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香料並不產於中國,而遠在西域諸國。而且,不單單是讀書時有人「添香」,香在中國古代人們的生活中有著更廣泛的使用。從燻燃到佩戴,香一直體現著古人精緻的生活情趣。不過,應該說香還是屬於貴族階級的奢侈品的。據史料記載,東晉巨富石崇家的廁所都要用薰香,《世主新語》中說,平素崇尚節儉樸素的尚書郎劉寮去石崇家做客,想上廁所了,結果進去一看,裡邊掛著紫色的帷帳,有侍女拿著香囊在裡邊伺候著,趕緊又退了出來,說,不好意思啊,跑到你的臥房去了。
而石崇回答,沒錯,那就是廁所。劉寮感慨說,我可用不起這樣的廁所啊。這件事一時被傳為笑談。只要條件許可,古代的中國人,特別是貴族階級,其實都知道自己及周圍環境所散發的氣味,並不是無足輕重的小事,而是關涉到一個人生活質量的好壞,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素質啊。對於睡覺時使用的臥具,古人一直就很注意要讓它們散發怡人的香氣。在使用被褥前,都講究要「濃燻繡被」。
因此,富貴人家都必備一種叫做「燻籠」的器具,專門用來為衣服、被褥薰香。李清照寫自己的生活時,也多次提到薰香的器具,比如,她在《鳳凰臺上憶吹簫》裡寫道,「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這個「金猊」就是用來薰香的器具,古代士大夫家庭裡充滿情致的生活場面,也在這裡得到了的具體反映。在被子中燃香,睡起覺來,想必是深染香氳,沁人心脾的,為了這個目的,能工巧匠們專門發明了一種可以置放在被下的小香球,以便夜裡睡覺時,在被褥間能有暗香浮動。在唐朝就已經製作出的這種香球,近年來已經發現了不止一件。著名的法門寺地宮出土物中,就有兩件塗金縷花銀燻球。
這種燻球的外殼是個圓球狀,上面都是鏤空的花紋,這樣香氣就可以由此散出。在燻球的立面,是兩個可以轉動的同心圓環,然後在環內再裝置一個用軸承和圓環相連的小圓缽。這個小圓缽,就是用來盛放燃炭和香丸的。而因為重力的作用,不論香球怎樣滾動,小圓缽都可以在裡面保持平衡,不會「翻車」。良夜之中,被子裡有一個暖暖的香籠,的確是神秘而銷魂,而這樣的習慣,也成了體面人家不可或缺的講究。如此精巧的發明,如果只是用來燻被子,有點大材小用了。
所以,有時候人們也用來懸掛使用。據《宋史》記載,在宋代的那種規格最高、比較隆重的國宴上,不僅要張掛錦繡帷幕,還要設放獸形銀香爐。因為精巧的構造,即使掛在空中的香球被碰到,也不會弄翻裡面的炭火,舉杯暢飲之際,宮殿中、華堂上,金輝銀爍的香球,飄搖晃動,不停地噴芳吐麝,真是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