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學者萬蕊雪和西湖大學博士後白蕊等Science發文,報導剪接體...

2020-12-14 中國生物技術網

北京時間11月27日,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就剪接體的機理與結構研究,於《科學》(Science)雜誌以長文形式再次發表研究成果(圖1)。

論文連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11/24/science.abe8863

圖1 論文截圖

這篇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Mechanism of Spliceosome Remodeling by the ATPase/helicase Prp2 and its Coactivator Spp2)的論文報導了釀酒酵母處於激活狀態的剪接體(activated spliceosome,定義為「Bact複合物」)2.5埃的高解析度電鏡結構,此外還解析了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處於游離狀態以及Prp2與其激活因子Spp2複合物的電鏡結構。

該結構是目前報導的最高解析度的剪接體結構,首次展示了剪接體狀態轉變過程中的「動力驅動」蛋白——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其重塑的結構基礎,並結合大量生化實驗,闡明了Prp2在前體信使RNA上單向移動的分子機理,回答了Spp2如何通過將Prp2錨定在剪接體上輔助其發揮重塑剪接體的功能等一系列重要科學問題。

1977年,科學家們首次發現來自於腺病毒的mRNA與其對應的DNA轉錄模板並不能形成連續的雜交雙鏈,而是在雜交雙鏈的不同位置伸出了環狀的DNA單鏈。這個重大發現表明,遺傳信息從DNA傳遞到mRNA上並不只是通過轉錄,還需要pre-mRNA剪接來進一步完成「無效」遺傳信息的去除與有效遺傳信息的拼接。不能被翻譯的「無效」RNA片段被稱為內含子,而可以被核糖體翻譯的RNA片段叫做外顯子,內含子被去除、外顯子被連接這一過程即為RNA剪接。RNA剪接普遍存在於真核生物中,隨著物種的進化,含有內含子的基因數量增加,發生RNA剪接的頻率也相應增高,使得一個基因編碼多個蛋白質成為可能,極大的豐富了蛋白質組的多樣性,也是真核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RNA剪接是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重要環節之一,其化學本質是兩步轉酯反應。這種看似簡單的化學反應在細胞中難以自行發生,而負責執行這一化學反應的是細胞核內一個巨大且高度動態變化的分子機器——剪接體(spliceosome)。

從1977年首次發現RNA剪接至本世紀初,科學家們通過免疫沉澱、基因敲除、交聯質譜、建立體外剪接反應系統等研究手段,初步建立起剪接體的組裝、激活與解聚的發生過程,以及蛋白與蛋白、蛋白與核酸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調控等複雜的RNA剪接調控網絡。在RNA剪接反應過程中,多種蛋白-核酸複合物及剪接因子按照高度精確的順序發生結合、重排和解聚,依次形成預組裝複合物U4/U6.U5 tri-snRNP(U4/U6.U5三小核核糖核蛋白複合物)以及至少10個狀態的剪接體E、A、pre-B、B、Bact、B*、C、C*、P以及ILS複合物。剪接體每種狀態的轉變,都需要動力驅動蛋白——ATPase/helicase對剪接體的結構重塑進行嚴格的調控(圖2),它們在催化剪接體構象的改變、控制RNA剪接的進程、對RNA進行檢驗和校對等過程中有著極其關鍵的作用,被譽為RNA剪接的「分子時鐘」。

圖2 RNA剪接示意圖

圖片來源: Yan, C., Wan, R., & Shi, Y. (2019).

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biology, 11(1), a032409.

由於剪接體高度的動態性和複雜性,獲得不同狀態的剪接體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被公認為世界難題。在這種巨大的挑戰下,研究組迎難而上,經過7年的努力,終於在2015年在全世界首次報導了裂殖酵母剪接體3.6埃的高解析度結構,首次展示了剪接體催化中心近原子解析度的結構。這一重大研究成果對RNA剪接機理的研究產生革命性影響。

自2015年第一個剪接體結構發表以後,施一公研究組相繼解析了釀酒酵母剪接體複合物全部已被鑑定的9個不同狀態的高解析度結構,分別是3.8埃的預組裝複合物U4/U6.U5 Tri-snRNP、3.3埃-4.6埃的預催化剪接體前體pre-B complex、3.9埃的預催化剪接體B complex、3.5埃的激活狀態剪接體Bactcomplex、2.9埃-3.8埃的催化激活剪接體B*complex、3.4埃的第一步催化反應後剪接體C complex、4.0埃的第二步催化激活剪接體C* complex、3.6埃的完成兩步轉酯反應後的剪接體P complex,以及3.5埃的內含子套索剪接體ILS complex的結構。

這些已解析的剪接體覆蓋了RNA剪接循環,從分子層面揭示了剪接體催化RNA剪接兩步反應的工作機理,同時為理解剪接體的組裝、激活和解聚等過程的發生提供結構依據。然而,在每種狀態的剪接體結構中,「動力源」蛋白ATPase/helicase均處於剪接體的邊緣,它們的構象極不穩定,因此無法揭示「分子時鐘」精確的原子模型。如何闡述剪接體重塑蛋白控制剪接體狀態轉變的分子機理,一直是領域內的核心難題之一

在最新發表的這篇《科學》文章中,該研究組以激活剪接體的結構重塑蛋白Prp2為切入點,巧妙地設計了Prp2的突變體,使其失去結合ATP的功能,成功的將RNA剪接阻斷並富集了大量的激活狀態剪接體Bactcomplex;失活的Prp2也更加穩定地結合在剪接體上,從而最終獲得了構象穩定、性質良好的Bactcomplex樣品。隨後利用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重構出了整體解析度為2.5埃的Bactcomplex冷凍電鏡結構,其中,處於剪接體邊緣的結構重塑蛋白ATPase/helicase Prp2與其激活因子Spp2的解析度高達3.2埃,並搭建了原子模型(圖3)。

圖3 釀酒酵母激活剪接體及結構重塑蛋白Prp2的三維結構

在如此高的解析度下,該文解析的Bactcomplex結構首次觀察到了剪接體核心區域中的水分子通過氫鍵參與關鍵剪接位點的識別、以及與金屬離子的配位結合。令人驚喜的是,該結構展示了激活因子Spp2通過四個關鍵的錨定位點,將Prp2固定到剪接體上。Spp2對於Prp2激活剪接體、催化剪接體結構重塑的重要作用也被基於結構設計的大量生化實驗驗證。本文另一亮點是通過分析Prp2結合前體信使RNA的相互作用界面,並結合體外剪接反應等生化實驗、以及所解析的3個不同狀態的Prp2電鏡結構,第一次揭示了Prp2作為ATPase/helicase在單鏈RNA上單向移動的分子機理。其中,兩個關鍵的胺基酸L536和R844在阻止RNA反向滑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保證Prp2在前體信使RNA上由3』向5』方向移動,從而將分支點區域的蛋白複合物從剪接體上解離下來,促使剪接體發生結構重塑進而發生第一步剪接反應(圖4)。

圖4 結構重塑蛋白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的三維結構

此前,該研究組解析了已被鑑定的酵母中全部狀態的剪接體高分辨三維結構,而本文作為第一篇剪接體重塑機制的結構研究,首次揭示了位於剪接體原位的ATPase/helicase高解析度的三維結構,為理解剪接體激活重塑的分子機理提供了迄今最清晰的結構信息。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西湖學者萬蕊雪博士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後白蕊、西湖學者萬蕊雪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閆創業為該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賈麒參與了部分生化實驗;清華大學冷凍電鏡平臺主管雷建林博士為冷凍電鏡數據收集提供了幫助。電鏡數據採集於清華大學冷凍電鏡平臺,計算工作得到清華大學高性能計算平臺、國家蛋白質設施實驗技術中心(北京)的支持。本工作獲得了西湖教育基金會、北京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清華)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經費支持。

相關論文連結: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6/01/06/science.aad6466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5/08/19/science.aac8159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5/08/19/science.aac7629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6/07/20/science.aag0291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6/07/20/science.aag2235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6/12/14/science.aak9979.full

http://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7)30954-6

http://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7)31264-3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8/05/23/science.aau0325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9)30155-2

2019年熱文TOP10

1. 逆轉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發文了:2型糖尿病是簡單的疾病,減肥或逆轉病情!

2. 剛剛,Science發布2019十大科學突破!

3. Science重磅!西蘭花「喚醒」抗腫瘤基因

4. 讀者淚目!《柳葉刀》全中文發表中國醫學博士「家書」:給父親的一封信

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6. 喝酒,尤其還臉紅的人,或面臨更高的痴呆風險

7. Nature重磅!第一個完全合成且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誕生了

8. 這不是一顆大榛子!Science發表新型口服胰島素,或將取代傳統注射

9. Science為防禿頂支招:先從不脫髮開始...

10. 改變精子速度,可以影響後代性別?

相關焦點

  • 西湖大學為國內高校立標杆,想評終身副教授,看在領域的重要性!
    如果拿著這樣的科研論文數據,白蕊可以在國內很多985高校直接拿到教授的職位,然而在西湖大學卻僅僅只能做博士後,那麼西湖大學的標杆有多高呢?西湖大學對於教授的評價體系是什麼呢?最近施一公在參加一場活動時,公開了西湖大學對於教授的標杆和評價體系! 領域的貢獻決定從施一公的講話來看,西湖大學對教授的評價標準簡單又不簡單!
  • 「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得主白蕊:科研就是越做越有意思
    怕家人擔心,她不敢和家裡說起這件事,也沒和老師提起,師姐萬蕊雪成了她傾訴的唯一出口。萬蕊雪一邊忙自己的課題,一邊不厭其煩地開導和安慰白蕊。這場疾病伴隨了白蕊幾乎一年時間,從2015年12月一直到2016年10月。調整心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在「連軸轉」的忙碌狀態中,白蕊抗住了這一次來自身體上的考驗。
  • 「青年科學家」萬蕊雪:「科研是我追求快樂、追求夢想的方式」
    11月23日,《科學》雜誌和瑞典國立生命科學實驗室頒發的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揭曉,清華大學博士後萬蕊雪因其在剪接體三維結構及RNA剪接方面的研究成果
  • 西湖大學講席教授鄧力獲2020年「亞瑟·科普學者獎」
    近日,美國化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宣布:經過提名、評選,西湖大學理學院化學講席教授鄧力獲得了2020年「亞瑟·科普學者獎」(Arthur C. Cope Scholar Awards)。
  • 西湖大學學者研究發現:急性精神壓力會使頭髮變白,且不可逆
    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頭,精神壓力與頭髮變白有什麼關係?變白的頭髮能復黑嗎?1月8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西湖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張兵博導研究發現,急性精神壓力會使頭髮變白,且不可逆轉。
  • 最難就業季,博士畢業出國變難,國內高校50萬年薪挽留優秀博士後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國內科研課題組的科研平臺和實力與海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比,差距非常的明顯,就拿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中科院大學為例,雖然中科院在很多科研排行榜上橫掃全球科研機構,中國各大名校的綜合排名也在穩步提升,然而都是靠量化堆積的結果,國內很多所謂的科研學者缺少自己的思維,靠著勤奮和拼速度來做科研,喜歡追熱點,國際上什麼熱就研究什麼,造成自我原創科研較少,造成國內科研機構整體的科研高被引論文產出率偏低
  • 二甲雙胍還有另一重身份,西湖大學研究團隊有新發現
    近期,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吳連鋒課題組和工學院鞠峰課題組共同在環境健康領域國際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發表了題為Metformin chlorination byproducts in drinking water exhibit marked toxicities of a potential health concern的最新成果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和西湖大學,哪個更好一些?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和西湖大學都是我國最年輕的大學,至於哪個更好,可以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兩者側重點不同?我分析如下,根據自身條件做出選擇,就是最好的,歡迎大家留言探討。主要有四方面區別:區別之一院校屬性不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創立於2017年5月,前身是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直屬,屬於公辦性質大學,經費來源國家財政。西湖大學創立於2018年2月,前身是西湖高等研究院,屬於民辦性質大學,經費主要來自民間籌資。
  • Light人物:專訪西湖大學副校長仇旻教授
    本期,很榮幸能夠邀請到西湖大學光學工程講席教授、副校長仇旻接受採訪。仇教授分享了他在科研及事業上的成長經歷, 講述了為何會加入西湖大學及對西湖大學前景的展望。他就熱輻射調控技術及自主研發微納加工儀器表達了他的觀點和看法,並對年輕學者的工作給出了他個人的建議。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仇旻教授,了解他和Light背後的故事。
  • 西湖大學2019年招聘,共有44位PI全職加入!其中都有誰?
    今年他獲得了2020年「亞瑟·科普學者獎」(Arthur C. Cope Scholar Awards),這是有機化學領域最有影響的國際獎項之一。鄧力教授現為西湖大學徐益明講席教授,理學院執行院長。創新不僅需要智慧,也需要夢想和激情。西湖大學是一個讓大家追隨激情、發揮智慧而實現夢想的地方。
  • 壓力會使頭髮變白!西湖大學科學家正在幫你探尋延緩衰老...
    變白的頭髮還能再復黑嗎?在Nature期刊盤點的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中,現為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PI的張兵博士憑藉「壓力使頭髮變白」這一研究上榜。張兵博士於2020年9月入職西湖大學,主要從事皮膚幹細胞的調控以及皮膚和毛髮再生的研究。
  • 河南首富為西湖大學再捐8億;這所年輕大學一天發2篇Science
    西湖大學再獲河南首富無償捐款 日前,牧原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秦英林擬自願向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再次無償捐贈其所持牧原股份市值8億元人民幣對應的數量股票。 公告稱,此次捐贈的股票及其收益,用於西湖大學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創新,助力西湖大學人才建設與教學科研工作開展。
  • 西湖大學,「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學樣本?—新聞—科學網
    從施一公在成立大會上的致辭能感受到,西湖大學作為國內第一所民辦研究型大學,將在多個方面突破國內原有的教育體制,開啟中國民辦研究型大學的試驗田。 西湖大學定位為「小而精、高起點、研究型」的大學,和當下國內很多高校追求規模效應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傳統大而全的高校可以傳授學生多方面的知識,但由於人數多,很難做到因材施教。
  • 施一公女徒弟再發1篇Science,獲全球僅15人的潛力科學家獎
    提起白蕊很多人可能都不認識她,但如果說到她的老師,大家一定如雷貫耳,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他離開清華後選擇了加盟西湖大學擔任校長,並曾放出豪言:要讓西湖大學在5年內與中國一流學府清華北大比肩,15年後與世界名校加州理工學院相媲美!
  • 中科院外籍院士孫立成回國 全職加盟西湖大學啟動實驗室招聘
    疫情中回國,孫立成加入西湖大學理學院,成為2020年入職的首位講席教授。放棄瑞典優渥條件毅然回國2017和2018這兩年,對孫立成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他的回答是:「西湖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社會力量舉辦的大學,我非常認同她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理念,也被這種探索和挑戰所吸引,希望自己能參與到這個過程中。」尋找下一個新挑戰並躋身其中,這大概是他身為科學家的本能。
  •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院新任院長於洪濤:我相信年輕人的看法
    原創: 丹麗 返樸近日,西湖大學發布官方消息,生命科學學院迎來了首任院長於洪濤。在海外科研半生,成果卓著,於洪濤為何做出回國的決定?為何來到西湖大學出任院長?他又抱有怎樣的理念和願景?
  • 湖畔大學與西湖大學,同為頂級富豪投資,為何風評卻有很大出入?
    湖畔大學與西湖大學,同為頂級富豪投資,為何風評卻有很大出入? 「湖畔大學雲南校區被遭停工」引發很多網友熱議,雖然湖畔大學官方已經闢謠,說雲南校區被停工是一個謠言,但是仍然遭到很多網友議論。網友對湖畔大學最高的話題就是「湖畔大學與西湖大學之間對比的事」了。
  • 施一公出席,西湖大學和崑山杜克大學聯手
    施一公出席,西湖大學和崑山杜克大學聯手 2020-10-17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挑戰阿爾茨海默病,西湖大學PI獲BBRF青年科學家基金
    在西湖大學,有一群致力於腦神經科學的 PI(特聘研究員、博導),試圖從不同角度破解大腦這一難解之謎,當我們面對以阿爾茨海默病為代表的神經系統疾病時,希望能夠多一點辦法。經過由 181 名大腦和行為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的科學委員會遴選,最終有 150 位進入了獲獎名單,Kiryl Piatkevich 正是其中之一。 這 150 個項目中,有 81%、也就是有 121 個是關於大腦與行為的基礎科學研究,除此之外,也有診療相關疾病的臨床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