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解析硅藻PSI-FCPI超級複合物2.38埃解析度的三維結構

2020-12-26 生物谷

 

硅藻是海洋中的主要浮遊藻類之一,在地球碳氧等元素循環中起重要作用。硅藻含有巖藻黃素、葉綠素c、矽甲藻黃素等與綠色光合生物不同的光合色素,具有特殊的光能捕獲、能量傳遞和光保護機制。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光合膜蛋白結構生物學團隊致力於光合膜蛋白三維結構和功能的研究,2019年,破解羽紋綱硅藻-三角褐指藻的FCP(Fucoxanthin Chlorophyll a/c protein)捕光天線二聚體的1.8埃解析度晶體結構(Science,2019),描述FCP中葉綠素a,葉綠素c和巖藻黃素的精確結構信息。同年,該團隊與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隋森芳帶領的研究團隊合作,進一步解析中心綱硅藻-纖細角毛藻的光系統II-捕光天線II複合物(Photosystem II-FCPII,PSII-FCPII)3.0埃解析度的冷凍電鏡結構,闡明其光能高效傳遞和淬滅的結構基礎(Science,2019)。然而,硅藻光系統I結合的捕光天線數量及核心與捕光天線的結合方式尚不清楚,硅藻光系統I的光能捕獲和傳遞機制也未得到解析。

近期,植物所團隊與隋森芳團隊合作,利用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解析硅藻PSI-FCPI超級複合物2.38埃解析度的三維結構。研究發現,硅藻PSI-FCPI的反應中心有12個亞基,新發現的PsaR和PsaS亞基可能分別參與穩固外圍FCPI天線和從FCPI亞基向PSI核心的能量傳遞。PSI-FCPI的24個FCPIs在反應中心圍繞成三層,內層11個FCPI亞基形成一個封閉的結構,第二層的10個亞基形成半圈結構,最外層是3個亞基離核心距離達16nm。這是目前發現集合捕光天線最多的單體光系統。

PSI-FCPI結構中結合了326個葉綠素a、34個葉綠素c、102個巖藻黃素、35個矽甲藻黃素、18個β-胡蘿蔔素和大量電子傳遞體、脂質以及水分子,這與藍藻、紅藻、綠藻以及高等植物的光系統I複合物的色素組成有顯著的差異,增加了硅藻PSI-FCPI的捕光截面,可幫助硅藻吸收更多的藍綠光用於光反應。精巧設計的巨大色素網絡、錯綜排布的能量傳遞路徑,可以高效地將捕獲的太陽能層層傳遞至硅藻光系統I的反應中心。(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這項研究題為《人類ACE2識別2019-nCoV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recognition of SARS-CoV-2 by full-length human ACE2」,首次解析了新冠病毒細胞表面受體ACE2的全長三維結構,以及表面蛋白S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
  • 上海藥物所等解析糖皮質激素與GPR97和Go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華強團隊與山東大學教授孫金鵬團隊、浙江大學教授張巖團隊等首次解析了糖皮質激素與其膜受體GPR97和Go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這也是國際上首次解析的黏附類GPCR與配體和G蛋白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
  • 上海藥物所揭示血栓形成過程中關鍵受體的三維結構
    然而,受制於ADP在生物體內的廣泛存在等各種客觀因素,多年來研究人員對於這一受體的各項研究進展緩慢。而P2Y12R受體的三維結構以及受體配體識別方式等信息缺乏了解更進一步嚴重製約了新的抗血栓藥物研發。
  • 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為了解析新型冠狀病毒的 S 蛋白的結構,McLellan 團隊的研究人員首先根據已經公開的基因組序列,合成並純化了新型冠狀病毒 S 蛋白的膜外部分。然後用冷凍電鏡給純化的 S 蛋白拍了 3207 張照片,經過 3D 重建,獲得了解析度為 3.5 Å的 S 蛋白三聚體結構。
  •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量子」研究佔據兩席
    該研究團隊進一步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隋森芳研究組合作,解析了硅藻的光系統II(PSII)與FCPII超級複合體的解析度為3.0埃的冷凍電鏡結構。該超級複合體由兩個PSII-FCPII單體組成,每個單體包含了1個具有24個亞基的PSII核心複合體和11個外周FCPII天線亞基,其中的FCPII天線以2個FCPII四聚體和3個FCPII單體存在。
  • 人源線粒體鈣單向轉運蛋白完整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經過多年努力,該領域的多方面研究取得了一些關鍵進展,真菌MCU的結構[3-6]以及人源MCU-EMRE亞複合物的結構[7]也已經得到解析。但是MCU-EMRE-MICU1-MICU2完整複合物的結構卻一直空缺,而這對於人們理解MICU1-MICU2對MCU的門控機制卻是至關重要的。
  • 硅藻,硅藻,你為什麼這麼擅長「捕光」
    被稱為自然界「奇葩」光合物種的硅藻為什麼特別擅長「捕光」?
  • 施一公首次以西湖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論文:解析核孔複合物及腔環...
    該研究通過冷凍電鏡斷層成像技術(cryo-ET),解析了整個核孔複合物(NPC)及環繞NPC的腔環(LR)的原位結構,其中NPC複合物的胞質環(CR)、內環(IR),核環(NR)的解析度分別為9.1 , 13.1 , 13.6 , 腔環(LR)的解析度為15.1 。
  • 首次解析出細胞核骨架的三維分子結構
    2017年3月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美國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員利用三維電子顯微技術首次成功地在分子解析度上闡明細胞核的核纖層(lamina)結構。這個核骨架(即核纖層)讓高等真核生物中的細胞核保持穩定,並且參與遺傳物質組裝、激活和複製。
  • 生物物理所解析出植物光保護蛋白PsbS的晶體結構
    早在2000年,已有報導表明PsbS在qE功能中發揮關鍵作用,但是對於PsbS是否結合色素一直存有爭議,其參與光保護作用的機制也並不清楚,因而解析其三維結構成為本領域期待已久的研究課題。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常文瑞院士課題組於四年前開展了PsbS的晶體結構研究。
  • 生命學院楊茂君課題組合作報導CLC-7/Ostm1轉運蛋白複合物的結構和...
    該研究首次解析了CLC家族蛋白與輔助亞基的複合物結構,並且通過結構分析和電生理試驗,詳盡闡明了CLC-7/Ostm1複合物的門控機制,研究結論將為骨硬化病臨床治療策略的研發提供新的思路。雖然目前已經報導解析了大腸桿菌和紅藻的CLC轉運體蛋白,但對於人源的CLC-7/Ostm1蛋白複合物的結構仍然未知。因此,闡述CLC-7/Ostm1蛋白質的三維結構以及生理功能對骨硬化病的治療具有指導意義。研究團隊使用哺乳動物細胞系統表達純化了CLC-7/Ostm1的複合物,並通過冷凍電鏡第一次解析了CLC-7與輔助亞基Ostm1的複合物結構。
  • Cell:從結構上揭示新冠病毒複製/轉錄複合物中解旋酶-聚合酶偶聯機制
    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研究提示著nsp13和nsp12相互作用,但是它們之間形成的一種穩定的複合物尚未通過生物化學手段分離出來,也未從結構上加以表徵,而且這種螺旋酶在SARS-CoV-2複製-轉錄中的機製作用尚不清楚。圖片來自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07.033。
  • 植物纖維素合酶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植物纖維素合酶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2 14:30:17 近日,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Jochen Zimmer課題組解析出植物纖維素合酶複合物的結構
  • 結構生物學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DOI: 10.1016/j.molcel.2019.06.007最近,研究人員得到了原子解析度級別的脊椎動物視覺的蛋白質複合物的三維結構,這一發現對我們對生物信號傳導過程的理解以及相關藥物的設計具有廣泛的意義。
  • 李龍研究組解析酵母源線粒體內膜複合物TIM22的結構
    目前已知,線粒體有1000多種蛋白質,其中大部分由細胞核DNA編碼,並從細胞質中導入線粒體的雙層膜結構中,而這些蛋白的導入機制非常不清楚。在1000多種線粒體蛋白中,很大一類跨膜蛋白需要通過TIM22複合物轉運到內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