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首次以西湖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論文:解析核孔複合物及腔環...

2020-12-23 中國生物技術網

2020年5月4日,施一公團隊(西湖大學為第一單位)在Cell Research 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luminal ring of the Xenopus laevis nuclear pore complex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通過冷凍電鏡斷層成像技術(cryo-ET),解析了整個核孔複合物(NPC)及環繞NPC腔環(LR)的原位結構,其中NPC複合物的胞質環(CR)、內環(IR),核環(NR)的解析度分別為9.1 , 13.1 , 13.6 , 腔環(LR)的解析度為15.1 。

細胞核膜(NE)為雙層膜結構,NPC「附著」並穩定在與NE高度彎曲的部分—inner nuclear membranes (INM) 和outer nuclear membranes (ONM)的融合處。

從結構組成上來看,NPC由胞質細絲(CF), 胞質環(CR), 內環(IR), 核環(NR) 和核籃(NB)組成。在NPC複合物和NE之間的腔隙(Lumen),還存在一個複合物,被稱為腔環(LR);LR包裹環繞著NPC,被認為是獨立於NPC的一部分,起著錨定NPC到NE的作用。

X. laevis NE局部區域中NPC的三維組織

核孔複合物(NPC)是細胞中最大的超分子複合物之一,在酵母中的總質量約為50 MDa,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的總質量約為110-125 MDa。 核孔複合物(NPC)的蛋白質成分被稱為核孔蛋白(Nup)。一個核孔複合物(NPC)大約有34個不同的核孔蛋白,其中大多數在不同的生物體中是保守的,每個核孔蛋白都有多個副本。

X射線結構揭示了有關核孔複合物各個組成部分和亞複合物的大量信息。這些信息,連同EM和其他研究一起,得出了核孔複合物的三維模型。核孔複合物沿核質軸具有八倍對稱性,在核被膜平面中具有偽雙重對稱性。提議NPC的支架包括一個細胞質環(CR),一個內環(IR)和一個核環(NR)。細胞質細絲和核籃分別連接到CR和NR。

LR的觀察到的關鍵結構特徵可通過單粒子低溫電子顯微鏡(cryo-EM)分析獨立確認

腔環(LR),顧名思義,位於核被膜的管腔內,並在膜融合部位圍繞NPC。腔環通過核膜與NPC的所有其他成分分開,並可能在將NPC錨定到NE方面發揮了作用。先前的EM和ET研究表明,LR幾乎沒有可描述的特徵,LR的整體組織,結構特徵和功能機制仍然十分神秘。

由於其位置,LR被推測為由完整的膜蛋白組成。在脊椎動物的Nups中,僅發現四種是完整的膜蛋白:具有單個跨膜螺旋(TM)的GP210(酵母中的Pom152),單個跨膜螺旋(TM)的POM121,NDC1和TMEM33每個都有六個預測的TM。GP210是唯一一個在脊椎動物中具有足夠大的管腔結構域的Nup,用於在管腔中形成環支架。

該研究報告了非洲爪蟾卵母細胞的NPC的腔環(LR)的冷凍電子斷層掃描(cryo-ET)結構。LR的觀察到的關鍵結構特徵可通過單粒子低溫電子顯微鏡(cryo-EM)分析獨立確認。

Bumper結構域可能會緩衝相鄰的NPC

LR包括八個蝴蝶形的亞基,每個亞基包含兩個對稱的"翅膀"。每個"翅膀"由四個細長的管狀前叉組成。在LR亞基內,八個 protomers形成了一個Finger結構域。兩個相鄰的LR亞基通過其"翅膀"的側向邊緣彼此相互作用,構成了一個Bumper域,該結構顯示兩個主要構象並似乎在緩衝相鄰的NPC。該研究揭示了LR以前未知的特徵,並可能解釋了NPC的彈性。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2-020-0320-y

相關焦點

  • 西湖學者萬蕊雪和西湖大學博士後白蕊等Science發文,報導剪接體...
    北京時間11月27日,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就剪接體的機理與結構研究,於《科學》(Science)雜誌以長文形式再次發表研究成果(圖1)。》(Mechanism of Spliceosome Remodeling by the ATPase/helicase Prp2 and its Coactivator Spp2)的論文報導了釀酒酵母處於激活狀態的剪接體(activated spliceosome,定義為「Bact複合物」)2.5埃的高解析度電鏡結構,此外還解析了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處於游離狀態以及Prp2與其激活因子
  • 上海藥物所等解析糖皮質激素與GPR97和Go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華強團隊與山東大學教授孫金鵬團隊、浙江大學教授張巖團隊等首次解析了糖皮質激素與其膜受體GPR97和Go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這也是國際上首次解析的黏附類GPCR與配體和G蛋白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
  • 施一公:西湖大學科研成果考評「不唯影響因子,不唯引用次數」
    來源:金羊網編輯:學妹截至今年1月,新中國第一所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已接受上萬人捐贈。40多位創始捐贈人中,廣東佔比19%。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稱。
  • 專訪施一公教授:基礎研究的喜悅無與倫比
    2017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公布後,未來論壇青年理事王皓毅第一時間通過電話連線對生命科學獎得主施一公進行了獨家專訪。 施一公:好的。這次「未來科學大獎」給我的表彰主要是對「解析真核細胞信使RNA剪接體這一關鍵複合物的結構,揭示活性位點及分子機理」的貢獻。我儘量用比較通俗的語言來解釋一下我們研究的意義。
  • 首次解析出細胞核骨架的三維分子結構
    圖片來自Yagmur Turgay/瑞士蘇黎世大學。2017年3月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美國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員利用三維電子顯微技術首次成功地在分子解析度上闡明細胞核的核纖層(lamina)結構。
  • 上海科技大學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上發表論文,祝賀!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劉志傑課題組繼2018 年(2月2日),2019年(1月10日)新年伊始連續在Cell發表研究論文後的第三篇重磅研究成果。劉志傑教授課題組一直聚焦於大麻素受體結構與功能的系統研究,希望為相關疾病的新藥研發提供理論和實驗依據。在過去4年中,劉志傑教授及研究團隊成功解析了大麻素受體CB1分別與拮抗劑和激動劑,以及CB2與拮抗劑複合物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系統揭示了大麻素受體與配體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
  • 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文 | 學術頭條2 月 19 日北京時間凌晨三點,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團隊關於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結構的重大突破性成果在預印版平臺 BioRixiv 上線,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 nCov 病毒的受體此發現為是西湖大學承擔的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應急科研攻關任務的重要成果,更是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路程上的裡程碑,具有重大意義。「總體而言,ACE2 全長結構的解析,將有助於理解冠狀病毒進入靶細胞的結構基礎和功能特徵,對發現和優化阻斷進入細胞的抑制劑有重要作用」,清華大學全球健康與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教授說。
  • 當年施一公從清華辭職,耗資200億創辦西湖大學,號稱5年超過清華
    但這所大學卻是以學術研究為責任,國家大力支持的新型高等院校,建設耗資兩百億,創始人施一公熔鑄了許多心血在其中,創建時號稱五年超過清華大學。如今怎樣呢? 生物科學天才 要談西湖大學,就不得不談到它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施一公。
  • 西湖大學為國內高校立標杆,想評終身副教授,看在領域的重要性!
    西湖大學的標杆有多高?2019年清華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白蕊南下西湖大學做博士後,直接令國內科研圈感到震驚,畢竟白蕊屬於手握篇CNS主刊論文的優勢博士畢業生,白蕊作為武漢大學優秀的本科推免研究生,僅僅在清華大學花費四年的時間就提前一年獲得博士學位,並且發表8篇CNS主刊論文。
  •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及跑團衝過半馬終點線
    (施一公和西湖大學跑團跑向半馬終點線
  • 南方科技大學學者李婉秋在Nature發表論文!
    Patel團隊和史丹福大學教授Or Gozani團隊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Molecular basis of nucleosomal H3K36 methylation by NSD methyltransferases(NSD家族甲基轉移酶甲基化核小體H3K36的分子機制)」的研究論文。
  • 如何克服施一公吶喊?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指出「我們大學現在基礎研究能力太差,轉化不出來,不是缺乏轉化,而是沒有可以轉化的東西!」中國大學出問題了!所有精英都想幹金融了,這是中國潛伏的最大危機。人人向錢看了!隨後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原副校長施一公曾說道:「我以前曾經預測,中國會在2020年論文數超過美國,沒想到我們提前完成了。
  • 西湖大學,「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學樣本?—新聞—科學網
    清華大學前副校長施一公擔任創校校長,錢穎一為董事會主席,楊振寧為董事會榮譽主席。 從施一公在成立大會上的致辭能感受到,西湖大學作為國內第一所民辦研究型大學,將在多個方面突破國內原有的教育體制,開啟中國民辦研究型大學的試驗田。 西湖大學定位為「小而精、高起點、研究型」的大學,和當下國內很多高校追求規模效應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
  • 宗慶後:施一公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擔任西湖大學校長是因為錢
    近些年,一所新成立的民辦大學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她就是新成立的西湖大學。這是一所不以培養學生就業為目的的研究型大學。 著名科學家楊振寧任西湖大學校董會名譽主席。
  • 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黃志偉教授團隊又雙叒叕發表了新文章!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科學中心黃志偉課題組與美國史丹福大學趙華(Wah Chiu)教授課題組合作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發表了題為《冷凍電鏡技術揭示AcrF9,AcrF8和AcrF6對I-F CRISPR–Cas複合物的抑制機制》(Inhibition mechanisms
  • 我國科學家首次解析綠硫細菌光合作用反應中心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
    綠硫細菌的光反應中心為鐵-硫型(type-I型),其核心由兩個相同的蛋白亞基構成(即同質二聚體)。在生物進化上,綠硫細菌的反應中心被認為可能接近於地球上原始的光合反應中心【1】。在此之前,地球上已知的光合生物類群中代表性物種的反應中心結構已經被解析,綠硫細菌 (與酸桿菌類似) 的反應中心是迄今唯一結構尚未被解析的反應中心【2】。
  • 施一公出席,西湖大學和崑山杜克大學聯手
    施一公出席,西湖大學和崑山杜克大學聯手 2020-10-17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清華學子在美國碌碌無為,卻不願回國
    曾經,西湖大學的校長施一公也公開表示,許多清華學子即使在美國碌碌無為,也不願意回到中國。那麼對於這些留學生為什麼寧願過著平凡的生活,也不願意為祖國做出貢獻呢?由於在近代社會中,中國曾經因戰亂的出現而處於一種被動的發展地位,因此,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 「越馬」鳴槍開跑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及跑團衝過半馬終點線
    西湖大學跑團團長徐新清。跑團成員於洪濤,西湖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浙江省「鯤鵬行動」計劃首批7位專家之一。跑團成員李牮,西湖大學博導,凝聚態物理理論實驗室負責人。(施一公和西湖大學跑團跑向半馬終點線)11月8日上午,2020年紹興馬拉松鳴槍開跑。
  • 「中美雙院士」施一公:大學之大,不在大樓之大,而在大師之大
    這所大學解析了"全長ACE2與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區域的複合結構",通俗地講就是新冠病毒是如何入侵人體正常細胞的,這對研發出相關抑制劑擁有非常關鍵的價值。據官網介紹,西湖大學是一所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高等學校,前身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施一公、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錢穎一等發起創辦,於2018年2月14日正式獲教育部批准設立,舉辦方是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首任校長由施一公教授擔任。中美雙院士的施一公是名副其實的「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