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調侃當威脅,民進黨當局為何小題大做?
2020年04月09日 15:36:00來源:海峽之聲
近日,據島內媒體爆料,一名赴臺交流的陸生在微信群中發表了一些調侃言論,流傳到島內網絡論壇後,被拔高到「威脅」臺衛生部門負責人陳時中的人生安全。
目前,臺調查部門正著手調查此案。由於該陸生已回到大陸,臺調查部門聲稱,若其再到臺灣,將「依法」約談到案。
民進黨當局如此小題大做,的確讓人有些詫異。
了解發現,該交換生早在1月12日回到大陸,微信群中的言論是在大陸發布的,而且也談不上「威脅」,僅是一些調侃言論而已,言語上有些出格、確有不妥,但在大多數人特別是熟悉網絡言語生態的人看來就是付之一笑。沒想到民進黨當局居然動了真格,祭出行政威脅手段。
他們不是一向聲稱「言論自由」嗎?為何連陸生一點調侃言論都容不下?難道他們連大陸民眾的言論自由都要管?如果按照這種邏輯,大陸的調查部門是不是也要針對頻繁攻擊詆毀大陸的綠媒和政客立案調查,隨時等候這些人「落網歸案」?
其實,島內網絡論壇上平時威脅、辱罵民進黨當局及政治人物的言論並不在少數,民進黨當局此時大動幹戈,必有圖謀。在疫情防控期間,陳時中的表現被「神化」,掀起的「順時中」現象正盛,誰「逆時中」就可能遭到島內輿論撻伐。
於是乎,民進黨當局就打著疫情的旗號,利用「順時中」的民意基礎,動輒歸罪負面言論「逆時中」,在島內搞「一言堂」,營造一片歌功頌德的歡樂祥和假象,以掩蓋自身的疫情防控不足。該陸生不小心「逆了時中」,被民進黨當局「法辦」就在預料之中了。
其實,引起民進黨當局大動幹戈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該學生的陸生身份。在臺陸生一直遭受各種歧視性對待,頻繁被民進黨炒作榨取政治利益。疫情發生後,民進黨當局及部分政客不僅大肆炒作莫須有的陸生納保資格,還採取了一系列歧視性政策。
1月底,民進黨當局宣布陸生暫緩至2月9日以後入臺,港澳地區的陸生回臺要集中隔離14天,其他地區的學生則沒有此要求。2月初,宣布暫緩大陸人士入臺。3月中,宣布禁止非臺籍人士入臺。一道道禁令讓陸生入臺上學成為泡影。而臺灣的大學已經在3月份陸續開學,8000多名陸生還被排斥在課堂之外。
如今,大陸疫情已經大幅緩解,此前疫情最嚴重的武漢也於4月8日全面開放,而民進黨當局卻仍沒有放行陸生入臺的考量。
對此,教育部近日表態稱,我們敦促民進黨當局立即改變針對陸生的不合理限制,不應片面強調防疫而罔顧陸生返校就學權利。
民進黨當局這一系列操作讓陸生備受歧視,也難怪那位交換陸生心有怨氣,發言調侃。俗話說,投桃報李,禮尚往來。民進黨當局若稍有愛護大陸青年學生的同理心,自然會博得陸生好感,出言調侃的情況也就不會出現。(彥論)
[責任編輯:田雲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