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17日,第十一屆全國書法篆刻展在北京開幕,每四年一屆的國展,被譽為書法界的「奧林匹克」,對於全國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而言,能入展意味著極強的實力及莫大的榮譽。孰不知,順德每屆都有人入展,前有老一輩書法家蔡任平、伍嘉陵入選首屆國展,爾後有李良暉自第二屆至第八屆,連續七次入選國展,一時傳為佳話,隨後,胡灼渠入選第九屆國展,緊接著,中青年書法家謝揚科、童汝嘉入選第十屆國展,時隔四年之後,謝揚科再次入展,和他一起殺出「重圍」的還有另一位中青年書法家謝漢仁。
在順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有十四、五位,其中一半是中青年書法家,他們儼然已成為順德書壇的中堅力量,不僅獲得省內乃至國內書法名家的高度評價,在傳承書法藝術,培養書法人才上也開始獨挑大梁。
「第十一屆全國書法篆刻展」於8月10日—17日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第十一屆全國書法篆刻展,整個廣東省只有27件書法作品入展,順德就有2件,這是非常難得的成績。」廣東書法院展覽教研部主任羅炳生如是說道。他說,順德作為一個縣級區,整體的書法水平在廣東省內都是比較好的。尤其是近幾年,在李良暉、陳堅樵、伍嘉陵等老一輩書法家的傳承下,年輕一輩也在成長,很多中青年書法家正成為順德書壇的中堅力量。
近年來,順德中青年書法家除了在全國書法篆刻展上嶄露頭角,在其他一些高規格的書法大賽上也身影頻現,如胡灼渠、謝揚科、謝漢仁曾獲「中國書法蘭亭獎」,童汝嘉、彭建生、謝漢仁曾入選「全國青年書法篆刻展」,還有一些年輕的書法家在各種全國書法比賽中亦取得不俗的成績,可謂是不勝枚舉。
正在北京參加「國展」的謝揚科說,如今的順德書壇呈現出一個多元的面貌,比如他本人擅寫行草,篆書也入過全國書法展,童汝嘉以行書見長,胡錦秋以篆刻出名,朱定榮長於隸書,同是寫小楷,彭建生以唐楷為根基,謝漢仁則擅寫北魏小楷……中青年書法家可以說是各有特點。
雖然每個人的風格和特點各不相同,但他們的成功軌跡和成長經驗卻有著相似的地方,首先,就是一定要去外面學習。
謝漢仁及其入展作品
在那麼多青年書法家中,謝揚科是正宗書法科班出身,一直以來從事的也是書法教育,但他從未停止過向外學習。早在大學畢業之初,他在來順德之前就在中國美術學院進修過一年,2012年獲得「中國書法蘭亭獎」之後,他還專門請了一個學期的假繼續去中國美院學習。
2008年,彭建生到北京中國書法院深造,那裡良好的氛圍和學習環境,以及眾多名師的悉心講授,使他獲益匪淺,作品面貌大為改觀。童汝嘉也是先後到中國美院書法系、北大書法研究所進修,如果說第一次進修是書寫水平的一次全面提升,那麼第二次進修,則是一次書法創作與文化品位的飛躍。
對於謝漢仁這些有其他工作在身的人而言,只能去參加短訓班,他自2005年開始去北京學習,每三個月去一次,一次去幾天,像這樣由名師開設的書法短訓班在全國各地都有。就在最近的深圳書法高研班上,作為老師的他就看到幾位順德書法愛好者的身影。
謝漢仁覺得去學習能解決幾個問題,一是你的見識問題,長期困在一個地方,在佛山乃至廣東,眼前所見的高手都是很有限的,到了外面去學習,和別人交流才能打開眼界。二是產生師生關係,這能為後面帶來極大的發展,因為老師站在全國的角度上,或者書法歷史發展的角度上,給你指導,你去外面學習,結交到全國各地和你一樣有追求的學生,這些人帶來四面八方的審美、見識、信息、學習心得等,這都是待在一個地方所無法獲得的。他認為有志於在書法藝術上有所成就的人,一定要出去見識,不要固步自封,凡是有成績的人,對自己的書法的定位都比較高,不會僅滿足於把字寫漂亮,也不會滿足於入幾個展,入了會就無所作為,「藝術就等於沒有盡頭,有盡頭的就不是藝術了」,謝漢仁如是說道。
今年在杏壇逢簡舉辦的「書法三月三——乙未順德·上巳雅集暨名家邀請展」,來自全國各地的15位書法蘭亭獎獲得者,一起創作蘭亭序長卷
「書法的整體水平不能用比賽來衡量,因為有些人是不比賽的,比賽只是作為衡量一個地方書法水平的一個重要的標杆而已,書法不能簡單地以比賽來衡量成敗。」雖然多次入選全國大展,但謝漢仁並不滿足於此,他覺得,藝術要整體來衡量,凡是獲獎、入展都只是階段性的,藝術不進則退,書法到後面比的不是技巧,而是往學術上、整體修養上去的,所以,沒入的人不代表書法水平不好,入的人也不代表書法水平很高。
自從多年前幾度入選全國篆刻藝術展,成為中國書協會員之後,胡錦秋已經很多年不參加比賽了。他覺得書法不是體育競技,「你看書法有跑在前面的嗎?」他反問道。在這一點上,他和謝漢仁的看法不謀而同。
謝漢仁說,一個地方書法繁榮興盛,離不開人群。那些在外面學習成功的年輕書法家,回到順德一定會產生影響,比如說,前些年,搞展覽只是那幾個人,但現在有十幾個人,包括由這十幾個人帶動全國的關係。
比如彭建生、胡錦秋、謝漢仁、童汝嘉、馬乃淦等中青年書法家近幾年都舉辦過書法個展或聯展,最近在倫教展出的「清風徐來——順德書法名家作品邀請展」,可謂是順德書壇整體實力的一次展現。還有今年在杏壇逢簡舉辦的「書法三月三——乙未順德·上巳雅集暨名家邀請展」,來自全國各地的15位書法蘭亭獎獲得者,其中包括順德本土的4位書法名家的書法雅集,對於順德書法愛好者來說,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由此可見,這些中青年書法家的學習成果產生了榜樣的力量,他們除了把外面的先進理念通過自己的學習體悟傳授給身邊的人,影響身邊的人,還能把外面的資源引進來,再影響這裡的人。尤其當這個榜樣不是單一的,不是一個人的成功,而是一群人成功的時候,就會產生群體效益,並且還會帶來後續良好的影響。
謝揚科及其入展作品
最顯著的影響莫過於順德近些年蓬勃發展的書法培訓,而在傳承書法藝術上挑大梁者恰恰是這些中青年書法家們。他們或專職從事書法培訓,或在學校從事書法教育,有些人甚至去到深圳、河源等地給書法愛好者們授課。
也許大家都能感受到,現在學習書法的氛圍比以前更濃,以前少有的成人書法教育,現在也有一個很好的發展。在謝揚科的成人書法班上,既有想提升眼界和學識的收藏家、也有喜歡書法的公務員、還有尋找精神寄託的企業家。「我們教你怎麼去學古人,用什麼方法去學?怎樣學才能更快?」謝揚科說,以前學生跟老師學的是老師自己的東西,如今這些經過專業學習的書法家更注重系統性和科學性。他們除了傳授技法,還要講解理論知識,比如書法的源頭是怎麼演變過來的?書法的本體是什麼?線條和線條分割出來的空間之間的共性是什麼?如何通過運筆來表達作者內心的感受等等。
謝漢仁覺得一個地方的書風,產生影響的人要有一個全局觀,一個「放出去」的全局觀,一個培養人的全局觀,被影響的人也要有一個全局觀,「我們可以學習他的精神、藝術修養,但不能簡單地照搬、照抄人家的藝術成果,這就是學習」。
正如廣東省書協副主席、佛山市書協主席李小如所言,近幾年,順德中青年書法家頻頻入展、獲獎,這是他們努力的結果,也正在與全國接軌,但搞藝術不是為了展覽而搞創作,要想取得更高的成就,還需更全面的發展,首先書法藝術還是要植根傳統,多向經典書法學習;其次是要提高書法以外的文學藝術修養,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三是要虛心地向寫得好的老一輩書法家學習。
順德文聯主席、順德文化藝術發展中心總幹事周本波也鼓勵這些中青年書法家在書法上傳承、創新,並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據其介紹,順德將建名家工作室,培育新的書法人才,接下來還會提供更多的平臺和機會給年輕書法家,在「引進來」上,比如正在展出的「廣佛同城八市區優秀作品展」,接下來,還將「走出去」,在今年10月份,順德書協將徵集一批優秀作品前往廣州展出。「順德書法水平非常高,近幾年,每年都有年輕書法家入選書法大展,可見順德書法後繼有人,人才輩出。」周本波如此評價道。
本期策劃/文字 珠江商報記者張榮華
本文為《珠江商報周末得閒》原創,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謝謝!