得的數值非常接近。19世紀末,麥可遜-莫雷實驗否定了經典電磁輻射理論的以太假設,同時,黑體輻射實驗也表明,能量不具有經典電磁輻射的連續性,僅與溫度有關。基於黑體輻射的實驗結果,普朗克提出能量的量子化假設。愛因斯坦概括和完善了這一假說,提出了光子的概念,並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光子的存在也最終被康普頓效應證實。進一步的發展和融合提出了將粒子屬性(能量E,動量p)和波動屬性(角頻率w,波矢量k,其中w=2πγ,|k|=2π/λ,γ為頻率,λ為波長)聯立的普朗克-愛因斯坦方程。普朗克-愛因斯坦方程成為以量子力學為代表的現代科學描述光等基本粒子的行為的基礎方程之一。對光的本質的研究使人們認識到,波長λ和頻率γ是表達光子等基本粒子的行為特徵的主要參數。光的波長分布非常廣泛,如圖1。其中波長在400-700 nm範圍的可見光對人類影響意義最大,是生物可利用的能量範圍。


光合作用是生物從太陽光獲取能量的主要途徑。太陽輻射出的光子到達地球表面後,植物、藻和光合細菌等生物光合系統中的色素-蛋白複合體將其吸收。通過激態耦合、電荷分離和電子傳遞等環節,吸收的能量被轉化成跨膜質子梯度;進而通過ATP合成酶和Calvin循環將吸收的能量固定在葡萄糖等有機化合物中(圖2),為生命代謝和人類社會活動提供直接和間接能量支持。同時,放氧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將水分解成氧氣,維持著地球上需氧生物的生存。

    硅藻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因為細胞壁由二氧化矽組成而得名。進化上,硅藻被認為是經過藍藻初次內共生(primary endosymbiosis)產生的紅藻二次進一步經過內共生(secondary endosymbiosis)而來,如圖3。二次內共生使硅藻的葉綠體有四層膜包裹,葉綠體外層膜與含有核糖體的細胞核內質膜連接在一起。與高等植物葉綠體不同,硅藻葉綠體中的類囊體沒有基質片層和基粒之分,因此不存在類似於高等植物中的光合系統I(PSI,Photosystem I)和光合系統II(PSII,Photosystem II)的橫向分布差異。硅藻葉綠體內,類囊體膜以層疊的六層膜的形式存在,膜上鑲嵌有光合作用所需的PSI、PSII和細胞色素b6f複合體等蛋白複合體。


   硅藻(Diatoms)是經歷了兩次內共生的具有特殊光合作用進化地位的單細胞藻類,是現代海洋浮遊生物中的優勢種群,也是赤潮的主要組成藻類之一,貢獻了地球上每年五分之一的初級生產力,跟整個熱帶雨林相當。硅藻具備精妙的矽納米結構外殼、奇特的氮代謝能力和強力的二氧化碳同化能力,以及獨特的光合膜蛋白系統,使其能適應快速而複雜變化的光環境,在地球的碳、氮、磷、矽等元素循環和氣候變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硅藻分布廣,幾乎所有生物圈環境中都有硅藻存在;門種多,最多可達200 000種;數量大,繁殖快,是海洋浮遊生物中的主要初級生產者。硅藻有極強的適應能力,能在各種光環境條件下生存,而且其天然色素和光合產物具備極大的醫藥和經濟價值。如硅藻水可以作為水產養殖的基本餌料;巖藻黃素(fucoxanthin)已經被開發為減肥藥在美國上市;而且很多研究表明巖藻黃素具備抑制腫瘤細胞引發凋亡的功效;某些硅藻細胞內的油脂含量高達70-80%,是生物柴油的潛力物種;某些硅藻可以在工業汙水中生存,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而且硅藻的二氧化矽外殼是天然的納米材料,是人工仿生模擬的模式材料,億萬年來殘留在地殼中的沉積物便是人民喜愛的裝飾材料硅藻土。

     

     硅藻以期獨特的進化地位、廣泛的適應性、神奇的代謝能力、強力的光合能力、巨大的應用潛力成為科學研究和海洋應用開發的熱門物種,然而以上種種神秘特徵還需要科研工作者進一步研究和闡釋。

    






相關焦點

  • 硅藻,硅藻,你為什麼這麼擅長「捕光」
    日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沈建仁和匡廷雲研究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揭示出了硅藻的「秘密」——它有高效地捕獲和利用光能的獨特結構。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基於該研究,科學家未來有望設計出可以高效「捕光」的新型作物。
  • 科學網—揭秘光合作用的能量工廠
    「光合作用光系統等超大分子複合體的結構、功能與調控」名列其中。 光合作用為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提供了賴以生存的物質和能量。「生物體內的光合作用複合體就像一個個小工廠的不同功能單元,既有向外捕獲光能的『天線系統』單元,也有進行能量轉化反應的『反應中心』單元。」
  • Klaus Kemp|硅藻藝術
    硅藻是一種單細胞藻類,它可以在任何有積水的地方找到,它們圍繞自身形成寶石般的玻璃殼。
  • 硅藻泥地墊很硬怎麼用 硅藻泥有什麼優勢
    硅藻泥地墊很硬怎麼用地墊清洗好,不要拿到太陽底下暴曬,一般灰塵用水衝洗即可。1、硅藻泥地墊的吸水性很強,洗完澡通過地墊吸收後腳底殘留的水分會變少。硅藻泥地墊在吸完水之後,可以通過自己特殊的材質,將水分散發出去,水分不會儲蓄在墊子裡,地墊下面也不會有殘留的水漬了。2、硅藻泥地墊不粘東西、不藏汙納垢,清洗起來非常的方便,一般灰塵只要用水衝洗即可,若是有汙漬的話,只要用清潔劑一刷就乾淨。
  • 【養殖科普】從事這麼多年水產養殖,你真的了解硅藻嗎?
    接下來讓我們從科學角度全方位了解硅藻。硅藻廣泛分布於淡水、海水和半鹹水中,是海洋中主要的浮遊植物,也是海洋初級生產力的最主要貢獻者。硅藻偏好硬水水體,也就是說偏好含鈣鹽或鎂鹽等鹽類物質較高的水體,春秋季節生長旺盛。
  • 研究解析硅藻PSI-FCPI超級複合物2.38埃解析度的三維結構
    硅藻是海洋中的主要浮遊藻類之一,在地球碳氧等元素循環中起重要作用。硅藻含有巖藻黃素、葉綠素c、矽甲藻黃素等與綠色光合生物不同的光合色素,具有特殊的光能捕獲、能量傳遞和光保護機制。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光合膜蛋白結構生物學團隊致力於光合膜蛋白三維結構和功能的研究,2019年,破解羽紋綱硅藻-三角褐指藻的FCP(Fucoxanthin Chlorophyll a/c protein)捕光天線二聚體的1.8埃解析度晶體結構(Science,2019),描述FCP中葉綠素a,葉綠素c和巖藻黃素的精確結構信息。
  • 揭開30億年前光合作用的秘密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之一,光合作用反應中心則是該過程中實現光能—電能轉化的核心結構。今天的高等植物擁有兩種不同的光合作用反應中心,且各自是由不一樣的中心蛋白構成。但地球上最早的光合作用反應中心構成其實是兩個相同的蛋白,經過長期演化才逐漸形成如今的狀態。綠硫細菌的光合作用反應中心的特別之處,正在於其兼具演化前後兩種光系統的結構特點。
  • 欣賞身邊那一抹綠色-感受光合作用的真正含義
    光合作用是植物賴以生存的方式。因為植物不像動物那樣進食,而是利用太陽光的能量生成糖分,然後再利用糖分生成其他化學物質,從而產生自身所需的能量。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結合生成糖。如圖所示,植物通過攝取太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在於釋放氧氣。
  • 人類能模仿植物的光合作用嗎?科學家:若成功堪比工業革命
    神奇的是,在自然界中竟然有生物體能夠通過一系列反應同時得到這兩種物質,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光合作用。提到光合作用,或許大家都能夠提上兩句話,比如什麼大致分成兩類反應光反應,暗反應之類的知識,那麼光合反應作為一種「常識」,人類能夠模仿植物,用科學儀器進行光合作用嗎?
  • 測得的光合速率為表觀光合作用或淨光合率,而不是真正的光合作用
    第四節 環境條件對光合作用的影響一、植物的光合速率常用的光合速率單位是μmolCO2m-2s-1(1μmolCO2m-2s-1=1.58mgCO2dm-2h-1)。通常測得的光合速率為表觀光合作用或淨光合率,而不是真正的光合作用。真正的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下實際同化的CO2量,但同時植物進行呼吸作用,要放出一些CO2。表觀光合作用或淨光合速率就是真正光合作用所同化的CO2,的量,減去因呼吸作用而釋放的CO2的量。一般所說的光合速率就是指淨光合率。
  • 光合作用的研究歷史你知道多少?盛夏炎炎,植物愈發生機勃勃
    是否回想起生物課上的植物光合作用?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一下關於光合作用的研究歷史,你了解和知道多少呢?早期人類對光合作用的探討,其實是向著物理學和化學兩個方面不斷深入的。1905年英國植物學家F.F.布萊克曼提出光合作用包括需要光照的「光反應」和不需光照的「暗反應」兩個過程,二者相互依賴,光反應時吸收的能量,供給暗反應時合成含高能量的多糖等的需要。
  • 前沿科技:細菌有望通過人工光合作用生產太陽能
    熱乙酸穆爾氏菌通常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從研究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入硫化鎘納米粒子對細菌的細胞膜的外部。硫化鎘可以吸收光。當嫁接到細菌上時,它們充當了能夠進行人工光合作用的半導體。熱乙型支原體-CdS能夠將陽光和二氧化碳轉化為可用能量。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同一個團隊進一步研究了他們。他們想提高細菌的人工光合作用的效率。
  • 基於光合作用原理,葉綠素也能製備太陽能電池
    眾所周知,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可或缺的因素。光合作用的第一步是光能被葉綠素吸收並將葉綠素離子化,產生的化學能被暫時儲存在三磷酸腺苷(ATP)中,並最終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碳水化合物和氧氣。在能源消耗持續增多的當下,科學家們不禁想像,能否仿照植物的光合作用,用葉綠素製造太陽能電池呢?葉綠素分子是自然界中儲量最豐富、對環境最友好的功能性有機半導體材料,將葉綠素及其衍生物作為主要素材製備新型太陽能電池,既可以實現廉價可再生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又可以通過模仿天然體系的光能轉化過程實現潛在的高光電轉換效率。
  • 光合作用麵包代金券花落誰家?| 小叮噹送福利
    截至7月18日周二下午三點獲得「光合作用」麵包店五十元代金券的三十位朋友終於出爐啦! 這三十位朋友獲得「光合作用」麵包店五十元代金券一張!最後小叮噹再貼心的為你們奉上「光合作用」麵包店的地址和送貨廣電的微信群,小夥伴們可以行動起來啦!跟小叮噹一起大吃特吃起來!(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